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如何减少做非理性决策

来源 :项目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作中,员工常有这样的议论:“当时也不知道领导是如何想的,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领导竟然这样拍板,真是不可思议”“一点儿也不了解下属,决策随意性太强了”等。说白了,就是领导做了非理性决策。那么,领导为何会做非理性决策?如何避免领导做非理性决策?难道说领导还不够聪明?可是领导能坐上现在的位置,那都是身经百战,摸爬滚打“杀”出来的豪杰。
  做非理性决策的缘由
  要想将做非理性决策的原因分析清楚,我们需要循着有限理性、认知偏差、时间和成本压力三个方面的思路来剖析“领导做非理性决策”背后的一些合理性。
  有限理性
  现代决策理论巨擘赫伯特·西蒙在其著作《管理行为》中指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代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都是有限的,即“有限理性”。尽管人们企图去理性地决策,但绝不可能完全做到,所以决策不可能是“最优”的,它只是“满意”而已。人们永远不可能像经济学家想象得和要求得那样聪明而有理性,有的事情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着石头过河,在错误中学习调整。
  认知偏差
  领导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影响,我们知道,事实不会说话,我们必须对它们加以解释。领导者自身的背景、在组织中的地位、利益和过去的经验,使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心理学将其称为“选择性感知”。即使再聪明的人甚至某个领域的专家,也会有自己的认知偏差。换言之,再聪明的人,也得在非理性中学习、提高。
  时间和成本压力
  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领导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的信息,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等到完全了解再去办事,可能已经失去了办事的意义。这样,迫于时间的压力,领导来不及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理性分析,一旦所做决策出现负面后果,领导就会被员工想当然地认为“脑袋有问题”。再说成本压力,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领导会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对他手头所有的问题进行排序,有些问题在大家看来是应该做的,偏偏在领导看来需要暂时缓一缓,这种缓一缓不是对其视而不见,而是短期内的无能为力。于是,大家就觉得领导在看问题上不理性,岂不知领导在某些方面很聪明。
  组织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很多决策由于涉及的相关方众多,就需要相应的人和部门来共同协调,这种协调绝非教科书所言:通过大家完全理性的討论,达成一致的共识,然后制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再组织实施。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的事。事实上,众多冲突的协调,所达成的结果都是妥协的。所谓妥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讨价还价,为确保能继续合作下去,各方都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有意保留一些“模糊性”,以便后续能继续商谈。此举应当说是领导大智若愚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领导过于聪明,就很容易在谈判中被孤立或被抛弃。但在他人看来,此举就显得十分不理性。“谈了半天,怎么就这么个结果?”
  减少做非理性决策
  由此看来,聪明人做非理性决策是常态,绝非病态。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决策过程,少做非理性决策。
  少做决策
  从数量上看,领导少做决策就一定会减少做非理性决策的机会。说到决策,许多人就会想到这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这是错误的。决策并非领导者的专利。在任何组织中,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和权力决策。不同的是由于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做的决策类型和内容不同。许多领导往往习惯于事必躬亲、自己拍板,其结果是精疲力竭,员工怨言不断,还嘲笑领导做非理性决策。事实上,在每一个组织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有些问题如质量、工作进度等,一线员工最清楚问题出在哪儿,更知道如何解决。但领导往往不让他们做决策,而是让他们先把问题一层一层上报,高层领导经研究决策后,再一层一层下达。且不说中层领导故意“选择”信息上报,单就这层层传递,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很大,等到最后的决策方案到了基层员工手里,有时会令人感觉莫名其妙、不可思议,感叹领导怎么会做这样的决策。另外,剥夺员工的决策权力,会让员工感到自己得不到信任与尊重,才华也得不到施展,于是在执行决策时情绪低落、消极应付,如此一来,即使正确的决策也会让员工办成非理性决策。
  所以,如果领导喜欢多做决策,会有一定不利。相反,领导少做决策,不但能少做非理性决策,还可提高决策的质量,提高员工执行的积极性。这样看来,领导决策的艺术首先是不做决策的艺术,或少做决策的艺术。这个艺术的重点是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性质与层次,只做自己应该做的、最重要的决策,而把大部分决策交给员工来做。
  慎做决策
  从质量上讲,不做非理性决策不可能,但尽量保证在理性状态下去决策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做“事”是一种事实描述,做了非理性的事则是一种行为后果的价值判断。那么,为了少做非理性决策,就需要我们在做事前对所做的事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这个决策该做吗?值得吗?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非理性决策的发生。
  表面上看,许多决策很有必要,并且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但细究起来也许就是不必要的、不值得的。比如,决策的目标是架桥过河,按常理讲,领导应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做预算、招投标、施工监督、验收等。但按照价值的要求,领导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架桥过河?这样的提问,可使领导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奇。先说为什么要架桥过河?有的人是为了到对岸搞房地产开发,有的人是为投资建厂,有的人是为发展城市湿地、建郊野公园等。当决策的目的搞清楚后,盲目性就会大大减少。目的清楚之后接着再问:架桥过河值得吗?可否寻找替代方案?也许河的这一边更适合建厂投资,也许建郊野公园划船过河更能增加游客的乐趣呢?经过一系列的一问一答,领导就会衡量出架桥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这样,领导做理性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作为员工,关注更多的是目标和手段,重点在于做得行不行,它是一种具体的“形而下”的决策。作为领导,需要关注的则是目标和手段背后的目的和价值,重点在于判断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它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决策,对领导来说,目的比目标重要,价值比手段重要。领导决策要从价值与目的出发,不要从具体的目标出发,更不要从自己的愿望和动机出发。
其他文献
2020年,IPMA研究大会的主题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自古有之,为何在VUCA时代自组织一跃成为管理界的宠儿?在项目环境中,如何建立高效自组织团队?组织高层应该如何为自组织保驾护航?组织该如何从传统模式向自组织管理进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IPMA理事会主席莱因哈德·瓦格纳。  自组织是一种自然现象  记:在项目环境下,“自组织”具体指什么?什么是自组织?  莱因哈德·瓦格纳:自组织是一种
期刊
“敏捷宣言”(Agile Manifesto)共有12条敏捷原则,其中,第11条是:“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源于自组织团队。”那么,高效自组织团队有什么样的特征?建立自组织团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自组织团队成员需要注意什么?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如何为自组织团队铺平道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敏捷企业联盟总监彼得·科斯曼。  自组织是手段而非目标  记:“自组织”不是一个新术语。您认为自组织愈加流行的
期刊
定额与清单计价模式的完善以及各类造价软件的出现,使得造价核算逐步成熟并具备了向更高等级的造价管理模式提升的条件,标准设计、典型造价编制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造价管理迈入了标准造价管理阶段。随着电网企业管理精益水平的提高,造价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亟需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网”)践行国际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运用精益造价管理先进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进行优化,
期刊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4年5月,在上海市召开的重大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虹杨500kV输变电工程荣获该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示范工程”和“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示范工地”称号,且均列榜首。上海市有关领导指示:要以虹杨500kV输变电工程为样板,推动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虹杨500kV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虹杨站工程”)位于上海市区东北部,地处上海市杨浦、虹口、宝山三区交界地带。虹杨站工程于2
期刊
項目是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企业的愿景和战略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并且化解为可执行的项目目标。在制定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准确的战略定位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地将战略转化为清晰明确的项目目标。国内很多企业由于注重战术层面而缺乏对战略层面的重视,对自身的战略定位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在制定项目目标时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差异化战略缺乏真正的差异特征,多元化战略、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等,这些问题
期刊
欧立雄教授曾说,“VUCA时代意味着变化、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加剧,我们在面临困难与挑战的同时也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无穷的可能性。如何管理机会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以前我们强调应对变化,现在我们应该重点考虑拥抱变化; 以前遇到变化,我们要考虑是不是项目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我们要学会在变化中寻找机会”。PMI教育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奥利维尔·拉扎尔(Olivier Lazar)也强调在风险管理中要进
期刊
近年来,项目集管理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业界对项目集管理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项目集管理的培训工作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推动项目集管理在国内的应用,记者采访了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集管理专家团队的林勇老师和宣晓锋老师。  项目管理者联盟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国内推广国际项目集管理标准与最佳实践。值得一提的是,林勇是国内首位同时拥有PMP、PgMP和PfMP认证
期刊
如果在街头做个随机采访:你是个有主见的人吗?估计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复。假设一个场景,当大家就工作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其他人都众口一词赞同某个解决方案,而你對这个被大家认可的方案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甚至认为这个方案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是附和大家的意见,接受这个令你质疑的方案,还是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看似因人而异、充满个性化的决策,其实涉及一个复杂的心理
期刊
2001年,彭尼·普兰(Penny Pullan)博士原定于9月13日飞往美国参加一个全球项目的启动会议,但由于“9·11事件”的影响,出差计划被搁浅。无奈之下,彭尼·普兰博士只能尝试着与团队成员远程合作项目。自此,彭尼·普兰博士开启了虚拟团队管理的研究工作。  彭尼·普兰博士出版了《商业分析和领导力:影响变革》(Business Analysis and Leadership: Influenc
期刊
在新时代,炼化项目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已全面融入项目建设中。为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国内大型工程公司已经全面开展三维模型设计;运用物联网和ERP开展物资采购;用集成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开展项目管理活动;依托信息化收集,实现炼化企业在生产运行和检修维护方面可视化、智能化操作和管理,有效提升了炼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水平。但目前的炼化项目建设过程还没有将设计、采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