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探索性尝试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浪潮已席卷全球,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议题之一。所谓知识管理,主要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满足现有市场和开拓新市场的需要,对可能接触和已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连续、动态管理的过程,包括对知识资源的识别、获取、评价、利用、开发等环节[1]。它在知识经济时代已广泛适用于社会各大领域,为企业实现组织内部信息的优化利用提供了全新思路。特别是对于以知识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企业来说,知识管理能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提供巨大动力,可以说是它们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而这也是各大企业争相探求内部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所在。
  然而,在以内容为王的出版产业中,知识管理理念以及模式的介入并不明显,虽然国内目前也有一些出版企业在生产实践中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将其有意识地升华为系统整体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出版领域亟需大力开展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借助知识管理模式的成功运作,为出版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优提供发展动力,并为今后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科学范式,使之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那么,出版企业应如何实现知识管理呢?对此,王壮所撰的《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企业管理模式探索》(下文简称《探索》)可以说开展了这一领域的探索性尝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路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出版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指明了方向。
  《探索》全书紧紧围绕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这一关键议题,首先对出版、出版产业、出版企业、知识管理、出版企业知识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思辨式的界定和描述,系统地介绍了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展开深入探索,不仅提出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战略运行保障机制以及知识管理效果的评价方法、原则、体系和流程等,更是从国家、产业、企业三大不同层面提出实现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战略措施,对我国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探索》主要有如下三大特点。
  1 内容层面:研究领域新颖系统
  纵览《探索》,全书立足于知识管理这一独特研究视角,结合我国出版产业的宏观背景和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对出版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索,内容新颖、系统、全面,读来令人备受启发,为我国出版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需要强调的是,整个议题不仅在出版产业以及产业内企业的知识管理意义重大,对其他特定行业内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如作者在书中探索性地针对员工、客户、业务、保障机制、竞争力这五大不同视角设计了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考核构建了评价模型,这也对其他行业企业的知识管理效果研究和评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下面从全书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议题两大方面介绍其独特、新颖之处。
  1.1 视角新颖独到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其实早已存在,国际上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长达近30年,中国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有10多年之久,但是在我国的出版研究领域,将知识管理作为切入视角对出版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探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作者具有创新式、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不仅立足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宏观环境的高度审视出版产业,更是紧密结合知识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操作大胆探索产业的微观主体——出版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为出版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探索视角。作者运用知识螺旋理论、“知识之轮”理论等知识管理基本理论探讨了出版领域以知识搜集整理—知识存储编码—知识分享交流、知识创新增值为主脉的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为出版管理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与此同时,作者还善于利用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角度,广泛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出版学、传播学、心理学和企业知识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成果,为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探索和思考开拓了一个宽广的研究视阈。
  1.2 议题系统全面
  全书内容充实,主题鲜明,对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这一议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探讨和系统论述,让人深受教益。首先,作者就议题的提出背景以及研究现状做了详细阐释,并明确道出开展此研究的意义所在;其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议题的关键内涵,作者还系统介绍了开展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竞争环境;随后,全书围绕议题的实现做了具体战略规划以及运行保障机制、效果评价的探讨,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论证;最后,从策略层面提出了议题的具体实现方法。至此,全书紧扣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这一主题形成“提出议题—分析议题—实现议题”的内容主线,总体看来系统全面、内容丰富,也在最后的对策方面为不同角色提出了更加细化、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一议题的系统全面不仅有利于丰富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开拓出版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新空间,还能为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一定思路和参考,意义重大。
  2 结构层面:论证框架严密
  通观《探索》可以发现,该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轮廓鲜明。作者首先着眼于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这一逻辑论证前提,在对知识管理基本理论进行通俗化阐释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而探索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和实现路径,并辅之以行业管理现状和标杆实践案例等实证研究,对论点进行论证,从总体搭建全书严谨的逻辑框架和论证结构。不管是在整个逻辑论述过程还是论文层次上,都体现了较高的逻辑掌控能力和思维水平。如在论述出版企业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时,作者首先从知识观角度层层分解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依次从知识采集与存储、知识共享和交流、知识应用和创新三大方面深入剖析知识管理的作用机理,论证严密、得当。具体来讲,该书在结构层面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概念界定的明确清晰以及逻辑结构的科学严谨上。   2.1 概念界定清晰
  明确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是开展研究论证的逻辑前提,只有在清楚地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后,才能保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科学客观。在这一方面,《探索》一书表现尤为突出。每当引入一个主体概念,作者都会综合权威专家和学者们的客观论述,首先对基础性构成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式的科学阐释,进而论述主体概念的含义。如书中探讨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这一关键议题的定义时,首先回归到对出版、出版产业、出版企业等基础性概念的界定上,并结合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学科属性,最终得出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即“对出版企业内的一切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有效管理,以期实现企业内知识共享、创新和增值,提高出版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知识活动”。此外,书中多次提到“出版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的观点,作者在第二章即“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对“知识型企业”这一概念也进行了严格界定和清晰表述。
  2.2 逻辑结构严谨
  从论述过程和逻辑层次来看,《探索》表现出严谨、科学的特点,读来毫不晦涩,令人信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善于按照逻辑思维进行理论推演。全书首先着手于知识、企业知识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基础性概念及其相应理论的铺述,进而从逻辑层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普遍到特殊,使知识管理的普遍理论恰到好处且巧妙地嫁接到出版这一特殊领域,实现两者由两大个体到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这一结合体的自然过渡。第二,善于从总体上把握论证框架。正如上文所说,全书围绕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构建了“提出议题—分析议题—实现议题”的研究主线,这也从逻辑层面展现出严密、有序的整体构架。第三,善于结合理论和实例实现对结论的充分论证和反馈验证。全书论据有力,结论科学。如在探讨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时,不仅引入“知识之轮”“知识木桶”等知识管理理论,还大力结合出版产业背景和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展开论证。而为了验证研究成果,作者还专门辟出一章进行标杆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案例分析,说服力强。
  3 研究路径层面:思辨特质凸显
  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或保持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出版业来说,知识管理模式的成功探索和实现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和关键。因为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论证的,出版的本质是对知识的整理、复制和传播,出版企业资本的主要表现是知识资本,出版企业的员工主要是知识型员工,出版企业的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知识创造型劳动形态,出版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知识产品,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出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通读《探索》后的明显感触是全书理论性强而不乏实践操作性,思辨特质尤为明显。在展开研究时,作者不仅有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思辨,也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辨,在总体研究路径上凸显了较强的示范意义。
  3.1 宏观—中观—微观的思辨
  作者有独到的思辨精神,对论点的观察、认识、分析、判断以及论证方法的选择等都体现了自身深厚的学术功底。为了更有力地阐释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特殊性和方法论的特殊性,形成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体系并找到能够真正指导出版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规划和实施,作者非常重视对出版企业所处的出版市场竞争环境的研究。如书中第三章即是对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竞争环境的分析,其中主要围绕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研究路径,分别对产业外部竞争环境(包括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其他媒体的市场环境以及新技术革命环境等)、产业内部竞争环境(包括产业的国家政策法规环境、产业内部市场竞争环境、出版企业所面临的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竞争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知识资本、组织构架、信息技术条件等)展开了系统分析。在书中最后一章,作者同样关注出版企业所处环境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沿用宏观—中观—微观的思辨路径,分别从国家、产业以及企业三大不同层面提出了实现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愿景的具体对策。
  3.2 理论—实践的思辨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知识管理这一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复杂而又抽象的。一方面,知识管理是在“诸如人力资源、组织发展、信息技术、变革管理、品牌和声誉管理、经营测定和评估等几门学科碰撞而产生”[2],其基础理论丰富且涵盖面广;另一方面,单就“知识”这一客体本身而言,它即是一个“非常广泛、复杂、抽象甚至模糊的概念”[3]。而若要结合出版领域展开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其中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探索》一书则既充分吸取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又结合出版学、企业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如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控制论、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等,站在一定高度对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进行了涵义的科学界定和相关内容的理论探索,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作者又不忘结合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设计了实现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和愿景的总体规划和思路,并通过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这一标杆出版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经验,对全书所构建的知识管理理论及方法体系进行系统论证,富有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总体来说实现了由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并推动理论的螺旋式发展和多重思辨。
  除了内容、结构以及研究路径三大层面的特点之外,《探索》还在形式上体现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特色。全书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善于用图表说话,通过企业知识螺旋示意图、“知识之轮”模型图、出版企业战略层次图等大量图表的直观呈现,略显艰涩的理论、较为繁琐的内容都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过书中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如就全书各章节篇幅的总体安排来看,第九章即“为出版企业知识管理实现出谋划策”的内容与其他章节相比显得较为单薄,而对策方面的建议不失为全书的重头戏之一,能为出版企业知识管理愿景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值得多费笔墨展开阐释。
  (《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企业管理模式探索》,王壮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价38.00元,240页)
  注 释
  [1]储节旺,周绍森,谢阳群等.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
  [2][美]温迪·布克威茨,鲁思·威廉斯著;杨南该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3]林东清.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
  (收稿日期:2012-10-10)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类通俗读物的审读需要编辑高度注意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其一,要严把史实关,确保其作为历史读物的“历史本色”,即史实准确、客观、可信;其二,要精心推敲语言,确保其作为通俗读物的“通俗品位”,即语言通俗、流畅、易读。  [关键词]历史通俗读物 历史本色 通俗品位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36-03  近年来,大量
期刊
[摘要] 在中国出版界,“张秋林”三个字,代表一种前瞻睿智的专业眼光,代表一种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代表一种为人作嫁的职业操守。在近30年的童书出版生涯中,他不懈追求深度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在童书出版领域用行动和成绩诠释了“以童书沟通童心”的出版理念。张秋林的出版思想,对我国现处于第二阶段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具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 创新 品牌 童书 沟通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对香港《译丛》这一份成功将中国文化翻译传播到西方的英文杂志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它41年的文化外传历程凸显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兼收并蓄、适合国外读者需要的译介选材;具备多重文化身份的中外译者群体;受众意识关照下的文化翻译与诠释策略;国际视野下的独立运营与多渠道出版发行举措。《译丛》的成功案例对于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宏伟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 总结盛大文学垂直一体化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布局的形成,探讨“云中书城”成立的动因,分析“云中书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盛大文学 平台运营商 云中书城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3-0085-06  [Abstract] Summarize the formation of
期刊
应离师的出版文丛由河南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面世了。他打电话给我,要给我送书,请我这位留校“守业”的学生存念指正。我从他手中拿到这本五十五万字之多,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皇皇巨著,不禁百感交集,心绪万千。我是十年前考入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硕士生的。报考这个专业之前,我就对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群体慕名已久,对应离师的为人为事为学佩服之至。知道他是闻名全国的编辑学者,一直醉心出版史研究。一部八卷本、三百二十多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书店成为图书营销的主要模式,网络书店间的竞争加剧,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以京东、亚马逊和当当网为例,通过对网络书店图书价格数据的定期观测研究书店进行价格和非价格竞争的原因、形式和趋势。研究表明:网络书店在文学类图书方面存在跟踪定价行为,但是在其他类别图书方面没有跟踪定价行为;亚马逊对经管类和科技类图书有策略性定价行为;京东与亚马逊之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非价格竞争形式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比全国网络编辑技能竞赛与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的规格和规模,分析传统出版社中网络编辑面临的困境,提出网络编辑摆脱困境、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编大赛 编校大赛 网络编辑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1-0030-04  2012年6月8日,第二届全国网络编辑技能竞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印刷学院隆重举
期刊
[摘 要] 以《历代妇女著作考》编辑体例入手,从版本之别、详略之分、循其旧制、考据索隐、挂漏存佚五个方面探讨其采辑策略,兼及“选本”的文学史价值。  [关键词] 采辑策略 版本 考据 “选本”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1-0036-03  作为一部深具雄心、包罗极广的目录学著作,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收纳了自汉魏迄近代四千
期刊
[摘 要] 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为案例,分析和总结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品牌树立和影响力提升的策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通过差异化定位,确立生存空間;根据期刊定位,找到适宜的栏目设计思路;挖掘期刊历史,面向现实,凝聚和提炼自己的品牌标志;从稿源控制、匿名外审制度、编辑能力建设等环节入手,提升期刊质量;引入外部权威,提升期刊品牌影响;积极与学术评价机构互动,争取公正评价,维护品牌形象。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后,人们对何为文化事业、何为文化产业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尚无定论。理论认识上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搞清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 基本概念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期刊事业 期刊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