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解题技巧与指导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抓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时,着重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如何从总体上高质量地答好一份试题
  我们在平日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在做一份卷时,注意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1细心审题。先看清时间、限定词和求答项,尤其是要注意关键词。
  1.2迁移知识。要求学生看到一个题目马上联系书本知识,用书本语言来表达。
  1.3掌握技巧。
  1.3.1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做选择题时一般用两种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开阔思路,训练发散思维。
  1.3.2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如材料式选择题,所选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原则。程度式选择题就要学会推理,如根本原因就是原因的原因。再如材料分析题,方法很多,但至少要养成一个习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抓有效信息,并且将找到的信息予以标注,然后再组织答案。
  1.4规范答题。首先,格式规范:根据所问问题的先后顺序作答。其次,语言规范:要用学科语言,用书本语言去答题。最后,要点表述规范:答案要说得明明白白;表述要有条有理,不能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2 根据不同的题型,训练不同的答题技巧
  2.1单项选择题的审题和答题技巧。
  2.1.1审题方法:①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②搞清时空范围。注意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空信息。③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主要包括最佳选择题、因果选择题、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排序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比较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概念式选择题和填空式选择题等九种题目类型。④推敲备选项。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2.1.2单项选择题解题技巧。
  2.1.2.1最佳选择题。这类选择题的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例:(2007年常德市中考试题)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C.建都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
  解析:黄河流域是战乱多发地区,所以B项可以排除;CD项迷惑性最大,但是相对于A项来说,CD项显得论证不充分。因此,最佳选项是A项。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然后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2.1.2.2因果选择题。此类题目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例:(2007年潍坊市中考题)“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段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活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本题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凤阳农村的巨大变化的史实,考查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答案:C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2.1.2.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例:(2007年潍坊市中考题)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改穿汉服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D.奖励耕织
  解析:本题主要从商鞅变法的内容上进行判断,A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由此可判断A项是正确答案。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1.2.4排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如果考生能记住最先发生的是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可以确定AD两项可能正确;然后,再分析AD两项的差别,会发现最后的结束事件,A项是③,D项是④,法,选出正确答案A。
  解题方法: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1.2.5组合选择题。此类题目要求选出同类性质的内容。
  例:(2007年潍坊市中考题)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如果考生能断定③是秦始皇的政绩,④是汉武帝的政绩,使可排除含③④的各项B、C、D三项,便可得出正确答案A项。
  解题方法: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
  2.1.2.6比较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例:李强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四点内容,惟一的相同点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美国历史上的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进行比较,惟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D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2.1.2.7材料选择题。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例:1913年英、美、德、法的實力对比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欧盟和独联体的形成
  解析:通过提取材料提供的信息,再联系历史背景,可以判断出选A。
  解题方法:此类题分三步进行:①看有关信息,确定历史背景。②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③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2.1.2.8概念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 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
  例: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解析:清前期的中外交往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所以A、C、D项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答案:B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
  2.1.2.9填空式选择题(单纯识记题)。填空型选择题,其实是填空题的变形。这类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否准确。
  例如:(2007年潍坊市中考题)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学者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解析:本题只要准确得记住“中国五大农书之首”是《齐民要术》,便能很快地从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D。答案:D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碰头”的办法。即先根据题干找出答案,然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是否有这个答案。如果有这个答案,那么这个题答对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
  2.2材料分析题审题和答题技巧。
  2.2.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抓住材料的主题。
  2.2.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有关时问、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
  2.2.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
  2.2.4審查提纲、流畅表达。审查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答题时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摘自《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材料中的“变革”,指英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②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的最大的益处是什么?③从材料一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各项发明中,找一个典型例子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题步骤分析: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主题。从材料中的“永乐二年”、“顺治元年”等有关时间和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本题所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海外政策”。
  第二步: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每段材料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先带着问题到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如第①问,材料一的“禁民下海”,材料二的“不许下水”、“不许越界”,材料三的“内外隔”等。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本题的答题提纲。
  第四步: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参考答案:①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②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③明清的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中国近代贫穷挨打的局面。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随着英语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学生英语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通过实践,我认为分组进行教学,能提高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两极分化問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个为优等生,一到两个为后进生。优等生对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
期刊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
期刊
我国现行初中课本中,没有专门针对美育的教材,那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这个任务就落在每位任课教师身上,语文的教学首当其冲,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美、喜爱美、感受美,并创造美,将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我有几点体会:  1 在诵读音韵中体验情感之美  我国语言文字最具魅力之处就是和谐优美的韵律,而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诵读。引导其对课文的反复诵读训练,能使之更好地获得思想情感的
期刊
三月,充满着生机的春天一直是那样的让人喜欢,让人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希望。可今年的春天于我而言是忧伤,是彻痛,是满心的悲切……  2011年阳历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七),阴雨绵绵,天空中漂洒着雨花,上午八点半,慈爱的妈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驾鹤西行了。  记得那天我刚整理好衣物就接到大姐夫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妈妈走了。当我赶回家时见到的已是妈妈的遗体,烛光里的妈妈静静的躺着,是那样安祥,像累了熟睡的样
期刊
感情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喜欢每一个学生时,每一个学生也会喜欢你!    ——题记  教九年级时间长了,课堂上更多的是应考性的说教,关于中考的题型、关于中考的答题技巧、关于中考的应对策略。为了中考,我把每一节课安排的满满的。紧张的上新课、撵进度、做习题。课堂上有不学习的学生已习以为常,毕竟一个班五十多个学生并不会全部考上重点高中。他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学习,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老师也拿
期刊
幼儿期是决定个性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注重对幼儿性格的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会使他一生难忘,从小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他的一生,当他成年后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正在影响着他的生活时,再想去改变将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呀!因此,为了孩子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要抓住幼儿期这个重要的时期,我们都有这个责任,我们都应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这件事。  1 个案观察  个案观察对象:凯凯是个三岁
期刊
汉字是汉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识字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和阅读教学,要善于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依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外都能轻松愉
期刊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综合性课程的典型代表,它要求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因此,课程的特征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应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对周边生活的探究体验中获得道德意识的升华和社会性发展。下面的案例就是自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对这一点的理解运用:  教
期刊
【摘要】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一首诗短短几句或包含一个故事,或蕴涵一个道理或影射着一幅画。如果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因为每一首古诗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