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言说能力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言说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文化内涵、思维智慧、应变机智、语言素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会说是人终生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一个成功领导、优秀学者的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言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言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课堂和谐氛围,提高学生敢说的勇气;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要说的欲望;开展课堂讨论交流,提供学生多说的机会;构建课堂演讲平台,增强学生会说的信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策略 言说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言说能力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做出应对和辩驳。”“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能根据不同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效果”。课标中关于言说能力的要求,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因为不论在社会交往方面,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人的言说能力在有效处理各种问题、工作进取、事业发展或成功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谈谈学生言说能力培养途径。
  一、营造课堂和谐氛围,提高学生敢说的勇气
  敢说是言说能力结构的心理因素,敢说是要说、多说、会说的前提,是一个人不惧权威、坚持真理、推陈出新、追求卓越的外在体现。然而几千年“师道尊严”、“唯上是从”、“权威至上”等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思想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独占讲台,学生独留台下;无可挑剔你讲我记,两不相干,这样你侬我侬,何以使学生形成敢说的勇气?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教师必须营造课堂敢说的和谐氛围。
  要营造让学生课堂敢说的和谐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师生平等的课堂理念。师生平等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与人格方面处于平等地位,虽然教师在知识拥有和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教师拥有优势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从教师的职责而言,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学生的满意度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尽职尽责的唯一标准,综合起来说,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不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因此在人格方面,教师与学生要互相尊重,教师不能因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令自己不满意的学习行为或结果就训斥、体罚学生或展开人身攻击。
  要营造让学生课堂敢说的和谐氛围,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民主作风。课堂民主的明显特征是言论行为自由,师生平等对话。课堂中学生言论行为自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各种文化与精神权利的体现,因此教师不能限制学生课堂言说的内容与形式。学生可以不需要教师允许而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或随时向教师质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表示喜欢,也可以表示不满或其他行为。教师不能因此为难学生,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师生平等对话,首先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倾听是对话的前提,即使学生的言说错误,也要让学生说完,不要立即“封杀”,不要强行要求学生放弃其观点,要以理服人。另外,注意肯定其正确的部分或敢说的行为。这样,学生敢说的勇气才会逐步提高。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要说的欲望
  要说意味着学生对事物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或存在困惑或疑问希望立即解开疑团,或有自己的思想,或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或形成一定言说内容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指教师就教材知识内容设计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问题且需要解决引起的。从心理学角度讲,问题可以引起认知冲突,或产生障碍或发生困难,而这种障碍或困难的内在反应是积极思考问题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心理顺应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是诱发学生要说欲望的良好途径。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首先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新奇性。新奇事物对人的心理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作用下,人的精神为之振奋,思维与言说系统神经极其活跃,从而产生要说的欲望。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课题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千古佳话,估计大家都看过有关他们爱情故事的书籍或电视剧,那么我在这里要问大家,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内涵、性质有什么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至于其爱情内涵和性质,可以说学生一般不会思考。显然,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越出了学生常规思考的范畴,属于新奇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兴趣。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其次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挑逗性。所谓挑逗性,指当前问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指对当前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认为自己似乎可以独立解决,而陌生指真正着手解决当前问题又觉得并不那么简单,需要花费较大力气或尽较大努力。如在学了《热爱生命》一文后,可以要求学生课堂发表“我的生命格言”简短言说,看谁说得最精彩。这个问题情境就具有很强的挑逗性,应该说,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熟悉,但真正要说得精彩不那么简单,然而希望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动力又会促使学生想说或要说。
  三、开展课堂讨论交流,提供学生多说的机会
  从课堂理念来说,多说就是还给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本来面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做适当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或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实践了哪些有效的活动。从能力发展来说,多说就是对学生进行言说强化实践训练,学生的言说能力只有通过大量言说实践才能提高,离开实践能力培养只是“纸上谈兵”。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就是提供学生多说的机会。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或交流,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主动性,又可以训练学生“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做出应对和辩驳”的机智,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言说风度,并使学生的个性有效发展,同时提高言说中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另外,在课堂讨论交流中,不同思想会互相影响,不同角度的思考会互相补充,对峙的观点会产生火花碰撞,学生的言说思维能力与言说机智水平都会在课堂讨论交流中得以发展。   要开展好课堂讨论交流活动,除了具备和谐的课堂氛围外,关键是教师设计的讨论交流问题要有启发性或发散性,能使学生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形成不同看法与观点,这样的问题讨论交流起来才有“火药味”,辩驳机智才有合适的“土壤”。如教学《沁园春·长沙》,在引导学生较好理解诗词文句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交流:
  1.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在你读过的毛泽东诗词中,还有那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3.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4.你从哪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艺术鉴赏评价?
  显然,在上面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各抒己见,对某种观点,有赞同性的补充,也有反对性的辩驳。这种讨论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诗词意境,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升华,言说能力将得到较多训练。
  四、构建课堂演讲平台,增强学生会说的信心
  会说是言说的能力体现,是敢说、要说、多说的结果。然而学生形成会说的能力必须经历一个言说实践并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树立言说的信心是促使学生积极实践言说的关键因素,而尝试言说成功的体验则是增强言说信心的“催化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学生课堂言说平台,提供让学生尝试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学生能说或会说的信心。
  构建学生课堂言说的平台主要是开展课堂演讲活动。就课堂教学整体目标而言,课堂演讲活动的目的既是增强学生言说信心,又是训练学生言说能力,更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课堂演讲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或差异,学生的课堂演讲活动分两种要求:一是有备演讲,主要针对言说能力相对较差或胆量相对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给出演讲课题并要求学生课前做一定准备,甚至写好演讲文稿。一般这类演讲可安排在有关课题的开始学习阶段。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前,可以布置“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知错即改亦俊杰”的演讲课题,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二是即兴演讲。随着言说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言说能力会逐步发展,胆量逐步变大,开展课堂即兴演讲时机相对成熟,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拟定合适的演讲主题或要求,适当给学生三至五分钟的时间拟定演说提纲,让学生发表即兴演讲。如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课题时可以设计开展“中国,我为你骄傲”、“杨利伟,我心中的偶像”、“月球,我将给你带来欢乐”的即兴演讲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课堂演讲的积极性,就这两类演讲,教师可以设计含有正反观点的演讲和临场辩驳的言说,从而赋予课堂演讲或言说的活力。如学习《苏武传》一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富贵不能淫”与“富贵思淫欲”的演讲与辩论活动。
  毋庸置疑,学生通过一次次专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随着若干次言说成功的体验,言说信心逐步增强,形成能说或会说能力自然是“瓜熟蒂落”。尤其通过一定次数的含有正反观点的演讲和临场辩驳的言说训练,学生定能掌握能说善辩的机智、诙谐幽默的语言技巧,说不定类似于“铁齿铜牙”的“纪晓岚”、“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就是今天的课堂言说者。
  会说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文化内涵、思维智慧、应变机智、语言素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会说是人终生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一个成功领导、优秀学者的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言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至于如何是最有效或最成功的做法,有待全体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其他文献
教科书承载着庄严而特殊的使命,它所容纳的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积淀与精华,其严密的科学性是其他任何书籍无法比拟的。但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唯一依据”和“教教材”的旧观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伸和扩展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
该文在激波管中对激波诱导气流与液幕、液柱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发现,这种相互作用下的液体块变形破碎过程与以往对于液滴进行的研究结果根不相同,阴影照片和直
会议
摘 要: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图书馆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是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主要媒介。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图书馆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图书馆管理来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以公共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促进大学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合理化,并提出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管理 信
进行虚拟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的分析研究,不仅对于提升数控车床加工运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数控车床机械加工技术的提升与进步。本文主要结合某虚拟数控车床加工
二级火箭喷管的安装偏角在一、二级级间分离过程中,将引起二级喷管产生不对称分离,并在级间形成不对称流动。这种非对称流动使箭体在级间分离过程中产生侧向力。该文对级间分离
摘 要: 1825年12月俄国爆发了一场由贵族青年军官和知识分子领导的旨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开创了俄国革命运动的新时期即贵族革命时期,对俄国影响深远。有关这次起义的过程已有文章论述过,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以十二月党人的政治思想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他们政治思想形成的原因、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 俄
摘 要: 周恩来是党内外的道德楷模,是共产主义道德忠实合格的践行者,其道德精神对新时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价值。周恩来道德精神主要包括忠诚爱国、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坚韧勇敢、艰苦朴素、有同情心等基本内容。  关键词: 周恩来 道德精神 基本内容  周恩来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对新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海内外各界享有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