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独行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爱和大爱
  住在岛上,最令我思念不已的是远方的妻女。每个周末,我都要借助价格昂贵的越洋电话与她们通话,只是为了听一听熟悉的声音。新年之夜,在周围的一片热闹中,我的寂寞的心徒劳地扑腾着欲飞的翅膀。
  那么,我是一个恋家的男人了。
  我听见一个声音责问我:你的尘躯如此执迷于人世间偶然的暂时的因缘,你的灵魂如何能走上必然的永恒的真理之路呢?二者必居其一:或者你慧根太浅,本质上是凡俗之人,或者你迟早要斩断尘缘,皈依纯粹的精神事业。
  我知道,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把人间亲情视为觉悟的障碍。乔答摩王子弃家出走,隐居丛林,然后才成佛陀。耶稣当着教众之面,不认前来寻他的母亲和兄弟,只认自己的门徒是亲人。然而,我对这种绝情之举始终不能赞赏。
  诚然,在许多时候,尘躯的小爱会妨碍灵魂的大爱,俗世的拖累会阻挡精神的步伐。可是,也许这正是检验一个人的心灵力度的场合。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着人世间的重负依然走在朝圣路上。一味沉湎于小爱固然是一种迷妄,以大爱否定小爱也是一种迷妄。大爱者理应不弃小爱,而以大爱赋予小爱以精神的光芒,在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朋友中也体味到一种万有一体的情怀。一个人只要活着,他的灵魂与肉身就不可能截然分开,在他的尘世经历中处处可以辨认出他的灵魂行走的姿态。唯有到了肉身死亡之时,灵魂摆脱肉身才是自然的,在此之前无论用什么方式强行分开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内心紧张和不自信的表现。不错,在一切对尘躯之爱的否定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机,就是及早割断和尘世的联系,为死亡预做准备。可是,如果遁入空门,禁绝一切生命的欲念,藉此而达于对死亡无动于衷,这算什么彻悟呢?真正的彻悟是在恋生的同时不畏死,始终怀着对亲人的挚爱,而在最后时刻仍能从容面对生死的诀别。
  
  心灵的空间
  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我把他的话归纳改写如下──未被占据的空间具有最高的价值。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时,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也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的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功夫和心思创造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在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行淫的女人
  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女人说:“先生,没有。”
  耶稣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约翰福音》记载的这个故事使我对耶稣倍生好感,一个智慧、幽默、通晓人性的智者形象跃然眼前。想一想他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的样子,既不看恶意的告状者,也不看可怜的被告,他心里正不知转着怎样愉快的念头呢。他多么轻松地既击败了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陷害他的阴谋,又救了那个女人的性命,而且,更重要的是,还破除了犹太教的一条残酷的法律。
  在任何专制体制下,都必然盛行严酷的道德法庭,其职责便是以道德的名义把人性当做罪恶来审判。事实上,用这样的尺度衡量,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潜在的罪人。可是,也许正因为如此,道德审判反而更能够激起疯狂的热情。据我揣摩,人们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忌妒之情便化装成正义的愤怒猛烈喷发了,当然啦,决不能让那个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场;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类似的事,那么,坚决向法庭认同,与罪人划清界线,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仿佛谴责的调门越高,自己就越是清白和安全。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处,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残酷的斗争,人性必定扭曲,爱必定遭到扼杀。耶稣的聪明在于,他不对这个案例本身做评判,而是给犹太教传统的道德法庭来一个釜底抽薪:既然人人都难免人性的弱点,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有罪,那么,也就没有人有权充当判官了。
  经由这个故事,我还非常羡慕当时的世风人心。听了耶稣说的话,居然在场的人个个扪心自问,知罪而退,可见天良犹在。换一个时代,譬如说,在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中,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可以断定,耶稣的话音刚落,人们就会立刻争先恐后地用石头打那个女人,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个女人会立刻死于乱石之下。至于耶稣自己,也一定会顶着淫妇的黑后台和辩护士之罪名,被革命群众提前送上十字架。
  (摘自中国文联出版社《灵魂独行》 作者:周国平)
其他文献
时隔多年,海岩终于又要出书了。这部20万字的小说《独家披露》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但作者一栏内,海岩的背后还跟着一个“金凌云”的名字。就连海岩自己也承认,新书改编自小说《包在纸里的火》。一部小说竟“改编”自另一部小说?《青年报》记者昨天展开调查后发现,中国文坛名家购买创意已屡见不鲜,而其背后是名家编故事能力的渐失。  金凌云是《独家披露》的原型小说《包在纸里的火》的作者,而他当时用的是笔名云飞扬。金凌
期刊
我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经历生活。生活就是经历一个过程,这过程包含时间上的生老病死,功名上的毁誉成败,生活上的甜酸苦辣,情感上的喜怒哀乐。  它如同走路,从一个原点出发,一步一步走出去,不断延伸。时又返回,重新开始,再又出走,不断延伸,不断交叉,形成一张鱼网。这张鱼网印在纸上,叫做履历;这张鱼网印在脸上,就成了皱纹。  经历丰富是好事,但人们又不喜欢皱纹。仿佛皱纹会绊住他们的脚,使他们滞留在原地。更
期刊
引言 我衷心地希望人类能尽快改正对事对物都是只有3分钟热度的弱点,更希望人们能发自内心地保护小动物,热爱小动物!     当我还是一只小狗的时候,我的顽皮滑稽每每惹来你的笑声,为你带来快乐。虽然家里的鞋子和枕头都被我咬得残缺不全,你依然把我视为你最好的朋友,甚至把我唤做你的孩子。就算我调皮捣蛋,你也会对着我摇摇手指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不过最后你都会向我投降,玩闹着搓我的肚皮。  你忙碌的时候
期刊
“游客来参观我的房,凭什么收的钱归你?”凤凰古城内,商户与县政府的“冷战”还在继续。双方都在密切观察对方。  自2013年4月10日凤凰古城“关门收费”,游客锐减。商户们无生意可做,不断传出要停业抗议的消息。  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已有10余年。旅游带动经济,10年间县财政收入增加10倍。不过,在政府看来收益明显不够,收入都被“其他商户”赚走。  对古城收费,结合往年游客人数,“持股49%”的县政府,
期刊
引言 斯韦特兰娜·阿莉卢耶娃是斯大林唯一的女儿,也是斯大林最疼爱的掌上明珠。然而世事无常,这位原苏联“第一红色公主”后来却走上与苏联、与父亲彻底决裂的道路。不久前,俄罗斯“第一频道”电视台的记者有机会对斯韦特兰娜进行了采访,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关于她的两集纪录片。   1.“我永远不会回到俄罗斯”  与斯韦特兰娜交谈需要有足够的忍耐力。这位年迈的老人仍然性情多变,时而生气,时而暴怒,时而笑,时而哭
期刊
引言 因矿产资源滥挖滥采造成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阿月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姑娘,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某村。谈及家乡,阿月情绪复杂。  云南省个旧市被称作“锡都”,占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已探明锡的保有储量为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1/3,全球锡储量的1/6。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与锡紧密相关。  阿月的爷爷曾在锡矿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
期刊
1995年,南密西西比大学收到了一笔15万美元捐款。该款指明为青年学子们提供奖学金。对于该大学而言,15万美元捐款是极平常的。但当他们知道捐款人背景后,态度马上改变了。而这件事马上就成为美国全国性的大新闻,写这则新闻的记者还因此获得新闻界最高奖──普立兹奖。  人们感到震撼的不是15万美元,而是捐款人竟然是一位终生为人洗衣服和烫衣服的88岁黑人老妇人。  这是美国一位黑人洗衣妇奥莎拉·麦卡迪(Os
期刊
引言 拥有诸多响亮的头衔,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国际社会,林毅夫都是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林毅夫在台湾有个妻子,叫陈云英。  1978年,得知丈夫突然“失踪”,甚至可能去世的消息,身怀六甲的妻子陈云英遭受重大精神打击,终日以泪洗面。然而,内心倔强的陈云英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即使家人都以为林毅夫已不在人世,还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她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为她想起丈夫不久前曾跟他说
期刊
引言 周扬(1908~1989年),湖南益阳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世纪30年代,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益阳板桥周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系三国东吴大将周瑜之后,人称“美男子”的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周扬,1908年出生在这个大家族
期刊
引言 1997年5月,已经跳槽3次的丁磊决定自立门户,创办网易公司。“网易”刚成立时很是寒酸:3个人,一间17平方米的房间,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     丁磊和他的伙伴搞的BBS和个人主页看上去很美好,但没有赢利。他们比照Yahoo开发的中文搜索引擎──Yeah引擎也失败了,公司赚不到钱,下一步该怎么办?   丁磊整天冥思苦想,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了Hotmail,眼前豁然一亮。丁磊当即决定借10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