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以及教学领域中都有渗透。目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社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高中时期的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科目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通过计算机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范围。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大理想。因此,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笔者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4-367
一、背景及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已经基本成熟,他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此阶段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多,并且更贴近于实际应用。而在此阶段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在信息技术时代,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是高中学生的基础任务。
2.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可以说创新思维能力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教学方法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教学课程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和练”结合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计算机技术的课程内容,在讲述完技能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训练。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在讲课中要亲自示范相关的技能,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管理,導致学生在此期间不认真听讲,利用电脑打游戏、听音乐,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下降。另外的弊端是,这种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外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也不够合理,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较差,也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学习兴趣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观因素。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学习缺乏兴趣,就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提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正面临学生主观意识缺乏的问题。大部分高中生没有认真对待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等,当然无法获取到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也无法培养出创新思维。另外,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大部分高中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他们对电脑和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也就不再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端技术,导致在课中不认真听讲。甚至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都比较简单,不值得认真去学习。
(三)教学方法
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所决定的。而在传统的教学体制理念下,教师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把握还不全面,也缺乏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首先,教师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大部分原因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造成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固化、陈旧,与创新精神恰恰相反,导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很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目前为止,高中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大多数高中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安排比较少,一周在 1-2 节课左右,并且还存在科任教师随意占用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很难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展开有效的信息技术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核心素养教学
当前,在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主要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对计算机技术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识不到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中计算机技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一方面,学校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学相应的重视,也要重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工作,转变传统、固化的教学理念,并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做好教学规划,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环节
创新思维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良好的思维观念,是当前时代的主体。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帮助提升核心素养教学的质量。创设良好的创新环节,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丰富性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学习中,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行为,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实践学习
创新不仅可以是个体的创新,也可以是集体的创新,集中优质想法进行创新是一条良好的创新途径。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小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进行良性讨论和竞争,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共同创新的目的。在应用小组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首先,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分组,促进学生之间有良性创新的讨论。其次,注意应用实际问题引发小组创新。利用小组教学的兴趣性、汇智性特点,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知识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结束语
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非关键,教师要重视起自身的责任,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成阿敏,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J].知识文库,2021-03-29
[2]石林芳,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高中数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高考,2021-03-25
[3]尤加敏,核心素养下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03-24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中学 苍南县三禾高级中学 325800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4-367
一、背景及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已经基本成熟,他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此阶段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多,并且更贴近于实际应用。而在此阶段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在信息技术时代,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是高中学生的基础任务。
2.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可以说创新思维能力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教学方法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教学课程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和练”结合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计算机技术的课程内容,在讲述完技能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训练。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在讲课中要亲自示范相关的技能,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管理,導致学生在此期间不认真听讲,利用电脑打游戏、听音乐,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下降。另外的弊端是,这种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外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也不够合理,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较差,也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学习兴趣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观因素。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学习缺乏兴趣,就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提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正面临学生主观意识缺乏的问题。大部分高中生没有认真对待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等,当然无法获取到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也无法培养出创新思维。另外,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大部分高中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他们对电脑和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也就不再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端技术,导致在课中不认真听讲。甚至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都比较简单,不值得认真去学习。
(三)教学方法
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所决定的。而在传统的教学体制理念下,教师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把握还不全面,也缺乏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首先,教师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大部分原因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造成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固化、陈旧,与创新精神恰恰相反,导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很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目前为止,高中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大多数高中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安排比较少,一周在 1-2 节课左右,并且还存在科任教师随意占用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很难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展开有效的信息技术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核心素养教学
当前,在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主要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对计算机技术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识不到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中计算机技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一方面,学校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学相应的重视,也要重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工作,转变传统、固化的教学理念,并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做好教学规划,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环节
创新思维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良好的思维观念,是当前时代的主体。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帮助提升核心素养教学的质量。创设良好的创新环节,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丰富性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学习中,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行为,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实践学习
创新不仅可以是个体的创新,也可以是集体的创新,集中优质想法进行创新是一条良好的创新途径。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小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进行良性讨论和竞争,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共同创新的目的。在应用小组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首先,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分组,促进学生之间有良性创新的讨论。其次,注意应用实际问题引发小组创新。利用小组教学的兴趣性、汇智性特点,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知识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结束语
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非关键,教师要重视起自身的责任,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成阿敏,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J].知识文库,2021-03-29
[2]石林芳,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高中数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高考,2021-03-25
[3]尤加敏,核心素养下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03-24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中学 苍南县三禾高级中学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