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再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育与教学改革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盘活”语文阅读教学倍受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本文认为,时下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它并非是遥不可攀的“高大上”理论,而是一种切实可感、触手可及的教学思想和实际行为。只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我们就会在实事求是、孰能生巧中有效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强烈呼唤下,在核心素养观的有力引领下,孜孜以求的高质高效教学不再以“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升学现象”为根本的衡量标准,而是最终落实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一砝码上。有鉴于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发展状态下,在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再思考的同时,更要对追求高质高效学科活动的教学行为进行再实践、再创新,只有这样,并努力打造“生本学主”指向下的学科活动模式,才能在善教乐学中把学生进一步引向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那么,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如何把这种理念认真有效地落实到位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以生活涵养为抓手,认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
  “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两者的外延相等。”无论从哪个角度和层面来说,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始终存在无可分割的关系和深度融通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善于把语文学科活动投放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大背景下,以此让语文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促进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为教学相长打通源源不断的“活水通衢”。
  以《项脊轩志》为例。这一经典散文通过项脊轩的兴废来描写家庭的琐碎和人事变迁,着重表达了作者“物在人亡”的无限慨叹以及对亲人们的深切怀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文中多处细节描写提出问题:“哪一处细节描写最精彩?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简要地谈一谈。”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然就会去深入文本,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有谈母子之情的,有谈祖孙之情的,有谈自己的,也有谈他人的。有了生活元素的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不仅情感真挚,而且言之有物。
  二、以情境应用为抓手,认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丰富多元的各类情境形式,把语言文字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感”综合表现形式,在激发学生情趣、引领学习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内容之中,更近地走向作者的内心世界。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文中通过初进贾府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内外环境以及各类人物进行了生动描写,让人切实感受到了贾府的恢弘建筑和森严气势,切实地感受到了贾府的繁华气派和芸芸众美。然而,这种大家笔法和语言风范对于阅读学习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激发兴趣、深化效果,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演绎《红楼梦》影视剧中的相关精彩片段,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视文互动”的情境下,积极开展自主阅读、小组研读、集体分享等活动。这种信息化情境下的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拓展优化为抓手,认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这一广为人知的“教材例子论”,在侧重强调教材资源优质性的同时,也在引领我们要相机拓展、善于优化语文的教与学活动,不断增加阅读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
  以《六国论》为例。这是作者苏洵写在“北宋积贫积弱、奉行上贡外交”的社会大背景下的“讽谏”式论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首先可以通过文史知识“跨学科整合”的形式,把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本文的创作背景向学生作出简要介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深刻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其子苏轼兄弟的另外两篇同名文章《六国论》引入其中,通过“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化”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多文本”下的“类比式阅读”活动。最后,让学生在“想一想、谈一谈”的基础上进行“写一写”的实践。这些教学活动,体现了在“拓展与优化”下的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对于学生的深度阅读是大有裨益和促进作用的。
  四、以个性弘扬为抓手,认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
  “阅读是阅读者的阅读。”这句话不仅在于强调阅读活动的自主性和体验性特征,更在于强调个异性客观状态下的个性化发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时代,教师对于语文阅读过度地讲求“同一”,无疑在扼杀阅读者的个性和活力。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阅读,最本质的区别和最鲜明的特点则在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这也是开展“情趣阅读”“高效阅读”和“活力阅读”的根本所在。
  还是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提出“大观园之美”问题后,根据人物形象和性格分析,有学生赞誉林黛玉的聪慧多才,有人则质疑她的多疑善妒;有人赞誉贾宝玉的情感专一,有人质疑他的纨绔性格;有人赞誉薛宝钗的与人为善,有人质疑她的左右逢源;有人质疑王熙凤的工于心计,有人赞誉她的精明强干……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语文阅读中的“哈姆雷特”现象,教师不应过于强求,而是要予以珍视和必要的保护。
  五、以深化体验为抓手,认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
  “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一通俗易懂的古来俗语,深刻地揭示了“坐而言”与“起而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侧重强调了“行(亲身实践、自主体验)”对于增强实际认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語文阅读如果缺乏“自主体验”的实质性支撑,那么,教学要么是“浅尝辄止”的过程,要么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与之相应的是,积极开展“自主体验”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既可帮助学生“求取真知”,又能促进“深度阅读”,更能引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做真人”。比如,在《雷雨》《祝福》《荆轲刺秦王》等课文的阅读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就“其人其事”进行故事讲述、主题演讲和专题辨讨;对于《鸿门宴》《雷雨》《孔雀东南飞》等故事性、可操作性较强的作品,可在有效性阅读基础上,开展“小品或课本剧”形式的表演与评比活动……毋庸置疑,“体验式”阅读有利于深化语文阅读的实际效果。
  六、以德智互动为抓手,认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仅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实质性要求,还是语文学科活动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实现高效阅读目标的根本性需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的影响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倾向智育、远离德育”的片面化现象,直接地导致了语文教学难以走出“高消耗、低收益”的“阅读魔咒”。在核心素养观指向下,教师要善于坚持如下几个“切入点”,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低效阅读甚或无效阅读的状况:以激发情趣为切入点,努力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以促进审美为切入点,努力提升阅读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以加强德育情怀为切入点,努力深化阅读的思想情感;以培养风格和个性为切入点,努力深化学生的阅读情感和内在信念;以加强人文性关怀为切入点,努力强化阅读的情感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促进他们的个性和审美发展。一言蔽之,德智互动能够生产阅读效应。
  总之,阅读的有效与否或者质效高低,不是取决于教师以及其它因素,而是取决于学生及其阅读的情趣、进步或进展。教师要善于坚持“生活涵养、情境创设、拓展优化、个性弘扬、深化体验、德智互动”等基本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相长中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阅读局面。
  [作者通联:江苏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也在逐渐进步,用电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现阶段,电力行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如今我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在发展,市场经济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完善,必须要保证我国电力公司的运行质量。我国现有的高压电缆是根据传统的电路改造成的,直径相对传统线路较大,基本上采用金属线的电缆材质,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压电缆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对电缆进行绝缘,要合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育方针已经在中学教育中逐渐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在教育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切入点,也是重点及难点课题之一。由于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很多学生难以领会该学科的主要思想,加之小学生处于“三观”成型期,尚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该学科教学难度较高。本文提倡利用生
摘 要:当前阶段,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其框架和内涵的研究。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点在于通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很多教学问题都能通过课程改革得到解决,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画作简介:《致敬英雄组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创作指导思想,以医务工作者的“战疫”形象、黄鹤楼、长江大桥、樱花为素材,以鲜红的党旗为背景,致敬白衣天使的千里援驰和大医之爱,向英雄致敬!向武汉致敬!情之所系,行之所至。“我是来看望慰问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的!” 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本文通过31个省市2019年5月-2020年8月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各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具有高度的内生性,各省市疫情显著拉低了当地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各省工业增加值增长拉动的时效性较强。货币政策对各省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拉动效果大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传导路径稳定性高于货币政策。建议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精细度提升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稳定性、提高财政政策传导效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尽快恢复。
农户信用评价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当前农户信用评价普遍存在信用户占比畸高的问题,信用评价结果可能不符合农户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评价结果认可度不高,无法起到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建议科学设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平台基础支撑作用,推进信用信息归集提质增效,建立标准化信用评价流程,完善信用建设动态管理机制。
高考“指挥棒”对于普通高中发展具有直接的调节与导向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开启了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力度最大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截至目前,已有三轮14个省份试点新高考。新高考带来的创新变革,对于普通高中的职能、教学、评价与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以潍坊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站点区域一体化设计研究为例,通过对潍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城市形态研究分析,对站点周边一体化设计进行评判,结合相关理论,归纳出了交通功能整合、城市商业集聚和城市居住功能统合三类站点区域一体化设计基础模式,并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若干站点的设计分析,总结三类站点的一体化方法并探索TOD模式下适应站点区域的一体化设计模式,为其他同等规模城市的此类项目提供一定经验参考。
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学校化、还是在社会教育中“随大流”地追逐、抑或是在学校教育选择上的极端化(“择校热”),其背后共同的关键词是家长的“教育焦虑”。从社会心理学上来看,焦虑源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感受。上述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现状的描述表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虽然彼此渗透、交织,但是三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存在诸多不良互动关系,编织出的是一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网”,身处其中的家长感受到教育焦虑不言而喻。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和互动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民众普遍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然而,与教育发展相伴而来的教育焦虑却与日俱增,其中家长的教育焦虑最甚。当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是什么?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长的教育需求“水涨船高”、教育发展的“内卷化”趋势以及“应试主义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等解释之外,笔者认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