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改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滴答答”,一场蒙蒙细雨沐浴着空旷寂静的山野,太阳已经下山了,小鸭子在门前“嘎嘎”叫着,欢快地玩耍着。夜晚即将到来,阵阵晚风吹過,可以让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洁无瑕的月光从密密的松林间隙慢慢透过来,映在小溪上,犹如一面镜子,让高大的松柏和路边的小花闪闪而动。听,那“叮叮咚咚”响起的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清澈的小溪在石头上流过的“歌声”,清波漾漾,让人无不感到惬意。
  竹林里人声喧闹,洗衣的女子们归来了,彼此笑谈着一天的快乐。看,水上的莲花叶也在轻轻摇动,一定是那渔船此时顺流而下,行驶在回家的途中。春日的美景即将离去,但在这样的秋日山中,足以让我流连忘返了。
  秋,你是如此的美!
   (指导教师:陈泓宇)
其他文献
一、时间之光  北京松美术馆的美术商店里,售有常玉作品的明信片:一张是《白瓶粉红菊》,另一张是《草原上的马群》。我轮番看着,手指在那纸片上抚触着、划动着,不过是粉色斑驳的花朵,绿色草原上恍惚的马群,有限的形与色,却一点一点,将我带入一片纯净、幽深的世界里。那种感觉是绵延的,充满着渗透性,在视觉和感官之外,轻逸、淡泊、宁静,反反复复,所画的只是日常生活之物,那些花卉、动物和人体,那些有感觉、会衰老的
雨落下来的时候  我置身郊外的一处空地  无人区的背景我必须忍受  而雨用朴素的目光将我围绕  我触摸玉米、甘蔗的温度  一半的童年在岔路口  像是很久以前的恋人  夜幕已经降临  我失去对方的身份和地址  关于另一半的抒情  任由旷野的风将我消融于他的掌心  苦痛的追寻  数年之后我将返回  介于石头与泥土之间
上帝肯定在我们头上的某个地方瞄准。黑暗狰狞的天空像要爆炸一样,我的身体也要随着那电火花炸裂了。闪电划过长空,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好像都和痛苦相连。肯定有什么藏在空气之中,我像个烫伤的猫似地嚎叫着。乔在山脊上跳着脚,瞪着眼睛张大嘴巴咒骂着。他也受到了惊吓。我们像聚光灯下的老鼠,沿着山脊逃窜,剥落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后挤进帐篷,毫发无损却惊恐万分地钻到睡袋里,我们祈祷高科技的尼龙纤维材料保护我们免受自然的伤害
这是1999年7月26日晚9点,巴基斯坦喀喇昆仑Great Trango塔峰西北壁,我们身处海拔5550米高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吊帐营地。西部地平线像那斯堪的那维亚传说中的巨人年老时的下颌在180度半圆形的视野里,塔形怪峰如排列连接的牙齿,而有的如损伤的牙,也有的像锋利的犬齿和粗短的槽牙。月亮从我们这个塔峰后升起来了,它在大墙边缘描绘出淡蓝色地光晕,也反射出1200米下面的Trango冰川和冰河的
户外运动爱好者们都深爱着美丽的地方,四川更是我们多次涉足的户外天堂,那里有美丽的四姑娘山,有清秀的卧龙保护区和可爱的大熊猫。而汶川、映秀、青川……这一个个美丽而熟悉的地方我们也曾一次次地路过和停留。而当这里蒙受灾难的时候,当我们的技能能够带来些许作为的时候,当美丽的四川需要我们的时候……既是人性的本能,也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数不清的户外爱好者成为志愿者奔向灾区,愿用我们的双手托起希望!    
五声工作室:  2003年成立于北京,是一个致力于艺术、教育、社区活动的独立文化机构。供职于《中国日报》的穆谦和曾经担任THAT’s BEIJING杂志主编的李宝衍现为五声工作室的主要策展人员。从成立至今,五声工作室在798艺术中心的南门空间先后举办了多场民族演唱,演出的歌手均是来自各民族原住地的普通歌者。  梦想移植:  2005年,经五声工作室的邀请和组织,土耳其出生的哈萨克族先锋女歌手萨黛特
为什么攀岩?  因为爱攀岩。  为什么旅行?  因为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攀爬不同的岩。嘿,我说伙计,这没有太多为什么!  我的脑袋有时太爱管闲事,“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遭遇攀岩者率性简单的回答,就像中了一招化骨绵掌。  如果说人总在寻找不同的东西,那么攀岩者的旅行就是在寻找不同可以攀爬的地方。  这种旅行,是一种生活的影像,连接他们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这种旅行,是一种本性的呼应,因为他们是岩石的
夏伯渝:1951年生,中学毕业后,进入青海体校,成为足球运动员,1974年入选中国登山队,1975年随队冲击珠峰,因天气恶劣下撤。他将睡袋让给队友,发生严重冻伤。虽然经过了截肢、癌变、再截肢,但他攀登珠峰的愿望始终比健康人强烈。  对于一些业余或者专业的登山爱好者,家里各种专业的背包也许有六只以上,而对于曾经是专业登山运动员的夏伯渝来说,他家里各种专业的义肢(我们一般人称作假肢)也有六只以上,不算
“啾啾啾……”一阵悦耳的鸟鸣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今天是星期天,我们一家可是要用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呢!  走出家门,大街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车水马龙。摩托小子“轰轰轰”,威风地嚷:“快点闪开,小心撞到你们!”自行车老爷爷“丁零零”,笑呵呵地招呼着:“让一让,俺老人家要去菜场买菜了!”汽车绅士“嘟嘟嘟”,高声地喊:“我的主人有急事,请让一让。”所有车子的声音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大街进行曲”
去过阳朔很多次,竟然是在别人的图片里见到这个路标,再去阳朔的时候特意找到它,搞了一张“立此存照”,也算是鄙视自己之前的粗心大意吧。也许因为在阳朔“烂”在西街的时候,西街就是我的世界吧,去酒吧或者饭馆或者酒店都是凭直觉抬腿就到,路标对我形同虚设,但是离开阳朔以后再看到这块牌子,感受就不同了。  一根简单打磨的木头柱子,从上而下挂着N多箭头,几乎可以用横七竖八来形容,英文地名显示着:北京182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