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如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如意自然也是夺人眼球的珍宝。我们在拍场上究竟能看到哪些如意奇珍?它们有着怎样的市场行情?笔者对近10年来于各大知名拍卖公司大型拍卖会上成交的如意进行了简要梳理,对于喜爱如意的藏家,希望这些数据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材质缤纷 玉为大宗
  从近10年成交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428件如意拍品(本文数据仅来源于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等一些知名拍卖公司的大型拍卖会,其他拍卖公司的数据不含在内,下同)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带有清代宫廷风格的。清宫流传的如意颇多,特别是乾隆一朝。从工艺本身而言,制作如意的材质相当丰富,除玉石外,还包括竹、木、沉香、珐琅、金铜、瓷器、漆器、牙角、珊瑚等等,形制上异彩纷呈,圆雕、镂雕、浮雕等技法多变而圆熟,装饰精美,很好地彰显了宫廷审美趣味。
  众多材质中,成交的193件玉如意所占比重最大,成交价格也往往要更高一些。成交价在2000万元以上的两件如意都是玉石质地的,一件是清乾隆白玉雕正面龙纹福寿如意,出现在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中,成交价达到了2240万元;另一件清乾隆白玉雕升龙五蝠兆庆如意,在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中落槌于2070万元。不仅如此,成交价排行榜中前五位都被玉如意所占据。同样,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成交价位区间中,玉如意都是所占比例最大的。
  从关于清宫陈设的史料记载以及今天仍基本維持原貌的部分清宫陈设中不难发现,一般摆放在宝座一旁的如意多以玉石为主,显见玉雕如意身价不凡。
  另外,乾隆朝创新设计的三镶如意也是不少藏家的宠儿。比如一件清乾隆紫檀三镶古玉御题诗如意,在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中就斩获了1380万元的高价。从图表中可见,除玉质外,木质如意的成交数量和成交价格最显眼,这其中除了一些单独以紫檀、黄花梨、黄杨和其他红木单独制成的如意外,大部分都是三镶如意。
  而竹质、金铜、珐琅、沉香、象牙等材质的如意虽然还难以达到顶级拍品的价格区间,但也都有着不错的成交价格。特别是那些兼具宫廷品位与文人气息的如意,值得藏家关注。
  何 时 再 刮 如 意 风
  以100万元为一个价格界限,如果说2004年、2005年的拍场上如意只是偶有迈过这个关口的话,那么从2006年至2009年,成交价格过百万元的如意就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06年,成交价最高的是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紫檀三镶汉玉嵌金银御题诗如意斩获的429万元,这件如意在2012年北京保利再次面世,成交价已达到了1380万元(前文所提)。而到了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云蝠纹游龙戏珠图如意,成交价已高达872.75万元。经历了艺术品市场受到冲击的2008年,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一件清乾隆白玉雕双蝠捧寿纹如意也斩获了565.6万元的不俗业绩。
  2010年、2011年,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高调的发展态势,如意在市场中的表现也迎来了最高峰,不仅高价成交的拍品数量大幅提升,且成交价格屡创新高。不少成交价格超过2000万元的拍品就是在这两年诞生的,图表中显示的成交价排行榜中前十位的拍品,有9件都来自这两年。
  然而,经历了疯狂增长期,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此后的2012年和2013年也走到了平稳回调的阶段。这一时期,高价成交的如意拍品的数量减少了几乎一半,过千万元者也基本绝迹。特别是2013年,成交价最高的是一件来自香港苏富比春拍的清18世纪白玉灵芝寿桃如意,成交价约合人民币465.16万元;而在秋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一件清乾隆白玉留皮八吉祥喜字如意,成交价也不过414万元。
  与2010年、2011年的相比,这样的市场行情似乎让人觉得低迷。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是如意在藏家心中失宠了,而是市场大环境使然。包括各种因素在内,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原本流动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热钱紧缩了,藏家小心谨慎,卖家也不愿将好东西轻易拿出来。从这两年上拍的如意可以看出,无论是规格档次、工艺水准,比以往的高价拍品还有着些许差距,而与以往同样水准的器物相比,这样的成交价格可以说是合理的。这也是市场成熟、藏家成熟的表现,不再盲目追高,而是以器物本身的价值说话。可以想见,只要市场维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当有更好的拍品出现时,如意的市场风潮还会再度涌起的,毕竟,同其他类别的古代工艺品相比,现在如意的价格还应该再追上一些才应该。
其他文献
是“舶来品”还是“土生土长”?在筹备之初,我们突发奇想,“如意”用英文该如何表达?咨询几位英语“高手”,竟然沒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最后,还是通过登录国外博物馆官方网站查询相关藏品时,才确定了——“Ruyi”。这也不难看出,跟唐三彩等由拼音直译的词汇一样,如意无疑被浓缩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然而可惜的是,现在它早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于一种渐行渐远的事物,如果不能了解和走近它的世界,
期刊
话说“如意”在汉朝可是个很流行的土生土长的吉祥词语,从起名上便可窥见一斑。遇有嘉名,大家都争着采用,从《汉书》中可见,西汉刘氏宗室几代不避重名,名为“刘如意”的就有四位。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家借用“如意”这个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梵文中的某些词语,并赋与了它更多、更丰富的词义。  译 经 中 的“如 意”  Atta-mazi,这个词语的意思大致与汉语的原意接近,表示“称心如意”。例如北凉“中印
期刊
从三国时期到五代,如意的形制只有手爪型一种,它通行于上层社会,每每制造成华丽贵重的形态。它还作击节称赏用、作打击用,因而研究宋朝史的文物鉴赏家认为古人是拿它当防身利器的,未免求之过深。  而自打如意形制二水分流后,爪形如意身价一落千丈,完全恢复了原来挠痒痒的原始功能,重新成为老头儿、老太太的爱物;那云头如意等新品种则身价十倍,并且演化出一些新用途来——这种发展,大约在明清两代完成。  现在我们见到
期刊
回顾2013年秋拍,高价位拍品依然是这个秋季最引人眼球的所在。曾梵志、黄胄纷纷跻身亿元俱乐部,让这个秋季的艺术品市场分外热闹。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后,在阔别两季后,亿元拍品此番重现市场,无疑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除了高价拍品外,要说这个秋季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个小而精的私人收藏专场。面对持续处于调整中的市场,各大拍卖公司都纷纷使出了应对之策。而力推私人收藏专场无疑成为中国嘉德、北
期刊
我的岳父,我习惯顺着我孩子那辈的称呼称呼他“姥爷”,只有我俩对谈之时,才改口“爸”或“您”。  姥爷是去年十一月过世的,享年八十八岁,旁人见我们哀伤,便安慰说“八十八,算喜丧了”。我也知道,姥爷四十几岁患脑梗,导致左半身偏瘫,不到五十就退休了,能活到八十八,不容易的,也算难得了,可是人死,总归是件坏事。说起姥爷的死因,更是让我心有不甘,他老人家本来是能够活着看到第八十九个春天的。  姥爷的遗物里有
期刊
象征吉祥,是如意自上而下、深入人心的整体意蕴。不过,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才子佳人,抑或是大户人家、平民百姓,以情感、心理暗示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眼中,究竟是要“如”什么样的“意”,却又多少有着细微区别、滋味不一。在本篇中,我们且大体以3种不同阶层为例,以图赏说话,看看同为如意,不同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明 骨雕三多小如意 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意愿。  晚清如意 犹如实物灵一般,或置于案头
期刊
众人排队抢“马”的场面着实令人意外,这股热情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让人感到温暖。那么,这枚一马当先、飞奔而来的马票能否也给颇为冷清的邮市带来一丝温暖?  缘何爱马?  虽然刚刚步入三九的京城再次迎来了寒潮的袭击,但是即便如此,凛冽的寒风和冰点的温度依然没能阻挡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如火热情。据北京集邮爱好者郭永胜介绍,他自己集邮也有二十余年,此前生肖邮票发行时他也曾在第一时间到发售点购票,但其场面似乎都没有今
期刊
如意在民间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如意的用法也有着发展演变的过程。无论是作为摆设装饰,还是拿来把玩,化器型融入日常生活是民间如意使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千百年的斗转星移之中,一声“如意”,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千千结”的凝聚,也涵尽了数不清的祥瑞祈求和美好心愿。  不 乏 实 用  有观点认为,如意最早就是一个搔痒的工具。在魏晋时候,如意相当流行,起初可能和魏晋人爱服食长生药
期刊
编者按:一把好的如意,它的“兰心蕙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看到如意的那一瞬间“合”对“眼缘”?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听听专业人士是如何评述的。  采访嘉宾:何欣(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  判断一把如意的好与不好,最为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我认为是观其整体是否令人感觉舒服。正所谓一饱眼福,我们在欣赏和把玩一件如意的时候,这个眼福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工艺与造型。  现
期刊
作家程乃珊曾经在描述女子发髻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当年的上海女人,不论贵如宋氏三姐妹还是公馆人家的夫人太太、写字间先生的太太、石库门弄堂的师母,下至讲规矩人家的保姆,都是留发髻的。百多年来的上海女人发髻,与现今时髦女人的发髻,一样无异,基本上分桃子髻或如意髻(如意髻因酷似一个横写的S,故被海派地称为横S头),如意髻或者因为手势较难,现在梳的不多!”  或许,这款呈“S”形状的发髻,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