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点认识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中学化学教材把它安排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为分散难点,又精心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初中阶段只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别讲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一化学第一章提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高二再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进一步从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两方面完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必须要深钻教材,领悟重难点,理顺教学思路。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氧化与还原的关系
  
  1.相互依存。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失或偏移),在反应中电子有得必失且得失电子相等,因此氧化与还原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例如在2Mg+O2==2MgO的反应中,Mg被氧化,氧被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多,容易相互干扰而产生负迁移,因此,要明确概念的范围,理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可用两条等效线表示: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得到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得到还原产物。以上可速记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电子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实质,化合价升降是宏观表现,即是反应特征,我们通常以此作为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被氧化、被还原是发生了变化,“剂”和“性”的对象是反应物,而产物即生成物。
  2.相互转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生成了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处于低价态具有还原性,在其他反应中又可作还原剂。反之,由还原剂生成的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在其他反应中可作氧化剂,这种转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即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转化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概括地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由强到弱,课本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规律,但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其引申出来,以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适应考试的要求。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守恒律:
  (1)氧化剂获得电子总数必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2)氧化剂中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即化合价升降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也等于电子转移总数。
  (3)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4)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或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数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子数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2.价态律:
  (1)元素的最高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失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即只能作氧化剂,不能作还原剂。如Fe3+、H+、Al3+、浓H2SO4中的S+6、HNO3中N+5等。
  (2)元素的最低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失电子而不能得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即只能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如Fe、Cu、S2-、I-、Br- 等。
  (3)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与它的最低价态之间的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能失电子,本身被氧化,又能得电子,本身被还原。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它与强氧化剂反应表现还原性,与强还原剂反应表现氧化性。如S、Fe2+等。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是否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注意: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如氧化性HClO>HClO4
  3.转化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靠近而不能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如浓H2SO4g与SO2不会发生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KClO3+5价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一1价氯元素。
  反应H2SO4(浓)+H2S=S↓+SO2↑+2H2O中,浓H2SO4的还原产物是SO2,H2S的氧化产物是S。
  4.优先律:在同一个反应环境中,一种氧化剂遇多种还原剂时,首先与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反之亦然。例如,向FeBr2中通入Cl2时,由于Fe2+的还原性比Br-的还原性强,Fe2+先被氧化再氧化Br-;若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由于I-的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Cl2先将I-氧化,再氧化Fe2+
  掌握这些规律及其应用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孔子重视品德教育,重视能力培养,重视启发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和社会实践。孔子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长期被贵族垄断的局面,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堪称大师。孔子在那个时代,那种条件下,他办教育应该说是成功的。孔子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教育事业也是一个重大贡献。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教育
期刊
赵作斌入选2007中国年度十大教育英才    本刊讯 (通讯员 朱建华)2007年2月23日下午,中国年度十大系列英才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入选2007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并为英才颁奖。  据悉,中国年度十大系列英才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今年是第四届,赵作斌既是湖北地区的首位入选者,同时
期刊
万清华,男,196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8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1997年8月至2004年11月任新洲三中校长,2004年11月至今任新洲一中校长。他长期从事高中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潜心进行农村高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2部。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北省骨干教师”、“武汉市示范学校优秀校长”、“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反思中我认识到: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学会在语文教学中,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这样才能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此我也把自己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所积累的有关语文拓展延伸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交流如下:  首先,要立足于课本,由此及彼,化有限为无限,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1.从文章的情节入手进行拓展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对课文内容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细胞”,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新课程标准重视概念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概念时强化感知过程,重视概念引入;加强分析比较;重概念建立;引导自主探索,重视概念的理解;增强实践体验,重概念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注入活力。本文着重探讨了概念教学的解决策略及落实措施。  [关键词]概念教学 问
期刊
[摘要]以“五重”促“五性”,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渠道。  [关键词]五重 五性 英语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笔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渠道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五重”促“五性”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特色,现就自己的实践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1.以“五重”促“五性”,探索特色
期刊
教师人格的教育情感性表现之一是尊重学生、公正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在教育方面师生是平等的,这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记得,新生运动会的入场式排练时,一名学生连续几次没有参加,我批评了他。后来得知,他每天要到物业公司参加活动,与我班排练的时间冲突。我马上当着全班的面向他道歉。运动会那天,正好有一个学生生病,他毫无怨言做了替补,我在全班表扬他。我就这件事教育学生: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老师,错了就
期刊
一、背景     我们知道“Go for it”是个典型的美国词组,意思是“冒一下险”,不必担心失败,不要谨小慎微,应该勇敢地、果断地行动。但“冒了险”并不意味就会成功,而不去尝试,那么就会错过一次发现的机会。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中教材内容可堪称是一本生活百科书,替代了过去抽象的陈旧的知识。英语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学生们感觉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期刊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多年来高考语文必考的一道题目。据有关专家统计,在2006年全国十六套高考语文试题中,几乎无一例外,都考查了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其中有个别省还要求“改错”,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高考如此重视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自有它的道理,因为辨析并修改病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辨析和修改病句,又是学生失分较多的试题之一,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