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的产业差异性及协调性分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面向‘人工智能 X’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ECA190482,项目主持人:王佳)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1-0035-07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奠基式发展、规模化发展、内涵式发展三个阶段,专业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产业和行业,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革命的爆发,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期,对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迫切需要优化其专业结构,以服务国家产业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分类是高职教育专业分类的主要依据,国家或地方的产业结构是其专业布局的主要决定因素,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保持内在平衡。因此,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的变动趋势,判断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7世纪初,大卫-李嘉图等国外学者开始探索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问的关联,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证劳动力就业结构、技能需求、收入差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關性。2l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关系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郭继强阐述了“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的“双关联”机理,建议通过政策导向、政府行为和信息传递促使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阳荣威等计算了湖南省2008—2017年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马永霞通过行业的就业弹性、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分析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结构的空间性、异质性和适应性。在高职教育方面,邹吉权等从三次产业和行业门类两个层面研究了我国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沈陆娟计算了高职专业布点、招生规模等与国民经济各行业问的相关系数和偏离度;韩永强等分析了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与行业劳动力结构偏差。还有一些学者对区域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如张强等调查了京津冀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曹美苑等调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研究主要是通过计算高职院校专业布点结构、就业结构与行业结构的偏离度展开实证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以高职院校专业布点结构来表征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结构,不能反映专业招生规模对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影响;其二,现有研究中的就业结构普遍是基于各行业总就业人数的占比进行分析,没有细分到不同学历的就业人数占比,不能准确反映出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的行业差异性。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调查了2011—2019年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和行业需求的差异性,分别计算2011—2018年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并进一步对比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的产业协调性,以更精准地为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
  三、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的产业差异性
  (一)高技能人才需求结构的产业差异性
  通过对比不同行业对高职学历就业人员的吸纳效率,表征不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本研究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整理了2011—2019年全国19个行业年末就业人数中高职学历的占比。结果显示,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高职学历的就业者吸纳度最高,行业吸纳率接近1/3。高职学历就业人员占比超过20%的高吸纳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低于10%吸纳率的行业划分为低需求行业,分别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其中农林牧渔业对高职学历就业人员的吸纳率一直很低,不超过l%。从需求结构变动趋势上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变化最大,2015年增加到30%,其次是金融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关设施管理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二)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的产业差异性
  本研究对2011—2019年高职学历就业人员在全国19个行业的分布占比也进行了整理,以3%为临界点,将高技能人才的行业分布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结果显示,全国高技能人才在批发和零售业就业分布最多,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次是制造业,但在制造业的就业分布呈递减趋势。可见,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教育业是高技能人才的高流人行业。相较而言,房地产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农业是高技能人才的低流入行业。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上来看,高技能人才在批发和零售业的就业分布增幅最大,其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就业分布有一定幅度的减少趋势。
  (三)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产业差异性
  本研究以每年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来反映高技能人才供给,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各专业大类中的占比表征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由于自2016年起高职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并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高职高专招生大类名称并不一致,为了便于统计和对比分析,本研究将高职招生20个专业大类与国民经济行业19个分类进行匹配处理,归并为10个相对应的大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教育文化类和财经商贸类的占比最高,分别占20%左右,其次是公共事业类、制造类和软件信息类。从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供给结构及产业结构对比来看,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较大差距,反映出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同时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低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反映出制造类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相较而言,软件信息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2017年后趋于一致,而专业人才供给结构高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软件信息类高技能人才供给过剩。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类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和供给结构均远低于产业结构,其就业结构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   四、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的产业适应性分析
  (一)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
  结构偏离度是用于考察各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对称性的一种经济指标,是研究结构性偏差时最为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本研究通过结构偏离度指标,对比分析全国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以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为例:
  從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结构来看,农林牧渔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劳动力缺口最大,就业结构的产业偏离度逐年增大,在2017年产业偏离度高达10.06,在2018年略微缓解下降至9.5,反映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制造业和建筑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较大,2018年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别为0.68和0.51;财经商贸业的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大体协调;其余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相对过剩,其中公共事业大类的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的负偏离程度最大,2018年的产业偏离度为-0.62,反映出此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竞争激烈。
  从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结构来看,农林牧渔业的高技能人才缺口最大,虽然农林牧渔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产业偏离度在逐年缩小,2018年仍高达3.9,反映出农林牧渔业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也不足,并且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偏离度2016年呈增大趋势,在2017年达到1.71,在2018年缓解降至1.36,反映出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正在适应制造业产业升级;水利环保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偏离度在2016—2017年开始高于0.5,至2018年调整为0.38,高技能人才供给仍显不足;财经商贸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略有不足,2018年的产业供给结构偏离度为0.24;其他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偏离度均小于0,其中软件信息业和教育文化业的负向偏离度最大,2018年的供给结构产业偏离度分为-0.66和-0.69,反映出这两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相对过剩。
  (二)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
  借鉴马永霞等的相似系数计算方法,通过协调度系数整体判断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以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计算为例:
  由图1可以看出,2011—2018年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较好,均高于80%,并且逐年稳定提升,在2016年接近90%。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性低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在2011—2015年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但从2016年开始供给结构的协调度大幅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2015年前后我国开始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催化产业升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2017—2018年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性降低;2018年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性有了较大改善,提升至81.47%。由图l可以看出,相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市场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响应更迅速,由产业向就业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信号传递更为灵敏。人才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会限制就业结构的快速调整,表现为在2016年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协调性仍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受限于2016年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协调性不足,出现2017年就业结构协调性略有下降的趋势,直至2018年才逐渐改善。所以,迫切需要紧跟产业趋势前沿、紧盯就业结构变动,优化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2011—2019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产业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和供给结构进行了梳理分析,通过计算2011—2018年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和协调度,判断我国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的合理性和变动趋势。研究发现,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的产业协调性较好,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度滞后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并且2016年开始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度明显下降,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水利环保业和财经商贸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而软件信息业和教育文化业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相对过剩。
  (二)对策建议
  1.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建立“教育—就业—产业”三联动的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与国家及地方产业结构相吻合,并及时根据产业发展形势优化调整,既要使两者在短期内保持相对均衡,又要保持长远发展方向一致。除了发挥市场机制自身作用外,还需要建立信息引导机制,确保产业信息、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之间高效流动互通,使得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能积极适应就业结构变动、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派生需求。
  一是需要政府部门统筹优化教育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协同性。为了确保新兴产业的人才储备,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和补贴手段,前瞻性地对符合市场预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给予政策支持。为了减少用人信息传递的时滞性,可以在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建立高职院校、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供需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高职院校实时提供产业用人信息、招聘信息,也为用人单位提前提供高校招生就业情况,消减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壁垒与技术障碍,提高“教育—就业—产业”之间的联动效率。
  二是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要激发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及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积极性,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市场匹配度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精准度。同时,建议发挥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力量,定期针对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带来的产业变革,分析调查各类产业创新发展所产生的新岗位、新需求,及时进行高职院校专业目录的动态调整。
  2.服务国家战略,为重点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行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乡村振兴、制造强国、“互联网 ”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高职教育培育的高技能人才支持。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打造支撑、推动乃至引领一流产业发展的骨干专业,助推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建议围绕以下三大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调整。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往往会涉及校企合作产权问题。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审视校企合作产权变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可分为萌芽期、开创期和推进期。外部产业转型和内部主体发展两个方面是影响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提升校企合作产权政策供给质量,应进一步明晰校企合作中的产权主体,出台保护产权措施,鼓励产权主体分享收益权或剩余索
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院校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应用型院校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全面分析当前一个时期应用型院校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针对其发展理念模糊、缺少系统规划、教育实施环节松散以及监督环节不健全等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基于过程管理的视角对上述问题精准号脉、对症下药,从理念、规划、实施以及检查等四个环节,因地制宜地就应用型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出建设性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立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SZZ0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1-0048-04  2019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提出“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明
四川藏区“9+3”土木类高职学生生源地大多在四川境内,把“两路”精神融入四川藏区“9+3”土木类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探究既有地理上的契合,也有目标上的契合.文章从“两路
新时代的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挑战,迫切需要重视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培训机会不
终身教育理念为当代家长科学教养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以提倡家长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为出发点,对家长学习的概念、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家长能够从自身出发,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学习先进教养理念与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科学教养的角度提升家长的教养知能。
在中职插花教学实践中,“美商”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河南省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果蔬花卉专业学生“美商”的测试显示,部分学生存在美感心智认知不够、美体
在高职单招单考取消英语考试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学生学习无动力、教师教学无压力、课程开设无意义这三大难题,成为现实挑战.然而,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没有了高考指挥棒的压
随着金融行业和职业教育的全新发展模式出现,教师个人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的教育需求,教师团队应运而生,而合作文化是团队建设中重要的保障和推动力.基于此,从在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零工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跨界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EJA180473,课题主持人:蒋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1-0059-07  “2019年零工经济对GDP总增量的贡献度为10.43%,对GDP增长率的拉动为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