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贯通的政论教读课堂:《过秦论》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主题与观察要点】本堂课践行“师之蕴:单元目标贯通的学习课堂”的教学主张,探索“单元目标贯通的史论教读课堂”。建议从以下几点观察课堂:员援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圆援学习环节的对应性;猿援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源援同伴互助的启发性。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过秦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政论文章。西汉文帝时代,虽然较新建立之初社会经济有所好转,但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按照“解读内涵三层次方法”。文章第一层显性内容是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前四段叙述了秦国势力的崛起、壮大直到统一天下以及秦王朝覆灭的兴亡过程,最后一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第二层隐性意脉是理性的光辉。首先铺陈历史,贾谊透过秦国从崛起、壮大以致统一王朝建立的兴亡过程表象,探究被忽略的事实真相,推导国家兴亡与攻守之势变化的发展趋势;再次对比反差,对看似简单的事物作深层思考,把事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对比分析、反差深化,比如作者分别对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进行对比,秦与六国、与陈涉以及陈涉与九国之师理性辨别,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最后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三层深层主旨是借“过秦”以“规汉”。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文帝与民休息,以稳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本届高二年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在学习本单元前先行学习了《六国论》、《阿房宫赋》,但学生对于理性思辨还不习惯,学生对于史料的兴趣远大于对整体的理解和细节的领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文体基本知识的传授,培养阅读史论文的能力,立足铺陈、对比等手法,通过朗读,理解、分析语句;还要紧紧抓住政论借古讽今的特点,注重理性思辨训练。
  【课时目标与课堂环节】
  单元目标:
  员援疏通文意,划分层次,探究叙议关系。
  圆援品味铺张,体会对比,体悟论证方法。
  猿援知人论世,理性思辨,回到历史现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员援认识史论,明确文体,了解基本知识。(教学重点)
  圆援疏通文意,划分层次,探究叙议关系。(教学重点)
  课堂环节:
  一、认识“政论”特点,明确“过秦”文体
  政论文一般由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事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同学们,历史上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常引以为鉴。那么,贾谊“过秦”目的是什么呢?
  (说明:联系“史论”特点,引入学习情境,落实课时目标员)
  二、梳理“秦亡”过程,探究“政论”观点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划分层次,探究叙议关系:
  员援第员段秦孝公为秦统一打下了哪些基础?
  预设:淤地利于人和盂野心榆政通虞成果
  圆援第圆段总写叙述了继孝公后的前三位皇帝怎样统治国家,效果如何?
  预设:
  源援第源段是如何把陳涉和前三段进行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
  作用:在突出秦亡的原因不在山河,不在陈涉,只能从秦自身去分析。
  远援厘清层次,把握叙议关系
  预设:前三段写秦国从崛起到发展最后统一天下的“兴”的过程,第四段写秦“亡”,最后一段阐述秦速亡原因。
  (说明:以时间为顺序,引导学生关注兴亡和攻守的变化,梳理文章情节。落实课时目标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猿援关注铺陈,品读对比,感悟论证方法。(教学重点)
  源援借古讽今,理性思辨,探讨历史教训。(教学难点)
  课堂环节:
  三、重温铺陈史实,体悟多维对比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预设:
  (说明:抓住对比论证方法,多角度体悟论证效果。落实课时目标猿)
  四、认知“秦亡”教训,深化“过秦”主旨
  预设:
  本文着重叙述秦的兴亡过程,揭露始皇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速亡原因。作者“过秦”,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与民休息,以稳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说明:总结秦亡教训,点明文章主旨。落实课时目标源)   五、评说“秦过”历史,提出“过秦”质疑
  本课探讨秦亡的历史教训。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参考相关资料,尝试写一篇短文,对此提出质疑或进行辩驳。
  预设:
  观点一:滥用武力是主因。
  观点二:滥用民力是主因。
  观点三:骄傲自大是主因。
  (说明:激发学生研习,在理解主旨和积累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巩固课时目标圆与猿)
  【研修体会与课例观点】
  全文读写思辨,聚焦政论教学
  《过秦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政论文章。
  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政论”特点,明确“过秦”文体,意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理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第员段秦孝公为秦统一打下了哪些基础?叙述后世三位皇帝怎样统治国家,效果如何?秦始皇统治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业绩如何?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前三段写秦国从崛起到发展最后统一天下的“兴”的过程,第四段秦“亡”,最后一段阐述秦速亡原因。在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理解与材料的梳理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比学习理解熏陶。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题眼“论”入手,进行了对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秦与六国、与陈涉以及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到关键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中心观点。之后,由“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核心进行探究,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关键语句及拓展材料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合作探究,从秦统一前后的措施等的表现,真切感受这一主张与反对暴政相联系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可见主张的进步性,但也有局限性。这种带有思辨色彩的理性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了净化。
  课后拓展促进表达。最后作业布置:本课探讨秦亡的历史教训。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其论证是否有可商榷的地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参考相关资料,尝试写一篇短文,对此提出质疑或进行辩驳。让学生展开理性的翅膀,深化他们的思辨、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孔子有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质疑是思考和学习的开端和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平时爱提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会比别人优异,而那些从来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他们往往成绩平平,甚至是落后于别人。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不可少。那么,应该如何让质疑能力在低年级课堂中落地生根呢?本课题正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  创设质疑
期刊
社会责任感是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一种使命化情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品质。高中生的各项心智已接近成年人,正处于最佳塑造品德的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树立,不仅促使高中生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也对他们今后在面临困难与逆境时有抗打击的作用。
批评是教育者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事物总是辩证的,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學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本文就来谈谈“绿色”批评的魅力。
期刊
若要问《石钟山记》的主旨句是哪句,定位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一句,大家应该都赞同.这句话是以反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语气:事情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亲耳听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边缘住着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个老头儿和一个老太太。他们的五个孩子都长大了,搬到城里去居住了,老两口念旧,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家。  两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平静。  一天傍晚,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来到这户人家门前乞讨。老头儿和老太太觉得这个小乞丐挺可怜的,便拿出家里的饭菜来招待她,还让她在家里住了一宿。  第二天,老太太做好早餐,去客房叫小乞丐起来吃饭。“老伴儿,那个孩子怎么不见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微信、微信、抖音、慕课、哔哩哔哩等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室、智慧课堂等也已经走入广大师生中间。我们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兴起了一场微课热潮,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表达了对微课教学的赞同,并积极投身到微课的教学实践中。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利用微课能体现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状态,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笔者作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在疫情期间尝试制作了“开启人生的职业锚”的微课,并分课堂提问、播放微课、讲授新知、师生交互、课后作业五个环节将其应用到了教学中,取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是比较常见的。为了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加强对主要技术要点的了解和认识,再结合长距离顶管施工的特点,完善施工方案和施工模式,有效提高实际施工效率。文章阐述了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的工作原理和优势,通过分析其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施工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
我们家的阳台上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娇艳欲滴的山茶花,有姹紫嫣红的月季,还有全身青绿的文竹……但我最喜欢的是芦荟,它是我最好的植物朋友。  一天,外婆把一盆芦荟放到了我卧室的窗台上。这盆芦荟绿意盎然,造型奇特,远远望去,它活像一个“山”字。  近看,它的叶片碧绿碧绿的,叶片顶部尖尖的,就像一把绿色的宝剑。我用手摸一摸,它的叶片厚厚的,又大又肥,还十分光滑呢。叶片的边缘还有一些凹凸的小刺,整整齐齐的
期刊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型、创造型、能力型人才。可持续学习力的培养就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成为这样的人才。学习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进行学习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伊始,是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可持续学习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作为重点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提升认知思维水平和能力,让学生会思、善思、乐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