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食管疾病的种类和内镜下表现,分析内镜诊治对食管动力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4年期间经内镜诊治的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例患者因异物摄入行紧急内镜诊治,195例患者行常规内镜诊治,对比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统计学处理。结果: 5例异物摄入患者经紧急内镜检查发现异物,其中4例顺利取出;195例常规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共131例(65.50%),食管裂孔疝14例(7.00%),食管息肉16例(8.00%),食管静脉曲张7例(3.50%),食管癌9例(4.50%),食管静脉瘤5例(2.50%),食管隆起性病变4例(2.00%),食管憩室2例(1.00%),食管异物7例(3.50%),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发生率。结论:食管动力性疾病中反流性食管炎最为常见,采用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效果分析
食管动力性疾病是指患者食管的神经控制机能因受外部病变因素影响,导致食管无法进行正常动力活动时出现的症状或病变,临床上将食管弥漫性痉挛、食管失弛缓症及反流性胃食管病等均归类于食管动力性疾病[1]。研究发现食管疾病种类很多,食管位于消化道上段部位,故采用内镜诊断方便、快捷,临床采用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对可以病灶即可活检,诊断率高。本次研究以我院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内镜诊治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在17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5)岁,入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反流及胸骨后疼痛,胃镜检查排除外食管或胃恶性肿瘤,消化内科诊断均为食管动力性疾病。
1.2 方法
设备:采用外径为9.2mm由日本生产的OlympusGIF230型电子胃镜,各型异物钳和活检钳等,外径为9.8mm由德国生产的ETM100型电子胃镜。
胃镜检查:其中5例患者因异物摄入作紧急内镜检查,经胸腹X线摄片证实异物存在于患者的食管、纵贯食管和胃,如果是新生儿患者则术前采用10%的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与此同时要持续给患者提供氧气并检测器SaO2水平。常规内镜诊治如果发现异物则选用合适的异物钳将其取出,如果是新生儿患者,异物取出过程中SaO2水平低于85%则立刻拔镜并给予面罩吸氧,当SaO2水平恢复正常后再插镜取异物。对行常规胃镜检的195例患者中的24例患者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的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经内镜诊断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共131例(65.50%),食管裂孔疝14例(7.00%),食管息肉16例(8.00%),食管静脉曲张7例(3.50%),食管癌9例(4.50%),食管静脉瘤5例(2.50%),食管隆起性病变4例(2.00%),食管憩室4例(2.00%),食管异物5例(2.50%),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对比差异显著(P<0.05),5例食管异物患者分别为:金属片、医用橡皮导管、橡皮气管插管、包埋药物之铝塑片及水银珠,其中因水银珠呈液态形式无法取出,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 食管动力性疾病内镜诊断结果对比情况
注:“*”表示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 食管动力性疾病病理分析
本组13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有95例患者为洛杉矶A、B级,15例为C级,16例为D级;其中24例患者进行了活检,结果提示11例不典型增生。本组16例食管息肉患者共21枚(见下表2所示),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炎性增生4例,乳头样增生2例,腺瘤3例。食管下段隆起病变1例,其余3例中有1例为平滑肌瘤,炎性增生1例,乳头样增生1例。食管癌患者共9例,其中下段1例,中段2例,上段6例。食管静脉瘤5例共7枚,5枚位于食管中段,2枚位于食管下段;食管憩室共4例,食管下段和中段个2例。
表2 食管息肉部位与分型枚数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食管动力障碍和功能性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医学界对各种食管疾病中的动力性障碍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就食管动力而言,无论是正常时间或是异常改变,患者均伴有腔内压力变化,因此食管腔内分段精确测压法被确定为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金标准。
在各类异物摄入患者中儿童患者居多,虽然有部分异物可以经过胃肠道顺利排出,但是如果患者食道异物有毒或存在锐利边缘则需要即可处理,通过内镜异物钳能够避免采用外科手术,从而降低因手术而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现象。婴幼儿和学前儿童如果一旦出现异物摄入即处于急救状态,尤其是对于年龄在6岁以下的儿童,通过内镜异物钳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和风险,要求医生具备娴熟的技术和快捷的动作,并全程严密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2]。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异物摄入,其中4例患者为成年人,异物均在1min内经内镜顺利取出,未出现并发症,其余1例患者为儿童且异物为液态重金属水银珠,故无法取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动力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本组研究的200例患者中有131例(65.50%)为反流性食管炎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该类型疾病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才能确诊并判断其严重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7%—22%)相比我国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1.67%—5.77%)[3]。反流性食管炎于内镜下的主要表现为食管粘膜破损、溃疡及糜烂等,根据1994年制定的洛杉矶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A、B级95例,C级15例,D级16例,可以看出严重患者数量较少;其中24例患者进行了活检,结果提示11例不典型增生。近年由研究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常用方法,食管癌早期内镜下表现为小溃疡、小肿块和局限性糜烂,本次研究中食管癌患者9例(4.50%),其中2例表现为小溃疡,7例表现为隆起溃疡,通过病理检查发现下段食管癌发病机理与胃上皮化生有密切联系。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消化内科医师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各种新检查方法的认识,进而促进各类疾病的正确准断和治疗,总之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仁,陈伟庆.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01:37-39.
[2]黄惠妍,周力,杨杰等.食管测压对19例贲门失弛缓症手术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2,06:518.
[3]易智慧,冯丽,文茂瑶等.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酸反流情况的差异[J].四川大学学报,2014,03:480.
关键词: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效果分析
食管动力性疾病是指患者食管的神经控制机能因受外部病变因素影响,导致食管无法进行正常动力活动时出现的症状或病变,临床上将食管弥漫性痉挛、食管失弛缓症及反流性胃食管病等均归类于食管动力性疾病[1]。研究发现食管疾病种类很多,食管位于消化道上段部位,故采用内镜诊断方便、快捷,临床采用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对可以病灶即可活检,诊断率高。本次研究以我院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内镜诊治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在17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5)岁,入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反流及胸骨后疼痛,胃镜检查排除外食管或胃恶性肿瘤,消化内科诊断均为食管动力性疾病。
1.2 方法
设备:采用外径为9.2mm由日本生产的OlympusGIF230型电子胃镜,各型异物钳和活检钳等,外径为9.8mm由德国生产的ETM100型电子胃镜。
胃镜检查:其中5例患者因异物摄入作紧急内镜检查,经胸腹X线摄片证实异物存在于患者的食管、纵贯食管和胃,如果是新生儿患者则术前采用10%的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与此同时要持续给患者提供氧气并检测器SaO2水平。常规内镜诊治如果发现异物则选用合适的异物钳将其取出,如果是新生儿患者,异物取出过程中SaO2水平低于85%则立刻拔镜并给予面罩吸氧,当SaO2水平恢复正常后再插镜取异物。对行常规胃镜检的195例患者中的24例患者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的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经内镜诊断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共131例(65.50%),食管裂孔疝14例(7.00%),食管息肉16例(8.00%),食管静脉曲张7例(3.50%),食管癌9例(4.50%),食管静脉瘤5例(2.50%),食管隆起性病变4例(2.00%),食管憩室4例(2.00%),食管异物5例(2.50%),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对比差异显著(P<0.05),5例食管异物患者分别为:金属片、医用橡皮导管、橡皮气管插管、包埋药物之铝塑片及水银珠,其中因水银珠呈液态形式无法取出,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 食管动力性疾病内镜诊断结果对比情况
注:“*”表示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 食管动力性疾病病理分析
本组13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有95例患者为洛杉矶A、B级,15例为C级,16例为D级;其中24例患者进行了活检,结果提示11例不典型增生。本组16例食管息肉患者共21枚(见下表2所示),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炎性增生4例,乳头样增生2例,腺瘤3例。食管下段隆起病变1例,其余3例中有1例为平滑肌瘤,炎性增生1例,乳头样增生1例。食管癌患者共9例,其中下段1例,中段2例,上段6例。食管静脉瘤5例共7枚,5枚位于食管中段,2枚位于食管下段;食管憩室共4例,食管下段和中段个2例。
表2 食管息肉部位与分型枚数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食管动力障碍和功能性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医学界对各种食管疾病中的动力性障碍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就食管动力而言,无论是正常时间或是异常改变,患者均伴有腔内压力变化,因此食管腔内分段精确测压法被确定为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金标准。
在各类异物摄入患者中儿童患者居多,虽然有部分异物可以经过胃肠道顺利排出,但是如果患者食道异物有毒或存在锐利边缘则需要即可处理,通过内镜异物钳能够避免采用外科手术,从而降低因手术而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现象。婴幼儿和学前儿童如果一旦出现异物摄入即处于急救状态,尤其是对于年龄在6岁以下的儿童,通过内镜异物钳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和风险,要求医生具备娴熟的技术和快捷的动作,并全程严密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2]。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异物摄入,其中4例患者为成年人,异物均在1min内经内镜顺利取出,未出现并发症,其余1例患者为儿童且异物为液态重金属水银珠,故无法取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动力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本组研究的200例患者中有131例(65.50%)为反流性食管炎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该类型疾病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才能确诊并判断其严重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7%—22%)相比我国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1.67%—5.77%)[3]。反流性食管炎于内镜下的主要表现为食管粘膜破损、溃疡及糜烂等,根据1994年制定的洛杉矶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A、B级95例,C级15例,D级16例,可以看出严重患者数量较少;其中24例患者进行了活检,结果提示11例不典型增生。近年由研究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常用方法,食管癌早期内镜下表现为小溃疡、小肿块和局限性糜烂,本次研究中食管癌患者9例(4.50%),其中2例表现为小溃疡,7例表现为隆起溃疡,通过病理检查发现下段食管癌发病机理与胃上皮化生有密切联系。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消化内科医师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各种新检查方法的认识,进而促进各类疾病的正确准断和治疗,总之内镜诊治食管动力性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仁,陈伟庆.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01:37-39.
[2]黄惠妍,周力,杨杰等.食管测压对19例贲门失弛缓症手术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2,06:518.
[3]易智慧,冯丽,文茂瑶等.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酸反流情况的差异[J].四川大学学报,2014,0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