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在法罗岛的日与夜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如此亲近大海,感觉是多么地棒,有时候这种声音很烦扰,对于演员和我来说,这种声音是被唤醒。”
  电影人朝圣之地
  2006年,在拍摄《色戒》期间,李安陷入困境,于是携妻儿一家老小远赴波罗的海的一座小岛,去见自己的精神偶像。仅20多分钟的会面,一个拥抱,让李安顿时充满了力量。这在电影史上特殊的一刻,让许多影迷记忆犹新。李安拥抱的不仅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也是在拥抱自己的信仰。这位让李安激动无比的人是瑞典国宝级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那座岛屿则是法罗岛(F?r?瑞典语)。
  很少有导演的作品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这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知名度的电影人不仅让一座小岛举世闻名,还让这座岛屿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四十多年来,他选择了最为沉默的生活方式——在法罗岛上隐居,直至去世。
  1960年,当时电影《犹在镜中》的拍摄预算有限,要选择一座荒岛进行拍摄,制片人建议伯格曼去法罗岛看看。那年的初夏,一个暴风雨的日子,伯格曼和他的摄影师Sven Nykvist来到法罗岛。很难说是因为受岛上充足的阳光吸引,还是被其荒凉的景象所迷惑,伯格曼对静谧的法罗岛一见钟情,当下就决定在此取景,不再找其他的地方拍摄。
  “魔法般的地方。”他这样描述对法罗岛的初次邂逅:“记得当时我走下车,望向周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如同回家一般特殊的感觉。”
  在此之前,伯格曼已经凭《第七封印》、《野草莓》和《处女泉》等影片获得了国际声誉。但在1965年,伯格曼仍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余生都在岛上度过。他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盖起了居所,建了私人电影院,在岛东南端的邓巴村落盖起了帕丹摄影棚。
  伯格曼是如此地迷恋着这座小岛,法罗岛上奇异的石头海岸、海风吹拂的松树林、洁白的沙滩、清晨弥漫的浓雾以及草地上吃草的绵羊,都成为他电影里取之不尽的素材。他先后在法罗岛上拍摄了七部影片:《犹在镜中》(1960年),《假面》(1965年),《羞耻》(1967年),《安娜的热情》(1968)年,《婚姻场景》(1972年),以及《法罗岛档案》(1969年)、《法罗岛档案1979》(1979年)两部纪录片。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座仅有五六百人的小岛一直都是军事禁区,禁止外国人进入。因为伯格曼,如今的法罗岛变成了艺术电影爱好者和伯格曼粉丝心中的圣地。
  (二)
  “有时候我几天都不会跟人说话,我会想:“应该打个电话,不过我会放下,继续沉默不语。”
  岛上的生活
  伯格曼居所客厅里有一个俄罗斯式壁炉,他经常坐在壁炉边的敞开空间,依着墙,点燃火炉,在那儿沉思,亦或者在那儿品尝红酒,透过偌大的落地玻璃窗户,观看暴风雪和海洋。有的时候睡不着,他会在这56米长的屋子里来回踱步,然后躺在壁炉边看日出。
  岛上的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经常在早餐后散步30~45分钟,然后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坐下,开始三小时的写作。接着享用自己的午餐,再看一会儿书,下午三点去电影院看艺术片。
  伯格曼的私人电影院是一间白墙红窗红门的房子,门外放着一张蓝色的长凳,由谷仓改建而成,里面陈设15张座椅,每天他都和妻子观看一到两部艺术电影。
  岛上的居民无从理解伯格曼影片中那些纷繁复杂的暗喻和象征,但却保持着对这位导演的敬重。他们给予了伯格曼不想被打扰的生活,当别人来问伯格曼住在哪里时,都得到不太清楚的回答。
  “我喜欢夏天下雨,喜欢宁静……持续长期湿润的雨,从中我总是会获得难以形容的快乐,总的来说,我喜欢秋天。”在真实和影像之间,那亘古以来就拍打着岸边的波浪,那些雾气、巨石都因为那位像神一样被保护起来的人而变得不再简单。
  法罗岛的景色给予了伯格曼所追寻的一切,且更为丰富。在岛上,伯格曼度过了那些简朴、和谐、紧张、焦虑和松弛的日子,并完成了《呼喊与细语》、《面对面》、《秋日奏鸣曲》和《亚历山大与芬妮》的电影剧本写作。
  (三)
  “我从来没有年轻过,只有‘不成熟’过。”
  生命中的女人
  当碧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和丽芙·乌尔曼(Liv Ullmann)一左一右出现在《假面》的拍摄花絮中时,82岁的伯格曼对于两个他曾经热恋过的女演员由衷地感慨:“看到这些女孩时的感觉真是好极了,她们是那么年轻!”
  5次婚姻,9个孩子,好几任情人,在伯格曼漫长的风月无边的一生中,不同的女人走进他的生命里,给予了他不同阶段的创作灵感。这些伯格曼的灵感缪斯中,与法罗岛联系最紧密的要数两个人:丽芙·乌尔曼以及他最后一任妻子英格丽·冯·罗森(Ingrid von Rosen)。
  1966年,在法罗岛上拍摄《假面》的时候,伯格曼与乌尔曼陷入了热恋,他疯狂地爱着她,以及工作的法罗岛。他辞去了皇家剧院的工作,和钢琴家妻子凯比离了婚,在岛上建造居所,打算和乌尔曼在岛上厮守终生。
  乌尔曼与伯格曼一起在法罗岛上生活了隐秘的5年,并育有一女,他们从未办理过法律或宗教上的婚姻手续。然而,这段惊世恋情没有走到终点。在外人无从猜测原因的情况下,20世纪70年代初,两人分手。乌尔曼收拾了自己的衣服,到挪威去拍摄新电影。
  乌尔曼告别了法罗岛,离开了伯格曼,却没有从此走出伯格曼的荧幕,后来,两人还保持着独特的友谊,继续合作了《呼喊与细语》、《婚姻生活》、《面对面》、《秋日奏鸣曲》等影片,写下了电影史上的辉煌一笔。
  和乌尔曼分手后,伯格曼丰富的情感源泉并没有由此枯竭,1971年底《呼喊与细语》杀青,53岁的伯格曼与英格丽·冯·罗森结婚。英格丽脚踏实地、理性、克制并有控制欲,在某种程度上很像伯格曼的母亲,也许是伯格曼能破除每段恋情5年魔咒的原因。他们一起走过了灾难式的逃税风波,度过了漫长的24年婚姻生活,直到1995年,英格丽去世。
  回顾情史,伯格曼承认:“58岁那年,我才走出青春期。”
  (四)
  “生命逝去的每一天,我都会想到死亡。每一天死亡都会来打扰我。”
  告别之后
  伯格曼的电影都可以用一个意念来概括:寻求。他一生都在寻求对爱的渴望以及被关注。
  伯格曼的父亲是宫廷牧师,母亲是一位出身上层阶级的小姐,性格坚硬。父母对他的管束甚严,他的童年充斥着“罪恶、告解、惩罚、宽恕”等词汇,严峻、压抑的童年,使他从小就带着对外界超乎常人的敏感,他将问诘上帝、性、死亡,以及先天的恐惧和孤独放到了他的电影里。白光、钟声、灵柩、死神……成为伯格曼电影的代名词。
  在英格丽去世后的几年里,伯格曼不得不面对自己在岛上的孤独,以及无眠的夜里对逝去妻子的思念。最终,他开始接受最后会与英格丽相会的可能。离死亡越近,他对死亡的恐惧越少。
  这位以喜欢发号施令,胆小、易怒而闻名的电影人,把他的控制欲体现在自己最后的葬礼中。他在遗言里表明希望举行一场不被打扰的葬礼,要求不要在他的葬礼上献花,只需要演奏圣歌和提琴伴奏,下葬日不对外界公布。
  低调而隐蔽的葬礼在法罗岛上唯一的教堂举行,仅有几十位亲人和密友受邀参加葬礼,其中包括碧比·安德森和丽芙·乌尔曼。遗体被装殓在一副简单的木质棺材里,棺材的木匠也是伯格曼在法罗岛的住宅设计者。
  2007年,89岁的英格玛·伯格曼与英格丽·范· 罗森合葬在一起。
  在一座小岛长眠,或许是最美丽的选择。因为汪洋中的法罗岛虽孤独,却始终被大海所拥抱。
其他文献
独一无二的航海“秘笈”  《更路簿》,又名《南海航道更路经》、《南海更路簿》,是自古以来海南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笈”,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它是一种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或是一张手绘的航海地图。除了记载到西南沙群岛海域的航海路线外,《更路簿》还记录了西南沙群岛的气象、海况、海洋物产以及岛礁方位、地貌、距离等等,对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作了述说,并记录有观察海上风云和出
期刊
潘远礼,三亚市崖城镇人,一家几代人都做槟榔生意。1996年,由于槟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槟榔价格不断下跌。后来,中间商又以次充好,将从越南收购的便宜槟榔与海南槟榔掺杂在一起卖,买家发现后一怒之下将货物一并退回。受此影响,海南的槟榔种植户损失巨大,很多人纷纷砍掉了地里的槟榔树,土地租赁和槟榔苗价格也随之下降。就在这时候,潘远礼一口气承包了600多亩地种植槟榔。  “当时大家都不看好槟榔,
期刊
不着痕迹的古港  《郑和航海图》在海南东部海域仅有一句注释:“独猪山艮针,五更,船用艮寅针,十更,船平大星”。这如同密码一般的文字,是用指南针来航海引路的“针路”,记载了郑和船队当时行经的轨迹。而独猪山,就是如今万宁的大洲岛,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说到大洲岛,就不得不先提乌场港。大洲岛孤悬海外,需要有一个岸上的港口来做后勤中转工作。当年郑和船队经停大洲岛,若要补给,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乌场港来运
期刊
13年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献军第一次接触到海南回族,结果让他惊喜不已。“海南回族的族源在中国回族中非常独特,其他地区的回族大多来源于中亚或西亚,唯独海南回族主要来源于越南南部古占婆国,有些风俗习惯也是中国其他地区回族所没有的。”王献军说,长期以来,由于海南回族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和人数少,相关的研究相对也较少。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海瑞是清官,但不知道他是海南
期刊
海底迷失800年  华光礁是西沙群岛中的大环礁之一,南北均有一个礁门,可驾船进入其中。这里是中国渔民冬季的渔场,农历正月到五月都有渔民来此作业。1996年的一天,一艘海南潭门的渔船来此潜水捕鱼,这是潭门渔民在岛礁处捕捞的一种传统方式,渔民潜入水底,却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由此揭开了中国在西沙海域最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1998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组成的水下考古队潜入西沙华光礁,眼前忽然间
期刊
摘要:在老庄美学的建构中有些学者把自然无为阐释为自由,这样老庄的思想也就是美学了。其实,在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时代,自由并不是一个比秩序更急切的问题。道先于一切,在这个既定场域很难说给自由留下了一席之地。从自由本身来看,自由表现为肯定性力量与否定性力量的一体二用;而自然无为是一种自然的本性存在,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是让自由毁弃于自然。从人生自由来看,在人的自然维度,自然无为讲求顺任自然,却没有对
期刊
为了帮助海南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贯彻海南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精神,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酝酿,策划推出“海南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百镇千企行”活动。  5月22日上午,对接会活动启动仪式暨首次市县(澄迈)由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澄迈县委县政府在老城开发区共同主办。海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田德毅,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张中科,交通
期刊
人类与海互相取舍和依存的时间历程漫长而遥远,生活在岛屿之上的人们,更是对此深有感触。成长在海边,生活在海边,老死在海边,这是一个依海而生、依海而死的人的一生。此间的代表便是日日与海打交道的渔民们。他们被海风吹黑的脸庞,终日拉网被磨得起满老茧的双手,都是大海镂刻下的深深印记。  老冯是一位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老船长,他有自己的渔船,也有着和自己配合的水手们。他的捕捞海域对其他地区的渔民来说,并不遥远,
期刊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海南省不少地方都要举行为期七天的“军坡节”,在民间也叫“闹军坡”、“发军坡”。这是一项相传已有1300年历史的民间祭祀活动,为的是纪念海南的开岛元勋——冼夫人。丰富精彩的民俗表演,加上人头攒动的庆祝现场,场面极为壮观,叫人实在难忘。  冼夫人和海南的结缘要追溯到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当时的海南已游离于中央政府管辖之外长达六百多年
期刊
中国经济舞台最活跃的商帮之一  以“开放、拓展”精神闻名的闽商,如今正以惊人的成长速度、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成为目前中国经济舞台最活跃的商帮之一。事实上,福建也是大陆在海南投资人数最多、投资规模较大、投资成功率较高的省份之一。  福建各类企业遍及海南全岛,行业涉及房地产、装饰、农业、水产、商贸、酒店旅游、建材等各行业。在建筑建材行业,福建籍企业产值占到海南建筑业产值一半以上,福建籍企业生产的特种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