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线上的故事(短篇)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人老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天,当我第一眼看到老田时,就觉得这个人蛮厉害。
  说他蛮厉害,倒不是因为他的个头多么魁梧,长相多么英俊,恰恰相反,他的个头偏矮,肤色黝黑,还有额头纹,眼睛也细小,只有下巴老大,如果不是那副乐呵呵的面孔,那简直就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杨
  白劳。
  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到了老田的威武,只是那个威武没有长在他的身上,而是在他的身体之外,也就是在他的臂膀上,斜挎着一支冲锋枪,枪把是红色的,枪托是黑色的,枪筒也是黑色的,黑洞洞的有点吓人。
  据说,在整个工程队就老田一个人有资格挎枪,这不是因为他是个复员军人,复员军人多着呢,该搬砖的还得去搬砖。也不是因为他是神枪手,其实他的枪法臭得很,打靶从来没中过十环。可以说挎这杆枪真的不需要神枪手,也许打得准反而会惹事。再说现如今是和平年代,枪早成了摆设,不信你看他枪挎了那么久,谁见过他放过一枪呢?怕是枪膛里有没有子弹,都让人怀疑。可人家老田还是挎上了枪,成天大摇大摆地在工地上转悠,也叫巡逻。巡逻是他的本职工作。也就是说,他是个正经八百的保卫干部,因为保卫工地的国家财产需要,才给他配上了这支枪,是冲锋枪。
  这支枪,果然长了他的威风。其实这个老田一点也不厉害,而且有个好习惯,不笑不说话,且对上恭敬,对下谦恭,十足的老好人。有人说他爱讲义气,有人说他会和稀泥,不惹张三,也不得罪李四,道业深着哩!
  我呢,倒是早早就撞在了他的枪口上,领教了他的真本事。
  说得准确点,那天应该是我们父子二人不慎撞在了他的枪口上。
  记得那时我放了暑假,被父亲带到单位里来,但不是来玩耍的,而是来铁道边割草的。割草也没人给工线,为的是把草拉回老家,做饭或取暖用。但跑200里路来城区割草,连我都觉得舍近求远,根本没这个必要。可我那时还是个孩子,没有什么主见,一切得听父亲大人的安排,谁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尽管父亲掐指算了又算,最终决定在黎明前的黑夜动身,但我们拉着地排车还是被老田截住了。他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远远地站在大门外的灯影下,一个劲地朝这边摆手。
  父亲烦恼地跺脚,闷闷地叫一声:“真倒霉,还是出门遇到鬼了!”
  可不知为什么,老田只是不住地摆手,示意我们停车,一直没有大声喊叫。
  再看父亲,他的脸色煞白,握驾杆的手也在颤动,两眼直勾勾的,好像魂都给吓掉了。
  老田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瞪眼看了看父亲,就用枪刺挑开了蒿草……一车的伪装就露了馅儿。
  接下来的情景变得很尴尬,父亲欲说不能,欲哭无泪,手在空中胡乱抓挠着,支支吾吾老半天,也沒能把一句话说囫囵了。
  倒是老田已经把枪收起来,斜挎在了肩上,才板着个面孔对我父亲说:“王师傅呀,凭良心说,我知道你家要翻盖房子,怕是还缺这少那的,所以呢……按说咱十几年的交情,我不该不讲情分。可我若是讲了情分,那就乱了章程。因此说呢,这车木料你还得拉回去,一块板子也不许少。”
  父亲心存侥幸,磨磨蹭蹭不肯回头。老田又说:“你放心吧,你家的困难我知道,我会尽力的。”
  望一望老田的背影,父亲很生气,一边卸木板一边赌气说:“人都说这家伙会来事,可你看他这是会来事吗?”
  我劝父亲说:“你没看见,人家肩膀上挎着枪哩,没有把咱当小偷抓起来,这还不算会来事呀?”
  父亲无奈地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
  没想到,就在父亲看看建材无啥指望、已经放弃翻盖房子的想法时,一辆装满旧门窗和砖瓦水泥的解放牌汽车开到了我们的家门口,眼见从副驾驶座位上跳下车来的那个人,正是那个不笑不说话的老田。
  又过了几年,我顶替父亲参加了工作,恰巧被分配到了这个工程七大队,又因为我总结写得不孬,字也算工整,便被抽调到队部帮忙来了。
  帮忙帮忙,哪里忙,我就得去哪里干,有时候帮着整理报表,有时候又成了技术员的助手,扛着个三角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搞测量,总之干的活挺杂,很零碎,成天那个手忙脚乱的样子,倒更像个跑堂的店小二。
  那年夏天,记得工程队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把职工档案进行突击整理,限期在一周内移交到工程段档案科。这也就是说,已经不是整建制的工程七大队,以后就再没有档案室了。
  其实,档案室占人占地方,还时不时会有个检查团过来,一点效益没有不说,都是麻烦事,队长早就喊着叫着要移交,只是没逮着机会。现在机会来了,队长表现得比谁都来劲,立即集中了能集中的人力,像突击工程那样,对档案展开整理了。
  所幸的是,那天我看到保卫股的老田也来了,他还是老样子,枪不离身,只是这回得动手整理档案,那杆枪是斜挎在背上的,虽说干工作多少有点碍事,但他并没有放下武器的意思。我当然知道这个老田爱枪如命,但人家档案管理员小郑是个女同志,对冲锋枪这种火器很敏感,也可以说很害怕,所以我看到小郑的眼睛总是时不时地往那边瞟,脸色也变得不正常,显得有点紧张,好像那杆枪会在不经意间走火,子弹会冲她的额头飞来似的。而老田反而毫无觉察,正在埋头工作,尤其是他每每低头弯腰的时候,那管黑洞洞的枪口像条张着嘴的黑色蛇在摇头晃脑,连我的头皮都在阵阵发麻了。
  这样干着干着,我手头很快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活,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是好了。
  原来,这时队里有个叫李芳芳的青工要调走,也办妥了调离手续,可她的档案资料有问题,也就是说里面有不同寻常的记录。
  见我在那里直挠头皮,老田及时赶过来,随手拿起一叠资料翻了翻,当他再抬起头时,却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立马给我使了个眼色,故意大声说:“走啊,小王,快到外面歇歇手,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老田把我带到房外的树荫下,当我再看他的脸色时,发现那张脸沉重得好像有多大的心事似的。   只见老田沉思片刻,又长长叹出一口闷气,才对我说出关于李芳芳的一段往事。
  原来,这个李芳芳过去谈过一次恋爱,她当时很投入,却浑然不知对方是有妇之夫,待人家老婆拿着举报信找到工程队时,她才如梦惊醒。可她哪里承受得了这个现实的打击,一连几次轻生自杀,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才没有断送掉自己这个年轻的生命。现在她好不容易算是从阴影里走出来,想换个环境重新生活,可问题是在她的档案里有封当时的举报信,还有双方详细的谈话记录……如果这样的档案资料再转交到新单位,那她岂不是又陷入了人生的泥沼吗?
  好事无人问,坏事传千里。我当然明白老田的意思,可我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帮工,若动档案资料呢,起码得由档案员小郑点头才行。于是我认真地想了想,干脆就把李芳芳的档案搬到了小郑的面前,并用试探的口气,示意她把有些材料抽离出来。
  可是,小郑一口回绝了,说:“档案材料谁都无权动,这是原则问题。”
  没想到,这时老田气呼呼地跑过来,又一个很利索的动作,那杆枪已经夹在腋下了。
  他一边指点着小郑,一边说:“你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原则?谁说档案资料不能动了,如果不能动,用你来整理档案干什么?”
  别看老田平常嘻嘻哈哈,没想到一生气还怪吓人,尤其是那杆枪,在他的腋下晃来晃去,直吓得小郑脸色煞白,已经躲到墙旮旯里去了。
  其实,老田也不是有意拿枪来吓唬人,而是他一旦情绪激动了,就会习惯性地去摸那杆枪。
  即使是把人逼到死角,老田也不善罢甘休,继续说:“你也是个女人,也该换位思考嘛,你若处在她的位置,会咋样嘛?”
  不等小郑说话,老田迅速把抢收起来,又说:“我也不逼你,这事就由我来负责签字,即使天塌下来,也由我一个人顶着好啦!”
  后來,这个事还是惊动了队长和书记,不过他们对此事经过认真分析,一致认为这事并非与工作有关的原则性问题,于是就把老田签字负责整理的那份档案放行了。
  经历此事,我对老田更加佩服,一来二往,我们俩越走越近,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
  交往深了,我才知道老田的心事,原来这个成天乐呵呵看似无忧无虑的老田,心里也有自己的隐私,也有难以启齿的故事。
  要了解老田的心事,必须得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李娟,因为丈夫前几年发生了安全事故,不幸变成了寡妇。又因寡妇李娟拉扯着两个孩子,再加上公公长年住院,眼见日子过得缺衣少粮,是队里为数不多的特困户。
  也不知是出于同情心,还是某种吸引力,反正是老田经常伸手相助,有时是几十斤粮,有时是十几块钱,甚至偶尔在野外打只野兔,他也总忘不了那个小寡妇李娟。
  不过,老田无论送什么,他自己从来不出面,而是打发我这个免费的邮差,替他去跑腿儿。
  老田这是搞的什么名堂嘛?有次我实在憋急了眼,干脆问老田是不是爱上人家李娟啦。可他憋闷半天,脸都憋成个紫茄子,也没能憋出个响屁来。
  我替他着急,埋怨说:“你既然爱人家,那你就光明正大地去追求嘛,干吗这样偷偷摸摸的,这可不像你田保卫干的事嘛!”
  听我这么一说,老田颇显无奈,连连摆手说:“算了吧,还是算了吧!”
  算了吧,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他从此再不接济人家寡妇李娟呢,还是再不用我这个二传手了呢?
  如此,我总觉得老田话里有话,他似想说又不好说,这里面肯定有隐情,难道说是因为老田年龄大了,对谈情说爱这等事,一时会抹不开面子么?不会吧!
  正当我犯糊涂时,发现老田有了进一步行动,他果然甩开我,亲自出马了。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晌午,老田趁人们正在午睡的工夫,轻手轻脚地走出了宿舍,有意拐弯抹角,最终奔向了另一个家属院。可他说啥也没想到,一个对他留意的人,正尾随在他的身后,窥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哩。
  老田果然不简单,有相当的反侦察能力,他走几步会猛地回过头看一看,而且还故意多绕了几个圈子,待确定身后无人跟踪,他才轻轻地敲开了寡妇李娟的房门。
  其实呢,接下来的一幕情节,也没有什么不堪入目的事发生,只见慌慌张张的老田从怀里掏出个鼓鼓囊囊的信封,就一个劲地往人家李娟手里塞,而李娟好像不怎么好意思接纳,又客气地把那个信封给推过来,老田哪肯罢休,再次把信封塞给李娟,一脸羞涩的李娟才把信封收下了。
  按说,这时应该有戏,因为人家小寡妇李娟正在含情脉脉地瞅着他、瞅着他哩。
  老田呢,只要肯抬起头,正视前方,就会与那双正在燃烧着爱情烈焰的眼神接上火,就会把一场好戏演下去。
  可老田偏偏不抬头,不肯接火,那样子倒像是碰到猫的耗子,一扭头便跑掉了。
  直到我从那个隐蔽的墙旮旯里跳出来,老田才被吓了一跳,全然一副如梦方醒的模样。
  我说:“好你个老田!这是拿我不当兄弟啦?这是背着我来约会吧?”
  老田摆出一副羞愧难当的样子说:“哪里哪里,你看她家缺衣少粮的,我就是顺便给她点粮票,也就不麻烦你了。”
  我说:“你就甭装相了,我全看在眼里,你有情,她有意,眼看瓜熟蒂落,怕是只欠东风了,干脆我替你去找队领导,就让他们亲自出马给你做媒,你们也风风光光把喜事办了吧。”
  听我这么一说,眼见老田慌张得不行,神经兮兮地拉我到一个偏僻地方说:“使不得,使不得呀老弟,今天这个事你就像什么也没看见,谁也不能说,可不能说呀。”
  我纳闷,问:“你究竟搞什么名堂吗?你不说明白,我就去找队长,你信不信?”
  这时,老田突然变蔫了,像一只撒掉气的皮球,一下子蹲在了地上,又伸出手来,胡乱在身上摸索一阵,才找到烟火,好不容易把一根香烟点燃了。
  见老田这个样子,我更犯糊涂了,真不知老田这是抽的哪根筋。
  老田又狠狠地抽一口香烟,才肯把头抬起来,眼神躲闪了,就直愣愣地盯着某个地方,很茫然地说:“告诉你吧,我在乡下有老婆……”   “怎么?你!”我被他搞懵了,终于气急败坏地责问,“你说什么?你有老婆!你有老婆,干吗去勾搭人家一个小寡妇,干吗呢?”
  “快甭说了,甭说了,这都怪我没出息,我是喜欢她,真的……”
  “你喜欢她,可你是有妇之夫呀,还想多吃多占呀?这是人办的事吗?”
  “唉、唉!咋说呢!这话咋说呢!你不知道,俺老婆她有病,是那种神经病,从起头就疯了。”
  顿时,我呆住,好半天说不出话来,脑海里尽是虚幻的影子:在一个乡村的街头,一群孩子正在追赶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
  原来,三年自然灾害时,老田的爷爷倒下了,紧接着奶奶也倒下了,娘也变得奄奄一息,眼看就要饿死了。
  没办法,爹只好去求饲养员田解放借粮,田解放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只有少许喂养牲口的麸子。结果半袋子麸子救了娘的命。
  可田解放的麸子不是白借,他的条件是两家结亲,也就是把他家的疯闺女嫁给当时的老田。
  懂事了,老田哪肯守着一个疯女人过日子,先是当兵走出了那个盐碱地,后来复员又当了铁路建筑工人。虽说乡村有个家,可也不过是形同虚设,他与老婆之间没有感觉,没有常人应该有的,没有孩子。这就是老田隐藏了半辈子的家事。
  没想到,这个为人义气,乐于助人,见人笑眯眯的老田,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解不开的疙瘩,也有难以启齿的隐情。
  我曾劝老田,为了下半辈子的幸福,还是早点解脱出来吧。
  可老田只是叹气,头摇了又摇。
  这之后,当我再看到那个乐呵呵的老田时,心里就难受得很,不是个滋味……
  大嘴张合
  大嘴姓张,名合,全称张合。
  我仔细观察过,张合的嘴并不算大,起碼没有佛像的大嘴那么厚实与宽阔。其实他的嘴很薄,薄得就像两片面叶,一旦开口说话,那两片面叶仿佛随机变作金属的叶片,在飞速地碰撞、磨合,唾沫星子就像从刨床里飞溅而出的碎屑,牢牢打在对方的脸上或裸露的臂膀上。
  我发现,在偌大一个工程队里,很少有人对他直呼其名,称他张师傅的人也不多,通常叫他大嘴,或张大嘴。即使这般放肆,他不但不反感,好像还乐意接受,总会嘻嘻哈哈地应答,表现得很豁达,一点也不在乎。
  大嘴么,还有大嘴吃四方的意味,其实说他凭着一张嘴吃饭,也不为过。
  三十几年前,他刚刚入路参加工作那会儿,与杂七杂八分到工程队来的新人一样,定的工种是熟练工,记得到班组后头一次开会,他讲的话最长,不但有模有样地来个一二三,还略显文采。令我至今难忘的一个镜头——他激情满怀,歪着头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一定要为铁路建设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那时,我们不过是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大多来自比较封闭的乡村,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别说是能言善语,就是见个生人都会脸红,一句话能憋出尿水。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这些笨嘴鸭,一个个被他比得相形见绌,既尴尬又窝囊,很没面子。
  从此,张合的好运接踵而至,先是老班长点名同他签订了师徒合同,紧接着他又当上了团支部宣传委员,一下子就变得鹤立鸡群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么。那时的张合身上像是被打了鸡血,三步并作两步走,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他除去正常上班,八小时以外还有团支部的事情要做,不是开会就是学习。这样以来我们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了,那情景就像乌龟与兔子赛跑,我们被他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可是,天也不是永远是晌午,总会有日落西山的时候。没想到他张合身上也有缺点,而且很快就像破皮的饺子,露了馅。
  当然,第一个看出问题的是他的师傅,也就是那位相中“千里马”的伯乐。
  其实,老班长也很能说,很会说。他讲话往往来三条,有人也称他“老三条”。可老班长与张合又不同,据说老班长先前不爱讲话,而是自从当上班长讲话才多起来,也变得越来越有条理了,如果时间充裕,一气讲个把钟头也没有问题。可不管老班长讲话有多厉害,他与张合还是没有可比性,人家张合没怎么历练过就能讲话,且口若悬河,这好像是先天就有的本事。而老班长会讲话还不知磨练过多少日子,多少场合哩。所以他是先天不足、后天找补型的,也就是平平常常的那种人吧。
  只是,老班长很快就对张合改变了态度,不但不再像当初那么欣赏他,而且对他表现得极其失望。
  老班长自从把张合收为徒弟,对他的培养就变得格外上心了,经常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抹灰,怎样砌砖,又怎样把角或掌握墙体的横平竖直。即使这般苦口婆心地调教,人家这位脑瓜机灵的张合就是滴水不进。只要是老班长放开手,张合就会立即显出笨拙的样子,毛手毛脚,丑态百出。他不但干活不带那个架式,出手的活不是呲牙咧嘴,就是东倒西歪。
  众目睽睽之下,老班长的脸面再没处搁,忍不住开始冲他发火了,再不行,就声称与他解除师徒合同。
  张合更没面子,人显得很狼狈,可他却不是一个只知低头挨训的人,他又发挥了能说会道的本事,居然用几粒唾沫星子就把那火给浇灭了。
  只见张合的右手抚于胸口,十分虔诚地信誓旦旦地对老班长说:“师傅呀,我的再生父母嗳,您甭发火呀,可千万甭发火呀,发火会伤了身子啊。我的师傅呀,我的再生父母哟,你消消气,大人不计小人怪,您大人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有十分力,保证不出九分九嗳!”
  看他也够心诚,老班长就心软了,忍让了。也许看这小子快嘴利舌,根本不像那种笨手笨脚的人,就打算在他身上再费些心思,也好让他像模像样地出徒。
  只是,三年不到我们就赶上了调整工资的机会,这也就是说等不到出徒,我们这些熟练工就可提升到三级工了。当然晋级也是有硬性条件的,那就是必须经过理论和实做考试才行。
  记得那时人们神情亢奋,各个表现得热情洋溢,激情满怀,全然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耳边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么!   没想到,一个工程队七八百号人,经过三轮筛选,最后只有一个人过不了关,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能说会道的大嘴张合。
  经过商量,职工考试晋级委员会决定再给张合一次补考的机会,当然其中原因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照顾老班长的面子,毕竟老班长是张合的师傅么。
  可老班长不干了,恼羞成怒地说:“拉倒吧,粪土糊不上墙,再给他一百次机会也白搭。现在我把话撂这了,从今往后我再没有这个徒弟了,你们若觉得他是块料,那就让他去队部当干部好啦!”
  这倒利索,老班长不但借此把张合清理出师门,而且连班组也不让他回了。
  到底,那次张合虽说没能够晋级,但他倒是因祸得福,真的到队部干上了代调度。
  说起来,算是张合这小子运气不错,原调度员正巧摔断了腿,工程队本想临时让他顶一顶,没想到他居然凭着自己能说会道的本事,来个常驻沙家浜,硬是好多年没挪窝。
  要说,调度这差事大小算个干部,可张合不是干部,连个以工代干都不是,到底是个替角,迟早是爬多高摔多重,有些人正等着看他的笑话哩。
  可人家张合的运气好,正当工程队准备让他走人的时候,队上恰巧遇到一件棘手的事,邻村的几家农民在一块铁路地盘上种了麦子,可偌大一个东风站的基建工程正像潮水般涌来,这里要扩建铁路线,还要建楼房。可农民兄弟死活不让动庄稼,赔他们钱也不行。双方一连谈过几次,都没有谈拢。
  眼看整个工程因此受阻,张合自告奋勇站出来说:“队长,能不能派我去跟农民兄弟谈一谈?我想试一试。”
  队长瞟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想试就试,不过谈不下来的话,该咋整?”
  明摆着,队长话里有话,也是逼他就范,一旦谈不拢,就让他自愿滚回班组,该干啥干啥去。
  张合虽说心里明白,却仍然拍着胸脯说:“你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翘首以待,正当人们等着看他的笑话时,张合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人家那些农民兄弟,居然无条件答应让地了。
  这个事,张合使了什么招数,究竟是怎么捋顺的不得而知,但他倒是因此立功,保住了调度员的位子,而且也有了可炫耀的资本,自然挺起了腰杆,话说得也有些分量了。
  想看笑话,却没能看成笑话,一些人就很失望,觉得这个事真他娘的邪门,张合怎么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居然能摆平这等棘手的事呢?真是世事难料得很。
  这样以来,人们就彻底打消了看张合笑话的心思,可越是没了盼头,奇葩事偏偏不约而至,张合终于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个笑话足以让人啼笑皆非。
  要知道,工程队的光棍“和尚”多,姑娘虽说也有,但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姑娘无论丑俊,都是宝贝。因此小伙子找对象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尽管张合有能说会道的本事,但他既然生存在这个环境里,找对象同样是困难户。
  好的是,别看张合巧嘴利舌,看似油腔滑调,大话连篇,好高骛远,其实他还是有自知之明。他选择追求的姑娘,既不是那些如花似玉的美女,也并非大众面孔的平常女子,恰恰是人们公认的丑女。
  丑女的丑,不是因了她的个子矮,也不是因了她的五官不端正,她丑陋的原因,完全是她左边脸上生出一块记,而且整整糊住了半个脸面,像凝固的血。
  记是红色的,又生在了不该生的白脸上,不只是难看,还吓人。
  即使这样,追丑女的男人也不少,足以见得男人们在工程队的处境了。他们真的没有什么条件可讲,甚至于只要是个女人就行。因为有人宠,丑女自然也要挑挑捡捡,看哪个表现得最好,能打动自己的芳心,她最终才考虑嫁给哪个。
  张合追丑女,不知他是故意使了手段,还是不经意使了手段,反正一下子就把个丑女给捕捉在手心里,让她再无回旋之力了。
  张合与丑女的一段情话,是不经意间从楼顶那只大喇叭里流传出来的,也许是毫无防范,他们的情话很自然、很有趣,也很撩人。
  張合:“妹呀,你知道吗,我爱你,从心眼里爱你哩。”
  丑女:“编瞎话哩,你也不怕闪了舌头。俺长得丑,这是公认的,你还爱?真是上坟烧报纸,哄鬼哩!”
  张合:“谁说你丑了?你一点也不丑!哪里丑呀?”
  丑女:“还哪里丑,这岂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么,你看你看,这记不丑吗?不丑吗?”
  张合:“不丑呀,这哪里是记呀,这分明是一道彩虹,映红了半边天哩。”
  丑女:“快别说了,不怕让人家笑话呀!”
  张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是这么看你的,还是仰视哩。”
  丑女:“你……你真这么看?”
  张合:“真的,真的这么看。”
  丑女:“那你敢对天发誓吗?”
  张合:“我敢对天发誓!”
  丑女:“你永远这么看我,永远对我好?”
  张合:“我永远看你好,永远待你好!”
  丑女:“真的吗?真的吗?”
  张合:“真的,我……我是真心的呀!”
  丑女:“你的嘴巴真甜,甜得像抹了蜜汁。”
  张合:“妹喜欢吃蜜汁吧,哥要给你最甜的蜜汁……”
  紧接着,对话声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杂乱无章的声音,那声音时而如雷滚滚,时而混沌不清……只听得个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这是好滋味,还是坏滋味。
  是呀是呀,张合的一张大嘴儿,又借助了高音大喇叭的威力,那效力就甭提有多大了。
  一时间,整个工程队就像炸了锅,快活、骚动、沸腾起来,这个爱情的话题正在流传、到处流传,经久不息。
  从此,张合与丑女再不害羞,也没必要害羞,干脆牵起手,开始光明正大地谈恋爱了。
  谈着谈着,他们就住在了一起,直到丑女的肚子大得不能再大了,他们才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工房里办了婚事,很快便生下一对龙凤胎,这又成了张合到处炫耀的资本。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合是怎样对待丑女的,不得而知,因为他家的房小人多,很少有人到他家串門,只是偶尔路过他家的门前时,会隐隐约约听到一个男人滔滔不绝的声音,这个男人自然是张合。
  不过,在张合的两个孩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张合出门的频率明显高起来,每逢晚饭后他会准时提个马扎子,有说有笑地走到院中一个大土台子上纳凉。他照样是口若悬河,那样子他好像上辈子是个哑巴,非得把拖欠的话补上不可。不过他说话并非是些无聊的空话、套话,恰恰是蛮有味道,还挺幽默。所以他还是很受人喜欢的,都爱与他说长道短,看他手舞足蹈的激情劲儿。
  可是,有次我们忽然有个新发现,见张合的俩孩子正蹦蹦跳跳地朝这边跑来,可当他们发现张合的背景时,立即表现出一脸的不屑,甚至有些厌恶,像受惊的小鸟,立即掉头躲掉了。
  再后来,我就离开了工程队,大概有二十几年没有了大嘴张合的消息,可他在我的心里,真的难以忘怀,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好歹知道了一些关于他的情况。
  原来在我离开不久,张合就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下海经商去了。
  只是张合离去的原因并不光彩,在那段日子里他一心想着解决干部的身份,可也不是没有机会,偏偏履考不中,再这样混下去,看着自己干部不是干部,工人不像工人的怪样子,心里就难受得不行,总觉得人们在指自己的脊梁骨,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光会说不会练的假把式。因此他开始讨厌人们喊他大嘴,甚至把这当做是莫大的耻辱。
  不是说,谁能消愁,唯有杜康么。从此张合对酒开始上瘾与迷恋,天天喝得一副醉熏熏的样子,手里提着一个酒瓶子在院子里晃来晃去。
  队长一次又一次警告他,话已经说得很难听,一点作用也不起。他的老婆再不怕丢人现眼,开始与他吵嘴、干架,把他撵出门来,最后干脆把一句狠话撂出来:离婚!
  也许是借着酒劲儿,张合就糊里糊涂地按了手印,可醒酒后瞪眼一看,自己真的没有了老婆孩子,他才如梦初醒,像是一盆冷水搂头浇下,在院子里的草丛里打一个冷战,才明白自己犯下了大错。
  说起来,那该是张合在工程队最后的一个夜晚了。他一直在自家的门口徘徊,样子很可笑,一边迈着不大不小的八字步,一边打着有节拍的手势,又打开了那个令人喜也令人厌的话匣子。
  他拉的话题,不再是家长里短,句句与经商有关,且谈古论今,说长道短。也不知他从哪里搜罗来那么多的经典故事,照样拉得头头是道。
  他的一席话,归纳到一点上来,其意就是经商言商,靠脑子和嘴巴赚钱没错,但无论如何是不能坑人、害人的……于是,他就把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来。
  他说他算不算雄才大略者,大家不必过早定论,但他是有谋划的。于是他开始说他打算怎么做,如何做,等等。
  他说得情真意切,激情满怀,那样子真的不亚于一个演说家了。
  可惜,他的面前没有一个观众,甚至于连一只狗都没有。有的,只是满天的星斗,只是连星斗也渐渐隐去了。
  清晨时分,人们见他还在说,不同的是他已经变得声嘶力竭,一嘴的白沫,既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人也像只漏气的皮球,恹恹地蹲在地上了。
  有人要拉他起来,他挡过人家的手,快速抹一把酱紫色的瘦脸,随之打一个激灵,像是从梦中醒来,猛地一下立起来,两只充满血丝的红肿的眼睛瞪得老大老大,出神地望着那扇依然紧闭的房门。
  没想到,张合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再死皮赖脸地纠缠自己的老婆,他倒是在离开时说了一句挺爷们的话:我若混不出个人样,决不回来接你们娘仨!
  只是,十几年转眼而逝,一次也没见张合回来过,一次也没有。
  那个大嘴张合,是好是坏,是生是死,一概不知,好像真的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如果不是偶然到一个农场参观,我想今生怕是再也见不到那个大嘴张合了,可老天偏偏做了这样的安排,让我们在此相逢。
  大老远,我忽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背影,还有渐渐清晰而又耳熟的声音……
  只见眼前的这个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里拿根比教杆长不少的竹竿,正在一边舞动一边对着一群黑压压的鸭子讲着什么。
  听得出,那个嗓门大得很,绝对盖得过群鸭的吵闹声,不过那又是一个特别古怪的声音:呱呱呱……哇哇哇……呀呀呀……
  惊愕片刻,我终于迈开大步,飞也似的朝他奔去,心里默默念叨着:大嘴张合!好你个大嘴张合啊!
其他文献
清明前夕,我将要回湖南邵东县火厂坪镇,遵从母亲遗愿,为父亲母亲合葬。母亲叫胡碧云,就像一粒沙子,是一个平凡可亲的人。我的这篇文章如果能拨动读者心弦,那就有意义了。  我的祖籍是湖南省,父亲李英才从湖南参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上了军校,后来留在当时的沈阳炮兵学校任教。在炮兵学校,父亲与好友罗怀德是同乡,罗怀德的妻子袁妙娥也是湖南人,袁妙娥把出生在湖南衡山的曾同在湖南三三〇工厂医院工作的母亲介
期刊
心中有一支歌,  它唱着远方的家。  家中的老妈妈,  请您别再牵挂,  儿子成为了高铁卫士,  您还惦记啥!  家中的老妈妈,  我想跟您说句话,  儿子没吃上团圆饭,  是为了千万个家。  胸中有一首诗,  写着高铁人的年华。  挑灯烛,打夜战,  鬢角添了些白发,  攻下会战的难关,  心里才想起她。  多少个无眠的夜,  也想跟你说句话,  铁路先行不能忘,  要亲手建设咱大中华。  (作
期刊
飞驰在希望的田野,  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风景。  你的身影是如此美丽,  遥不可及的梦。  我也想此刻在你身旁,  陪你看日落的颜色。  拥抱在清晨和日暮,  乘上高铁触手可及。  啊,朝阳已照亮东方。  啊,复兴号角已奏响。  我們,再也不怕山高水长。  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梦里,再也不怕山水之隔。  脚下,是梦一样的速度。  那是一群可爱的人们,  守护这回家的铁轨。  用最美好的年华, 
期刊
太平镇每到年关腊月流传着这样两种习俗:一是给旧家具涂上新漆,二是每家要用大红纸扎几盏红灯笼。给家具涂新漆是为了过新年让屋里焕然一新,老人们常说,人换新衣裳,屋里的箱柜也该换一换新装了。当然,家具不是每年都换新装的,都是五六年换上一次;扎灯笼预示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近些年,给家具涂新漆一直沿袭着,扎纸灯笼就差了些,因为如今集市上现成的灯笼多得是,有椭圆形的、桔子形的、腰鼓形的,相中什么样式就买什么样
期刊
一  佛教音乐《大悲咒》提醒我来电话了,是发小周贤打来的。  通常我俩喜欢用微信视频、微信语音或微信留言联系,然而使用最多、最方便,也最直接的自然是微信视频。俩人举手机瞧着对方,感觉彼此就在对面,既亲近又亲切。谁家服装打折了,哪个牌子的化妆品经济实惠,包子馅如何拌才味道鲜美,吃啥保健品抗衰老等都是我俩聊不完的话题,可谓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想聊多久就聊多久,不必担心话费的,因为Wi-Fi可以全部搞定
期刊
手机响起的时候,迟凤翔正在地头挖红薯。  今年老天照应。迟凤翔种下红薯后,没怎么打理,但红薯的长势特好。不但光滑、浑圆,而且单个重量都有一斤以上。  迟凤翔边挖红薯,边盘算这两亩多地的红薯,如果全部卖掉,那就意味着能有万把块钱的收入。要是有人看着红薯的品相好,说不定还能多卖不少钱呢。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电话就是在这个时候响起的。  迟凤翔边跑,边慌乱地用红薯叶子擦满是泥巴的手。手机
期刊
梦随高铁行  ◇刘德才  巨龙飞腾,气壮乾坤,  梦是那大地的笑容。  铺开南北,连接西东,  梦是那天下的邀请。  风驰电掣,穿越时空,  梦是那久别的重逢。  温馨春夏,浪漫秋冬,  梦是那相见的感动。  中国高铁,中国引擎,  光荣与梦想让时代快行。  中国高铁,中国精神,  激情和速度让远近相拥。  中国高铁,中国驱动,  动感与力量让未来驰骋。  中国高铁,中国自信,  希望和祝福让世界
期刊
一  爸爸第一次被落石砸伤是在1979年冬天。那年冬天特别寒冷。我从三十里外下乡的地方弄回一车柴火,卸完柴火吃罢午饭,车老板子急着回去。我把他送过铁路道口,看着他在午后的阳光里挥舞着长鞭杆子,沿一条铺满细碎石子的公路把牛车赶向更远的一座大山。在那座大山的皱褶里,有一个叫中和屯的村庄,我在那已经下乡两年了。  我转回家,还没进大门,妈妈从采石场方向急匆匆赶回来,眼里噙着泪,神色慌恐。我问妈妈怎么了,
期刊
周海涛起身看看表,不到5点,窗外还黑着,可是再也睡不着了。心里没着落,好像有什么事儿,却又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反正心里闹得慌。  电话就是这时候响起来的,一看来电,是姐姐,他心里就突地一沉。这么早打电话,肯定是有事。这些年,周海涛在北京,姐姐一家在山东,母亲则在河北老家,只有过年过节才聚一聚。平时也有电话,但这么早,却是第一次。  接通后,是姐姐的声音:“老头,不在了。”  “什么?”周海涛脑袋忽
期刊
《我的情结》是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的自传,由中国铁道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  捧读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因为传主曾是中国铁路的最高领导人吗?因为传主非同寻常的人生轨迹吗?因为传主主政中国铁路期间所做的工作我都经历了吗?等等。我这个在铁路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员工读后,对过去和现在中国铁路的一些重要工作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对中国铁路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疑惑问题得到了答案;对中国铁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