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即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发展学生很多方面,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于明,男,黑河学院体育系2006级学生。
一、体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人具有生物潜力和精神潜力两种能力。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人的生物潜力和精神潜力,提高人的生命力。体育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都非常重视体育,并对此有一些精辟的论述。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齐就已经主张应从德、智、体几方面均衡地发展儿童的能力。
二、体育过程中的教育、教养和身体发展
体育教育过程,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体育的过程应该包括教育、教养和身体发展三个方面。所谓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所谓教养,是指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规律和事实,并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所谓身体发展是指受教育者身体得到一个全面的良好的发育,包括智力和体力。这三方面体现了德、智、体三方面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着重发的三个方面。而其中尤以发展身体最为重要。
(一)体育教育不仅锻炼受教育者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儿童和青少年都具有体育活动的要求和能力,教育者要善于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兴趣,并培养其锻炼的习惯。只有养成终身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才能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认识,培养良好作风,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为社会服务的行例中。
(二)体育过程的教养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了解有关体育的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因此,不能把体育教育看成是简单的体力运动,而必须同时进行知识教育。体育知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意义与作用、人体生长发育、运动保健、一般运动技能与技术锻炼的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受教育者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得良好学习和锻炼效果。
(三)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发展人的身体,即促使人体的结构和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体质水平。体育活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的脑力和智力的发展。人体的任何动作都是大脑神经支配肌肉收缩,牵动韧带和骨骼运动完成的。但体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四肢运动,在运动中,需要大脑积极参与活动。而每一个复杂的动作以及临场瞬息万变的情况都需要动用大脑皮层细胞的参与。那种“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运动模式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的体育运动竞争。
2.促进人体形态的正常发展和机能的加强。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讲,体育活动能使肌肉和骨骼的供氧、供血和营养水平逐步提高,促使骨骼生长加快,肌纤维质量提高,肌肉发达有力,保持体形健美,能使人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中健康第一所追求的。同时由于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心肌收缩有力;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从而增强了心肺器官功能。
3.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条件。由于运动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就促使体内同化和异化作用不断加强,以保证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需求。
4.提高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把人的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列为我国民族素质的组成部分,把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科学的、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能为国民的健康素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大、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更应该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大力推进学校健康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三、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较长时期以来,学校体育并没有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上来,而往往是偏重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把学校体育工作片面地加以理解,这是一种“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造成后果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使学校体育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得到蓬勃发展。为此,需解决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素质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我们指出“应试教育”的很多弊端,但并不是对“应试教育”进行全盘否定,而是要克服它的消极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它首先应继承学校体育教育诸多优点,并加以发扬和创新。
(二)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可以说,体育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原有的体育课程,有适应素质教育的一面,也有影响素质教育的一面。近年来,随着体育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为学生所喜欢的项目和活动相继引入课堂。它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局限,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作风。
(三)体育比赛、体育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比赛,体育活动本来是很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但由于某些学校过分强调其竞技性的一面,忽视其全面普及的作用,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打折扣,也损害了体育本身的意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不仅要培养尖子,更要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只有这种,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四)口号与行动
实行“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下,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去工作。这不仅需要体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更需要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小学的健康课程体系的改革、创编,大力推进学校健康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2]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上)[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3]陈新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1999,(1).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于明,男,黑河学院体育系2006级学生。
一、体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人具有生物潜力和精神潜力两种能力。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人的生物潜力和精神潜力,提高人的生命力。体育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都非常重视体育,并对此有一些精辟的论述。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齐就已经主张应从德、智、体几方面均衡地发展儿童的能力。
二、体育过程中的教育、教养和身体发展
体育教育过程,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体育的过程应该包括教育、教养和身体发展三个方面。所谓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所谓教养,是指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规律和事实,并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所谓身体发展是指受教育者身体得到一个全面的良好的发育,包括智力和体力。这三方面体现了德、智、体三方面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着重发的三个方面。而其中尤以发展身体最为重要。
(一)体育教育不仅锻炼受教育者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儿童和青少年都具有体育活动的要求和能力,教育者要善于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兴趣,并培养其锻炼的习惯。只有养成终身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才能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认识,培养良好作风,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为社会服务的行例中。
(二)体育过程的教养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了解有关体育的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因此,不能把体育教育看成是简单的体力运动,而必须同时进行知识教育。体育知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意义与作用、人体生长发育、运动保健、一般运动技能与技术锻炼的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受教育者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得良好学习和锻炼效果。
(三)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发展人的身体,即促使人体的结构和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体质水平。体育活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的脑力和智力的发展。人体的任何动作都是大脑神经支配肌肉收缩,牵动韧带和骨骼运动完成的。但体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四肢运动,在运动中,需要大脑积极参与活动。而每一个复杂的动作以及临场瞬息万变的情况都需要动用大脑皮层细胞的参与。那种“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运动模式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的体育运动竞争。
2.促进人体形态的正常发展和机能的加强。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讲,体育活动能使肌肉和骨骼的供氧、供血和营养水平逐步提高,促使骨骼生长加快,肌纤维质量提高,肌肉发达有力,保持体形健美,能使人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中健康第一所追求的。同时由于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心肌收缩有力;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从而增强了心肺器官功能。
3.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条件。由于运动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就促使体内同化和异化作用不断加强,以保证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需求。
4.提高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把人的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列为我国民族素质的组成部分,把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科学的、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能为国民的健康素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大、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更应该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大力推进学校健康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三、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较长时期以来,学校体育并没有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上来,而往往是偏重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把学校体育工作片面地加以理解,这是一种“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造成后果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使学校体育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得到蓬勃发展。为此,需解决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素质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我们指出“应试教育”的很多弊端,但并不是对“应试教育”进行全盘否定,而是要克服它的消极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它首先应继承学校体育教育诸多优点,并加以发扬和创新。
(二)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可以说,体育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原有的体育课程,有适应素质教育的一面,也有影响素质教育的一面。近年来,随着体育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为学生所喜欢的项目和活动相继引入课堂。它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局限,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作风。
(三)体育比赛、体育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比赛,体育活动本来是很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但由于某些学校过分强调其竞技性的一面,忽视其全面普及的作用,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打折扣,也损害了体育本身的意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不仅要培养尖子,更要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只有这种,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四)口号与行动
实行“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下,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去工作。这不仅需要体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更需要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小学的健康课程体系的改革、创编,大力推进学校健康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2]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上)[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3]陈新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