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分析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102-02
  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小学是语言文字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奠定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基础、净化语言环境和实现有效交流都起到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都有了很大提高,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交流交际需要。在信息化时代和新课改的影响下,现代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呈现出新的特征,并存在趋势性的问题。
  1.汉字书写个性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历史精髓传递的纽带,作为中华儿女理应敬畏汉字,规范汉字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以及中小学汉字教育的弱化,出现了汉字书写随意性危机。为了使汉字书写在稳定中发展,1986年已经废止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但受其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偶然会把“泰”写成“太”、“蛋”写成“旦”、“韭”写成“九”、“酒”写成“氿”等,这些已废汉字的使用极大影响到汉字的纯洁性。繁体字是中国特定时期汉字书写形式,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有些中小学生受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为了追求附庸风雅,时常使用一些繁体字。如“在一箇風髙氣爽的夜晚,我獨自漫步在門前的小河邊。……”(摘自学生考卷)这些繁体字的使用并无实际意义,只能无谓地增加阅读难度。对于汉语中许多形近的汉字,学生在平时缺乏严格训练,不能准确使用,如“戊戌变法”经常被写成“戌戊变法”,“沆瀣一气”和“觊觎”等这样一些字词由于笔画复杂,偶尔被写错。另外,中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还存在字迹潦草、书写随心所欲以及毛笔字训练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汉字书写的美观度。
  2.汉语读音方言化。全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约有80种,为了方便交际,1958年2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近些年来,普通话推广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对推广普通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学生成绩优秀,说普通话与否没有什么大关系,导致许多学校老师和学生交流时使用地方普通话或是方言。如“经营”读成“金银”、“地图”读成“低头”、“街道”读成“该到”、“给予”读成“gěi予”等。这样不仅给学生今后交流造成很大障碍,也会影响到学生中高考中关于汉语拼音的考试得分。汉语读音方言化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尤其突出,有的学生在课堂讲普通话,但一回到特定群体中就不由自主地使用方言,这对普通话推广非常不利。
  3.语言表达网络化。随着网络化发展,网络语言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学生作文中和日常表达中,正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在笔者调查的137名中小学生中,有98人偶尔或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占71.5%;其中有16.1%的学生在作文或其他书面材料中使用过网络语言。现代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日常用语中使用,如886(拜拜了)、Hi(你好)、I服了you(我真服了你)等;二是在作文等书面材料中使用,如美眉(妹妹)、神马(什么)、顶(支持)等;三是在现代通讯聊天工具中使用,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如GG(哥哥)、56(无聊)、@-@(大吃一惊)、“偶灰常灰常生气乐(我非常非常生气)等。这些网络语言在中小学生中大量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表达形式,但也严重影响到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化,给不太了解网络语言群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4.标点符号随意性。标点符号是现行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表示停顿、语气和感情,是辅助文字记录的符号。虽然古人的标点符号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自古就很重视点逗的基本功训练,视为小学入门的第一课。据笔者分别就137名中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调查(其中小学生为55名,中学生为82名),结果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错误率在2%以下)小学为13名,中学为22名,合格率分别为23.6%和26.8%。还有少数学生作文通篇只分三段,只用了3个句号,其余全是逗号。标点符号的随意性,主要是与学生主观意识有关,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能理解就可以,标点符号错对无所谓。其实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会导致语句歧义或影响表达效果。如“我在北大当教授”可以用句号,而“我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就只能用逗号;“哦”后面用逗号、问号、感叹号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所以不应小视标点符号规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根源复杂,既有学校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还有社会环境因素。我们在探究中小学生语言文字问题时,需要对规范化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出切实解决办法,增强汉语交际和传承功能。
  1.学校规范引导不力。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于学校教育的规范引导,尤其是语文课教学。笔者对所在学校、枞阳二中、ou山中心小学的131名教师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发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引导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不到位。在调查对象中,对“是否听说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有要求吗?”这两个问题,否定回答分别有78人和93人,占59.5%和71.0%。这种现象主要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引导下,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几乎是空白。其次是教学语言随意性。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语言没有严格的要求。在平时教学或是与学生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板书或批改作业字迹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再次是语文教改方向的偏离。自从1950年《中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以来,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1992年和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基础上,注重强调感情熏陶和实践能力训练。许多教师在此教学大纲指引下,片面认为可以淡化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追求语文课堂的精彩热闹,许多新思路、新方法被引进到语文教学中,中小学语文课堂似乎变成了思想政治课。   2.学生规范意识淡薄。中小学生主观上对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淡薄,也是导致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根源之一。在我们调查的137名中小学生中,有31人认为可以使用方言进行教学,占22.6%;有87人认为在书面写作中可以运用网络语言,占63.5%;有64人对汉字书写不规范持无所谓态度,占32.1%;有47人回答从未有意识地练习书法,占46.7%。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淡薄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语言文字规范,认为只要能看懂或是能得高分就是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是老师在这方面要求不高,教学语言随意性较大,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学生规范意识淡薄导致中小学生滥用错别字、使用方言土语交流、网络语言流行、曲解汉语意思等不规范现象,这不仅有悖于素质教育,还会弱化语言文字传承和交际功能。
  3.社会环境因素复杂多元。当今社会环境也是影响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重要原因。在我们调查中,问及“社会环境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影响程度如何?”,有34%的老师和21%的中小学生认为影响很严重。随着电脑、手机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书写方式。大多中小学生学会利用键盘输入代替直接书写,导致书写能力的下降。在应试教育模式引导下,语文老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得分高的知识点上,挤占了语言文字训练时间,也是导致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演化的重要原因。现今许多商家广告利用汉语谐音进行产品宣传。
  三、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措施分析
  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普遍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同母语人自身之间的正常交流,也会严重影响到汉语的权威性。我们需要在研究根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提高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增强他们对汉语的敬畏心理,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文明形象。
  1.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学校是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阵地,对语言文字规范起到引导促进作用。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组长的语言文字规范领导督察机制,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完善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列入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教师和学生评优、评先的评选条件。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工作人员—监督小组”师生共同参与的四级管理网络,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在校园全覆盖。严把教师准入关,要求新进和在岗教师在普通话、汉字书写、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应达到相应水平,使教师真正具有厚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通过校本培训以专题讲座、基本功训练、自主学习、跟踪监测等方式,提高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2.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决定了规范化水平的主观因素,我们在平时教学交流中采取多种形式着重提高学生规范意识。通过专题讲座、情景剧、辩论赛等方式,宣传祖国语言文字悠久灿烂的历史,误用滥用的危害等,使中小学生增强语言文字规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小学应该要以语文教师为重点,带动辐射其他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率先垂范,坚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为学生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榜样。规范校园用字,学校的走廊布置、板报、橱窗及各种宣传栏、指示牌、电子屏幕等,在每次更换前都要层层把关,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悬挂或制作。开展各年级的“古诗诵读”、“演讲比赛”、“口语交际”等活动,将语文课上强化训练成果积极转化为学生的规范化意识。积极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啄木鸟在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科学对待和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和流行语,尽量减少歧义和不规范词语的使用。
  3.净化社会语言文字环境。社会语言环境的输入性因素对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起到很大的消极作用,我们要大力呼吁和身体力行,净化周围语言环境。主流媒体要规范使用网络用语和流行语,坚决摒弃有歧义、曲解汉语等不规范行为,积极推广普通话。按照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使用规范汉字,杜绝使用废弃的简化字、自造字,慎重使用繁体字。宣传战线工作者要肩负起语言文字规范的使命,积极使用规范健康汉语,营造良好语言环境。要成立相应的社会用字检查领导机构,定期检查本地区、本单位的文件、通知、标语、广告、宣传栏、产品说明书等有无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打一场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保卫战。
  中小学生是语言能力成长的重要时期,规范其语言文字习惯,对净化语言环境和保证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口语表达、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根源既有学校教育和社会语言环境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主观意识因素。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同时还应增强中小学生规范意识和净化社会语言环境。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对汉字的崇敬和热爱,深刻理解并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李杏保 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13.
  [2]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陈 群·报纸标题的标点修辞·修辞学习· 2006(0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99-01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悄然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静为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情景交融,激发求知欲;构建学科体系,培养综合能力;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可以说是新闻界比拼的一个舞台。作为地方党报的记者,笔者已五次进京采访报道全国“两会”,其中最难忘的是2003年3月采访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这次体验式培训活动,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书本”沾满泥土芬香,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是学员服务群众的全新体验。1.体验生活融关系。全体学员都按要求,第一天晚上就
目的:初步阐明GDM胎盘组织中PPARg对MMP-2、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在GDM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索GDM胎盘的损伤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1)人胎盘来源: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小学中高年级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这门课程肩负重大地社会责任,因此具有极强地社会性。在完成人地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鲜明地社会功能。要把它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要十分注意研究这门课的教学规律,使我们的教育真正为小学生接受。品德与社会课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
摘要:自从开展创新教学模式以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入手,大力开展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有效的促进学生以饱满热情、科学的态度,去深入地、兴
伊通县委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当好“五员”角色,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当好政策“播音员”。在做好宣传的同时了解民情民意,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对幸福的理解是: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为自己的梦想坚守着,一生不悔。  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那时的我,认为老师这份职业是多么光鲜亮丽,老师的形象是如此地高大和神圣。每当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心里都有一种神秘感,看着老师站在三尺讲台,用单调的粉笔为我们编织着一个个多彩的童年。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课堂,老师好像有无限的词汇和无穷的想象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101-01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搭建形式多样的阅读平台,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阅读过程的表象,从而提高学生语言阅读的效益。  一、在体验表演中学习  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