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姥捨》论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姥捨》内容与太宰治人生经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小说和事实之间的矛盾点,并结合对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将自杀经历进行虚构的分析,认为《姥捨》具有虚构性特点,而非太宰治自身经历的报告文,细细读来,意味深长。
  关键词:太宰治 《姥捨》 虚构性 批判
  《姥捨》是太宰治的短篇小说之一,于1938年10月发表在《新潮》杂志上。
  小说从嘉七与妻子树枝决定以自杀的方式了结一切开始,二人带上手头仅有的钱,设法买到安眠药后,在浅草度过了在东京的最后半天,然后坐上去水上的火车。二人在谷川温泉的山中服药,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小说以嘉七回东京后与数枝分开,决定单纯而朴素地生活下去为结尾。
  因小说以太宰治与第一任妻子小山初代的自杀未遂事件为题材,再加之《东京八景》中“终于写成了《姥捨》。我把与H一起去水上温泉时的事情诚实地写了下来。”的记述,《姥捨》曾一度被作为自传体小说来解读,甚至被作为脱离太宰治的生活经历就无从解释的不成熟小说来看待。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姥捨》已更多地被作为一部独立的小说来研究,作者与主人公也被独立开来研究。
  一、事件本身
  小说以太宰治的人生经历为题材这一点毋庸置疑。太宰治因患盲肠炎住院,术后又引发了腹膜炎,为镇痛而注射麻醉劑上瘾,1936年秋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翌年春天,太宰治得知在住院期间妻子出轨一事,精神受到严重打击,遂携妻子去水上温泉服药自杀,但以失败告终,回京后与妻子分开,开始独居生活。小说的描述与太宰治的第四次自杀经历中自杀的对象、地点、方式、结果等都非常一致。
  二、脱离了太宰治的人生经历无从解释的部分
  嘉七和数枝夫妻二人离开旅馆,沿着山路寻找合适的地方,并最终确定了能够俯瞰水上这座城镇的杉林一角的泉眼旁作为自杀地。他们坐在泉眼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数百锭。
  数枝几乎都没说话,她从包袱里一样一样地取出了药,拆开封口。嘉七拿了药,“药的用法我最清楚了。来来,我看看,你的话吃这些就够了。”“不会死不了吧?吃这些就能死了吗?”“第一次吃的人只要这些就会死了。嘉七为什么会那么了解安眠药的作用?又为什么会有“活下来,就是地狱!”的心理告白呢?单单通过这篇小说是无从解释的,而必须通过太宰治的亲身经历——第二次自杀经历来解释。1930年太宰治因动摇于共产主义运动、学业荒废、与艺妓小山初代交往而被分家除籍等原因选择自杀,他约与在银座咖啡馆认识的女招待在镰仓的海岸殉情,但是女方死亡,而自己却意外获救,并因此险遭起诉。这次经历在《道化之华》、《人间失格》等小说中都有描述,太宰治对死去的女招待感到深深罪恶感的同时,对没有死成的自己也感到境地非常悲惨。
  《姥捨》中“活下来,就是地狱”这句话表现对出万一出现与镰仓殉情事件一样不堪结果的恐惧。嘉七为保证自杀成功,服用了比数枝数量更多的安眠药,并在二人服药躺下后做了特殊的布置:
  嘉七偷偷地把自己的身体移到悬崖边,解下腰带绑在脖子上,再将另一端系在一棵看起来好像是桑树的树干上,这样等睡着了,从悬崖边滑落下去,就会被勒死。
  嘉七这样做的意图非常明显。他通过以前的经历明白单靠安眠药并不容易死,所以企图通过服用安眠药和吊死的方法来保证自杀成功。可以说,嘉七为不让数枝死而给了她少量安眠药,并非因为对数枝的爱,而或多或少因为对过去自身不堪经历的恐惧吧。
  尽管嘉七做足了准备,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因为感到寒冷而醒来的嘉七意识到自己又一次失败了!本来设计好用腰带把自己勒死的,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滚落崖下,所以没有成功。
  醒来后的嘉七还没来得及后悔自己的失败,就立刻意识到没有死成是一件“严肃的事实!”此刻他最为关心的是数枝是否安然无恙。结果,与嘉七的安排相反的是数枝竟然掉到悬崖下。嘉七立刻跑过去,抓住她的脚,发现是凉的。他以为自己又犯了一次与之前同样的过失,在心里喊着“笨蛋,你为什么死了?你怎么这么任性!”的话,内心感到了“异样的愤怒”,他粗鲁地抓起数枝的手腕寻找脉搏,发现脉搏还在跳动,她还活着!“你这个笨蛋,还活着呀,了不起,了不起,嘉七觉得此时的她格外可爱。
  在分药时嘉七只分给了数枝少量的药,在服药躺下后还做了特殊布置,醒来后第一个想到的是数枝的死活,在以为数枝死了的时候嘉七感到了“异样的愤怒”,为什么嘉七会有这样一连串的行为与心理反应呢?细细读来,会让读者感到这些部分的描述比较突兀,单凭《姥捨》这一小说的陈述似乎无从解释,而必须结合太宰治的人生经历才能找出其中原委。
  所以,一、二所述内容会让读者在品读《姥捨》时自然联想到太宰治的经历,否则无法理顺小说内容、深入理解小说思想。那么,是否可以说《姥捨》就是太宰人生经历的报告文、嘉七就是太宰治其人呢?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过于表面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太宰治对作品中自身经历的处理才能理解。
  三、《姥捨》小说的虚构性
  如前所述,《姥捨》是以太宰治的水上自杀未遂事件为题材的,但是只有服安眠药自杀和未遂结果是明确的事实,而其经过与事实尚有较大出入,从而我们可以推测《姥捨》是具有虚构性特点的,为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出小说和事实之间的矛盾点。
  (一)事件发生环境
  长筱康一郎所著《太宰治的世界》中有关于《姥捨》与事实之间矛盾点的分析。根据当地人的回忆,昭和十二年(1937年)春天水上的雪仍然非常大,而且嘉七和数枝商量自杀场所的野天浴池的附近积雪达到一米以上,而在《姥捨》中却是“一直担心的大雪也大体都化了”,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矛盾点。另外,他对通过服用安眠药自杀的致死率也有论述,嘉七买了大约300锭Calmotin的安眠药,他知道单靠安眠药很难死亡,因Calmotin对心脏的影响很小,在通常情况下,这点分量不足以致死,更不用说还要分成两人份了。但是,据说遇到被寒气侵体或被雨淋等导致体温迅速下降的情况,死亡率就可能很高。服用具有这样特性的安眠药,再加上当时降雪量很大,二人存活率应该很低,但事实却是二人双双存活下来。   (二)事件原因
  据小说开始的描写,嘉七是决意一死的,而且是因为爱着数枝才选择自杀,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小说的开始部分写道:
  “我们还是去死吧。一起死。就算是神一定也会原谅我们的。”
  二人开始严肃地准备行装。
  爱抚过错误的人的妻子,和将日常生活荒废到把自己的妻子逼上了这种行径的丈夫,彼此都想以死来为这一切画上句号。
  单从这部分的讲述,我们可以判断的是嘉七因为自己“荒废”了“日常生活”,而把妻子逼得做出“爱抚”他人的行径,他在为他所种下的恶因承担后果,而方式就是自杀。
  然而,在去水上的火车上,嘉七一边喝着威士忌一边大声地向数枝发牢骚般地讲述自己的事情。他在想“如果有钱的话,我就不用让这个女人死了”,而且还说希望有人能够懂得他“为了过平常人的生活,是如何努力过来的”,为此他“拼尽了全力”,然而世人却不能给予正当的评价,而这里的世人包括他的妻子。他继续说道“我是因为受不了我自己的痛苦而死的,才不是为了你死。我自己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太依赖别人,太相信别人的能力,还有其他数不清的可耻的失败,我自己都很清楚。”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嘉七的死只是为了自己,换句话说,与其说嘉七是为了妻子或他们之间的事情而死,还不如说他只是为了了却自身烦恼而让妻子陪葬。
  猪濑直树也在《PICARESCA》中说“情死未遂事件只不过是太宰为了与初代离婚而施的诡计”。佐佐木啓一则在《太宰治<姥捨>论——自闭之中爱的世界》中论述到嘉七是不具有“他爱”能力的人,他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爱着自己,水上情死事件只不过是将“入侵者”数枝赶出自己世界的演绎而已,并非真的要自杀,也更不是因为爱数枝而选择情死,最后他也达到了其想要达到的目的——二人回京后离婚。
  (三)此事件在其他作品中的虚构处理
  说到太宰治对自杀经历进行虚构处理的作品,以镰仓殉情事件为素材的作品不得不常被提起。当时,太宰治只是与在银座咖啡馆认识的女招待在镰仓海岸的岩石上吞下安眠药而已(《新潮日本文学ALBUM(19)太宰治》昭和五八年9月10日新潮社),但是《狂言之神》、《道化之华》、《人间失格》等小说中却将这次自杀事件描写成了跳海殉情事件。
  那前夜,在袂之浦发生了——起殉情事件。一起纵身入水,但是男人被归航的渔船救起而捡了一条命,而女人却不见了踪影。(《道化之华》)
  那夜,我们自己跳入了镰仓的海中。(中略)女人死了。然而,我自己却获救了。(《人间失格》)
  太宰治将自己的自杀未遂经历写入小说时,进行了美化处理,使之成为小说的一部分。然而,读者如果真的把小说当成真实事件来解读的话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无法理解小说的真正含义和作者意图。笔者认为作者意不在单纯述说自己的故事,而是将自身经历小说化,从而塑造出嘉七这一人物形象,并融入自己的思想。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隐藏在嘉七背后的小说内容讲述者,就是高出于小说之外的太宰治,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虚构,即引导读者把小说内容作为事实来接受,又让读者对小说内容、思想产生疑问,从而探究小说意义,這也是太宰治的高明之处。太宰治于虚虚实实之间塑造了嘉七这一人物形象,讲述了嘉七的挫折故事,批判了过度在意社会伦理、世俗观念而最后被社会伦理、世俗观念所吞噬的嘉七,可以说《姥捨》并非仅仅是一篇单调讲述自杀经历的小说,细细品来自有其深意。
  参考文献
  [1] 太宰治.新潮日本文学太宰治集[M].新潮社,1969.
  [2] 柴口顺一.《姥捨》·太宰治全作品研究辞典[M].勉诚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锡剧作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除了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创新外,同时也应注重多吸收本土音乐元素来突显出吴地特色。文章将通过研究无锡民歌《绣荷包》在锡剧中的融合运用,借以探求锡剧在发展创作过程中与江南民歌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二者共同发展对于推动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江南民歌 锡剧 《绣荷包》 融合  《绣荷包》是在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之一
期刊
摘 要:拉康镜像理论中的符号、想象和实在贯穿了拉康的全部学说。欲望受“物”的吸引,而“物”永久地分离了与母亲身体的原初关系。对知识的欲望的加剧,推进了对真理的追寻。作为伦理的中心,实在的范畴为无法抵达能指的领域:死亡冲动和南方情结。澳大利亚著作《我们一起去纽约》和美国小说《婚礼的成员》探讨了主体及其求知欲的真理。  关键词:欲望 伦理 实在 能指  欲望受“物”的吸引,在长长的能指链上滑动,通过阻
期刊
摘 要:从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开启了电影新篇章,到如今雄踞为电影产业一大经济支柱,类型片科幻电影的发展景象走向繁荣。从电影《大都会》中机器工人的团体暴动,到《异形:契约》中企圖统治世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卫,以及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哈比教授设计为爱而生的儿童机器人大卫,它们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且暗含对创造人工智能机器人背后本我自我超我建构的哲学性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 本
期刊
摘 要:德国华裔女作家刘瑛近期出版了她的中篇小说作品集《不一样的太阳》。这部作品集不仅填补了德国华文文学的缺失,也体现了海外华文文学一些新的特点和走向,是以跨文化视野下新移民写作的代表。本文将从关注多元差异、聚焦小移民群体、独特的跨文化女性视角与叙述结构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评论。探讨刘瑛如何展现新世纪华人移民在德国的生存状态与心路历程。  关键词:刘瑛 移民写作 跨文化 女性视角  自20世纪70
期刊
摘 要:《1966的獒》以意识流的笔法追忆15岁少年郭亚雷在1966年的经历。1966年是一段令人绝望的岁月,而平凡的15岁少年亚雷面对绝望的现实却有着不平凡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勇于反抗绝望;二是在人性缺失的社会里寻找人性;三是他的身上再现了西西弗斯精神。总而言之,郭亚雷是一个绝望中的反抗者。  关键词:郭亚雷 绝望 反抗 寻找 西西弗斯精神  郭小东的小说《1966的獒》,以意识流
期刊
摘 要:作为80后文坛“实力派”代表作家,李傻傻的出现是当代文学之幸。“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李傻傻的写作打破了盛行的青春文学的狭限,在消费文化繁盛的文化语境中保持自我的文化审视,以一种严肃且认真的写作探生命、生存之究竟。他的作品干净且有力,沉静且清醒。在与人生困境的对话中,秉持内在的真实。笔下文字包含丰富的文学想象,尽显魔幻张力。李傻傻文学的严肃和真诚,既是对文学本真的承接,亦是一种反叛,对自我
期刊
摘 要: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得以传播,依赖于近代科技翻译。术语的翻译、规范和传播的过程就是术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为中国现代科学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国立编译馆编审出版的《化学命名原则》是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创造性地统一和规范了化学名词,并且对化学术语的翻译方法与命名原则做出了科学规定,在中国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化学术语 本土化 科技翻译  1914 年,《科学》
期刊
摘 要:本文拟从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的角度,对周密《武林旧事》中呈现的南宋临安文化从物质底层、社会组织和语言(精神层面)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武林旧事》 临安文化 物质底层 社会组织 语言  《武林旧事》是南宋遗民周密(1232—1298)在入元后,根据自己的“目睹耳闻”①,追忆往昔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盛景而写成的史料笔记。该书“最为真确”①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种角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说《有产业的人》中两个关键人物波辛尼和伊琳为切入点,剖析他们是如何摆脱以福尔赛世家为代表的中上层资产阶级对“他者”的强烈的占有欲并分析以波辛尼和伊琳为代表的“他者”是如何对这种“抓着不放”的韧性给予了沉重的反击。  关键词:自私自利 资产阶级 他者 危险 入侵  一、引言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产业的人》是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中的第一部
期刊
摘 要: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和《长河》分别体现出了其不同的叙事构型。《长河》一向被认为是更近于现实的小说,观念层面的伦理忧虑,落笔却体现为对社会权力关系的揭示,而从整体则可见出制度文化土壤的缺失所带来的想象限制。《边城》则是一个典型的筑造世界的小说,在一个假定性条件之下,以一种直接从人生中分化出来的“生命哲学”为基础,以对“普遍生命”及自然图景的呈现为前提,建构了这样一个以诗性人性和人生为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