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名画的诞生》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書由许丽雯编著,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以生动的文字来描写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故事,带领读者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轻松地跨进艺术家的创作殿堂。
  书中每一则小故事,都像一段小短片,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独特个性、传奇人生以最精简的方式鲜活呈现。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55则故事即55种艺术家创作形貌;另附西方艺术小史、艺术百科小辞典。
  (摘自“金陵图书馆”网)
其他文献
陈丹青曾应《华夏地理》之邀,每年赴一地,先后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并以画家的眼光,写成长篇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并凭借自己对于绘画、音乐及人文历史方面的兴趣和知识,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无知的游历》即为这四篇文字的结集。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下面是《华夏地理》前主编叶南为本书所作序言。
期刊
孙温,出生于清嘉庆年间,生活在同治、光绪年间。河北丰润人,字润斋,号浭阳居士。他历经36年,熬尽一生心血工笔重彩繪制《红楼梦》画册,共二十四册,总计230幅图,现藏于大连旅顺博物馆。  全图以大观园全景为开篇,园内诸多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遗。从第二幅画开始,依次描绘出《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但画面始终是围绕着原著的故事情节而推进的。
期刊
在北京住了那么些年,经常路过天安门,也就总见着竖在金水桥前的华表。可这华表到底是代表怎么回事呢?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打听。后来读《史记》,才终于晓得,这华表原来大有来历。  据说,在唐虞盛世,“圣君”们很重视接受群众的监督,注意听取各种意见。除了在朝廷里设有史官、谏官之外,对来自民间的意见也很重视,“士传言谏过,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知识分子、平民百姓,做生意的人,都可以公开议论政事。尧又是其中
期刊
这里有老上海的味道,出出入入的都是极有涵养的人。坐下来,点一杯咖啡,取一本书,就着头顶煤油吊灯微微的光,散漫一个下午或整个夜晚,正如我们身心向往的那样,愿意去追忆、去怀想、去感恩。  大众书局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依依呀呀的歌声像是留声机里流淌着的余弦,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调子——华丽中略带忧伤。  穿过弄堂,看到一扇石库门,门牌号写着“福州路579号”,你走进去,我就在这里。
期刊
叶企孙(1898-1977),名鸿眷,字企孙,上海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7年1月13日辞世,终年79岁。叶企孙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磁学,早
期刊
2020年7月,由张桂梅担任校长的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第十届毕业生正在参加高考。这位伟大的教师,她把毕生的梦想,都寄托在了这些参加高考的孩子身上。“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初衷与使命。  两场意外,让张桂梅萌生了  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念头  张桂梅祖籍辽宁,17岁就离开东北来到云南支边。而后跟随丈夫在大理市白族自治区喜洲镇的第一中学任教。 
期刊
人鱼不光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曾在北方的大海中生活过。  北方的大海一片碧蓝。—次,人鱼从海中爬到岩礁上,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云隙中漏出的月光,冷冷地撒在波涛上,举目四望,巨浪滚滚,茫无际涯。人鱼心想:这是多么凄凉的景象啊!自己长的模样和人类差不多,同那些鱼类以及栖息在深海下的各种兽类相比,不论心灵还是外表都更接近于人类。可是自己仍旧不得不和鱼儿、兽类为伍,住在寒冷、阴暗、令人沉闷的大海
期刊
青青太行,劲松屹立。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片……村民说,他们这里的人,比起信老天,更愿相信劳动的力量。  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有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  她就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
期刊
爱伦·坡的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三毛的歌词:“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从久远的青春起,一直回荡在心底。  希腊,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海风情的代表,无数辉煌的古迹,众多醉人的景致,壮丽如神话,浪漫如童话:纯净得令人绝望的蓝天蓝海蓝门窗、白云白屋白衣裳,灿烂的黄金青铜古文物、圣洁的青白大理石古建筑,粗犷的黄土山野、蓬勃的鲜红花树……诸种夺目光色中,橄榄树的一抹绿意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从一出
期刊
鲁迅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有清三百年文学之冠冕”,这是文学家的读后感。我们且不急着给这部小说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排个座次,而先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爱屋及乌,在对着文字哭过笑过之后,产生强烈的愿望要去了解作者曹雪芹?  答案不是缠绵曲折的故事本身,也不是故事里人物的活泼灵动,而是曹雪芹的个人魅力使然。几百年来,人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想找寻属于他的故事,宁愿相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