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之道,德为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基础技能和知识,还要做好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索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集工具性、知识性、文学欣赏和能力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较之其它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之余加强德育创新工作从多角度多方面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亲身感情和体会教材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文后,在课堂开始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看到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烧杀抢掠,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存坏,毁掉。最后为了销毁罪证,用一把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把圆明园毁掉。视频播放完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满腔热血,义愤填膺,见解不一:”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毁,优秀的建筑园林艺术被烧,太可惜了。”“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受外敌欺负,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宝贝和人民。”“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毁掉圆明园,太可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育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发展与兴衰,匹夫有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化,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成为一句口号,而成了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二、在互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互动是落实德育内容的关键。课堂互动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智慧和教学教学智慧的碰撞,生成德育渗透点,拓展和提升教材的知识点。在课堂互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于教学对于学生学情的掌握程度和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和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来寻找课文的德育渗透点。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我是围绕“诚信”来展开教学的。小鸟答应大树要唱歌给他听,第二年回来的时候树不见了,然后小鸟就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好朋友树。通过对文本的诠释与理解,重点讲述小鸟重视承诺的事。让学生知道”做人当一诺千金“,”诚信是立身之本“,“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等道理。不但有效达成了文本的价值,也使德育教育渗透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被自身情感所支配,而语文教材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思想教育要有机的渗透的在知识教学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祖国山河秀美的文章,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如《鸟的天堂》通过语言的细致描绘,为学生展开了一幅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有反映人们对事业对理想的崇高追求的思想境界的许多佳作,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
如,五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教导这一篇文章时,我除了抓住文章文章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班长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点指导学生进入老班长的角色进行朗读,去体会老班长的话,以及壮烈牺牲的光辉场面。很多学生在读到老班长临死前所说的话时,不禁语带哽咽,甚至掉下了眼泪。可见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牢牢屹立在学生的心间,深深的感染着孩子们,并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抉择中影响着孩子们。
四、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实践和练飞,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就明确提及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语文活动对小学生的道德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斧正学生的思想误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语文小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训练。课外活动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构造,促使他们获得思想品德和文化氛围的强力熏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开展体验的活动。
如可以举办革命诗歌朗诵竞赛、讲出你知道的名人故事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德。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于”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课前对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了解,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和讨论,从自己生活出发,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倡议身边的同学和家长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家园,保护地球。“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置身于现实的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更深刻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以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把握好切入点,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德育不是空泛的口头说教,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玲.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中旬),2013,5.
(作者单位:福建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索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集工具性、知识性、文学欣赏和能力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较之其它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之余加强德育创新工作从多角度多方面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亲身感情和体会教材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文后,在课堂开始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看到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烧杀抢掠,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存坏,毁掉。最后为了销毁罪证,用一把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把圆明园毁掉。视频播放完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满腔热血,义愤填膺,见解不一:”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毁,优秀的建筑园林艺术被烧,太可惜了。”“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受外敌欺负,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宝贝和人民。”“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毁掉圆明园,太可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育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发展与兴衰,匹夫有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化,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成为一句口号,而成了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二、在互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互动是落实德育内容的关键。课堂互动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智慧和教学教学智慧的碰撞,生成德育渗透点,拓展和提升教材的知识点。在课堂互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于教学对于学生学情的掌握程度和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和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来寻找课文的德育渗透点。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我是围绕“诚信”来展开教学的。小鸟答应大树要唱歌给他听,第二年回来的时候树不见了,然后小鸟就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好朋友树。通过对文本的诠释与理解,重点讲述小鸟重视承诺的事。让学生知道”做人当一诺千金“,”诚信是立身之本“,“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等道理。不但有效达成了文本的价值,也使德育教育渗透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被自身情感所支配,而语文教材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思想教育要有机的渗透的在知识教学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祖国山河秀美的文章,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如《鸟的天堂》通过语言的细致描绘,为学生展开了一幅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有反映人们对事业对理想的崇高追求的思想境界的许多佳作,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
如,五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教导这一篇文章时,我除了抓住文章文章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班长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点指导学生进入老班长的角色进行朗读,去体会老班长的话,以及壮烈牺牲的光辉场面。很多学生在读到老班长临死前所说的话时,不禁语带哽咽,甚至掉下了眼泪。可见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牢牢屹立在学生的心间,深深的感染着孩子们,并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抉择中影响着孩子们。
四、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实践和练飞,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就明确提及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语文活动对小学生的道德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斧正学生的思想误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语文小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训练。课外活动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构造,促使他们获得思想品德和文化氛围的强力熏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开展体验的活动。
如可以举办革命诗歌朗诵竞赛、讲出你知道的名人故事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德。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于”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课前对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了解,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和讨论,从自己生活出发,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倡议身边的同学和家长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家园,保护地球。“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置身于现实的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更深刻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以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把握好切入点,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德育不是空泛的口头说教,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玲.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中旬),2013,5.
(作者单位:福建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