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深入阅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42-0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突出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趣味性
  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下功夫,提高导入的趣味性。
  一是创设趣味性导入情境,在课堂开始阶段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上《三亚落日》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课堂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美丽的三亚图片,并告诉同学们,坐落在我国海南岛最南端的是美丽富饶的三亚市。这里是充满着诗人情怀的浪漫天地,这里有美丽的海水、天空、椰树、沙滩,落日的余辉在天际描绘着迷人的颜色,这就是人间的天堂。在这样的情境中,同学们产生了急切地要进行阅读的主动性,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二是介绍课文背景激发阅读兴趣,导入课堂教学。如,在上《水》这一课时,笔者在导入教学时,讲解文章的写作与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这样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在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缺水现象,并深切地体会到水对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产生珍惜水资源、关心缺水地区的情感。
  二、有效追问
  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语言积累不丰富,所以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因此,当小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只处于肤浅表面时,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深义,从而有效促进语言的内化。
  例如,在《荷花》一文中,作者在描写荷花时用了“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个词语的深度的。
  师:同学们,“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生:“挨挨挤挤”就是“拥挤”的意思。
  显然,学生对“挨挨挤挤”的理解只停留于词语的表面理解,于是,笔者这样进行追问:难道“挨挨挤挤”仅仅只有“拥挤”之意吗?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在这一追问下,学生再一次品读起句子来。
  生:“挨挨挤挤”这个词语不仅写出了荷花的“拥挤”,还写出了荷花的数量多。
  生:“挨挨挤挤”还表现出了荷花长得很茂盛。
  生:“挨挨挤挤”把荷花写活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是吗?能举个例子说得更清楚吗?
  生: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里人很多,可以用“挨挨挤挤”来形容。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确实,“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花的数量多,而且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
  在以上案例中,学生开始对“挨挨挤挤”的理解只处于字面,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教师通过有效追问,引导学生对这个词语进行了探究,触摸到了这个词语的深度。
  三、引导学生质疑文本
  “学贵有疑”,疑问是小学生进行有效文本对话的根本动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作者总是能够在文本中呈现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质疑,从而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会文本意境的深远。
  例如,笔者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当学生通过初读古诗了解了基本内容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一首古诗的意境,利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了课文的插图。
  生:老师,不对呀!在图中诗人已经在“鹳雀楼”的最上面了,却还写道“更上一层楼”。到底是诗写错了,还是书中的图画错了。
  师:是呀!同学们,这里有矛盾呀。“鹳雀楼”明明只有两层,诗人已经在第二层,怎么还说要“更上一层楼”?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质疑,他们纷纷读起诗来,看起画来,过了一会儿,有了讨论结果。
  生:在这里,诗没有写错,画也没有画错。因为古诗讲求的是意境,在这里诗人虽然上了“鹳雀楼”的最顶层,却还写道:“更上一层楼”,是虚指的。意思是说人要看得更远,就要上得越高。
  生:我觉得在这里“鹳雀楼”有几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种意境,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
  学生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从而感受文本语言背后意境的深远。
  四、拓展文本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紧扣阅读的主题,引入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阅读教学的信息,不断拓展阅读的广度,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建构知识,生成新知。
  一是以教材为支点,
其他文献
一rn“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贤先哲早已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书读得多,见识广博,自然能笔走龙蛇,谈吐不俗,气质不凡.
期刊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其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就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篇目不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而且谋篇布局、艺术构思相当巧妙,对于高中学生的散文写作,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文眼”的创设    散文贵有“文眼”,这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和集中,把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聚光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若能从已知条件或结论所给定的图形、数或式中联想到与它相似的、有因果关系的图形、数、式或结论,就能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举例说明如下。
艾:泡泡成为你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记忆,吹泡泡是你儿时最主要的游戏行为?舒:不光是我,应该是很多儿童。泡泡为什么让儿童喜欢,我想主要是因为儿童时期是每个人对生活最充满幻
期刊
在数学竞赛中经常会出现一类复杂的分式的化简或求值题,解答此类题往往可利用裂项相消法。即把待求式子中的每个分式拆成两项,使连续几个分式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看似复杂的问题轻松获解,下面,笔者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这一竞赛中的常用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小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采集材料,临到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中采集材料,积累材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内容可写。  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集材料。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应该根据训
分析:这是一道经典的题目,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要判定是否为平行四边形,通常考虑“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相等)”等判定方法,这些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极易得出。
话题作文已成为近几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中考作文形式,它是让学生在同一话题下,或陈述各自的生活经历及体验,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抑或通过描述、
“乳房作为身体的组成部分,早已超越身体的范畴。每当大家谈起乳房时总是在欲望中夹杂着文化、经济、政治等与乳房无直接关系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乳房演化成为一种文化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