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林旧事》中的临安文化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拟从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的角度,对周密《武林旧事》中呈现的南宋临安文化从物质底层、社会组织和语言(精神层面)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武林旧事》 临安文化 物质底层 社会组织 语言
  《武林旧事》是南宋遗民周密(1232—1298)在入元后,根据自己的“目睹耳闻”①,追忆往昔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盛景而写成的史料笔记。该书“最为真确”①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种角度,展现了当时皇室和市民阶层的生活,是研究临安,甚至是整个浙江文化的宝贵的材料,同时对研究南宋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文化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其代表作《文化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因子”学说,揭示了文化从底层到表层的结构,即:文化是由物质底层、社会组织和语言三个因子组成的。②而本文拟从文化学的视角,试运用马氏关于文化结构的学说,从三个方面来剖析南宋临安文化的结构。
  一、物质底层
  所谓物质底层,(或称为“物质设备”),顾名思义,就是位于文化体系底层的“物质实物,即人造的物质环境”, 比如“器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武器,都是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方面。” ③
  在《武林旧事》中,恰恰有大量关于物质底层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甚至是直接呈现在纸面上的——周密特设大量章节和篇目不厌其烦地把它们列举出来,尽管读者可能会因为纯粹的列举太过机械和无聊而忽视它们。
  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与其他同等规模的城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皇宫的存在,周密自然要突出这一点。周密笔下的皇宫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宫殿建筑多,皇城面积大。在卷四《故都宫殿》中,作者逐一罗列了禁内门、殿、后殿、堂、斋等约20类建筑的名称,而其中又以亭子和御园的数量为盛。这不禁让我们感慨南宋皇宫建筑之多,范围之大,还有皇室奢靡的生活。
  二是宫殿建造时间跨度长。南宋初期(绍兴八年至二十八年间),宫殿的建筑规模仅有北宋的的汴京宫殿的1/4④,但是几乎是整个南宋时期,甚至在灭亡前夕,皇宫都在不断地扩建,如后殿一条:
  选德(孝宗建)、缉熙(理宗建)、熙明(度宗建)……⑤
  虽然在南宋尚存时,周密应该没有机会进入皇宫,而本卷的材料来源一部分可能是他幼时“故家遗老”和“退珰老监” ⑥的口述,另一部分应当是入元后作者的亲历所见,在他细致入微的全景式的呈现中,我们看到了南宋宫殿之“物质底层”的丰富。
  不过,在临安城内生活的主体毕竟还是市民们,因此除了要聚焦宫殿外,自然不能忽略同样重要的市民们的居住场所。周密当然不会遗漏掉这些,而且合情合理地,相关的记述较皇宫而言更加详细。可以发现,南宋临安城建筑类型已经非常完备。在卷五《湖山梗概》中,作为卷四《故都宫殿》的“姊妹篇”,周密使用了相同的手法呈现了宫殿之外的临安建筑,有楼、寺、园、观、庵等等。而卷六则详细描绘了城市中的市场、酒楼、歌馆等贸易娱乐场所。
  当然物质底层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规制,器物、饮食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介绍了皇宫中生子时所需准备的器物,而卷六中“记录了8大类共235种食品” ⑦,不一而足。
  二、社会组织
  “三因子”中的第二个因子是社会组织。一切文化现象都是社会现象,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都不能从社会中独立出来。因而考察文化,必须考察其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不外乎以下几种:血缘团体、地域团体、职业团体、社会分化(阶级),以及文化与种族团体。③
  同样地,《武林旧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下面选择血缘团体、职业团体和社会分化的角度来加以说明。
  首先是血缘团体。血缘团体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皇室成员,皇室本身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在卷一《庆寿册宝》中,参加典礼的除了光尧皇帝宋高宗,皇室成员还有皇太子、太上皇后等人。这里不再详述。
  其次是职业团体,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体现。卷六中,周密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正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当时,临安城内已经形成了各种市场、作坊、酒楼等依靠做买卖为生的人,包括商人和农民。如《诸市》一篇记载了当时的各类市场,不过主要是卖肉、菜、鱼等食物的,也有卖衣服等其他生活必需品,还有花市、书房等文化用品的。
  第二个职业团体便是娱乐人员。从《瓦子勾栏》和《歌馆》两篇所罗列的瓦和馆中,我们可以窥见娱乐之繁盛。而《诸色伎艺人》一文中更是体现了娱乐种类的丰富,有为皇帝写诗(御前应制)画画的(御前画院),有说书的,有演皮影戏的,有唱歌卖钱的……
  第三个职业团体便是由一些不安分的人组成的(如果这可以算是一种职业)。“都民素骄” ⑧130,有倒卖商品从中获利的,有贷款买房而不还利息的。当然在繁华的都城里,自然少不了扒手和小偷,更有趣的是,当时的人们还给这些小偷起了不同的名字,比如“白日贼”、“觅贴儿”⑨等。
  接下来是社会分化。在封建社会里,最大的阶级划分即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前者即皇室成员,后者即普通的市民,这不再详述。而在市民中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其实从上文关于职业的分析中已经可以略知一二了。生活比较富裕的应当是在城市中做买卖的商人,而自产自销的农民处于社会的中层,最后便是那帮不安分的小偷和扒手了。
  那么如何让这些出于不同阶层的人能够和谐相处呢?这就需要制度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单位就是制度。制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长的,包括道德、风俗等方面,而另一种是人为规定的法律法规。
  先说人为规定的制度。前文说到,在都城人口集聚的场所,常有“游手”的出没,而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内司会对八厢进行巡逻,同时也会召集一些“精悍钩距,长于才术” ⑨之人来镇压。“凡数千人,专以缉捕為职” ⑨。另外,当时的社会保障工作很全面,这是与骄民不守社会规则相匹配的,“病者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 ⑧131。   至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等,这与文化的顶层——语言(精神层面)有更多的关系,将在下一节论述。
  三、语言
  在上文的注解中,已经说明了,此处的语言相当于整个精神层面。那么,《武林旧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精神风貌呢?
  在卷二中,周密以时间顺序——从大年初一到十五记叙了大量民间风俗,有进大春牛、赏灯、舞队表演、赏灯、挑菜、进茶、赏花等等,无不呈现出一番祥和欢乐的气氛。其间,在宫中有君臣宴会之乐,“宴酬乐作……五红字为赏,五墨字为罚” ⑩;在市井则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戏具粉婴,鬻歌售艺者,纷然而集” ?而在卷三中,周密则将目光转向了一年中的其他节日,如寒食节、乞巧节等。
  除了民俗之外,信仰也是精神层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卷三《社会》中,周密记叙了当时临安人民对水里功臣张浡的祭祀场面,“朝拜极盛,百戏竞集”。除此之外,还有殿司真武会、东岳生辰社会,“大率类此,不暇赘陈” 。
  从这些民俗和民间信仰中,我们看到了当时临安城精神生活的发达,和由此带来市民们的欣欣向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注释
  ①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中华书局,1965:626.
  ② 在《文化论》中,马氏还增加了一个因子,即“文化的精神层面”, 但是作者同时又说语言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7页)。所以这两个因子可以合并为“精神层面”,比如在吴文藻《论文化表格》中,作者是把语言等同于精神层面来论述的,本文也是如此。而至于马氏将语言单独拿出来论述的原因,除了为了纠正语言是“和人的物质设备及其他的风俗体系相分开”(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6页)的错误外,还在于语言对于文化的重要性。精神可分为三个部分:语言、心理和价值。而“没有语言,文化根本就不能存在”(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论文化表格》,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199页),所以语言在精神层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精神成果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媒介.或许正由于此,马氏将语言单独归为一条.
  ③ 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论文化表格[M].民族出版社,1990:203.
  ④ (宋)周密,著.钱之江,校注.武林旧事·故都宫殿[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64.
  ⑤ 南宋立国于1127年,1279年被元所灭。孝宗1163—1189年在位,理宗1225—1264年在位,度宗1265—1274年在位。所以说几乎是整个南宋时期,都在营建宫殿.
  ⑥ 钱之江,校注.武林旧事·序[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
  ⑦ 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编选说明[M].中华书局,2007:5.
  ⑧ (宋)周密.武林旧事·骄民[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⑨ (宋)周密.武林旧事·游手[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31.
  ⑩ (宋)周密.武林旧事·挑菜[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44.
  11 (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41.
  12 (宋)周密.武林旧事·社会[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51.
  参考文献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中华书局,1965.
  [2] (宋)周密,著.钱之江,校注.武林旧事(古典名著聚珍文库)[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中华经典随笔)[M].中华书局,2007.
  [4]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外国民间文学理论著作翻译丛书)[M].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
  [5] 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C].民族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 要:电视剧作为一门通俗艺术,其受众的广泛性及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展示普通都市青年生活状态题材的电视剧在近年来广受观众喜爱。其中以女性作为主角,展现女性独特的性别特质及思维方式是当代都市题材剧广受热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我的前半生》为例,探求女性形象的塑造趋势及未来其形象塑造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女性形象 都市题材 类型化  现代知识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打破固有观
期刊
摘 要:“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出生于农村,身为农民。为农民写作成为他一生的愿望与实践,而且在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孜孜以求,特别是在运用传统的小说技巧表现新生活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在长篇小说《三里湾》中得到了集中反映。通过人物描写手段的多样化、作品结构方式的复杂化、语言运用风格的大众化等的研究,展示了赵树理在农民题材小说创作上的艺术追求,透视了其小说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也为读
期刊
摘 要:作家毕飞宇将《平原》的创作落脚点放在70年代江苏北部的王家庄,作品中社会转型与新旧观念的交替导致了传统民间宗法文化的裂变;从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争斗描写来表现特殊文化語境下小人物的围困与悲哀,对历史的拷问和生存困境的反思体现出他将笔锋转向现实主义写作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间伦理 革命话语 生存困境 宗法文化  20世纪90年代初,在文化寻根浪潮的推动下,新生代作家毕飞宇将目光投向了民间,
期刊
摘 要:在现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锡剧作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除了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创新外,同时也应注重多吸收本土音乐元素来突显出吴地特色。文章将通过研究无锡民歌《绣荷包》在锡剧中的融合运用,借以探求锡剧在发展创作过程中与江南民歌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二者共同发展对于推动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江南民歌 锡剧 《绣荷包》 融合  《绣荷包》是在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之一
期刊
摘 要:拉康镜像理论中的符号、想象和实在贯穿了拉康的全部学说。欲望受“物”的吸引,而“物”永久地分离了与母亲身体的原初关系。对知识的欲望的加剧,推进了对真理的追寻。作为伦理的中心,实在的范畴为无法抵达能指的领域:死亡冲动和南方情结。澳大利亚著作《我们一起去纽约》和美国小说《婚礼的成员》探讨了主体及其求知欲的真理。  关键词:欲望 伦理 实在 能指  欲望受“物”的吸引,在长长的能指链上滑动,通过阻
期刊
摘 要:从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开启了电影新篇章,到如今雄踞为电影产业一大经济支柱,类型片科幻电影的发展景象走向繁荣。从电影《大都会》中机器工人的团体暴动,到《异形:契约》中企圖统治世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卫,以及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哈比教授设计为爱而生的儿童机器人大卫,它们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且暗含对创造人工智能机器人背后本我自我超我建构的哲学性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 本
期刊
摘 要:德国华裔女作家刘瑛近期出版了她的中篇小说作品集《不一样的太阳》。这部作品集不仅填补了德国华文文学的缺失,也体现了海外华文文学一些新的特点和走向,是以跨文化视野下新移民写作的代表。本文将从关注多元差异、聚焦小移民群体、独特的跨文化女性视角与叙述结构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评论。探讨刘瑛如何展现新世纪华人移民在德国的生存状态与心路历程。  关键词:刘瑛 移民写作 跨文化 女性视角  自20世纪70
期刊
摘 要:《1966的獒》以意识流的笔法追忆15岁少年郭亚雷在1966年的经历。1966年是一段令人绝望的岁月,而平凡的15岁少年亚雷面对绝望的现实却有着不平凡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勇于反抗绝望;二是在人性缺失的社会里寻找人性;三是他的身上再现了西西弗斯精神。总而言之,郭亚雷是一个绝望中的反抗者。  关键词:郭亚雷 绝望 反抗 寻找 西西弗斯精神  郭小东的小说《1966的獒》,以意识流
期刊
摘 要:作为80后文坛“实力派”代表作家,李傻傻的出现是当代文学之幸。“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李傻傻的写作打破了盛行的青春文学的狭限,在消费文化繁盛的文化语境中保持自我的文化审视,以一种严肃且认真的写作探生命、生存之究竟。他的作品干净且有力,沉静且清醒。在与人生困境的对话中,秉持内在的真实。笔下文字包含丰富的文学想象,尽显魔幻张力。李傻傻文学的严肃和真诚,既是对文学本真的承接,亦是一种反叛,对自我
期刊
摘 要: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得以传播,依赖于近代科技翻译。术语的翻译、规范和传播的过程就是术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为中国现代科学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国立编译馆编审出版的《化学命名原则》是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创造性地统一和规范了化学名词,并且对化学术语的翻译方法与命名原则做出了科学规定,在中国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化学术语 本土化 科技翻译  1914 年,《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