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绘本运用的价值判断与实践改进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将绘本与幼儿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设想与方法已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如何发挥绘本在数学领域的有效价值?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数学活动中绘本运用的价值及其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而绘本与数学活动的结合,正凸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有趣性体现在孩子们始终积极主动地在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中学习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并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非常引人入胜,更是非常有趣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中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发挥了绘本原本的教育价值,从而激发幼儿继续学习数学的欲望。
  1.图文并茂,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绘本教学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活动能直接“读到”、“看到”,让幼儿了解到数学活动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正如《妈妈不在家》中:鸡妈妈不在家,一头狼又窥伺着鸡蛋宝宝,随之又发生了5个鸡蛋变成3个,又变成5个,又变成4个的有趣故事,很好地展示了5以内的加减法,读了这个故事,即使我们不问拿走了几个,又剩下几个鸡蛋,孩子们也会通过图画和文字理解出,鸡蛋数量有趣的变化过程,体验加减法的乐趣,这样的数学不但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而且加深了幼儿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2.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所以当老师出示优美的画面,枯燥的数学知识一下转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熟悉的儿童故事,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使孩子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如绘本《抬抬你的屁股》中讲述了:一只小青蛙的帽子被大象压在了屁股下,为了拿回帽子,小青蛙应大象要求给大象许多不同形状的食物,通过观察学习,孩子们意识到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形状并能区分它们,同时也是在引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懂得数学的重要性。《纲要》中也指出:“数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探索的对象。”[1]绘本正是将多元的价值融于一体,让绘本的情境为幼儿提供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真切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
  3.有效设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而悬念又是构成绘本故事魅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正如《阿锤和阿蛋的愉快的一天》这本绘本,在故事中融入了许多数学几何空间的概念,这不仅是关于两只可爱的小老鼠不断解决问题的有趣故事,更是幼儿主动学习数学几何概念的过程,也是幼儿尝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获得对数学概念真实的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二、幼儿数学活动中绘本运用的实践改进
  1.选择适宜的绘本,深入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数学元素。
  要将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演绎为精彩纷呈的数学活动,首先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一定采摘能力,不断深入挖掘、探究,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从中整合出有价值的数学元素。就绘本《一颗纽扣》来说,绘本中原来的纽扣特征比较杂,但是通过我们仔细梳理,将纽扣按形状、大小、颜色、孔眼的数量这几个方面仔细分类,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从数学的角度来阐释这些问题,引导幼儿学会按纽扣的这些特征进行配对,不仅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反而会让他们获得许多有用的数学经验,经过教师的阅读引导和幼儿的探索之后,在跟随小老鼠共同寻找纽扣主人的过程中,让幼儿从多个维度把握了纽扣的外部特征,最后再动手操作实践,不但巩固了幼儿所学知识,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结合活动目标,合理增减绘本内容。
  “故事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许多非数学信息,以免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2]如在《一颗纽扣》的一研教学活动中,考虑到与数学结合,将各种动物的纽扣改成了形状、色彩等特征明显的纽扣,并添加了一个“为森林里小动物们找纽扣”的操作环节,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增设的操作环节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探索欲。所以教师不但要考虑如何将故事情节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保证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还要在忠于原著、保证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前提下,对部分故事情节和画面进行了增减或改编。
  3.精心设计与绘本所相融的教学具。
  教具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具的使用,而学具材料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更能激起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因此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教具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躲避恶猫的方法》的三研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的统计图,引导幼儿结合活动所掌握的知识,迁移运用并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并顺利解决了问题,可见我们所提供的教具应能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自主参与,主动建构,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即教具提供要功能化,设计要多元化,并有效地融于绘本。
  4.围绕目标,科学设问,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并提问,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如在《躲避恶猫的方法》的三研教学活动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老鼠们不断遇到分歧,在左右为难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制作统计图,看似帮助老鼠们解除问题,其实更是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以情节为主线合理设计各环节。
  将绘本故事成功改编为数学活动,教师还要以故事情节为主线精心设计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教学环节。因此,在《一颗纽扣》的三研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利用了这种方法,结合绘本情节,以“封面上有谁、他捡到了什么、猜猜接下来会怎样”等问题,来设计整个活动环节,在小老鼠找寻失主的趣味过程中轻松将目标落到实处。
  6.结合故事情节,创设操作实践环节。
  “由于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主要通过自身的感知、观察、操作等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不断与周围物质世界相互作用,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学习科学,而不是通过教师讲解科学。”[3]的确,幼儿操作是一种直接的认知活动,改变了枯燥的“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和体验。而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也促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意义重大,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如绘本《躲避恶猫的方法》的三研教学活动中,就围绕故事情节,创设了请小朋友们为小老鼠收获的各种粮食设计统计图的环节,不但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可见数学操作活动能让幼儿在动手中思辨,在思辨中探索,并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曾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4]。
  综上,幼儿数学活动中绘本运用对于拓展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开拓幼儿思维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将幼儿数学活动中绘本运用有效性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提炼、不断积累、不断创造。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路  多功能操作台是以了解天气、拼搭图形、图形对称、数量对应、语言区域的综合操作台,不仅发散幼儿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二、制作材料  纸箱、废旧泡沫板、卡纸、彩色纸、吸管、废旧彩笔、废旧彩布、废旧磁铁等。  三、适合年龄  4~5岁幼儿。  四、制作过程  1.将纸箱用彩色纸进行装饰,用卡纸做成房顶并进行装饰。  2.在最下层做出小舞台(小鸡和小鸭),在小鸡和小
会议
一、引言  幼儿园里一日活动皆课程,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有意义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呢?让我们从每天都要开展的“晨间接待”谈起。  二、案例背景  随着《纲要》和《指南》的出台和学习,伴随着二次课改的春风,幼儿教育也正在进行“革命”,区别于以往的重视知识技能、重视集体教学,现在的幼儿教育把更多的视角投向了生活和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众人皆知,如何理解?如何实践呢
SHELL86-BIIC是一个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它用GCLISP语言编写。该系统的实现使专家系统的建造者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菜单交互方式建立任何域的专家系统。它具有强的交互能力,并提供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