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泣的历史 可歌的英雄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港村是江西省高安市祥符乡东北角的一个小山村。说它是山村,村前却有一条水源丰富、鱼虾肥美的小河;村后也有一条建闸蓄水,终年能灌溉农田的小溪;村子的三面是平整整的土地,肥沃的良田,几块荷塘点缀其中。村东有一大片茂密的森林,这是郑港村人的“禁山”。郑港村的四周是群山,山虽然不很高,但起伏相连,群山环绕着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躲避日寇全村人背井离乡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强盗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使得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郑港村也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1939年,为躲避日寇的“三光”政策,全村人携老带幼,离乡背井,出逃他乡。我外婆郭永妹,把全家人分成三份:大儿子跟着乡亲们往一个方向出逃;长女带着二儿子往另一方向出逃;她和丈夫领着公婆带着小儿子出逃。
  在那度日如年的逃难日子里,人们颠沛流离,缺衣少食,胆战心惊。有的人冷死了,有的人饿死了,有的人病死了,有的人被日本鬼子杀死了。活着的人们想到与其死在异地,还不如死在家乡。
  1941年,人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相继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可家乡竟成了一片焦土啊!整个村子只剩下半幢没烧完的房子。看到这遍地的破砖碎瓦,断壁残垣,村民欲哭无泪,心中淌血。人们看着这满目荒凉的家乡,怒火万丈地诅咒战争,憎恨日本狗强盗的侵略罪行。
  村民们吃够了逃难生活的苦难,决心要在自己的家乡生存下去,他们搭起茅草房,开荒种地。
  可是日本侵略者没能让村民们安生。
  
  鬼子进村群众遭了殃
  
  1942年农历正月中旬,有消息传来,这一带又要打大仗。惊魂未定的郑港村人悲愤地不得不再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有着这种或那种原因暂时离不开家乡的村民,白天躲进村东那丛林密布的禁山,晚上才敢进村住宿。几天过去了,日本鬼子没有进村,人们渐渐地放松了警惕,有些人没有躲进禁山。
  一天午饭后,突然,村后有人惊叫起来:“不好了,日本鬼子来了!”人们来不及躲避,来不及逃跑,日本鬼子就闯进了村庄。
  日本鬼子一行9人。一人趾高气昂,满脸横肉,骑着高头大马;一人头戴黑色礼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身穿士林布长衫;五人肩扛步枪,枪上上着寒光闪闪的刺刀;两人挑着担子(好像是抓来的挑夫)。鬼子们像饿狼一样冲进茅草屋拿吃的,找喝的,抢走值钱的。嘴里嗷嗷地叫道:“猪的,牛的,粮的,花姑娘的,统统的拿出来……”
  鬼子们找遍整个山村,没有发现一头猪、一头牛,更没有找到一个花姑娘。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用燃起大火烧房的方法逼迫人们;用刺刀刺杀村民的动作来恐吓人们,村民默然不言,怒目而视。
  村里有个40多岁男子名叫胡为大,他原在汉口做生意。眼看日本人在汉口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就带着一生的积蓄回老家避难。此时他手提一个米箩往村外走,被一个日本兵抓住,一刀捅死,抢走了米箩中的金银财宝。
  鬼子们比手画脚,议论着什么。突然那个满脸横肉的日本军官向鬼子兵叽哩呱啦了几句,鬼子兵立刻分散到村子各个地方,不久,就赶着村民向村子中央走来。
  被赶来的村民一共42人。
  鬼子兵用枪捅着砸着村民的膝盖,逼迫村民跪在地上。然后他们分散在村民的四周,端着枪对准村民。鬼子军官双眉对竖,凶相毕露,脸上横肉块块紧绷,手挥东洋大砍刀,向着村民歇斯底里的叫喊着:“猪的、牛的、粮的,你们的有,你们把它藏到哪里去了?不交出来,统统的死了死了的……”穿士林布长衫翻译一边对着日本军官点头哈腰,满脸堆笑,一边向村民翻译着军官的话,一边要村民交出猪、牛、粮。
  村民中有人说:“我们逃难刚回来,没有养猪养牛。”日本军官似乎听懂了村民的意思,立刻火冒三丈,从人群中一把揪出五十来岁的胡友松,发疯似地大叫:“猪的、牛的、粮的,交出来!”还没等胡友松回话,就用砍刀砍死了胡友松。
  村民们攥紧拳头暗暗地想:“跟这群恶魔拼了吧!不就是一个死吗?”又转念一想:“不行,我们年纪大的人死不足惜,可这些孩子……”
  鬼子没有搞到猪、牛、粮,就施出了毒计,从一个村民怀里夺过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提着孩子怒吼着:“猪的、牛的、粮的,统统的拿出来。不拿出来,这孩子死了死了的,你们统统的死了死了的。”他一手抓着孩子,一手用砍刀指着孩子的母亲说:“你的说不说?”孩子的母亲连连的磕头哀求:“放了我的孩子,我们确实没有牛!”鬼子军官就丧心病狂地把孩子掷在地上,双手举起砍刀就要往孩子头上劈去……
  
  邬永妹挺身而出救小孩
  
  “不能杀孩子!”人们惊愕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三十七八的妇女边喊边从地上站起身来,镇定自若地走到鬼子军官面前不卑不亢地说:“皇军,我们村子去年确实有一头牛,我们穷得熬不住,过大年把它卖了。我们村前面有一个大村庄,那里有猪、有牛、有粮,我带你们去找!”
  这个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妇女正是37岁的村妇邬永妹。
  长衫翻译凑到鬼子军官面前,把邬永妹说的话向他翻译了一遍。鬼子军官听后一脚踢开小男孩,一手抓住邬永妹,一手握着大砍刀向着日本兵一挥,大声喝道:“走!”
  日本鬼子推推搡搡地赶着邬永妹。邬永妹恋恋不舍地看看乡亲,看看自己的丈夫,看看自己的儿子。村民们哭喊着:“永伢子呀!”“永婶子呀!”他们都知道邬永妹这次是九死一生,也许有去无回。
  邬永妹向前挪动着沉重的双脚,她痛苦地思索着:“刚才是看见鬼子军官又要砍死3岁小孩,在情急之中我才胡诌乱编地来搪塞鬼子,现在要我带他们到哪里去呢?难道真的带他们到下赤岗去吗?不!我不能去给鬼子找猪、牛、粮,找花姑娘。我宁死也不会做他们的帮凶。”鬼子兵时不时地用刺刀敲打着她的双腿,凶恶地催着她快走。邬永妹愤怒地抬起一只三寸金莲说:“我的脚很小,走不动!”鬼子们看见那双与她高挑身材很不相称的尖尖小脚,有的哈哈大笑,有的骂她“狡猾狡猾的!”邬永妹顾不上鬼子的打骂凌辱,她思考着如何对付鬼子的办法:“再不能往前走了,翻过长就看见下赤岗了。我还要再拖一段时间,等乡亲们跑远些,再来与这些鬼子拼。”鬼子们推一步她走一步,鬼子不推她就蹲下身去摸脚。鬼子们火了,死劲地敲她的腿,死劲地砸她的脚。鲜血染红了她那白色的裹脚布,鲜血浸透了她那双青面白底鞋。
  邬永妹被鬼子们赶着一拐一瘸地一步三停地往前走。她想“乡亲们该走远了吧,差不多是我与鬼子拼命的时候了”,于是她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边摸着受伤的双脚,一边对鬼子们大声说:“我的脚被你们砸得走不了路了,我也不会去做让你们吃饱了中国人的饭菜,去杀中国人的缺德事。”鬼子们立即围过来,对着她一阵乱打乱刺。邬永妹遍体鳞伤,她对着鬼子吐了一口血痰说:“你们凭什么要杀我们中国人?凭什么要烧我们的房子?如你们的妻儿老小被人残杀,你们的房屋无缘无故地被人烧毁,你们会怎么样?”接着她愤怒地瞪着鬼子军官,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杀死我吧,但中国人是杀不绝的,你们作恶多端一定会有报应!”鬼子们听不太懂她讲什么,但从她那愤怒仇恨的目光中,领悟到她是在指责日本人,于是端起刺刀要杀死她。可鬼子军官竟喝令鬼子兵住手。他面带愠色对着翻译耳语一阵。翻译笑嘻嘻地来到邬永妹身边说:“这位大嫂,快点赶路吧,只要你帮助皇军找到猪牛,找到粮食,皇军会重重地奖你,放你回家。”邬永妹想:“我帮他们找猪牛?我帮他们找阴间!”她理了理蓬乱的头发,看了看翻译说:“你是中国人吗?”翻译尴尬地眨了眨眼,微微地点了一下头。邬永妹说:“好!我走。”
  邬永妹忍着钻心般的疼痛,咬着牙一步一个血印地向前走着。邬永妹国仇家恨涌上心头,她想到日本人的惨无人道,想到了兵荒马乱中过桥时被人群挤得掉入河中而惨死的父亲,想起了在逃难途中病死的公婆,她情不自禁地骂道:“土匪、强盗、豺狼!”鬼子军官听了一怔,急切地询问翻译,邬永妹说什么。翻译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回答,邬永妹随即说:“前面的村就有猪、牛、粮,有花姑娘。”翻译连连点头说:“是,是!”日本军官高兴地对邬永妹说:“你的大大的好人!”
  听到自己的长官对邬永妹的称赞,鬼子兵对邬永妹不再打骂了,对她的监视也不那么严厉了。
  
  机智勇敢选择地形逃生
  
  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太阳早已躲进了厚厚的云层,不一会,天上下起了冻雨。邬永妹带领着鬼子们向高高的长爬,长林深树密,地面硬滑硬滑的,对鬼子来说寸步难行。上有高大遒劲的松柏,下有蓬勃稠密的灌木。邬永妹心中暗喜,逃脱鬼子魔掌的机会来了。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冻雨越下越大,路越走越滑,刺骨的寒饥一阵紧接一阵。鬼子们冻得紧裹衣服,耷拉着脑袋,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地看着脚下。突然听到一阵“沙沙”的响声,鬼子们抬头一看,走在前面的邬永妹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鬼子们一时不知所措,乱喊一团,朝着响声处胡乱地开枪。
  原来邬永妹一爬上长就带着鬼子们登上乡亲们上山砍柴的岔道。岔道的右边有好几处陡坎,人们走在路上不是轻易能发现陡坎的,因为浓密的茅草掩盖了它。但哪儿有陡坎,哪儿的陡坎有多深,当地的老百姓是一清二楚的。邬永妹走到一处三米多深的陡坎处,趁着鬼子没注意,纵身跳了下去。真是天有眼,地有情,陡坎、茅草、树林救了她的命。
  邬永妹能在乡亲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在鬼子鲜血淋漓的刺刀面前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在场的38个人的生命,并且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天时地利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她是郑港村人的英雄,也是郑港村人的骄傲。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我外婆诞辰100周年,特写此文以资纪念。我们要教育后代,千万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而又安宁的生活,要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为实现国强民富而奋勇拼搏!让哪些心怀叵测的觊觎者的阴谋永远不能得逞。
其他文献
从前,有秀才、武士和一个庄稼汉三人合住在一家客店里。晚上,秀才和武士提出三人合伙出钱办一桌酒席一起聊聊天,庄稼汉也爱凑热闹,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酒席办好,三人刚要饮酒时,秀才突然提出要作诗,而且前边人押什么韵后边人也要押什么韵,最后还要说出“岂敢”二字,谁作不来,谁就别饮酒。庄稼汉听了,心想:这不是存心刁难我嘛,不过钱已掏了,先看看再说。主意拿定,他稳稳坐在那里,等他俩先作。  秀才站起来吟道:
期刊
现在青年人追时髦赶新潮,妻说咱也追也赶。头发白了咱去染,时兴戴发套咱也买。咱们老年人,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真情地“疯”一回,又何尝不是件美事呢?  这两年夜生活时兴去舞厅“嘣嚓嚓”,还爱玩卡拉OK亮亮歌喉。老伴是个好动不爱静的人,她早已耐不住了:“咱们也要去卡拉OK歌舞厅疯一回。”我想,人一老手舞足蹈决非易事,至于唱通俗歌曲,也得从头学起呢。“人老了,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疯得起来哟!”我劝道。  妻偏
期刊
一、华罗庚的妙对    据说上世纪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的嫡系安徽督军倪嗣冲有一个女儿名叫倪妙。倪妙读过书,也懂得古诗与对联。她要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经过许多人的介绍,都不合心意。于是她出了个“妙人儿,倪家少女”的上联,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不论家世,均可作配偶。”这下子引得安庆及全国各地不知多少痴情人煞费苦心想对出下联,以攀名门小姐,但却一直没人能对出。这是拆字对,“少女”联结为“妙”
期刊
纪念八一建军节(外一首)  ○谭艳艳(广西)     义举南昌天地惊,井冈烈火铸长缨。  长枪谱写风云录,战马怒嘶民族魂。  倭寇八年垂败首,蒋帮三载弃残兵。  钢刀总应常磨砺,世界仍然未太平。     解放军颂     三山推倒展雄威,钢铁长城势壮巍。  灭虎诛魔驱虏寇,安邦兴业固边陲。  扶贫致富文明建,抢险救灾血汗挥。  大厦辉煌梁柱立,千秋功绩铸丰碑。     火红的杜鹃  ○赵仁广  
期刊
古稀老人了夙愿  文/银火    3月11日,是景德镇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离休干部、72岁的曹端甫老人终生难忘的日子。经过50多载不变的追求,这天他终于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激动地举起右手向党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出生的曹端甫,幼年饱受旧社会的苦难,1950年加入共青团,并被选为基层工会委员。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决心一辈子跟党走,1953年就成为建党对象。但因妻子哥哥的
期刊
国民党“剿匪”军官钦佩的事业    在中央苏区各项事业中,有一项连国民党“剿匪”军官们都深为钦佩并认为“足资仿效”的事业,便是教育事业。  苏区实行的是普遍的教育,据阿伪1933年11月26日在《斗争》上发表的《论消灭文盲运动》解释,苏维埃政权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不让一个工农分子是文盲……每个青年儿童入校读书,每个成年受补习教育”。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区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有以读书
期刊
三百山是我省安远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距安远县城25公里。它属武夷山脉南段西坡与南岭山脉东段北坡余脉交错地带,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是东江的发源地,也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三百山总面积约260多平方公里,是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1993年5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名副其实。据专家考证,这里有野生动物60
期刊
我是75岁的老翁,越老记忆力越差。可是,也有例外,今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深情阐明“穷人经济学”的话,震撼了我的心灵,久久不会忘怀,也不可能忘怀。我认为,温总理的话,决不是他个人的声音,而是代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我们人民自己的政府由衷地喊出的心声。  温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中外普遍关切的中国“三农”问题时,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期刊
怎样认识脉压差和心跳快慢    熊××同志:  来信知你患有高血压病,经服药治疗,目前病尚稳定。现就你所提出的咨询,分别答复如下:  一、舒张压(低压)65mmHg危害性大否?  你目前的血压稳定在120~140/65~77mmHg之间,看来似乎舒张压偏低,脉压差稍大,但这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是常有的事。因为老年人多伴有动脉血管硬化、血管壁的顺应性(弹性)差些,故常有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即高压>1
期刊
在1955年授衔的共和国将军名册中,有一位少将名叫钟辉,他是江西瑞金县人。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们前往北京市复兴路钟将军的家中进行了一次访问。将军因病住院,不便会见客人,只好请他的夫人王新阿和出生于延安的大女儿钟豫江为我们讲述钟将军光辉而精彩的人生。    经历凝聚将军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1914年出生于瑞金县新塘村一个贫农家庭的钟辉,很小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他17岁就投身革命,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