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文章认为,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方法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首先要教好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整理物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把握好切入点,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适时进行渗透,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经验,现仅就如何加强德育的问题,提出看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物理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之心。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著作《墨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声方面,有北宋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回音壁等都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对声音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并且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光学方面,有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内有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的记载;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载发生在公元前1千多年前的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可靠的日食记。在浮力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公元前4世纪的《墨经》已有浮力的记载;6岁的曹冲称大象,宋和尚怀丙打捞铁牛所显示的智慧并不比阿基米德鉴别王冠逊色。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上书记载的升空灯笼,三国中的孔明灯,就是利用了现代热气球的原理。在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方面,我国古代对杠杆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杠杆的巧妙的应用,如春、桔槔等;古代士兵攻城用的武器之一抛石机等都利用了杠杆原理,在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方面,用来汲水、磨粉、春米等。在磁方面,除了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外,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准确地论述了地磁偏角。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后,在物理和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等。在物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以中国人命名的物理定律和定理,如1990年北京科技大学陈难先教授在应用物理几类逆问题的研究中给出普遍解的公式,在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到“神舟十号”飞船的顺利发射,这是中国人对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又如“姣龙号”的下潜等,在教学中及时介绍我国科技成果,可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为我国物理发展作出贡献。
二、结合理论和规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每一个知识点本身就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的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又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如惯性,汽车发动机的飞轮做功冲程之外冲程的动力,将物体抛出去都要利用惯性。不利于我们的一面,如:奔驰中的汽车、火车,因惯性难以瞬间停下,往往造成交通事故。除此之外,教材中的声音、光、摩擦力、热机、电磁波等都可用来对学生进行事物的两面性教育,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矛盾。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对于促使學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具有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时,必须把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鼓励学生创造条件,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要以得出的数据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将知识点与辩证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现在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遵守纪律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发现是艰难的。法拉第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和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焦耳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建立了能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告诫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敢于实验,敢于失败,具有从多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拼搏精神。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科新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利用物理学家探求真理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
四、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必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用图表、挂图、幻灯、专题讲座”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把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尝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材中,有意识地挖掘、研究德育教育的价值,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使德育教育得以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使选择内容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上,这样,教书、育人才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方法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首先要教好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整理物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把握好切入点,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适时进行渗透,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经验,现仅就如何加强德育的问题,提出看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物理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之心。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著作《墨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声方面,有北宋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回音壁等都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对声音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并且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光学方面,有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内有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的记载;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载发生在公元前1千多年前的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可靠的日食记。在浮力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公元前4世纪的《墨经》已有浮力的记载;6岁的曹冲称大象,宋和尚怀丙打捞铁牛所显示的智慧并不比阿基米德鉴别王冠逊色。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上书记载的升空灯笼,三国中的孔明灯,就是利用了现代热气球的原理。在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方面,我国古代对杠杆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杠杆的巧妙的应用,如春、桔槔等;古代士兵攻城用的武器之一抛石机等都利用了杠杆原理,在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方面,用来汲水、磨粉、春米等。在磁方面,除了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外,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准确地论述了地磁偏角。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后,在物理和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等。在物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以中国人命名的物理定律和定理,如1990年北京科技大学陈难先教授在应用物理几类逆问题的研究中给出普遍解的公式,在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到“神舟十号”飞船的顺利发射,这是中国人对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又如“姣龙号”的下潜等,在教学中及时介绍我国科技成果,可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为我国物理发展作出贡献。
二、结合理论和规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每一个知识点本身就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的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又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如惯性,汽车发动机的飞轮做功冲程之外冲程的动力,将物体抛出去都要利用惯性。不利于我们的一面,如:奔驰中的汽车、火车,因惯性难以瞬间停下,往往造成交通事故。除此之外,教材中的声音、光、摩擦力、热机、电磁波等都可用来对学生进行事物的两面性教育,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矛盾。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对于促使學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具有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时,必须把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鼓励学生创造条件,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要以得出的数据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将知识点与辩证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现在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遵守纪律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发现是艰难的。法拉第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和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焦耳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建立了能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告诫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敢于实验,敢于失败,具有从多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拼搏精神。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科新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利用物理学家探求真理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
四、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必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用图表、挂图、幻灯、专题讲座”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把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尝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材中,有意识地挖掘、研究德育教育的价值,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使德育教育得以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使选择内容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上,这样,教书、育人才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