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探析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z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
  教学实践
  作者:方维保杨四平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ISBN:9787567624894
  定价:58.00元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状态密不可分,我国现当代文学诞生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宏博的思考、隐秘伟大的情感、复杂的人生等,它联结现实,超然想象,描绘出了迷人的图景。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普及现当代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很多学生认识不到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兴趣不浓,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一些优秀作家及其作品知之甚少。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快餐化阅读方式;另一方面也与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有关,很多教师不注重这门课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一书倡导将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改革的立足点,力求发挥文学对学生的心灵净化、道德完善、品质提升、人格健全等多方面的作用。作者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变迁中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强调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现当代文学不被重视、忽略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革范式。
  该书共有五章,第一章开篇点题,立足宏观视角论述了现当代文学课程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第二章立足专业教学,从文學史建构视角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内容,针对学生轻视“史”、缺乏“史”的意识的问题,对文学史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文学史的书写对象进行了着重介绍。第三章重点结合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第四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对接途径进行探索,讨论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较为热门的问题。第五章总结了专业班主任工作及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可贵经验,提出要在文学教学中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书对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启示意义,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第一,适度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第二,在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文学史意识,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政治历史背景,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作品中感悟历史、联想未来的能力,学会判断、思考和选择。第三,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辅助工具提高现当代文学教学的趣味性。第四,注重课下荐读,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多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教会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总的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一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尽、条理清晰,以该书为指导,借鉴书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对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积极借鉴意义。
  (四川民族学院 次仁翁姆)
其他文献
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成立于2005年,22名语文教师中,有特级教师2人,兼职教研员2人,22%的老师获得过省级优质课证书,5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市级各类教学大赛。这是一个极富凝聚力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如果把她比成一座茂密森林,那么每个语文老师都是一株参天耸立的大树。优秀的个体构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多年来,我们语文组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尤其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思维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富有价值的思考,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优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问题是教学最有价值的资源,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优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
写作是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能力中的一项核心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个体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高考作文作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了我国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考查要求。本文通过对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高考作文试题(主要是全国卷)的分析,梳理高考作文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学生写作能力考查的发展路径,以期
青果巷是常州历史文化名巷,这里诞生了三位中国语言学大家:“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新文字倡导者瞿秋白、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周有光。一巷三杰,令人称奇。三位语言学大家不仅是左邻右舍,而且出生年代等距地相差7岁:1892年(赵元任)、1899年(瞿秋自)、1906年(周有光)。  去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在常州工学院几位语言学教授的陪同下,我终于踏上了一巷三杰的语言小道,内心洋溢着朝圣、敬畏的情怀,踩在三米见
我国古代写作教育的正统观念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将人格、精神涵养放在首位,追求道德、学问之文,而非单纯的辞章之文,或者说是追求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的统一。只有把握这一理念,才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可言。  一、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立足于人的言语精神涵养,是古代写作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便是重言语精神涵养的杰出代表。后世凡论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多年语文教材编制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从“教读”到“白读”再到“课外阅读”,以达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要求在教读课型中,要“授人以渔”,“扶”着学生,帮他们学得阅读方法,获得阅读体验;在自读课上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能力;在以单元课文为支撑的拓展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名著阅读”板块等“课外阅读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与老教材相比,有不少变化,写作模块是其中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老教材对写作模块也分单元、辟专题,但只给写作任务,只出作文话题,不作写作理论介绍;新教材则一改老法,不再将写作理论知识视为教师教学的后台储备,而是直接前置于课本页面,作为课堂教学的显性知识,并以之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理论既已成为教材的组成内容,成为向学生传播的知识,理论体系本身的科学性、表述的严谨性就不能不讲究。本
教授须以学习为本位……然余谓教授自以学生为本位,而教授中间之经历,必不能拘泥于一定之成法,所谓“因材而教”“因势利导”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然亦非漫然无途辙之可寻,必曰以学生自动学习为本位;不能自动,然后辅导;辅导不足,然后启发;启发不足,即参用注入,亦无不可。易词言之,时乎辅导,则辅导之;时乎启发,则启发之;时乎注入,则注入之。要其归必导学生以自动研究之途,养成其自进学习之兴趣而已。  ——孙
“学者散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的新宠。季羡林、周国平、余秋雨、吴冠中等文学界、哲学界、戏剧界、美术界著名学者的散文进入各级各类新课标教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语文教育的内涵从文学向文化的扩展。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并且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自然清新,质朴深刻,卓然自成一家。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苏立文教授就曾高度评价吴冠中的散文:“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使吴冠中在艺坛上占有一席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选入了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表面上是议论文,难度并不太大,但是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立人的意义,当为语文教學的最高宗旨,至今尚未得到一线教师真正的理解。学术刊物上的解读文章寥寥无几,网上的说课、教案实际上是将其当作一般议论文。不少解读和教学设计不约而同地从形式逻辑出发,把教学重点放在论点的“论证”上,完全没有意识到该文所在单元乃是真理论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