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还做妈妈的女儿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离开我已经三年多了,但每到冬月十六我生日这一天,冥冥中便会在半夜零点时听到清脆的电话铃声,醒来却是场梦……原来,我潜意识里一直都在等妈妈的电话,因为,我已习惯了每年生日这一天,准时接听妈妈的电话。我喜欢听妈妈喊我的乳名“小冬”,喜欢听妈妈在电话里柔柔地说:“小冬,今天是你的生日,别忘记回家来,我给你过生日。”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记得有一年我过生日,我答应妈妈中午回家吃饭,但一时工作太忙抽不开身,妈妈便让我年迈的父亲,带上她给我煮的“红皮滚运鸡蛋”和我喜欢吃的幾样菜,送到我的单位,感动得我泪如雨下。如天的母爱,也感动了我的同事。
  在我的几个姐妹中,好像只有我的生日,总让妈妈常常牵挂。
  记得奶奶与妈妈常常跟我说起,我出生后过第一个生日,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又赶上了多少年没有下过的鹅毛大雪,大雪几乎已经封上了我的家门,我却因为感冒而感染了急性肺炎,高烧不退。漫天的大雪中,妈妈紧紧地抱着我从东街走到西街,四条大街的医院全部跑遍,但是没有一家医院愿意给我治疗。妈妈顶着北风紧紧抱着我,在雪中哭着、喊着,叫着我的名字,妈妈不甘心她的女儿在人世间第一个生日还没过完就被死神带走。
  然而,已被医生判了死刑的我,只能接受死亡。
  20世纪50年代初的家乡有一种风俗,小孩子死了基本上都是用草帘子卷起来放在地上等死。听奶奶说,妈妈抱着我回到家后,邻居家的叔叔便开始用稻草编帘子,然后将我放在草帘子上只等我咽下最后一口气。
  就要离开我的亲人了,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襁褓中的我自然不知道,而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却牵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妈妈将头撞在门板上,撞得咚咚山响,任谁都拉不住。她说她看见有一群狼正在撕咬我小小的身体,也撕咬着她的心。
  就在我只剩下出气没有进气、眼看着就不行了的时候,妈妈突然双膝跪地,抱起脸色青紫的我,口对口把堵在我气管中令我窒息的一口浓痰吸了出来,于是,小小的我慢慢地从死神的手中挣脱了出来。
  刚有了微弱呼吸的我,即刻被奶奶从稻草帘子上抢了出来。而我的妈妈却因伤心过度兼心力交瘁一下子昏倒在地上,我生命中的第一个生日就是在妈妈比天还大的母爱和亲人的呵护下死里逃生过完了。
  妈妈一直说我是天赐给她的一个女儿,是从群狼口中逃出的孩子,也是妈妈用生命换回来的孩子。是老天听到了妈妈一声声真情的呼唤,才把我还给了妈妈,让我留在妈妈身边做她的女儿。也正因此,妈妈才对我格外疼爱。然而,我却一直误会妈妈,那是因为妈妈“无情”地将我“扔”在奶奶家里。
  老人们都说,小孩子在生日那天生病,这样的孩子很难养。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生日后不久妈妈便将我送到了奶奶家。那是1951年的冬天,大连刚刚解放,由于妈妈担任街道治保主任,所以工作繁忙、紧张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妈妈是担心她的工作性质将不会有精力好好照顾我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我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做,我只记得妈妈把我扔给奶奶,我在奶奶家度过了缺少母爱的童年,但在奶奶的呵护下,我却找到了至今仍让我深深思念的、胜似母爱的祖孙情。这种情、这种牵挂令我永生难忘。这么多年,奶奶的爱早已取代了母爱……
  所以,多年来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结。认为妈妈不亲我,不然为什么不亲自带大我?
  我对母亲可以说是很陌生的,这“陌生”一直到母亲八十岁那年,在她被医生检查确诊时日无多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了痛,有了不舍,有了愧疚。而那一年我刚好从单位退下来,于是,我便义无反顾地和妹妹一起包揽了妈妈住院和治疗的所有事情。
  妈妈像孩子一样对我言听计从,也对我越来越依赖了。
  疼痛中的妈妈身体每况愈下,一生精明能干、从没有被任何困难摧垮的妈妈,直到生命最后的日子仍心疼她的儿女,从不轻易叫一声痛!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妈妈的一生,始终都在用她的行为给我们儿女做表率。虽然我骨子里一直对妈妈有抵触,但实话说,我一直当妈妈是楷模,妈妈的行为也一直都影响着我做人做事。
  妈妈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胜任,而且绝对称得上出类拔萃,因此,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喜爱。妈妈在各个年代获得的先进工作者、生产标兵等证书就攒了一大摞。记得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知识不能空中架桥,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古往今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儿女眼中的妈妈是慈母,又是生活中少有的强者。她用她的信念与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妈妈走了,在她过完八十四岁生日几天后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永远忘不了妈妈临走时的情景,那一天,她当着身边几个子女的面,紧紧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冬儿,你是妈妈最亲的一个孩子,记住了,冬月十六是你的生日,别忘了!”说完这句话,她便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就在那一瞬间,我读懂了妈妈,她竟然一直都还记得我的生日,那是怎样的一种牵挂啊!
  妈妈走了,带走了如天的母爱,也带走了我们永远的家。不!妈妈,你从来没有走远,你已经融入我的生命里,我仿佛一回头,一转身,就能看见你慈爱的目光;仿佛一睁眼,一呼吸,就能感觉到你的存在。我亲爱的妈妈,愿我的每个生日,都能听到你那带有“灵魂”的电话铃声。
  远在天堂的妈妈啊!我愿长跪不起,求您让我来世还做您亲亲的女儿!求您来世还做我的妈妈!我要用来世的情回报您今生对我的爱,妈妈,您听见了吗?您看见了吗?
其他文献
好人老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天,当我第一眼看到老田时,就觉得这个人蛮厉害。  说他蛮厉害,倒不是因为他的个头多么魁梧,长相多么英俊,恰恰相反,他的个头偏矮,肤色黝黑,还有额头纹,眼睛也细小,只有下巴老大,如果不是那副乐呵呵的面孔,那简直就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杨  白劳。  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到了老田的威武,只是那个威武没有长在他的身上,而是在他的身体之外,也就是在他的臂膀上,斜挎着一支冲锋枪,枪
期刊
一  天特别蓝,蓝得像宝石,洁净而透明,抬眼望去,人的心会忽地生出几分莫名的感动。  老秦的感觉就是这样,天气好和天气不好巡道的感觉大不相同。刮风下雨下雪自不必说,即使不刮风不下雨,只要天是乌突突的,远山近树全都像罩着层灰纱,他的心情也会不爽。遇到那样的天气,他就只是低头前行,心无旁骛,脚步牵引目光,一米一米走过去。多年的巡道工作让老秦练就了一个本事,一步一根枕木,每一步都一样长,既不会多一分,也
期刊
多少次魂梦与你同  多少次关山和你越  多少次,我看见  奶奶望着那泥泞的土路愁肠百结,眉头紧锁  多少次,我看见  爸爸背着沉重的干粮一步一滑行走在乡间崎岖的小路  多少次,我的妈妈  乘坐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车盘旋在结了坚冰的公路上  只为了去看望远离家乡的儿女  一路的坎坷曲折,終没折断你跃空飞翔的翅膀  一代代铁路建设者呕心沥血,前赴后继  终让你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健壮  终让你的面容越
期刊
2017年11月29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个不平凡来自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铁路文化宫宣传指导战仁才。战仁才曾被铁总授予第一批“火车头职工艺术家”,他还被评委牡丹江市十大好人(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并获得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颁发的“中国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是一位知名的铁路摄影人。这天,他将自己数年来拍摄的近三千幅蒸汽机车反转底片无偿赠送给《中国铁路文艺》编辑部。这些底片按照国铁、地方铁路和拍摄年代分
期刊
坐在单位会议室,与同事们共同收看党的十九大盛况,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伟大的梦把我带回到刚上中专那年。开学前一天,父亲带着我坐上火车,从家乡到学校所在的城市。第一次坐火车,我的五脏六腑容不下丁点儿的东西。终于熬到下车,我回头望着远去的绿皮长龙:对不住了新朋友,我给你的第一次印象糟透了吧。  到了学校,安顿好住宿,父亲带着我到学校附近仅有的一家小饭
期刊
题记:四十年风云变幻,大地上的事物荣枯更迭,一列列火车飞驰如电,“中国速度”让大地见证中国铁路的迅猛发展。  一  时间是一列巨大的虚幻的火车  满载着一切,不断向前飞奔、飞奔  一路甩下贫穷、疾病、阴暗、怀疑和泪水  一路携上希冀、渴切、光亮、肯定和露珠  每一节车厢,都是一个迷宫,我们深陷  其中,身不由己,被它裹挟着一往无前  在每一个点,每一个空间  万种花蕊的芳香与柔软,同泥土一起  重
期刊
澳门回归的时候正是京九铁路开通后的第三年。那年冬天,广东和平地区下了一场大雪……  “叮铃铃!叮铃铃!”刚上班,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一阵骤响。  我拿起话筒问:“喂,哪里?”  “小苏,车在楼下等你,马上出发!”秦处长语调不高,声音急促而沙哑。干秘书这一行,我的脑细胞能在瞬间激活并做出快速反应:有任务!  我放下话筒,习惯性地瞅一眼桌上台历:2月9日,正月初五。然后,把钢笔夹在日记本扉页,塞进衣兜里
期刊
接到同学会通知时,我正在半梦半醒之间。赵勇在电话那头的兴奋之情,通过电波转化成高分贝的声音刺激着我耳膜。我把电话从耳旁拿开,生怕他那声音一不小心把我耳膜穿个孔。即使这样,我依然听得到他兴高采烈的声音。  他和我说了半天同学聚会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然后又抛出了参加聚会的人物。赵勇说:“你知道吗?这次聚会咱们班女生能去37个!刘萌萌也去!”  我虽然还没清醒,却也听明白了这才是他和我说的重点。我本以为他
期刊
“油饼汪”家的油饼肉馅足,油汪汪的,每张出锅时都灿烂得像小太阳。跑通勤的铁路人吃一张下肚,大半天都管饱了,浑身都是劲儿。拎一张在手上,引得流浪狗追上好几条街。  “油饼汪”的饼摊摆在铁路家属区的巷弄口,去火车站必经的路口。油饼摊不知道摆了多少年了,赶车的铁路人买上张大油饼,拎着就往车站跑,跳上车,车子一摇,一车人胡侃乱侃,大口地嚼着饼,大声地说着话,一节车厢满满都是油饼的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郭
期刊
断崖上的斗士  春末夏初时节,我在山中游览,时值雨霁天开,山色焕然一新,令人赏心悦目。我信马由缰地走进一条曲里拐弯的峡谷,以期探索大山幽美的真谛。乳白色的薄雾在谷底消散升腾,大山犹如春眠初醒的少女在雾气氤氲之中羞涩地洗浴。雾气时稠时淡,物象亦真亦幻,将旖旎的山色装扮到极致。我有些疲乏,就势坐在一坨卧牛石上小憩。稍停,山风渐大,雾气顿时消逝。极目仰望,碧空如洗,几朵纤巧的白云在不时地变幻舒展,恍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