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的一种错误逻辑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即: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各种品质,才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而这些结合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人的好性格。
  看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简单总结为三句话,那就是:
  佳妮说: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国。
  文洁说:我一定不会送孩子出国。
  张亮忠则犹豫着:我是送孩子出国呢,还是送孩子出国呢?
  送还是不送,父母们看起来都煞费苦心,但说到底,选择权其实都在父母手里。就像是“出国”这事儿跟孩子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何尝只是“出国”这一件事呢。
  说到底,这些父母们操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前程和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能够过得好一些,不惜一切代价。
  从中,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熟悉的情景、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背后,也有一个通行了很多年的逻辑:学习好了,一切就都好了。考上大学了,一切就都好了……
  这是个很可怕的逻辑。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逻辑下,孩子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呼吸空间则会越来越小。小到让孩子自己难以呼吸,以至绝望。
  父母总会煞费苦心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近期那个因为被骗近一万元学费而猝死的女大学生。她是死于钱财被骗吗?不,她是死于无望。很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然而,细细想,这是情理之中的结果。这个女孩生前,一定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出路。学习不是她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为了给她筹足学费,这个家庭一定用尽了自己的积蓄、人情关系和尊严。这么多的牺牲,这么重的期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好不容易筹到的钱,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就像是这个姑娘的救命稻草。就像是一个即将窒息之人的一口氧气。她只有这一口氧气。
  她脆弱吗?不!她曾经强大到扛下了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殷切期待。可惜她太小了。那几乎已经到了她的极限。当钱筹到了,当总算可以实现大学梦,去兑现家庭所有人的期望之时,忽然,钱被骗走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一直以来,她只有这一口氧气。所以,丧失的危险感,足以把她消灭掉。



  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无力承受高压,反而被逼上了绝路。我听到过太多孩子因为学习,要么离家出走,要么跟父母反目,要么干脆结束生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悲剧发生?究其根本,在于太多的父母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只关注外在的物质条件,却忘了为孩子准备能自立于社会的内在动力,即通常所说的“好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孩子存世的关键因子,如果父母没有提前为孩子准备好这些关键因子,即使送孩子出国留学也一点用没有!
  可以说,人与人千差万别,归根究底就在于性格,微小的性格差距就会造成做人做事的巨大差别。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比较成功的人,他一定具有某方面的性格优势。而很多人的失败,往往是由自己的性格缺陷决定的。
  智力、学习和成绩、高门槛等从来不是个人成功与幸福最主要的因素。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即: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各种品质,才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而这些结合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人的好性格。
  孩子的好性格,由父母塑造。即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如果说遗传能够为孩子的性格提供坯子的话,那么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塑造师了。所谓“三岁看大”,性格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初步定型并开始发挥作用了。
  那么,父母需要怎么做呢?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回应。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以最快的速度而且毫无选择地对婴儿的哭闹做出回应,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经常被父母置之不理的孩子更加独立,而且在性格上往往更加勇敢、刚毅。这是因为父母的及时回应,给孩子形成一个基本却又至关重要的印象:我是好的,可爱的,被爱的,有价值的。
  反之,那些未能得到恰当照料的孩子,心底里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信念: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配……
  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直接决定孩子能否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以及能走多远。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即使是物质上的极大富裕和满足,也无法弥补家庭温暖的缺失带给孩子的伤害。这样的孩子天生就缺乏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自然也无法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何谈自信和积极主动呢?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爱和拥抱,还需要守纪、规矩和约束,需要有人对他们说不。对孩子来说,爱和规则从来都是并行的,两者相辅相成一起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关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需要做的。作为父母,还需要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因为孩子会去模仿和学习我们的处事方式和人生态度。
其他文献
今天的798仍旧披着工业废墟的外衣,工业感却早已消弭;仍旧冠以艺术区之名,艺术的创造力尚余几分令人质疑。这里容纳了众多国际性艺术机构、画廊、工作室、咖啡馆、书店、小商铺,却也难以避免地被这些机构修改着、解构着、重新定义着。  这片工业建筑遗产当年的模样已经模糊,我们试图还原798艺术区初创时的生态,回溯798的“光辉岁月”。而作为扎根于798的第一批艺术家之一、第一间包豪斯工作室和第一家咖啡馆的主
期刊
短短的二十三天,我在坦桑尼亚的日子,不敢说窥到了那片土地的皮毛,由斑及豹,必难致真致全。但往往一瞥之隙,天地大美,生灵百态,汹涌而出,痛击肺腑,瞬即而没,只留下你一个不属于这里的人类,手足无措,恐怕不及反问自己究竟是谁,来自何处,所去何方,只好心怀忡忡,等待下一个与天地自然的秘密,邂逅。  在乞力马扎罗机场登上“花豹游猎旅行社”的中巴,往第一个落脚的酒店一路驶去。拉开车窗,炽热的空气扑面而来,远处
期刊
1、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肺。治燥之法,以润为贵。所以,解决皮肤干痒问题应从养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润肺、养血润肤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阴养肺的水果,如梨、杨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油菜、禽蛋等,使皮肤得到润泽。  对于秋天的皮肤来说,补水是头等大事,多喝水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一天不能少于100
期刊
清理书架的时候,一张纸片落下,翩翩地,左晃右晃,甚至似乎有某一瞬间在空气中停顿了那么一下。我伸手把它接住,我终止了它的这一次飞翔,如果它也是一种生命,那么我终止了它生命中惟一的一次飞翔。  有一串数字潦潦地占据了纸片的腹地,显然是久远了的,蓝色的墨迹因不知几个潮湿季节的浸染而漫散开来,隐没了字迹原本的个性。我因此而无法分辨它们是否出自我自己的手,它们陌生得仿佛新生。  6775143。许是某人的电
期刊
由于工作原因,很多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维持长期的恋爱关系。我没有一一回复,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相互迷恋产生,发自内心深处,基于荷尔蒙又不止于荷尔蒙的感情,没有那么多套路,如果非要说出个究竟来,那就是“用心”。用心经营一段感情,将心比心,付出真心,即使错过也无憾。  我跟我老公03年相识,13年结婚,每次在一起都是初恋般的感觉,你侬我侬,羡煞旁人。有朋友取笑说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公然秀恩爱,但是我们
期刊
花一年时间,走遍20多个国家,采访百余人。她是中国“即客”的代表之一,余莹。  即客,意指“即刻去做的人”。  也许还有人记得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曾全球选拔大堡礁看护员,宣传语让人记忆深刻——“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全球35000名报名者中,余莹位列前50名,是中国大陆唯一入围的女性。虽然未能成为最后唯一的幸运儿,但最终她如愿获得昆士兰旅游局的邀请,完成了前往大堡礁之梦。  北京电影学
期刊
喝早茶  我在18岁的时候才知道,除广东外还有一个地方把吃早餐叫喝早茶,而且那碗里的食物确实是以茶为主。这个地方就是锡林浩特和以锡林浩特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那茶水是用青砖茶熬制的,再兑上适量牛奶,加少许盐就成了。兑牛奶的叫奶茶,蒙语叫“苏太且”,不加奶的称其为清茶,蒙语叫“哈日且”,但翻译的时候你可不能直译,否则就成了黑茶了,虽然从颜色上看叫黑茶也比较接近,但大家习惯的叫法还是清茶。熬制
期刊
英国已故戴安娜王妃在一项时尚女性评选中被评为1900年以来最时尚女性。  2000名美国人参加了由美国服装租赁商Le Tote开展的这项评选,评出了他们心目中各个年代的最时尚女性。演员丽莲·吉许获评20世纪10年代最时尚女性,其后各个年代的“女神”依次为可可·香奈儿、凯瑟琳·赫本、劳伦·白考尔、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费拉·福赛特、戴安娜王妃、詹妮弗·安妮斯顿、詹妮弗·洛佩兹。凯特王妃获评当
期刊
去年5月9号,赵波最近一本书《像候鸟一样飞》首发式在南京五台山先锋书店开启。这场活动汇集了著名音乐人、优秀专栏作家以及资深品牌设计师等很多有影响力的人。除了朋友环绕,还有一众读者排队购书……这也是后来陆续在上海、杭州、厦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等多地轮番上演的一幕。  每次宣传新书,赵波都会带上活跃于音乐、文学等不同领域的朋友一起出发,仿佛不是外出工作,而是带着一群朋友跟当地的另一帮老朋友
期刊
我正专心的看电视,他突然说:“我们离婚吧。”  他很严肃,不像开玩笑。我脑海里第一个念头是:他肯定炒股亏大了,或是得了绝症怕连累我。我坚决的摇头,油然而生一股要跟他共患难的豪情。  他的第二句话将我打入地狱:“我爱上别人了,对不起。”  “什么时候?”我努力沉住气。  “半年了,是旅行认识的,她是导游,很单纯,人又热情。”也许意识到自己赞美的词语用得过多,他刹住了,愧疚的看着我。  “有多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