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呈现方式灵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应注重学具的有效合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利用学具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具;构建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32
引言
时代在不断进步,小学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革新,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将数学学具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体验意愿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学习态度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所以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7根。启发8+7=15”,先让学生根据算式小棒:左边8根,右边7根。启发学生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呢,可以把右边的7根移2根到左边,这样左边就有10根小棒,将它们捆成一捆,帮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直观地理解“凑十法”。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摆法,也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依据刚才的经验,将左边3根小棒移到右边,让右边“凑十”,也能一眼看出一共有15根小棒”。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深刻直观的掌握了“8加几”和“7加几”。由于在课堂中满足学生动手的想法,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节省了时间,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来,也通过增强参与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融入生活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经验融入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为了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并增强对时、分、秒概念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时钟。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钟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接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时钟,并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指给同桌看。通过这样使用教学用具,学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感受到具体时间的意义。
三、把握学具利用的时机
在教学学具利用的目标明确后,围绕学习目标何时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即展开活动的时机应把握好。教学实践证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时机:首先是针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寻找学生的知识生长处;其次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求其智慧的成长处;最后从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出发,寻求其思维的发散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角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提示这些图形中有隐藏的新朋友——角,通过课件展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让学生分析探讨这些图形中的角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推出角的顶点和边的知识,此时为了有效训练学生对角的特征掌握,让学生开展自己动手绘制角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角的特征认识,又从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学具灵活运用到课堂上来,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顺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进而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蔡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具学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运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6-39.
[2]刘艳芳.简析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41-643.
[3]林俐.在小学阶段利用数学学具发展学生的数感[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15-116.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具;构建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32
引言
时代在不断进步,小学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革新,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将数学学具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体验意愿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学习态度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所以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7根。启发8+7=15”,先让学生根据算式小棒:左边8根,右边7根。启发学生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呢,可以把右边的7根移2根到左边,这样左边就有10根小棒,将它们捆成一捆,帮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直观地理解“凑十法”。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摆法,也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依据刚才的经验,将左边3根小棒移到右边,让右边“凑十”,也能一眼看出一共有15根小棒”。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深刻直观的掌握了“8加几”和“7加几”。由于在课堂中满足学生动手的想法,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节省了时间,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来,也通过增强参与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融入生活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经验融入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为了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并增强对时、分、秒概念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时钟。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钟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接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时钟,并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指给同桌看。通过这样使用教学用具,学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感受到具体时间的意义。
三、把握学具利用的时机
在教学学具利用的目标明确后,围绕学习目标何时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即展开活动的时机应把握好。教学实践证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时机:首先是针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寻找学生的知识生长处;其次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求其智慧的成长处;最后从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出发,寻求其思维的发散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角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提示这些图形中有隐藏的新朋友——角,通过课件展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让学生分析探讨这些图形中的角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推出角的顶点和边的知识,此时为了有效训练学生对角的特征掌握,让学生开展自己动手绘制角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角的特征认识,又从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学具灵活运用到课堂上来,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顺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进而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蔡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具学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运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6-39.
[2]刘艳芳.简析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41-643.
[3]林俐.在小学阶段利用数学学具发展学生的数感[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