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材料的采集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采集材料,临到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中采集材料,积累材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内容可写。
  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集材料。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应该根据训练要求,开展一些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活动,如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运动会、各种比赛等;或结合特定的节日,设计好活动内容,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教师节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获得了经验,也有了成功的体验,受到了赞扬,培养了集体主义意识,陶冶了情操。这些都成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
  
  二、组织参观访问
  
  作文时,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学生虽然已经经历过,但那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那些学生根本没接触过的事物,更要引导他们去观察积累。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田野的美景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真要他们写一篇秋天田野的文章时,他们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可见他们平时对一些景物并不留心观察。作文前,笔者有目的地带他们来到田野,指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里有哪些景物,并抓住最有特色的景物,明确观察内容,如稻子的叶、杆、根、穗的形状及颜色时。学生观察,自由地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心想,并及时记录下来。由于每一个学生都经过了仔细观察,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习作也有声有色。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了解时,可指导学生调查访问。如苏教版第11册习作6要求写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笔者就邀请家乡的部分名人来到学生们中间,和学生们对话。采访的目的要求,采访的中心议题,采访过程中的提问以及采访的开头语、结束语都由学生自己确定。由于直接看到人物,与人物面对面地交流,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作的欲望就油然而生。当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登门采访也是一个好办法,通过调查采访,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作文素材。
  
  三、善于观察积累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也是写作的起点。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事、景、物,养成多看、多问、多听、多想的习惯。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应训练学生从积累的角度对某一事物长期进行定向观察,并做好记录。在观察中,还要善于把别人没有发现和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通过记录形成作文材料。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学生头脑中积累的材料多了,就一定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四、汲取书中营养
  
  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他们的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写作领域雄视阔步,文采横溢,作品层出不穷,并有许多传世佳作。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确实,书籍是人类知识、经验、智慧的结晶,学生汲取其中的营养,无疑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1. 要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首先,笔者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其次,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和优化学生的习作能力。优秀儿童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视为作文的典范,无论诗歌、寓言、漫画、谜语,里面蕴含的创新精神都能触发学生的灵性,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师要重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再次,笔者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报刊,浏览报刊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语言鲜活,表现手法多变,切合现代社会的特点。
  2. 要熟读深思。笔者指导学生熟读深思,把读和思结合起来。读书时都要开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材料来说明?哪些词、句、段特别精彩?只有这样,才能消化吸收,使别人的文章化为自己的写作材料。
  3. 要多动笔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记读书笔记,既能促进深入思考,又便于日后写作时翻阅。因此写读书笔记既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和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又何愁无话可说呢?
  五、培养爱好特长
  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爱好特长,不仅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而且在培养爱好特长、学习某种技艺的过程中也会创造出许多作文素材。提倡学生多才多艺,从小要有自己的爱好,并学有专长。然后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专长,表现爱好。这些都能成为日后作文的材料。
  六、注重情境创设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总之,只有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多彩,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素材缺乏的难题,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文章,让写作成为乐事。[e]
  
  (江苏省海门市刘浩中心小学226165)
其他文献
在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矛盾,那就是既要处理足量的习题,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活动,时间显得非常紧迫,两者难以兼顾。因此,有的教师只好采取包讲到底,即“满堂灌”的教法。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焦点访谈”法就是解决上述矛盾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多数数学题,其解法往往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继续探究
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和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都建议思想品德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强调要在活动中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
1.利用非负性求范圍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既不能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也不能只把握整体性,把课上得大而空。一堂课只有45分钟,一篇课文需要教师讲的和需要学生学的内容很多,阅读教学必须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研读、探究整篇课文。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就是文本解读的切入点、突破口。这里所说的切入点、突破口也就是文章需要重
一rn“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贤先哲早已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书读得多,见识广博,自然能笔走龙蛇,谈吐不俗,气质不凡.
期刊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其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就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篇目不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而且谋篇布局、艺术构思相当巧妙,对于高中学生的散文写作,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文眼”的创设    散文贵有“文眼”,这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和集中,把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聚光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若能从已知条件或结论所给定的图形、数或式中联想到与它相似的、有因果关系的图形、数、式或结论,就能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举例说明如下。
艾:泡泡成为你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记忆,吹泡泡是你儿时最主要的游戏行为?舒:不光是我,应该是很多儿童。泡泡为什么让儿童喜欢,我想主要是因为儿童时期是每个人对生活最充满幻
期刊
在数学竞赛中经常会出现一类复杂的分式的化简或求值题,解答此类题往往可利用裂项相消法。即把待求式子中的每个分式拆成两项,使连续几个分式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看似复杂的问题轻松获解,下面,笔者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这一竞赛中的常用技巧,供同学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