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日本民俗探《古都》中的人情美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兼有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双重特征,在表现文学作品思想内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十分注意从民俗中撷取题材,创作民族化的文学作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古都》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关键词】日本民俗;人情美
  
  【Abstract】People's custom concurrently contains dual characteristic, including culture consciousness and society liv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ought content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 the excellent authors notice to pick the topic from the people's custom and make the literature work that artistic race turn. The Japanese writer Chuanduan Kangcheng of novelette “Ancient Country ”is representative's work of this aspect.
  【Key words】People's custom in Japanese;People's kindness feeling
  
  民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内涵特别丰富,而又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它兼有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双重特征,在表现文学作品思想内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假如删去文学作品中有民族服饰、节日习俗、民族信仰等民俗现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蕴涵的深意,文学作品就达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十分注意从民俗中撷取题材,创作民族化的文学作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古都》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尤其是通过一系列日本民俗表现了浓浓的人情美。
  《古都》创作于1961~1962年。小说通过对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故事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妇女之情以及真挚的男女之情,充满了浓浓的人情之美。弥漫在整部小说中的浓浓情愫的抒发,以及被读者的感知都缘于作者川端康成犀利的笔法尤其得益于其独特的视角。《古都》中对京都古老节庆民俗的描绘堪称一绝:赏樱盛会、葵节、祗园节、五山篝火……这些描写让读者对日本的民俗节日一览无余!但作者的目的不仅仅限于让读者了解日本的民俗节日,而是要以这浓浓的民俗节日为背景、为依托,为我们塑造一群纯正善良的主人公,让我们了解并体会到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想更深层次地挖掘小说中这种日本社会的人情美,就必须要借助日本传统民俗知识。
  小说是围绕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展开的。不了解日本民俗的人会觉得造成两人悲欢离合、痛苦万分的原因是父母早亡以及巨大的门第悬殊。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中蕴含着的日本传统的民间习俗观念。“按日本民间的迷信说法,弃儿会沦为终生不幸”[1],孪生子被认为是不祥的,要受他人歧视。
  弃儿会沦为终生不幸的日本民间说法,影想着日本人。作为弃儿的收养者,他们身上也承受着无限的压力。面对千重子多次询问自己是否是弃儿,太吉郎夫妇表现出的却是对她无私的爱。“母亲使劲地摇了摇头”,对千重子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也许要做一两件可怕的事情吧。”“抢走别人的婴儿,恐怕比强盗抢钱财,抢其他什么的都罪孽深吧,也许比杀人还要坏!”“我很了解。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罪孽就更深……你爹和我都做好思想准备:死后下地狱。”[2]从始至终,他们不否认千重子不是他们亲生的,但否认她是弃儿。这明显地表明太吉郎夫妇宁愿死后下地狱,也不愿意千重子承受自己是弃儿的心理阴影。知女莫若父,当千重子与苗子相认后,从她的表现中,太吉郎夫妇认识到千重子很想和苗子在一起。于是,太吉郎对千重子说:“那孩子要是有什么苦恼或困难,你就把她带到咱家来……我收养她。”“太好了。有了两个女儿,我和你妈也就不寂寞了。”对那姑娘,我也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二十年前,我讨厌双胞胎,现在无所谓了。”[3]孪生子受人鄙视,这是日本的民间习俗观念,根深蒂固,不是几十年就能对其改变态度的。明明是说谎但却让我们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真实的最美丽的谎言。正是出于善良,出于对千重子深深的爱,太吉郎夫妇才这么说,这么做。也正是借助对日本有关弃儿与孪生子的民间习俗观念的认识,才是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养父母对养女的不顾一切、无所奢求的爱。
  对日本民俗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和服。和服是日本民族传统服装,其式样是不用纽扣,只需一条打结的腰带。正是这小小的传统腰带,却成为贯穿并承载小说中父女之情、男女之爱的红线!成长与日本古都的千重子,无可避免地是由其养父母——太吉郎夫妇按照日本古老的传统规矩抚养长大,所以从小一直穿和服。小说在第二部分“尼姑庵与格子门”就提到,出于对女儿的爱,太吉郎一直想送千重子一条华美的腰带。于是为了设计腰带图案,他离家远蔽于尼姑庵中。尼姑庵坐落在嵯峨山中,远离城市,只有年过六旬的庵主一人,冷清僻远。虽说太吉郎生性孤僻,但毕竟在喧哗热闹的京都生活了几十年,又是与人交际甚密的商人,他能放下生意和尘世来人迹罕至的尼姑庵而仅仅是为女儿设计腰带,其爱女之心可见一斑。当图案设计好后,又亲自登门拜访秀男家,请晚辈秀男为千重子织腰带。秀男的无理态度并没有让他放弃,反而更增加了他一定要为女儿设计一条华丽腰带的决心。这一系列行为,充分表现了太吉郎对千重子的一片慈爱之心。千重子不赶时髦,始终系父亲设计的,被别人认为太素的腰带。在日本,年轻女孩的腰带颜色一般都较鲜艳,上了岁数的妇女的腰带才比较素雅。而且对于尚未结婚的千重子来说,腰带的颜色,也决定其吸引异性的可能。千重子却为了父亲总穿他设计的素腰带,虽只是一个生活细节,却表现出女儿对父亲的贴心,含蓄地表达了她对父亲深深的爱。秀男用心为千重子织腰带、送腰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千重子深沉的爱。后来,他错将苗子认成千重子后,在千重子的要求下为苗子织腰带、送腰带,表现出秀男自感与千重子有门第之隔后,真挚地移情苗子。而苗子经过一番心里斗争最终接受腰带并系上它,应秀男之邀共同观看时代节,突出地表现出苗子作为少女,在爱情上的敏感、腼腆和纯真,也表现出她对秀男的爱。这样,在表达人情美上,传统服饰——腰带似一条朴素结实的红线,串起了一串串晶莹夺目的情感之珠——父女之情、姐妹之情、男女之情。它闪闪动人的光芒,使整部小说透射出温暖、淳厚的人情美。
  川端康成的《古都》讲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为日本的京都,时间跨度为一年。“从樱花盛开的春天到白雪纷飞的冬季,” [4]京都四季应时节庆的画面与这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日本民俗特色的文学经典之作。写京都的人杰,其实就是写传统美孕育出来的日本人民。所以,只有从日本传统民俗的角度分析《古都》,才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借助这些古老的民俗,川端康成成功地实现了文学作品和民俗的结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川端康成正是因为这一成功,充分表达了日本传统美,获得了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以其稳健的笔调发出并实现了“为了新日本,应当保存古代日本的美与民族的个性” [5]的呼吁。他的成功,也向世人证实了民俗的重要性,给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瑞典科学院常务理事 安德斯•奥斯特林 授奖辞 转引自川端康成《雪国•千鹤•古都》 高慧勤译 漓江出版社出版 1985年版 410-411页
  [2]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小说选》.叶渭渠、唐月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520页
  [3]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小说选》.叶渭渠、唐月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639~640页
  [4] 瑞典科学院常务理事安德斯•奥斯特林授奖辞.转引自川端康成《雪国•千鹤•古都》.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410~411页
  [5] 瑞典科学院常务理事安德斯•奥斯特林授奖辞.转引自川端康成《雪国•千鹤•古都》 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410~411页
  收稿日期:2008-12-21
其他文献
开场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有句古语:“善于始者,成功已半。”这句话说得非常恰当。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通过提问,复习旧课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对此,我个人认为,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贯彻素质教学,教师对每一堂课的开场导语的设计必须创新,而不能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上。  至于如何来改革,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放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 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 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
期刊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内外竞争分外激烈,人才供不应求,教育倍受重视,教师职业尤显光辉,教师任务尤显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那么掌握新知识才会容易。  可是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甚忧,这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惰性严重,不思进取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无论提什么要求
期刊
【摘要】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关键词】课堂;学生;自主发展;阵地    Let the classroom become a student independence the battlefield of the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也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条件。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
期刊
【摘要】“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本文简述了“互动—探究”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尝试的措施和步骤以及其感想和体会  【关键词】“互动—探究”教学法;学习兴趣;积极性    “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in the chemistry cl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要有很大程度创新和突破。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观念;超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目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1. 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
期刊
【摘要】 高一年级是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关键的一年,加强对高一年级历史科原因类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高中阶段;原因类问题    Grade one teaching shallow argument of the history reason problem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Liu Liang  【Abstract】Senio
期刊
1. “授人以鱼”可供饭之需 “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如在讲授“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讲到线粒体的作用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有个学生问:“老师,北极熊脂肪很厚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我用欣赏的目光及表情对他进行了肯定,接着让他来讲其中的原理,全班同学都异常兴奋,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鼓励学生在问中学,促使学生更能问,更好的问,更多的问,形成一个“乐问-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