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
简单的说完成了教学目标即为有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即为无效或低效。可见课堂有效与否,首先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若课堂目标设定脱离学生实际,往往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使学生痛苦不堪,使老师尴尬难言。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课前准备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钻研教材,潜心与文本对话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不如小学教材那么浅显,易理解,而且篇幅较长,教学难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充分解读学生,尊重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往往语文老师都会带两个班,而这两个班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这个班学生活跃切好表现,那个班的学生文静而不爱表达,那么备课时教法上就要区别对待。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问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其中。
3.精心备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预案
教参仅供参考,他人的教学设计也有其针对性,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课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备课,设计教学预案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能体现施教者的独特见解和课堂组织的思路,目标明确,教学可行。总之,教学方案要经过自我设计,服务教学。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二、把握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乐学好学的保证。所以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所谓主导性,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主要引导作用,教师好比一部剧中的导演,而学生们则是一个个优秀的演员。导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为主角,所以教师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的表演,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
教师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爱听、想说、会读、能写。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在启而不发时可以将问题生活化,使语文成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笑话、幽默来活跃气氛。
一次,讲到双关修辞,苦于没有好的例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句广告词“这家管不好了”,让学生把玩一语双关的妙处。
又有一次,讲病句中的歧义现象,随即想到一个笑话: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爆笑后明白了什么是歧义现象。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上学期在引导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想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补充出我所留白的板书,即从课文中找出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的建筑名称。良久,没人敢上来尝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说:“会填哪里填哪里,填一处也行。”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最终完成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由沉闷转为轻松活跃。
教师要始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控制课堂的节奏。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千万不可越俎代庖,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被动学习。教学上可根据课文的类型,如自读课文完全可以不设计任何问题,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品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这学期学习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良好。
此外,对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赏识。教师要制定课堂激励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这门功课。
三、重视课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将会对未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最后,落实课堂有效性离不开勤学与钻研,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获取新知,以应对课堂上学生们生成的新问题。共同加油吧!
简单的说完成了教学目标即为有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即为无效或低效。可见课堂有效与否,首先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若课堂目标设定脱离学生实际,往往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使学生痛苦不堪,使老师尴尬难言。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课前准备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钻研教材,潜心与文本对话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不如小学教材那么浅显,易理解,而且篇幅较长,教学难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充分解读学生,尊重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往往语文老师都会带两个班,而这两个班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这个班学生活跃切好表现,那个班的学生文静而不爱表达,那么备课时教法上就要区别对待。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问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其中。
3.精心备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预案
教参仅供参考,他人的教学设计也有其针对性,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课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备课,设计教学预案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能体现施教者的独特见解和课堂组织的思路,目标明确,教学可行。总之,教学方案要经过自我设计,服务教学。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二、把握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乐学好学的保证。所以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所谓主导性,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主要引导作用,教师好比一部剧中的导演,而学生们则是一个个优秀的演员。导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为主角,所以教师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的表演,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
教师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爱听、想说、会读、能写。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在启而不发时可以将问题生活化,使语文成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笑话、幽默来活跃气氛。
一次,讲到双关修辞,苦于没有好的例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句广告词“这家管不好了”,让学生把玩一语双关的妙处。
又有一次,讲病句中的歧义现象,随即想到一个笑话: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爆笑后明白了什么是歧义现象。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上学期在引导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想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补充出我所留白的板书,即从课文中找出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的建筑名称。良久,没人敢上来尝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说:“会填哪里填哪里,填一处也行。”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最终完成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由沉闷转为轻松活跃。
教师要始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控制课堂的节奏。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千万不可越俎代庖,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被动学习。教学上可根据课文的类型,如自读课文完全可以不设计任何问题,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品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这学期学习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良好。
此外,对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赏识。教师要制定课堂激励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这门功课。
三、重视课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将会对未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最后,落实课堂有效性离不开勤学与钻研,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获取新知,以应对课堂上学生们生成的新问题。共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