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簡介】
曾忠南先生,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竹林仙館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山西芮城呂祖祖庭纯陽上宫修建籌委會常務委員、江西龍虎山道教協會顧問、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增選委員、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香港道教聯合會出版社副社長、香港道教聯合會會訊月刊主編、香港道教聯合會道經樂團團長、大千覺苑永遠會長、竹基社區服務中心副主席。
一個有着香港本土底蕴的深水埗區,成立近半個世紀的竹林仙館猶如一位慈祥豁達的長者處在東沙島街的一隅,迎春送秋,笑看歲月静好,頗具“大隱隱於市”的風範。在這個充盈着濃鬱道教文化的地方,中華文化通過本土宗教的形式,向人們傳播着善與道義。曾忠南先生主持館内的工作,令他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東方智慧正在湧現,影響了思想、改變了生命、也感化着他人,讓社會變得和諧。他懷着虔誠的心,致力道教文化弘揚工作,相伴民族文化,同行互勉,一起發展。
體會:哲理文化皆相宜
1967年,數十位因為信仰而共結善緣的市民組成“普賢炮會”,相約每年前往東涌侯王廟進香。受到他們的感染,不斷有人加入其中,以致群體日漸壯大,再安排定期聚會,聯絡眾人感情。之後,機緣得到青松觀道侣前輩指導策勵,便在旺角甘霖街自置供奉吕祖仙師寶座之場所,並獲名“竹林仙館”。從此,香港多出一處宣揚道教文化,引導人們向善、凝聚信善的平台。
七年後,曾忠南先生開始信奉道教,並與竹林仙館結緣:“此前我儘管尊敬他人的宗教,但自己没有什麼宗教信仰,生活上若出現變動,想要給心靈尋找寄託卻不知應該怎麼做。”信教的前一段時間,曾忠南先生處於人生的低谷中,不如意的事情讓其心情消沉。甚至一天夜裏在夢中“面對江河,望洋興嘆,還赋詩一首,而醒後泪水沾巾,記憶模糊。”心情鬱結,可想而知。
他希望通過傾訴舒緩一下情緒,所以找了一位信奉道教的朋友聊天,這一次看似平常的交談,不僅讓他安撫了心靈,更讓他體會到來自道教文化的魅力,其中蕴含的深奥哲理,使其從新的角度審視了人生,再經過與朋友的幾次交談,也不斷地逐漸深入中華文化的境界深層。在遇到自己的師傅後,曾忠南先生終於全心信教,生命與道教開始融為一體。
他常常到竹林仙館唸經、學習教義,從先賢的典籍中提升自己的思想。不久他發現内心的鬱結解開了,情緒也變得平穩安定,還養成了一顆可貴的平常心,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從容面對。收獲頗豐,難以詳述。懷着感恩之心,曾忠南先生也主動積極地熱心起竹林仙館的各項事宜,無論是掃地、整理的體力活,還是會議、儀式等重要的工作,他都堅持親力親為,眾多信善對其工作也予以肯定和支持。
1975年,竹林仙館遷入九龍深水埗,落户今日的地址,在這個忙碌的社區裏傳播道教文化、舉行儀式爲街坊祈福,並開展各種交流活動,與香港各友好團體,及内地同門頻繁互動。大小事情,常常讓曾忠南先生與館内朋友們忙碌無暇,大家卻没有抱怨,一心一意地做好裨益道教發展的工作。
於其中,個人的收穫也是可喜的:“師傅是給我造成影響較大的人,他是一位仁慈的長者,對年輕人關心又鼓勵,這些良好的品行不僅吸引我加入道館服務,更在之後四十年裏全心投入。而且我發現自己的性格信道之後改變了,不會太重視喜怒哀樂,而是重視隨緣,更磨練自己的脾氣,變得澹然。”中華的文化注重内涵,所以宗教方面也提倡平心静氣,澹然怡情。在學道之中,曾忠南先生懂得了隨緣,所以他不再糾結於不必要的執著,更多地是追求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在他眼裏,自己與道教結緣本事緣分使然,應該遵循萬事萬物的規律,因此凡事不要過於强求:“雖然有時看經書會不能理解其中某些内容,但聽多了能慢慢參透其中的奥秘。”一點點的積累,逐漸堆成了其境界的基礎,使得人生升華。
除了幫助個人修身之外,道教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系屬於全真龍門道派的竹林仙館,供奉主神純陽吕帝孚佑帝君及玄門護法、先天斗姥,觀音大士及楊侯王等仙聖。館内主要誕期為玉皇寶誕、三元寶誕、吕祖寶誕及九皇寶誕,主要慶典則包括上元投燈勝會、中元法會、吕祖誕齋讜、贊星科儀及歲晚酬神。無論是平日定期舉行為街坊祈福的法會,還是歷年盂蘭盛會一類傳統節日,竹林仙館以“修善積德、回饋社會”為目標,或主動舉辦或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並以道教獨有的意識,給現場營造中華文化濃厚的氣氛。讓遊客、街坊對此有了深入體會和感受,進而增加喜愛的程度。
學習和弘揚道教文化之後,曾忠南先生不僅提升了自己,也增加了社會工作的積極性,他無怨無悔地付出,不求回報地貢獻,都是讓人生不斷升華的過程。其中可能有千言萬語的感慨,卻無需——述說,因為,其虔誠與善良的心靈,便能說明一切。
推廣:服務交流不停息
多年來,竹林仙館善舉無數,包括:捐資重修惠州冲虚觀、廣州三元宫、清遠太和洞及湖南數間宫觀;捐建三水横瀝竹林小學;創辦竹篡書室及竹篡中醫藥診所;主辦或協辦地區性敬老齋宴及茶聚活動,以及參與公益金及東華籌款等活動。同時,在編輯道教典籍方面,竹林仙館重印《吕祖無極寶懺》、《先天斛食濟煉真科》、《玉皇宥罪錫福經懺》、《七真傳》、《吕純陽大仙覺世經》及《文昌帝君陰鷺文》、《清微禮斗真科》等道書,使之惠及信善。
與内地同門交流的工作,竹林仙館也非常頻繁,曾忠南先生更是其中的突出者。多次聯合香港道教聯合會等友好團體,到北京、廣州、西安進行訪問。2003年,適逢非典嚴重的時期,香港道教聯合會發動一個驅瘟法會,曾忠南先生作為法會主委,和與會成員一起鼓勵全港抗擊病魔。
據統計,自1988年起,竹林仙館多次與宗教事務局、道教協會及北京白雲觀、泰山碧霞祠、湖南省大廟,恒山半山亭、四川青城山、樓觀台、西安八仙宫、惠州玉虚觀、廣州三元宫、湖北武當山,長春宫、青羊宫、河北十方院及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等道觀進行互訪,了解到中國各地在道教文化方面有何異同,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香港,竹林仙館的活動也較為踴躍,常常為促進社區和諧而努力。曾忠南先生高興說道:“我們在深水埗區幾十年,也服務這裏幾十年,常常感受到此地雖是香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但也是最快樂的一個區。”如果看到信眾們來到竹林仙館後獲得心靈上的慰藉,曾忠南先生也會感到高興,而且他希望把這種惠及街坊的義舉擴大。例如到竹林仙館的信眾多以年長者為主,現在為了吸引年輕群體,竹林仙館開發了拜祭太歲的活動,也取得不俗的效果。
以竹林仙館為起點,曾忠南先生希望把道教文化宣傳給更多市民,例如開班授課,進行講道培訓:或是通過業餘的義工服務,弘揚大家道教行善積德的精神,進而增加市民對道教的認識。同時他堅持道教兼容、尊重其他宗教的原則,推崇互愛的精神,如信奉道教的他,與家中的女兒一樣和睦相處,從而讓社會各種文化各綻光芒。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多元的時代,各種意識、文化在交融、碰撞。於其中,一種海納百川、包容並濟的思想,可以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就如道教精神,注重和諧、提倡自然。正如曾忠南先生在道教中的收穫和付出,裨益了自己,服務了社會,也讓中華文明在今日有了新的傳承。
曾忠南先生,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竹林仙館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山西芮城呂祖祖庭纯陽上宫修建籌委會常務委員、江西龍虎山道教協會顧問、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增選委員、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香港道教聯合會出版社副社長、香港道教聯合會會訊月刊主編、香港道教聯合會道經樂團團長、大千覺苑永遠會長、竹基社區服務中心副主席。
一個有着香港本土底蕴的深水埗區,成立近半個世紀的竹林仙館猶如一位慈祥豁達的長者處在東沙島街的一隅,迎春送秋,笑看歲月静好,頗具“大隱隱於市”的風範。在這個充盈着濃鬱道教文化的地方,中華文化通過本土宗教的形式,向人們傳播着善與道義。曾忠南先生主持館内的工作,令他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東方智慧正在湧現,影響了思想、改變了生命、也感化着他人,讓社會變得和諧。他懷着虔誠的心,致力道教文化弘揚工作,相伴民族文化,同行互勉,一起發展。
體會:哲理文化皆相宜
1967年,數十位因為信仰而共結善緣的市民組成“普賢炮會”,相約每年前往東涌侯王廟進香。受到他們的感染,不斷有人加入其中,以致群體日漸壯大,再安排定期聚會,聯絡眾人感情。之後,機緣得到青松觀道侣前輩指導策勵,便在旺角甘霖街自置供奉吕祖仙師寶座之場所,並獲名“竹林仙館”。從此,香港多出一處宣揚道教文化,引導人們向善、凝聚信善的平台。
七年後,曾忠南先生開始信奉道教,並與竹林仙館結緣:“此前我儘管尊敬他人的宗教,但自己没有什麼宗教信仰,生活上若出現變動,想要給心靈尋找寄託卻不知應該怎麼做。”信教的前一段時間,曾忠南先生處於人生的低谷中,不如意的事情讓其心情消沉。甚至一天夜裏在夢中“面對江河,望洋興嘆,還赋詩一首,而醒後泪水沾巾,記憶模糊。”心情鬱結,可想而知。
他希望通過傾訴舒緩一下情緒,所以找了一位信奉道教的朋友聊天,這一次看似平常的交談,不僅讓他安撫了心靈,更讓他體會到來自道教文化的魅力,其中蕴含的深奥哲理,使其從新的角度審視了人生,再經過與朋友的幾次交談,也不斷地逐漸深入中華文化的境界深層。在遇到自己的師傅後,曾忠南先生終於全心信教,生命與道教開始融為一體。
他常常到竹林仙館唸經、學習教義,從先賢的典籍中提升自己的思想。不久他發現内心的鬱結解開了,情緒也變得平穩安定,還養成了一顆可貴的平常心,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從容面對。收獲頗豐,難以詳述。懷着感恩之心,曾忠南先生也主動積極地熱心起竹林仙館的各項事宜,無論是掃地、整理的體力活,還是會議、儀式等重要的工作,他都堅持親力親為,眾多信善對其工作也予以肯定和支持。
1975年,竹林仙館遷入九龍深水埗,落户今日的地址,在這個忙碌的社區裏傳播道教文化、舉行儀式爲街坊祈福,並開展各種交流活動,與香港各友好團體,及内地同門頻繁互動。大小事情,常常讓曾忠南先生與館内朋友們忙碌無暇,大家卻没有抱怨,一心一意地做好裨益道教發展的工作。
於其中,個人的收穫也是可喜的:“師傅是給我造成影響較大的人,他是一位仁慈的長者,對年輕人關心又鼓勵,這些良好的品行不僅吸引我加入道館服務,更在之後四十年裏全心投入。而且我發現自己的性格信道之後改變了,不會太重視喜怒哀樂,而是重視隨緣,更磨練自己的脾氣,變得澹然。”中華的文化注重内涵,所以宗教方面也提倡平心静氣,澹然怡情。在學道之中,曾忠南先生懂得了隨緣,所以他不再糾結於不必要的執著,更多地是追求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在他眼裏,自己與道教結緣本事緣分使然,應該遵循萬事萬物的規律,因此凡事不要過於强求:“雖然有時看經書會不能理解其中某些内容,但聽多了能慢慢參透其中的奥秘。”一點點的積累,逐漸堆成了其境界的基礎,使得人生升華。
除了幫助個人修身之外,道教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系屬於全真龍門道派的竹林仙館,供奉主神純陽吕帝孚佑帝君及玄門護法、先天斗姥,觀音大士及楊侯王等仙聖。館内主要誕期為玉皇寶誕、三元寶誕、吕祖寶誕及九皇寶誕,主要慶典則包括上元投燈勝會、中元法會、吕祖誕齋讜、贊星科儀及歲晚酬神。無論是平日定期舉行為街坊祈福的法會,還是歷年盂蘭盛會一類傳統節日,竹林仙館以“修善積德、回饋社會”為目標,或主動舉辦或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並以道教獨有的意識,給現場營造中華文化濃厚的氣氛。讓遊客、街坊對此有了深入體會和感受,進而增加喜愛的程度。
學習和弘揚道教文化之後,曾忠南先生不僅提升了自己,也增加了社會工作的積極性,他無怨無悔地付出,不求回報地貢獻,都是讓人生不斷升華的過程。其中可能有千言萬語的感慨,卻無需——述說,因為,其虔誠與善良的心靈,便能說明一切。
推廣:服務交流不停息
多年來,竹林仙館善舉無數,包括:捐資重修惠州冲虚觀、廣州三元宫、清遠太和洞及湖南數間宫觀;捐建三水横瀝竹林小學;創辦竹篡書室及竹篡中醫藥診所;主辦或協辦地區性敬老齋宴及茶聚活動,以及參與公益金及東華籌款等活動。同時,在編輯道教典籍方面,竹林仙館重印《吕祖無極寶懺》、《先天斛食濟煉真科》、《玉皇宥罪錫福經懺》、《七真傳》、《吕純陽大仙覺世經》及《文昌帝君陰鷺文》、《清微禮斗真科》等道書,使之惠及信善。
與内地同門交流的工作,竹林仙館也非常頻繁,曾忠南先生更是其中的突出者。多次聯合香港道教聯合會等友好團體,到北京、廣州、西安進行訪問。2003年,適逢非典嚴重的時期,香港道教聯合會發動一個驅瘟法會,曾忠南先生作為法會主委,和與會成員一起鼓勵全港抗擊病魔。
據統計,自1988年起,竹林仙館多次與宗教事務局、道教協會及北京白雲觀、泰山碧霞祠、湖南省大廟,恒山半山亭、四川青城山、樓觀台、西安八仙宫、惠州玉虚觀、廣州三元宫、湖北武當山,長春宫、青羊宫、河北十方院及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等道觀進行互訪,了解到中國各地在道教文化方面有何異同,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香港,竹林仙館的活動也較為踴躍,常常為促進社區和諧而努力。曾忠南先生高興說道:“我們在深水埗區幾十年,也服務這裏幾十年,常常感受到此地雖是香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但也是最快樂的一個區。”如果看到信眾們來到竹林仙館後獲得心靈上的慰藉,曾忠南先生也會感到高興,而且他希望把這種惠及街坊的義舉擴大。例如到竹林仙館的信眾多以年長者為主,現在為了吸引年輕群體,竹林仙館開發了拜祭太歲的活動,也取得不俗的效果。
以竹林仙館為起點,曾忠南先生希望把道教文化宣傳給更多市民,例如開班授課,進行講道培訓:或是通過業餘的義工服務,弘揚大家道教行善積德的精神,進而增加市民對道教的認識。同時他堅持道教兼容、尊重其他宗教的原則,推崇互愛的精神,如信奉道教的他,與家中的女兒一樣和睦相處,從而讓社會各種文化各綻光芒。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多元的時代,各種意識、文化在交融、碰撞。於其中,一種海納百川、包容並濟的思想,可以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就如道教精神,注重和諧、提倡自然。正如曾忠南先生在道教中的收穫和付出,裨益了自己,服務了社會,也讓中華文明在今日有了新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