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品德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99-01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悄然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静为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情景交融,激发求知欲;构建学科体系,培养综合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在应用中也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素质和教学效率。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课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1.激发兴趣,创设氛围,情感体验。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是如此,如何在兴趣中求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信息技术带来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恰恰满足了小学生所有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恰当地运用有形、有音、有色的多媒体手段创设能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不仅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明理的欲望。
  2.化抽象为具体,引导感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学生通过课文事例、插图等感情材料,初步阅读、观察、分析和概括,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由于品德课教学内容说理强、要领多,给小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难度。若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变成说教课、灌输课,使得教学枯燥乏味,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加盟,动态演示,使教材化静为动,有声有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到再现和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从而产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丰富内容,拓展时空,加深理解。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那些距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学生不能实际体验或者不便实际体验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拉近距离,以生动的画面和震撼力的音效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形象地认识距离他们生活世界非常遥远的生活。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好处的,也为学生发现和探索创造条件,从而产生对品德课的学习需求。
  4、人机交互,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重要精神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才有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一人一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品德课的内容有许多是以地理、历史内容,这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许多地方学生没有去过,而历史离他们太遥远,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那就要让学生有深刻地感情认识,有一种亲身经历的体验,就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制作人机交互,网络型课件。
  二、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激情引趣,解惑明理;或是为了突破难点,启发思维;或是为了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或是为了系统地归纳、概括、总结知识内容,教师要心中有数。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需要,考虑使用哪种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技术服从教学需要,力戒形式主义。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硬性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否则,既乱费教学精力和时间,不能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又会因过于浅显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厌倦、松懈。
  2、一些软件资料虽然是品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否适合教学对象的年龄、认知特点,是否与教学目标吻合,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研究,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必要时作适当处理。
  (二)巧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1、选择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师要善于把握其的教学特性及表现艺术,如以声像显现道德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寓理于事;以特写镜头、抽拉叠影等方式,深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和强化教学的要点和重点;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逼真的场面、生动活泼的画面创设道德教育情景,烘托出一种气氛,有利于以形激情、以形感人等。
  2、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耐力。过多、过急、过频地刺激学生,会致其疲劳和厌倦。因此,教学时要注意错落有致,张弛有度。
  3、要把握恰当的演示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及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选择最佳演示时机,以增强演示的效果。
  4、注意形象直观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对信息与学生感知沟通中的催化剂、粘合剂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活动。
  多媒体演示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各种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对此,教师应及时做出积极的反应,或强化、扩展、延伸道德认识的闪光点,或化解其疑团,或扭转其思维枝蔓,或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等,将学生的学习思路引上“正轨”。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恰当、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品德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学中有乐,乐中有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显著地提高了品德课的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摘 要:校长的成长,一般是逐渐发展,不断提高、趋于成熟、走向成功的。优秀校长的每一步大的跨越,都需要一个比较孕育积累的阶段,若违背规律“强行”超越,就可能给校长后来的发展带来“先天不足”的后遗症。实践证明,校长践行教育思想需要长效的教育行为。本文以“种种现实表象”为视角,对校长从“出道”到“成名”进行理性透析,进一步揭示了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规律,同时,也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中小
腐败滋生于权力。目前的这就是所畏的权力“寻租”。弊端是“一把手”的权力过于惩治腐败的根本办法,就集中,什么事都要“一把手”说是要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的了才算。个人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特点和规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先进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运用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培训效果。  关键词:党员培训 特点 规律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  王安石文思敏捷,擅长诗词文赋,名列唐宋八大家,堪称一代文宗。在政治上,王安石清正廉洁,勤于政务。他多次上疏皇帝,痛陈当朝弊政,力主改革。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主张,相继推行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并改革了官制、军制和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变法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对策进行了论述,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字:思想品德 实践教学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一、前言  实践教学是指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计划的为学生开展一定的活动,创造适当的活动情景,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利用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指导学
Qualified Internet finance players will be encouraged to get listed in China’s main board and ChiN ext,the growth enterprise board.l P2P lending platforms shou
摘 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高质量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际举措。本文从教育发展的趋势试论教育资源一体化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资源 教育质量 布局配置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一种高效管理,精细化管理能够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94-02  自夸美纽斯开创班级教学以来,学校教学一直都以班级的形式进行。在一所学校里,班级不外乎有“异质”和“同质”两种类型。“同质”班级在教学上对应着特定的教学——分层教学。诚然,学校如果采用“同质”班级的体制,这样会易于班级的整体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成功的课,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情感。初中生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扞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