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iao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在现代化背景下已初步满足,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须加强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引导群众有序开展文艺活动,激发群众智慧,提高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原则与表现形式,并提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艺作品 创作 策略
  在长期努力中,群众文艺活动机制逐渐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优秀群文作品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激发群文工作者的文艺创作热情,要对当前主流群众文艺作品表现形式加以引导,明确文艺作品的創作方向,同时在相关人员指导下促进群众文艺作品的可持续发展,用优秀作品丰富群众生活,提升其精神文化素养。
  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原则
  群众文艺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们精神素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且群众文艺活动具有娱乐性、审美性、艺术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进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时,须遵循一定原则,确保创作质量。
  第一,群众性。此为群众文艺作品的首要原则。群众是群众艺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文艺作品要服务于人民群众,须立足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第二,思想性。群众文艺事业要传递正能量,从思想上提升人民群众的理念,并起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创作群众文艺作品时,须确保文艺作品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优秀文艺作品。
  第三,民族性。我国传统文化如璀璨的明珠,在进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时,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优秀文化经历五千年传承积淀后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群众,在提高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质量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群众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
  以下将从群文舞蹈、群文音乐、群文美术、群文摄影四个方面展开介绍群众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由于群众文艺作品表现形式繁多,并不意味着群众文艺作品仅限以上四种,需要相关工作者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探索。
  (一)群文舞蹈
  群文舞蹈作为以群众为核心创作的舞蹈形式,其创作的基础为人民群众,因此群文舞蹈具有非职业性。此外,群文舞蹈相关活动存在不固定性,具体表现为时间与人员的不固定。相较于其他群文艺术表现形式,群文舞蹈还具备健身性,群众可在舞蹈活动中锻炼身体,提升自身审美。在当前群众文艺活动中,群文舞蹈占据较大比例。
  (二)群文音乐
  群文音乐面向人民群众,更加贴合实际生活。在群文音乐活动中,人民群众常根据自身生活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因此,人民群众对群文音乐作品创作活动的接受度更高。在群文音乐中包含着一个特殊品类,即群文戏曲,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在群众文艺活动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但群文戏曲的创作难度较高,可从服装、手势、步调等方面入手,使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戏曲文化。
  (三)群文美术
  群文美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较为多元,除各类别绘画外,创意手工作品同样包含在群文美术类别中,如废物利用作品(运用瓜子壳等材料拼接艺术作品等)、蛋壳艺术品(如蛋雕艺术、蛋绘艺术等),因此,在组织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活动时,群文美术为良好切入点,可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及创作热情,引导人民群众将自身创意思路融入各类美术作品中。
  (四)群文摄影
  群文摄影门槛较低,文化馆等单位可组织摄影爱好者开展摄影活动,带领摄影爱好者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拍摄艺术图片,群文摄影虽门槛低,但出现高质量作品也比较难,群文工作者可创建群文摄影墙,将人民群众的优秀摄影作品张贴至群文摄影墙,树立模范典型,增强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
  三、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策略
  (一)加强文化交流
  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须在不断交流沟通中完善,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丰富文艺作品,进而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为保障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活动的有序进行,文化馆等基础设施管理人员,须组织各类专项交流活动,为群众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引导群文舞蹈爱好者、音乐爱好者、美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等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拉近彼此间距离,深化交流,以此促进群众文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例如,定期开展各类艺术交流会,可邀请群众爱好者及专家共同参与,由专家传递部分艺术知识及技巧,提升群众艺术水平,激发创作灵感。艺术知识讲解部分结束后进行自由交流环节,群众艺术爱好者可相互探讨艺术知识,并可进一步与艺术专家交流,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可基于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组建群众爱好者群,给予群众艺术爱好者日常交流的机会。通过群众文艺作品加强文化交流,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首先,将我国传统艺术融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中。例如,开展群文音乐创作时,可融入编钟、古筝、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使群众在欣赏群文音乐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还可以戏剧为切入点,围绕传统戏剧创作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创作群文舞蹈时,将传统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并可围绕某一历史时期的舞蹈文化进行钻研,将舞蹈艺术元素渗透到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中。创作群文美术时,可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人物画为切入点,引导群众学习临摹名作,在此期间提升群众绘画水平。对于群文摄影而言,可在现阶段摄影艺术活动中增设传统文化板块,引导人民群众创作具有文化艺术色彩的摄影作品。
  其次,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中。例如,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创作主题,根据节气特点及历史文化起源创作艺术作品。以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等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节日为创作主题,使群众文艺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并借助群众文艺作品使人民群众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此外,还可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义、仁、智、信”等内容融入文艺创作活动中,彰显文化艺术特色的同时,传递正能量。[2]   最后,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将本地文化特色融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中。例如,新疆地区为多民族地区,可将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创作主题,传承地域文化等。再以西北区域为例,陕西可将安塞腰鼓作为群众文艺作品的一部分,在传承安塞腰鼓的同时,运用安塞腰鼓的方式传达新的内容。甘肃地区可将陇剧作为群文戏剧的主要内容,传递当地民间音乐思想。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将其作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使群众文艺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三)积极挖掘人才
  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限于文化馆专业人员,更需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积极挖掘出人民群众中的“民间艺术家”,挖掘业余艺术人才。业余艺术人才对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喜好更加熟悉,其更了解基层生活。由业余艺术人才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具生活性特征,更加贴合群众实际情况。在“百花齐放”的艺术盛世,各地区均涌现出书画协会、戏剧曲艺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群众文化组织,民间文艺人才得以成长,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运用现有资源积极挖掘民间艺术人才,使其在群文艺术事业中发光发热。例如,组织各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设置奖项,吸引民间艺术人才积极参与,以此挖掘潜力人才,将其作为榜样模范,激发人民群众创作热情。此外,可在民间艺术人才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列入当地群众文艺创作队伍中,将其作为骨干成员,加强培养,优化当地群文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壮大群文创作队伍,促进群文文艺作品创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3]
  (四)深化创作培训
  加强艺术创作培养,提升群文工作者群众文艺创作水平,将自身灵感与思路转化为文艺作品,以群众文艺作品为载体反映出人民群眾的真实生活。
  第一,文化馆等群文工作单位要增设文艺创作辅导岗位,由专人负责群众文艺培训工作,要求该岗位成员了解该地区文艺作品创作情况,并从竞赛、征集活动中挖掘人才,建立人才档案,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创作培养活动。第二,文艺创作历程艰辛曲折,民间艺术人才须在长期坚持努力下方可成长,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对该部分人才进行指导,完善文艺创作新人作品,指出文艺作品中的可取之处,以此维持新人创作者的热情。第三,定期开展创作培训活动,并组织民间作品评鉴会,注重创作实效,在创作培训活动中,考虑到群众参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可在线下培训的基础上增设网络培训,由群文工作单位寻找培训资源或录制培训视频,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方式。为增强创作培训效果,将文艺创作相关理论知识作为线上培训的主要内容,而线下培训以实践创作与指导为主,理论结合实践,全面提高创作者的创作素养。在民间作品评鉴会中,可邀请专家学者参加,点评民间作品,提出中肯意见,加强创作辅导,引导群文文艺作品创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期间,应遵循群众性、思想性、民族性等原则,结合群文舞蹈、群文音乐、群文美术、群文摄影等表现形式展开创作,为完善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机制,须为群众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并引导群众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要注意从群众中积极挖掘人才,树立典型,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创作培训的力度,使有创作意向的群众文艺人才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葛莹.新时代如何发展群众艺术创作工作[J].艺海,2020(10):156-157.
  [2]周向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文艺创作[J].艺术品鉴,2020(32):85-86.
  [3]李作为.新时代的群众文艺创作[J].参花(上),2019(06):149-150.
  (作者简介:周瑶,女,本科,南京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前沿的电子商务行业,一些做得比较大的淘宝皇冠网店、B2C商城都是女性在“掌勺”,有人说,电子商务,将是平凡女性实现人生梦想的绝佳跳板。也有专家认为:电子商务已成为女性创业者一个最好、最快、门槛最低的创业方式。  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脑屏幕,双手飞快地在键盘上敲打了一阵后,宋旭兰瞥了眼时钟:4点半,与多年前那些疯狂打游戏的凌晨一样,窗外的天色微微露出了曙光,宋旭兰一头栽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多。动画模式也由单机版向网络版转变,由电脑动漫向手机等移动终端动漫转变,尤其是2018年电子竞技动漫通过表演赛迈入亚运会,更加推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及影视消费国家,由此就衍生了很多的动漫经营公司与电影屏幕,而动画创作过程中对角色、场景等要素的规划,开始融入中国民族元素,越来越多的动画创作者把中国民族元素融入动
流域水环境水生态过程精准模拟与调控是解决流域强人类活动干扰引起原生和次生生态环境问题重要且必要的途径.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流域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3BAB05B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安全评估与预警平台建设”(课题编号:2013ZX07503-001-05)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精准调控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瞄准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精准调控云计算的诸多技术难题,从模型理论、技术方法和成果应用等层次,结合基于云端、边缘端
期刊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智慧安防、智能家居等应用案例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但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语音、图像、文字识别的感知智能阶段,是依赖模型构建的弱人工智能时期.未来技术趋势将朝着认知智能、类脑智能方向发展,实现因果推理、关联记忆、场景融合,并由人机协同走向人机交互.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语音和文字识别,如何让现实世界与虚拟视界进行友好、高效、自然的交互,成为人工智能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创业了。  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专卖店,还是在写字楼、公司、高端峰会、商务酒会等这些昔日多为男性出没的场合,如今触目可见的,都是职业女性或女企业家的倩影。她们早已不是惊鸿一瞥的少数者,而是遍及经济社会各层面、各角落的红粉军团。正因为有了她们的参与,商业才显露出了其温暖可爱的一面,不再显得那么干枯、冷漠和诡诈。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其实,创
期刊
摘要:随着当下我国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呈现一部好电影备受学者关注,“角色”塑造是影视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声音”作为影视艺术的传播手段,对塑造人物角色意义颇深。本文分析影视剧中声音对角色的塑造影响,阐述声音在角色塑造中的技巧,为影视艺术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剧 声音 角色 塑造  基于影视作品中人物角色塑造的重要性,将声音作为一种塑造方式和优化手段,便于丰富角
摘要:通过对化妆造型专业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应用场合和专业技法的角度将其分为戏剧舞台化妆、影视化妆、戏曲化妆、时尚化妆等几个不同的类别,其中相对应用最为广泛也是较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戏剧舞台化妆和影视化妆。在学习化妆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对这两方面的表现技法存在一些比较模糊的界定,从而导致在实际操作时作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要求。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从多角度分析说明戏剧舞台化妆和影视化妆的共通性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阅读模式正在被新媒体环境下新颖的阅读模式所革新,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公共图书馆如何将阅读资源进行推广,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继续壮大发展,成为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原则、公共图书馆推广的现状以及公共图书馆推广的策略四方面去讨论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公共图书馆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艺术从某种角度上改变了其表现形式,艺术创作在其表现手法上也逐渐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应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在相关领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为了彰显图像的主题和图像的张力,艺术家开始关注周围的生活主题,在生活中发现不同材料的美以及材料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形式组合。添加不同的材质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表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现方式将越来越丰富。综合材料在题材层面上限制是相对较少的,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也在教育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除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文献管理工作进行记载外,还要帮助高校开展各类教育科研工作,为科研工作提供各种参考资料。在此背景之下,现代社会也对高校图书馆提出多样化要求。目前,图书馆已经可以应用多元化的科学管理手段,这也使管理工作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适应当前信息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