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牛粪换大厦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岛,留学归来的博士曹曼天天和牛粪泡在一起,把牛粪当宝贝。因为他坚信,牛粪里藏着大财富(图1)。
  曹曼从2000年开始和牛粪打交道。他从牛粪里真的找到值钱的东西了吗?
  曹曼说,牛粪给他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他用将近4000万元建了一座生态大厦。
  4000万的大楼全靠牛粪换得,看来牛粪里果然藏着大财富。创造财富的是牛粪产生的沼气,正是这种气体,给曹曼带来了几千万元的财富。
  沼气为什么这么吸引他呢?曹曼说,最主要的是产生能源沼气用的原料都是一些废物,比如牛粪、猪粪,还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垃圾。
  曹曼说,我跟沼气打交道近十年了。原来看鲁迅的小说后,非常向往浙江绍兴这个地方,想象那里一定是河水清清、鸟语花香。当抱着美好的憧憬去了之后,看到的景象让我非常失望:整个河道,全被化工厂,印染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
  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说,包括太湖等三江三湖,污染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抑制,很多人认为,这些污染大量来自于面源污染。所谓的面源污染就是来自于农业的化肥、农药,人畜粪便,还有农作物的秸秆。前一段时间,国家环保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曾经做过一些调查,认为现在大概将近50%的污染来自于面源污染。
  梦幻般的小桥流水却变成了垃圾粪便堆放之所,这让曹曼无法接受。怎么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能把粪便处理好呢?难道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垃圾只能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吗?曹曼知道,粪便垃圾发酵后可以产生沼气,可是,沼气有那么环保吗?它真的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吗?为此,他专门到国外学习。在国外的几年中,他亲眼目睹了国外利用垃圾产生沼气的好处,于是便将国外的沼气生产设备带回了国内(图2)。
  曹曼说,原来我们每家每户地下挖一个小池子。现在跟原来不同了,我们把牛的粪便和村里排放的人粪,统一排放到一个设备里,统一发酵,产生气体。再把气统一储存起来。这样就可以和城市一样,通过供气管道再送到各家各户。它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施肥。如果原来每家每户是一个微型气站的话,现在我们是一个大的能源站,集中供气。
  这种先进的设备使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通过实用技术转换成饲料、肥料和燃料,转变成可用的资源。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不过那时建的沼气池都比较简陋,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也只能供一户人家使用。而曹曼从国外引进的却是一整套沼气生产设备,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通过专用管道进入一个几千立方米的反应罐中发酵,产生的沼气再经由管道进入储气柜,最后从储气柜中通入家家户户或并入当地电网发电或给汽车供气等。和以往的沼气池相比,这套设备更卫生、更安全、用途更广泛、效率也更高。但这毕竟是国外的产物,这套设备在我国适用吗?它能给曹曼带来良好的效益吗?曹曼将它引进之初,就碰上了一个大难题。
  曹曼说,看起来这个事似乎很简单,比如说我们用泵把粪打到罐里去,这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打进去以后泵很快就被堵死了。我们国家这个技术最早是从德国引进的。泵也是国外进口的,在国外好用,到我们这儿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最后我们发现,中国养牛的方式跟国外不一样。国外的牛场铺的是地毯,而我们是沙子土。我们收集的牛粪里含有很多沙子,还有一些秸秆和饲料。沙子和饲料搀在粪里,很快就把泵堵死了,这样整个4000多万的设施都不能用了,
  粪便要进入几千立方米的反应罐发酵,是靠罐体内的机械泵将粪便推打进去,可是牛粪中的沙子和草,却将泵缠绕堵死了,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牛粪就无法进入反应罐发酵生成沼气,几千万的设备就报废了。
  为了解决堵塞的问题,他们试用了很多其它的泵,几乎中国有可能找到的泵都找来了,但都不行。
  曹曼说,我们考虑,粪里不单单有沙子,还有一些饲料的草梗,草梗把泵给缠死了。我大学是学化学的,考虑到液体的黏度,水中牛粪的黏度系数增加了,所以很粘稠,沙子很难分开。我们想到了河道里的水很浑浊,但在流淌的过程会越来越清,这件事情启发了我们。我们便建了一个池子,把牛粪和水搅拌后,让它在池子里流,在流的过程中,沙子慢慢地就沉下去了,草飘到上面我们把它挂起来。反应罐中的机械泵再也不会被沙子和草梗堵住了。
  可是,曹曼还没高兴几天,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反应罐的材料问题。几千立方米的反应罐,里面堆满了发酵的牛粪和产生的沼气,什么样的材料不怕生锈,同时又有良好的密闭性呢?
  曹曼说,建反应罐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它是用钢筋混凝土做出来的,做几千立方的罐所用的钢筋混凝土量非常大,而且密封也很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察了德国,德国人是用钢板,将一片一片的钢板做成标准件,然后拿到现场,因为要做这么大一个罐不好运输,只能现场安装、焊接。但是牛粪的反应气偏酸性,钢板很容易被腐蚀。德国是在钢板表面烤上搪瓷。但是烤搪瓷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搪瓷又叫搪玻璃,比较容易掉瓷。我们在河南一个比较偏的农村,山路很难走。路上颠簸得厉害,到地方就脱瓷了,显然就不能再用了。
  好不容易找到搪瓷钢板的办法,不怕生锈、密闭性好,却因为易碎、掉瓷而不能使用。创业初期一切都那么艰难,问题接踵而至,各方的阻力都向他涌来,令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曹曼说,每一个技术的引进、转化和改进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每一次失败都要重新投入资金,这的确是很难忘的一段历程。最困难的时候,我把房子卖了,租房子住。除了床之外的家:电视机、孩子的电子琴都卖掉了。虽然遭到家里人的反对,但我顶住各种压力,没有回头,决心继续干下去。
  卖掉了孩子心爱的电子琴,曹曼心里充满了歉疚,望着女儿委屈的眼神,他唯有希望能快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曹曼做了无数次实验,什么样的材料既不怕生锈、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还很结实呢?一次偶然的发现为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曹曼说,我发现汽车经常磕磕碰碰,磕碰后到修理厂喷一喷,很快就好了,也看不到生锈的痕迹。我能不能把汽车的制造技术,移植到反应罐上做防腐。经过实验,问题终于解决了。做板的时候不需要高温加热,也不污染空气,最主要的这种技术不像搪瓷,它不怕碎、不怕碰。
  分离了牛粪中的沙子和草梗;找到了适合用作反应罐的材料,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曹曼点粪成金的道路越走越宽,沼气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普通人眼中,牛粪是废物,然而这废物,却能转变成生态能源——沼气。在曹曼看来,这世间本没有废物,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变废为宝,基于这个想法,曹曼用牛粪换来的财富投资修建了一座神奇的大厦。
  在这座大厦里,处处都有变废为宝、环保节能的地方。大厦四层有三盏灯,它们是不耗电的,它们是拿什么来照明的呢(图3、4)?
  曹曼说,我们楼里的照明全是自然光,我们用的是光导技术。光导技术就是把自然光传导到室内去照明,不是变成电再发光,所以进入楼里边,无论在空气环境和视觉上都感到非常舒服。
  原来,这三盏看起来像是灯具的装置并不是灯,而是聚光罩。当阳光照射时,大厦顶部相应位置的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下端的聚光罩,可以直接用作大厦内部的照明。
  有了这种光导技术,大厦里白天的照明用电量就可以节省很多。自然照明、风车发电、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提供中水,大厦产生的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收集起来变成沼气,在这座大厦里几乎找不到人工能源的痕迹,全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产生各种可再生能源,达到废物利用、节能降耗的目的。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源自于曹曼对牛粪产生沼气这一变废为宝观念的理解。
其他文献
12岁的熊猫怀孕时遭遇地震受到惊吓,通过麻醉等手段让它稳定情绪,最终生下一对双胞胎。可是熊猫妈妈的精力只能抚养一只幼崽,另一只幼崽必须人工抚养……    一进入6月,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熊猫帼帼突然食量大减、焦躁异常,这可急坏了它的“奶爸”——饲养员谭成彬,这个倾注着他全部心血的“国宝”到底怎么了?难道卧龙连续不断的余震让帼帼的健康出了问题?    地震吓得它不再接近人    帼帼今年
期刊
当中华大地仍然陷入一片阴霾之中,几乎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明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也出现了最早的文明曙光——河姆渡文明。  但是这两个文明的命运却不相同。黄河文明早熟,延绵不绝,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而河姆渡文明却夭折了。  如今的锦绣江南,为什么在文明的最初却如此晚熟?当它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力量,扼住了它的咽喉?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南方的浙江省,过早夭折的河姆渡文明重见天日
期刊
时下的金融风暴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如此大规模的金融风险集中爆发,难道真的是不可预测的吗?假如它能够被预测,那么它是否也能够被控制住呢?这些疑惑自然会让人们想起中国金融数学领域的奠基人——彭实戈院士。正是因为在风险度量领域里对世界的贡献,他成为中国金融数学的第一人。面对眼下的这场危机,他又会告诉人们一些什么呢?    2008年年底,山东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彭实戈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学术讲座回到济南。他
期刊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隋唐辽金这四个时期的玉文化,都有外来文化的影响,跟后面的宋明,前面的汉都有所区别。  隋享国时间比较短。历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隋和秦就非常相近,秦立国后很快就过渡到汉朝。隋朝也很快过渡到唐朝。  西安李静训墓出土了很多玉器,与我们相关的就是白玉钗。我们常听说金钗、银钗、凤钗,还有有薛宝钗、金陵十二钗,词牌里有钗头凤。最早的玉钗是隋代的(图1)。      (
期刊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传统文化,鲜活生动的民间艺术代代相传至今,没有人追究它最初的灵感究竟来自哪里。  直到中国远古时期彩陶的出土,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彩陶纹饰中的规整对称的图案和我们今天所见的剪纸艺术中的连手小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图1)。      (1) 图组:彩陶上的纹饰与今天剪纸的连手小人竟如此相像    远古人类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创造出这么精美抽象的艺术,是偶然的信手涂鸦还是一种辉煌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比如过去,我们总想填饱自己的肚子,而现在有许多女孩总是让自己少吃一点。其实如果将我们的胃里去掉一样东西之后,你就会发现,吃一个馒头,平时2个多小时就消化了,可这个东西一旦没有了,消化它将会用2000多个小时。假如我们的胃里缺少了这样东西,消化的时间被无限延长了,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营养匮乏而枯萎。这个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呢?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催化剂,我们把它叫酶。 酶和我们的
期刊
多年以来,黄土高原上流传着 “鬼罐”的说法。每当风沙刮过之后,田野里经常会露出一些来历不明的陶罐。不少当地人认为这些跟白骨埋在一起的陶罐不吉利,一见到就砸碎,久而久之,很多村庄周围都布满了碎陶片(图1)。      (1) 田野中随处可见的破碎陶片    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知道这些“鬼罐”的秘密,也没有人留意过这些彩色碎片上诡异的图案,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这个尘封已久的秘密才开始被慢慢揭开
期刊
过去玉器收藏,经常提到“战汉”这个词,是指战国到汉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有很大发展,这一讲就讲春秋战国的玉文化。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混乱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混战争霸。为什么社会这么动荡呢?是因为社会制度即将发生改变,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这时候,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的思想、学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行为准则。孔子关于玉的
期刊
一.文明晨曦    汉字的起源一直是个巨大的谜题。  世界考古学界将文字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世界大多数古文字都湮没于历史,甚至曾被人们遗忘了十几个世纪,而东方的汉字却伴随历史的风云激荡,一脉相承。是什么赋予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汉字,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5400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将楔形文字压写在一块块泥板之上;  5000年前,古埃及人在巨大的石碑和神庙中凿刻下神文,古希腊
期刊
位于浙江省的钱塘江因壮观的涌潮而闻名于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同样的地形、江水,中国比比皆是,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罕见的涌潮现象?为了找到答案,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2009年10月的一天,钱塘江岸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狭长的江岸边两侧拥挤着近60万游客,争相观看这处著名的自然景观——钱塘江涌潮。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孙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