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组织和皮质神经元中连接蛋白Cx36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36在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组织和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

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根据热水浴法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按大鼠是否惊厥再分为高热对照组和热性惊厥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分析正常对照组、高热对照组和热性惊厥组大鼠海马组织和皮质神经元Cx36蛋白表达,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Tamhanes检验。

结果

热水浴诱导大鼠惊厥的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及惊厥时的体温分别为(4.39±0.08) min、(5.38±0.07) min和(41.87±0.06)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热性惊厥组惊厥发作10次后,正常对照组、高热对照组和热性惊厥组3组比较,Cx36蛋白在海马区及皮质区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热性惊厥组降低程度最明显。诱导惊厥发作1次、5次和10次后,与正常对照组和高热对照组比较,热性惊厥组皮质和海马神经元Cx36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且随惊厥次数增加,皮质(0.104±0.012)和CA1(0.091±0.011)、CA3(0.090±0.011)和DG区(0.092±0.012)海马神经元Cx36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0.212±0.017、0.167±0.013、0.159±0.014、0.171±0.013)和高热对照组(0.189±0.006、0.144±0.008、0.129±0.005、0.165±0.011)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Cx36表达降低程度与惊厥次数有关。

结论

随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增加,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中Cx36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导致惊厥阈值降低,更易于反复发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外血管栓塞性疾病(VED)的认识。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VED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儿童VED的发病趋势、易栓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结果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VED的年诊断率由0/万升至1.49/万。29例中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6.03岁(2 h~13.83岁)。婴儿期占比>20%(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单侧基底核出血对远期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出生第10天SD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出血(CH)组、假手术(SH)组及正常对照(NC)组。每组各16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大鼠左侧脑尾状核注入自体血25 μL,建立脑基底核出血模型;SH组只将微量注射泵针头刺入大鼠左侧尾状核,不注血,其他处理同CH组;NC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所有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
近年来,随着遗传技术的进步,发现部分病因未明的各种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与遗传因素相关,某种熟知表型的相关癫痫性脑病可能与多个基因突变或拷贝数变异有关,或一个基因突变或拷贝数变异也可能导致熟知表型的癫痫性脑病;另外,发现与检出癫痫性脑病新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异常及以基因命名的相关癫痫性脑病也在逐步增多。现就近年来新发现的CHD2肌阵挛脑病的临床表型特征、基因研究
目的总结儿童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再发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至2014年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36例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可能病因分别行脑干电测听、颞骨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脊髓MRI、血免疫球蛋白等检查。结果男24例、女12例,首发性细菌性脑膜炎年龄20个月~15岁,平均5岁9个月。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次数2~7次。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因:先天性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特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8-like 2,TIPE2)在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AA患儿(AA组)和8例骨外伤患儿(对照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