一石激起千层浪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变得更聪明”的有效手段。
  提问是课堂教学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为“主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将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授受”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策略。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就必须研究提问的策略,要思考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
  
  一、提问要遵循渐进原则。确定问题的设计层次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一般我们把问题分为四个层次。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为例。
  (1)了解层次:能知道对象的特征和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辨认某一对象。(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特征?)
  (2)理解层次: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理解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为什么相等?对角线为什么会平分?)
  (3)掌握层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70°,求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CD=6,周长为30,求其余三边长。)
  (4)综合分析层次:能综合运用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析问题(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4B=3、BC=4,直线EF分别交边AD,BC于点E,F,OE=2,求四边形ABFE的周长。)
  前三个层次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综合分析层次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深化和灵活运用数学方法。
  
  二、提问要有导向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提问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手段。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设计下列问题: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如果两个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3 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来求呢?
  4 n边形的内角和是否可以用上面的方法?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较好地抓住知识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问题要有启发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启发性的提问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慧,培养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显得十分重要。什么样的问题才有启发性呢?
  1 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形式多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去剧院看戏,你根据什么找到自己的座位?仿效此法,你能想出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吗?”为了寻找答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起到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目的。
  2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能启发学生的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思考。例如,在学习“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依次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如果作出四边形一条对角线,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3)运用这种方法你能求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4)你能猜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逐步深入探索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给予明确的启示。这样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提问要注重学生发展。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学生发展为主”是新课程的核心精神。问题的提出要促进学生在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要适当提出答案不唯一或方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达成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如,三条直线可将平面分割为几个部分(不考虑直线重合的情况)?五条直线在平面内可能有几个交点?等,这种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又如,“现有一批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地砖。有哪些方案铺地板?”这种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情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问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讲述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要用手托枪杆?(此时枪杆、手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伸缩的铁门,为什么要做成四边形?”这样的提问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反之,教师若提出笼统、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开课初就问:“请同学们想一想,n边形的内角和多少度?”),学生就会感到茫然。
  
  五、赋情与问
  
  教师在“问”的同时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情感。要饱含温情地问,还要:(1)认真倾听,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表示关心和重视,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这是师德。是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2)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激励。学生能回答问题本身就值得鼓励。对回答正确全面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有时还可以实施更有挑战性的再提问;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并且要循循善诱。可将大问题分成若干较易的小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为学生创造再次成功的机会。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更多地实践、反思。我们要用“问”这“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代数数论中理想数的唯一分解定理,证明了不定方程x2-29=4y’僅有整数解(x,y)=(±5,-1)。  [关键词]不定方程;整数解;理想数
[摘要]本文从一个单元的教学来谈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主要是利用身边的数学来揭示生活高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事例与课本知识如何更好地衔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乐学、爱学。  [关键词]情境;探究;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怎样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呢?
[摘要]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为了给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进了反思性学习,得到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反思性教学概念的分析,分析了影响初中学生反思教学的因素,井结合苏版初中数学教学的例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学生;反思教学;数学学习    一、初中生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初中生反思性数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    一、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产物,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只有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准确地把握教材,我们才能用好教
【摘要】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   【关键词】 教学;学生;积极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是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觉. 反之,如果让学生
【摘要】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兴趣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数学教学中,把设置的多个情境和谐组合,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我向往和追求的.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情境设计    在我校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利用上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这节课的机会,对此进行了尝试,收到了
冬月的一天,在外打工的江涛忽然接到母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告诉他父亲和同村的宋三利打架,双方都受了伤。  江涛当即向老板递交了辞职信,风风火火地赶回家中。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江涛顺利回到家。见父亲江永贵躺在床上呻吟,江涛丢下行李,背起父亲就要去医院。谁知道母亲把他拉到一边,压低声音说:“你不要着急,你爹是装病,身体没事。”江涛顿时懵了。江永贵连忙对儿子说出缘由:“前几天村里开群众大会,说村里的土
【摘要】文章介绍了二战期间几则运用数学取胜的战争实例,有力地说明了数学在军事当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军事学;战争;数学    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发现.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直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因和新科学发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数学革新导致了知识的加速.时至今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险金。  我校在课改初期就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然而从每次的业务检查和对教师反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