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北京:时尚槟榔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xlx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远礼,三亚市崖城镇人,一家几代人都做槟榔生意。1996年,由于槟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槟榔价格不断下跌。后来,中间商又以次充好,将从越南收购的便宜槟榔与海南槟榔掺杂在一起卖,买家发现后一怒之下将货物一并退回。受此影响,海南的槟榔种植户损失巨大,很多人纷纷砍掉了地里的槟榔树,土地租赁和槟榔苗价格也随之下降。就在这时候,潘远礼一口气承包了600多亩地种植槟榔。
  “当时大家都不看好槟榔,但我觉得只要湖南人还在,槟榔就不怕没市场。”就这样,潘远礼成了海南为数不多的几个大槟榔种植户。为了提高槟榔产量,他在山上钻井,对槟榔园实行人工浇灌。加上琼南地区气候条件适合槟榔生长,潘远礼的槟榔园产量总是要比别人的高些,引得湖南的各大加工厂商纷纷找上门争相收购。“我们的槟榔上市早,所以市场竞争力强。往往是我们收割了几次之后,别人的槟榔还没上市。”
  千年槟榔贸易
  1989年,三亚市崖城镇出土一个明代商人称槟榔使用的一百斤重的秤砣,由此可见崖州槟榔产量和贸易额之盛。明清时期崖州地区的槟榔就通过保平、大疍港大量供应北方市场。
  走在潘远礼按一定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的槟榔园里,闻着浓郁的槟榔花香,放眼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槟榔园,不禁让人想到古籍中记载的“槟榔弥山遍野” 的景象,以及海南槟榔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经济、文化上影响。
  如果要问海南有哪一样经济作物在全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答案肯定是槟榔。尤其是在海南古代经济贸易中,槟榔作为海南拳头产品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供应南方大港和城市,海南赋税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槟榔贸易。
  将槟榔开发为一种栽培植物,古代海南居民算是最早的一批实践者。人们对槟榔最初的认识主要是用于防治疾病,凡是与槟榔相关的记载,都会提及其“辟膻、消食、去虫、除瘴”的药效。由于海南岛四面环海,海运是当时槟榔外销的唯一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槟榔的运输提供了基本条件,尤其是福建泉州,早在北宋时已有商船定期与海南通航。
  宋代以后,槟榔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广和福建。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海南槟榔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逐渐从平时防瘴治病的药材扩展为老百姓日常享用的嗜好品,甚至是象征身份的奢侈品,继而形成千家万户交际应酬的礼品。苏东坡当年被贬海南客居儋州时,海南当地居民用来来招待他的便是槟榔。
  所有这些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对海南乃至大陆广大地区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之后,海南槟榔在全岛各州县普遍种植且成林成园,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到明清时期,受岛内外市场刺激,许多地方的农民开始放弃粮食生产,转业成为槟榔园经营专业户,海南“槟榔弥山遍野”的景象随处可见。清代甚至出现了植树数万棵的大规模槟榔种植园,不仅比元明时代的 “千棵槟榔园” 有更大的扩展,而且从管理到收获也都雇佣农工,园主依靠长期经营赚取投资利润,投资规模和雇工方式,已初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海南槟榔产销两旺对两广、福建等地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减少中转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尤其槟榔果加工需趁季节采摘加工才能迎合嗜好者口感,众多商贩在收获期“轻风涛之虞,涉不测万里之险”到产地直接采购。为了“岁过闽广不知其几千百万”的槟榔采购、加工、储运和分销,不知有多少行脚商、经纪人和海商车夫,常年奔波于琼岛各县,长途贩运于粤海闽地。北海、海安、雷州、赤坎、江门、广州、潮州、泉州等滨海港埠,先后成为海南槟榔的主要集散地。乾隆年间,雷州港“往来商贾辐辏”有专营海南槟榔批发的商家成行成街,该港的南亭街便是经营槟榔商号的集中之地。
  一种商品通过它的需求效应,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吸引众多商贩投资营运,既能在市场获利,又成为当地财政税赋的重要来源。在海南槟榔经济繁盛的岁月,槟榔产业是海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些州县几乎依靠槟榔生产来维持地方财税收入。早在宋代,槟榔经济就在海南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清《琼州府志》记载的道光年间全岛各州县税收情况,“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 37 %,是海南古代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槟榔市场生命周期维持上千年之久,这在海南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根据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岁售于东西两粤者十之三,于交趾、扶南十之七”的记述,海南槟榔的销路已从宋明两代主渠道在两广闽蜀,转而销往越南、柬埔寨,走向国际市场。
  槟榔里的岭南文化
  海南槟榔一开始是作为药材采摘种植,用于防瘴治病。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逐渐演变成风糜岭南闽蜀,甚至京城的时尚嗜好品,因此而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经历千百年的岁月孕育后,槟榔最终演化为岭南文化的特色元素。
  宋代,槟榔消费的区域已从岭南扩展到大陆东南和西南,“自福建下四川与广东、西路, 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其法,斮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蒌叶上,裹槟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后啖其余汁。少焉,面脸潮红。”其中以广州人花钱最多,享用也最为讲究。为了方便取食,当时的人们设计制作了一种随身携带的槟榔盒,里面分三格:一格装蒌灰,一格置蒌叶,一格放槟榔。这种盒子用银或锡制成,精雕细刻,主人爱护备至,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外地人初到广东,往往嘲笑广东人“路上行人口似羊。言以蒌叶杂咀,终日噍饲也,曲尽啖槟榔之状矣。”但来穗一年半载之后“则不可一日无此君矣”。
  粤人嗜吃槟榔的习惯, 延续至明清时代更上升为一种时尚的高消费。明人叶权在《游岭南记》 中记述:潮州人以口红齿赤为富贵子,盖槟榔不离口也;在广州城中,不时看到少年英俊的公子哥儿束金带、跨骏马,在行进的途中仍不停地咀嚼着槟榔。到了清朝, 连北京人也嗜好起槟榔来了。他们吃的是一种晒干了的槟榔,“杂砂仁豆蔻,贮荷包中,竟日细嚼,唇摇齿转。”曹雪芹在《红楼梦》 第六十四回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贾琏因见二姐儿手里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带来了,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贾琏便笑着欲近身来拿…… ”
  千百年来,随着嗜吃槟榔蔚然成风,风之传播便潜移默化为一种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槟榔文化现象。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人“俗重此物,交接以为先容,婚姻以为定礼”。即有客人来访,必先用槟榔向主人表示敬意,主人也要拿出槟榔待客致谢。媒约婚礼必用槟榔作为信物,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
  潘远礼和妻子的槟榔生意
  清代中后期,由于封建社会经济衰落,加之鸦片烟等外国商品大量倾销,烟草种植和消费在粤闽各地流行,食用槟榔的人日趋减少。如今,国内较为普遍食用槟榔的是湖南、台湾、海南三地。而作为药材仅为中成药的一味配方,槟榔的功能和需求量也有限。但这些都不影响潘远礼与妻子容生梅对槟榔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一般的人家都只是在房前屋后种一点,或者在自留地里面种几亩,我们家是专门承包几百亩地来种槟榔,属于规模化种植。到了收获的季节,槟榔园10天收割一次。在高产区,一次可以割20万斤,一年下来能收获100多万斤。”为了打理槟榔园,潘远礼请了三十来个工人,有的工人已经跟着他干了十几年。“五六月是槟榔生产的淡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是80块钱一斤。所以等不到长大,小小的槟榔就要开始卖了。”潘远礼说,在经历了2013年的槟榔经济低谷之后,2014年的槟榔价格稳步上升。
  在嫁给潘远礼之后,受做中医的父亲影响,容生梅对槟榔诸多使用价值如数家珍:“槟榔全身都是宝,除了果实,根、花、汁等都可以入药。虽然目前主要是靠湖南市场,其他地区的市场还没怎么打开,但现在情况正在逐渐好转,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超市都开始卖海南的槟榔了。”整齐高大的槟榔树下,潘远礼指着一簇簇绿油油的槟榔苗说:“那是我们培育的槟榔苗,总共有十几万株。我们打算再种一批槟榔给孩子,然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其他文献
摘要:赫勒將已有的正义概念分为静态的正义概念和动态的正义概念,并认为静态正义的概念所要求的将规范和规则持续不断地适用于社会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是难以实现的,动态的正义概念所诉诸的自由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本身又是不可靠的。赫勒认为正义的最终只能是用正直的好人的良善生活超越正义,但是良善作为好的人类生活本身却是存在脆弱性的,良善对世界采取了一种柔顺、开放的姿态,但正因为此,良善像花朵一样脆弱,良善生活之于超
期刊
2015年6月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企商机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来自海南省内外政、企、商各界代表,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家近500人汇聚一堂,以“一带一路”战略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广阔商机为主题,畅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探讨民企商机。参会的民企商家认为这次会议上大家结交了新朋友,提供了新商机。不仅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高规格的智力支撑,同时也给民营企业进行了一次强大的头脑
期刊
摘要:《易传》与《中庸》从天道与人道的内在关联对儒学价值本体进行了不同界定。《易传》侧重从形上天道建构价值本体,从价值维度以天道恒转为人道运行提供本体根据,凸显本体“弥纶天地之道”的超越性。《中庸》更强调主体心性对天道与人道之间的上下沟通,揭示人道价值的日常规范性,侧重对主体心性的照察,致力于将超越性本体内化于主体心性并展开于百姓日用常行,将形上天道转化为现实价值原则,在庸言庸行中追求高明的道德境
期刊
摘要:  文艺界“两个口号”之争中对立的主角鲁迅与周扬在文艺思维上基本上属于两类不同的模式:周扬偏向于将一切归纳于某个单一的、普遍的一元原则的“刺猬”类模式,而鲁迅倾向于多元的、漫射的离心式的“狐狸”类模式。思维模式的不同是鲁迅与周扬在“两个口号”中产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辨析鲁迅与周扬两人的文艺思维模式既是对“两个口號”争论原因的多角度探讨,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的解读与观察,还可以吸取不应该
期刊
摘要: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总之,明中后期的政治因素对私修史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私修史书;政治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
期刊
摘要: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极具盛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诗作中,吉狄马加频繁地叙写了彝族的风尚习俗、祭祀礼仪、图腾信仰、神话传说等“仪式”意象。吉狄马加在诗作中常常以彝族的仪式文化为视角来探寻彝族的历史、思考彝族的现实,彰显了他对彝族文化的深沉思考和独特想象,表达了他对彝族现实生活、未来发展、人性人文等形而上的思考和终极关怀意识,这使他有关彝族的书写更切近于本民族的原生态状态。仪式是对现实的
期刊
最年轻的造船人52岁  两年前,英国人艾迪搬家来到海南。他是一个帆船玩家,很希望能够在中国南海驾驶帆船航行。在他的认识里,中国的航海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以前,中国建造的大型木船要比西方同等木船大得多,能够在东方驾驶帆船航行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从这一点上说,他和15世纪时候的英国人没什么区别。但很快,他发现古老的帆船文化在海南岛似乎已经消失了,现在还在使用的船只都是机动船,这让他非常遗憾。幸而
期刊
胡椒是海南的特产。在田野乡间,你可以看到这种毫不起眼的藤本植物攀缠在一根根石柱上,和其他疯狂生长的热带植物并无二致。在超市或是菜市场小摊,胡椒亦是寻常调料,黑的、白的、颗粒、粉状,几块钱足矣。海南当地人还习惯以胡椒根来炖鸡、猪肚,能治胃痛,而且味道还十分不错。  但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胡椒,却在历史上曾拥有与黄金等值的身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欧亚两端,它都曾书写过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
期刊
海南澄迈清代中晚期龙窑  早在1964年,广东省文物工作者在海南考古调查期间就发现了澄迈福安窑址。直到2002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领到国家考古发掘证照后,才对福安窑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主持发掘工作的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郝思德说明道,2002年的发掘工作主要是试掘,2004年才是全面发掘。两次考古共发掘出土3000余件陶瓷器文物,其中以瓷器居多;另外还有1400
期刊
独一无二的航海“秘笈”  《更路簿》,又名《南海航道更路经》、《南海更路簿》,是自古以来海南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笈”,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它是一种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或是一张手绘的航海地图。除了记载到西南沙群岛海域的航海路线外,《更路簿》还记录了西南沙群岛的气象、海况、海洋物产以及岛礁方位、地貌、距离等等,对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作了述说,并记录有观察海上风云和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