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听了诸多语文课,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老师们总是把“写的是什么”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性内容作为讨论的基调,并无限发挥,而很少问津“怎样写”或“为什么这样写”等涉及语言文字训练的工具性问题,唯恐回到机械训练主义的老路上。其实不然。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始终是姓“语”,而不是姓“其他”。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外,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从感性上领悟遣词造句等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如学习《泉城》中描写“珍珠泉”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思考: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清澈见底”、“往上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到了水面”等词语感悟珍珠泉的神奇。不少老師往往探讨至此即止。如若能再前进一小步,便是地道原味的语文课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这样点拨学生: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作者描绘珍珠泉时用了“涌”,而描绘五龙潭时用了“汇注”,描绘黑虎泉时用了“喷吐”,描绘趵突泉时用了“冒”?这一设问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用词。学生由疑而生趣,他们通过看图、品读、讨论领悟到:同样是写泉水由下往上,“涌”与“冒”就不同,前者是说泉水多而快,后者是说泉水少而缓;“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面流入,而“喷吐”则强调是从嘴里出来的,且泉水流量多、流势猛。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事物,才能用准确的词语把它们逼真地描绘出来。
当前,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提问不止,讲解不息”的状况依然存在。教师的满堂问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有鉴于此,我们应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习题等,从繁杂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点、能力点。勿要贪多求全,宁可“断其一指”,决不“伤其十指”。每节课只解决一个重点,消化一个知识点,以少胜多。据此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干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自读体验时间,避免课堂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学习《珍珠鸟》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后,教师直接抛出核心问题: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让学生边默读边画出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重点词句。然后思考:珍珠鸟为什么对我特别“信赖”呢?引导学生向课文更深处漫溯,去感受作者的爱鸟深情。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充分回味“我”对雏鸟的友爱之心。这样,一节课仅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思考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彼此关爱,相互信任,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人间佳境。这样,简洁而扎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前,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提问不止,讲解不息”的状况依然存在。教师的满堂问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有鉴于此,我们应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习题等,从繁杂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点、能力点。勿要贪多求全,宁可“断其一指”,决不“伤其十指”。每节课只解决一个重点,消化一个知识点,以少胜多。据此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干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自读体验时间,避免课堂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学习《珍珠鸟》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后,教师直接抛出核心问题: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让学生边默读边画出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重点词句。然后思考:珍珠鸟为什么对我特别“信赖”呢?引导学生向课文更深处漫溯,去感受作者的爱鸟深情。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充分回味“我”对雏鸟的友爱之心。这样,一节课仅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思考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彼此关爱,相互信任,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人间佳境。这样,简洁而扎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