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英国文化都是异常吸引人的,作者在2018年7月怀着这样的憧憬走进了英国,走进了剑桥。本着观察的态度,作者将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从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与分析英国文化,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对英国语言与文化做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英国文化;语音语调;冲突融合
每一个学习英语,对欧洲文化有兴趣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来到英国,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英国人如何打招呼,如何与外国人相处交流,以及迷一般的英式发音,到底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作者将用亲身经历,带你走进英国,走近英国,从语音语调及社会文化两方面为大家介绍与分析,真正的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
一、语音语调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不论专业是否是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中国有不同的方言一样,不同地域的英语口音也有很大差别。在开始学习英语发音的时候,老师就会让你选择,你是想说美式英语还是英式英语。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英语的主流口音就是英音和美音,很多喜欢欧美电视剧的同学就能轻易分辨出英音和美音的差别,有的人甚至还会互相瞧不起另一方的发音,觉得英式发音更加高贵典雅或者美式发音流畅通顺。殊不知,在英国内部,语音语调也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异。 英国人慢慢吞吞又极为严肃的语音语调和讲话节奏很容易让人产生优雅高贵、有知识文化的感觉,在各类正式场合能让人觉得极为舒服与合适。另一方面,用这种口音讲笑话时,也因为强烈的反差显得更为幽默。英国人的发音,被概括地称为British Accent(英伦腔)。“英伦腔,即英国标准普通话,也分口音跟阶级,伦敦的中上层阶级一般说RP(Received Pronunciation),RP又分两种:一种叫做Conservative Received Pronunciation,女王就说这种口音,所以也叫Queen’s English;另一种叫做Contemporary Received Pronunciation,英國前首相卡梅伦就说这种。一年一度英国女王的演讲大家听到的就是纯正皇室英伦腔Queen’s English。”[1]英伦腔被广大喜爱英式发音的学习者们称为 " 世界最性感口音 ",甚至大多数美国女生都被深深吸引,纷纷表示个人感觉英国口音更性感。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英国本土,其实也是有很多种口音的,而且差异都十分显著。口音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发音和语调不同。除此之外,也和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有关。在英国,很多中产阶级并不愿意说他们当地的口音,而是基本都会说 Received Pronunciation,也就是英国普通话。说 PR 的英国人一般都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境也基本是殷实的。能够在牙牙学语期间就用这种口音说话的只有英格兰的牛津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著名影星艾玛沃特森说的也都是标准英国普通话,即RP音。除了牛津音,也就是我们哥哥讨论过的英国普通话,英国的伦敦腔也深受人们欢迎,但是牛津式发音和伦敦式发音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非常大,所以如果你在英国生活时间不长,就很容易把牛津音和伦敦音混淆。其实,伦敦音就相当于中国口音里的北京话,它和普通话很接近,但是有细微的差别。伦敦音发源于伦敦东区,被视为工人阶级的语言,饰演哈利波特的演员说的语音就类似伦敦音。而生活在英格兰北部的英国人发音就大相径庭了,因为地理位置离首都比较远,生活习惯也大为不同,北方口音的发音方式能够一下子就被识别出来。他们的发音和权力游戏中生活在极寒之地的狼族口音类似,非常敦厚,让人一听就有一种特别敦厚老实之感。另一种更加奇怪的口音,就是利物浦口音,甚至常年生活在英国的人也不能够全部听懂。因为利物浦属于港口城市,是个语言大熔炉,各地的外国人来来往往,语言进行交流融合,从而导致了方言不好懂甚至根本就听不懂的现象。如果跟中国的方言相比较,可能类似于广东话和北京话。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爱尔兰口音。爱尔兰口音是比较俏皮的一种发音,在发音的过程中,与其他听起来严肃认真的英国方言不同,它的发音带有一点点卷舌,和美国人有点像。我们都知道,长音卷舌是美国人的习惯,在这一点上必须强调,不是所有的英国人发长音都不卷舌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爱尔兰人语速很快,但是事实上,不是所有爱尔兰人说话语速都很快的,上层都柏林人发音还是非常清晰的,发音的快慢,还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人的生活区域与阶层。到了口音归纳的结尾,也不得不说一说澳大利亚口音。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的钱币上也是英国女王的头像,它们也同属于同一个类似联盟的组织——英联邦(CommonWealth),因此澳大利亚口音也被很多人归类于英音的范畴。在最开始,澳大利亚就是流放英国罪犯的地方。后来,英国贵族和领主发现这边土地广阔,也纷纷搬迁过来划定领土。所以,澳大利亚口音就是多种英国各种古怪口音的结合。传统的澳洲口音结合了伦敦音和利物浦口音、澳洲的教授大部分是会说牛津音、农场主和工人会说一种清奇的土澳音,夹带着很多俚语。甚至到了现在,许多年轻人还保留着这样融合的发音习惯。
二、社会文化
作者虽然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英语学习者,但是来到了异国他乡,仍然感受到了深深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又译文化冲突 (Culture Shock),主要是来自于两个不同文化差异而引起。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新环境。当你到达一个地方觉得很陌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应定位在哪里?应怎么表现才恰当等等,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在时,就是"shock"。好像过去所有的经验在刹那间突然「短路」。很多时候,「文化冲击」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如头痛、胃囗不好、睡眠失调或者心理上的焦虑、沮丧。”[2]其实几乎每一个曾经走访海外或者留学海外的学生都经历过文化冲击,只是有时候“当局者迷”,在经历这些文化的冲突的时候,当事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这样的现象之中,只是比较迷惑,为什么在异国他乡能感受到如此多的不适与迷茫。其实文化冲击并不是指突发一次即结束的 "shock" 的感觉,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式的有强有弱的震惊,仓惶和被冲击到的感觉。过去的文化背景和新文化差异愈大时,冲击的感觉会愈强且愈密集。文化冲击的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个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在英国,作者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简单的打招呼来说,我的欧洲同学们都喜欢贴面礼,在欧洲南部,贴面礼尤为盛行,但是在欧洲的北部,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愿意与你行贴面礼。在英国,贴面礼并不是很常见,但是它正渐渐地在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中时兴起来。所以作者遇到的英国同学,有些习惯于握手,有些习惯于贴面礼,而对于作者来说,两种方式的身体接触都会让一个中国文化背景下出生与成长的人感到不适。再从衣着方面来看,不少了解英国人的都知道,其实他们的穿衣打扮往往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也展现的十分明显。也就是说不同的场合,他们讲着装看的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英国人十分重要的准则。一定不能在不恰当的场合穿着不对应的衣服,不然是会被人笑话的。也有很多人说英国人就是这么的讲究,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过分。在休闲的时刻,他们的穿着又会有不一样的改变,其实英国人是很注重休息的个人时间的,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便装,觉得更加的自然一些。尤其是外出旅游的时候,他们并不会精心的打扮,反而是一身的便装,更加的放松,也能更加的随意一些。而在工作的场合,他们则是更加注重仪表问题的,十分的庄重而严肃。一般来说男士是穿西装打领带的,而女士则是穿着制服套装的,就连佩戴的收拾,也都是搭配恰当的。这一点其实对我国的很多工作行业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具有着正面意义的。最后就是出息一些社交的场合了,应该说这也是比较特殊的,这时候更多人会以自我扮演的公众形象出现,展示出自己的特别,是最好的。而男士则会以着装去进一步的展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是与平常有着明显区别的。很多人都觉得英国人在出席这类重要社交场合当中会选择新款甚至是限量款服装,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穿衣的规则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西方的趋势了,正式场合我们的传统服饰已经被西装革履所取代,而在休闲时间我们的风格也是越来越随便了。而在英国,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个人意识特别强,即使他们做出一些在中国人看来很不得体很奇怪的举动,他们自己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当之处,而且其他人也不会去妄加指责。这个问题上升到理论阶段,可能就是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东方的人文主义之间的差别了。西方的个人主义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所谓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因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此相反,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2]拿我看到的一个例子来说,但我早上去星巴克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位男士穿着黑色蕾丝上衣坐在窗边喝咖啡,目测这位男士大概有两百多斤,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大胖子了。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中国,他大概会受到大家的指责与评论,更或者有人甚至会拍下来发到网上引起热议,因为中国是一个集体意识很强的国家,大家认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如果你穿的这么奇怪,我就应该并且有责任指出你的错误。
可以说,在集体主义文化里,个人是作为社会或某集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集合。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权利。“美国梦”倡导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因此,美国人多有冒险精神,重视竞争,较为独立。而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中国是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忌讳锋芒毕露。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往往以家庭、社会、国家为重。
以上就是作者就英国文化给大家做出的展示,希望读者在阅读了我的文章之后能对英国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果有机会的话,也能够去切身感受一番。
参考文献:
[1]英伦腔,百度百科。
[2]“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美社会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王雪、顾相菊,《科技信息》,2010年第21期,第167页。
作者姓名:李敏怡(1998年--)女,江苏南京,河南大学大一学生,专业方向:商务英语。
关键词:英国文化;语音语调;冲突融合
每一个学习英语,对欧洲文化有兴趣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来到英国,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英国人如何打招呼,如何与外国人相处交流,以及迷一般的英式发音,到底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作者将用亲身经历,带你走进英国,走近英国,从语音语调及社会文化两方面为大家介绍与分析,真正的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
一、语音语调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不论专业是否是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中国有不同的方言一样,不同地域的英语口音也有很大差别。在开始学习英语发音的时候,老师就会让你选择,你是想说美式英语还是英式英语。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英语的主流口音就是英音和美音,很多喜欢欧美电视剧的同学就能轻易分辨出英音和美音的差别,有的人甚至还会互相瞧不起另一方的发音,觉得英式发音更加高贵典雅或者美式发音流畅通顺。殊不知,在英国内部,语音语调也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异。 英国人慢慢吞吞又极为严肃的语音语调和讲话节奏很容易让人产生优雅高贵、有知识文化的感觉,在各类正式场合能让人觉得极为舒服与合适。另一方面,用这种口音讲笑话时,也因为强烈的反差显得更为幽默。英国人的发音,被概括地称为British Accent(英伦腔)。“英伦腔,即英国标准普通话,也分口音跟阶级,伦敦的中上层阶级一般说RP(Received Pronunciation),RP又分两种:一种叫做Conservative Received Pronunciation,女王就说这种口音,所以也叫Queen’s English;另一种叫做Contemporary Received Pronunciation,英國前首相卡梅伦就说这种。一年一度英国女王的演讲大家听到的就是纯正皇室英伦腔Queen’s English。”[1]英伦腔被广大喜爱英式发音的学习者们称为 " 世界最性感口音 ",甚至大多数美国女生都被深深吸引,纷纷表示个人感觉英国口音更性感。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英国本土,其实也是有很多种口音的,而且差异都十分显著。口音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发音和语调不同。除此之外,也和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有关。在英国,很多中产阶级并不愿意说他们当地的口音,而是基本都会说 Received Pronunciation,也就是英国普通话。说 PR 的英国人一般都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境也基本是殷实的。能够在牙牙学语期间就用这种口音说话的只有英格兰的牛津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著名影星艾玛沃特森说的也都是标准英国普通话,即RP音。除了牛津音,也就是我们哥哥讨论过的英国普通话,英国的伦敦腔也深受人们欢迎,但是牛津式发音和伦敦式发音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非常大,所以如果你在英国生活时间不长,就很容易把牛津音和伦敦音混淆。其实,伦敦音就相当于中国口音里的北京话,它和普通话很接近,但是有细微的差别。伦敦音发源于伦敦东区,被视为工人阶级的语言,饰演哈利波特的演员说的语音就类似伦敦音。而生活在英格兰北部的英国人发音就大相径庭了,因为地理位置离首都比较远,生活习惯也大为不同,北方口音的发音方式能够一下子就被识别出来。他们的发音和权力游戏中生活在极寒之地的狼族口音类似,非常敦厚,让人一听就有一种特别敦厚老实之感。另一种更加奇怪的口音,就是利物浦口音,甚至常年生活在英国的人也不能够全部听懂。因为利物浦属于港口城市,是个语言大熔炉,各地的外国人来来往往,语言进行交流融合,从而导致了方言不好懂甚至根本就听不懂的现象。如果跟中国的方言相比较,可能类似于广东话和北京话。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爱尔兰口音。爱尔兰口音是比较俏皮的一种发音,在发音的过程中,与其他听起来严肃认真的英国方言不同,它的发音带有一点点卷舌,和美国人有点像。我们都知道,长音卷舌是美国人的习惯,在这一点上必须强调,不是所有的英国人发长音都不卷舌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爱尔兰人语速很快,但是事实上,不是所有爱尔兰人说话语速都很快的,上层都柏林人发音还是非常清晰的,发音的快慢,还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人的生活区域与阶层。到了口音归纳的结尾,也不得不说一说澳大利亚口音。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的钱币上也是英国女王的头像,它们也同属于同一个类似联盟的组织——英联邦(CommonWealth),因此澳大利亚口音也被很多人归类于英音的范畴。在最开始,澳大利亚就是流放英国罪犯的地方。后来,英国贵族和领主发现这边土地广阔,也纷纷搬迁过来划定领土。所以,澳大利亚口音就是多种英国各种古怪口音的结合。传统的澳洲口音结合了伦敦音和利物浦口音、澳洲的教授大部分是会说牛津音、农场主和工人会说一种清奇的土澳音,夹带着很多俚语。甚至到了现在,许多年轻人还保留着这样融合的发音习惯。
二、社会文化
作者虽然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英语学习者,但是来到了异国他乡,仍然感受到了深深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又译文化冲突 (Culture Shock),主要是来自于两个不同文化差异而引起。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新环境。当你到达一个地方觉得很陌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应定位在哪里?应怎么表现才恰当等等,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在时,就是"shock"。好像过去所有的经验在刹那间突然「短路」。很多时候,「文化冲击」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如头痛、胃囗不好、睡眠失调或者心理上的焦虑、沮丧。”[2]其实几乎每一个曾经走访海外或者留学海外的学生都经历过文化冲击,只是有时候“当局者迷”,在经历这些文化的冲突的时候,当事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这样的现象之中,只是比较迷惑,为什么在异国他乡能感受到如此多的不适与迷茫。其实文化冲击并不是指突发一次即结束的 "shock" 的感觉,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式的有强有弱的震惊,仓惶和被冲击到的感觉。过去的文化背景和新文化差异愈大时,冲击的感觉会愈强且愈密集。文化冲击的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个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在英国,作者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简单的打招呼来说,我的欧洲同学们都喜欢贴面礼,在欧洲南部,贴面礼尤为盛行,但是在欧洲的北部,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愿意与你行贴面礼。在英国,贴面礼并不是很常见,但是它正渐渐地在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中时兴起来。所以作者遇到的英国同学,有些习惯于握手,有些习惯于贴面礼,而对于作者来说,两种方式的身体接触都会让一个中国文化背景下出生与成长的人感到不适。再从衣着方面来看,不少了解英国人的都知道,其实他们的穿衣打扮往往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也展现的十分明显。也就是说不同的场合,他们讲着装看的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英国人十分重要的准则。一定不能在不恰当的场合穿着不对应的衣服,不然是会被人笑话的。也有很多人说英国人就是这么的讲究,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过分。在休闲的时刻,他们的穿着又会有不一样的改变,其实英国人是很注重休息的个人时间的,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便装,觉得更加的自然一些。尤其是外出旅游的时候,他们并不会精心的打扮,反而是一身的便装,更加的放松,也能更加的随意一些。而在工作的场合,他们则是更加注重仪表问题的,十分的庄重而严肃。一般来说男士是穿西装打领带的,而女士则是穿着制服套装的,就连佩戴的收拾,也都是搭配恰当的。这一点其实对我国的很多工作行业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具有着正面意义的。最后就是出息一些社交的场合了,应该说这也是比较特殊的,这时候更多人会以自我扮演的公众形象出现,展示出自己的特别,是最好的。而男士则会以着装去进一步的展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是与平常有着明显区别的。很多人都觉得英国人在出席这类重要社交场合当中会选择新款甚至是限量款服装,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穿衣的规则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西方的趋势了,正式场合我们的传统服饰已经被西装革履所取代,而在休闲时间我们的风格也是越来越随便了。而在英国,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个人意识特别强,即使他们做出一些在中国人看来很不得体很奇怪的举动,他们自己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当之处,而且其他人也不会去妄加指责。这个问题上升到理论阶段,可能就是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东方的人文主义之间的差别了。西方的个人主义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所谓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因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此相反,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2]拿我看到的一个例子来说,但我早上去星巴克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位男士穿着黑色蕾丝上衣坐在窗边喝咖啡,目测这位男士大概有两百多斤,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大胖子了。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中国,他大概会受到大家的指责与评论,更或者有人甚至会拍下来发到网上引起热议,因为中国是一个集体意识很强的国家,大家认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如果你穿的这么奇怪,我就应该并且有责任指出你的错误。
可以说,在集体主义文化里,个人是作为社会或某集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集合。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权利。“美国梦”倡导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因此,美国人多有冒险精神,重视竞争,较为独立。而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中国是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忌讳锋芒毕露。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往往以家庭、社会、国家为重。
以上就是作者就英国文化给大家做出的展示,希望读者在阅读了我的文章之后能对英国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果有机会的话,也能够去切身感受一番。
参考文献:
[1]英伦腔,百度百科。
[2]“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美社会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王雪、顾相菊,《科技信息》,2010年第21期,第167页。
作者姓名:李敏怡(1998年--)女,江苏南京,河南大学大一学生,专业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