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区制转移效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BVAR)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MS-BVAR模型),从核心通货膨胀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区制转移效应以及不同通货膨胀区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区制转移模型更加适合中国的经济特点,所以中国的经济存在着明显的高低区制划分;从核心通货膨胀视角研究的各区制的持续性均相对较大。高通货膨胀区制平均持续期为66个月,低通货膨胀区制平均持续期59个月。本研究剔除了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成分,更能体现通胀的趋势特点。
  关键词:货币政策;核心通货膨胀;BVAR;MS-BVAR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4000908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的指示变量。大多数学者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衡量。但由于CPI指数中包含的经济方面比较广泛,其中的一些指标由于受到来自经济中的随机冲击的影响(例如食品及能源等),其短期变动幅度及频率比较大,造成CPI通货膨胀对随机冲击的影响也比较敏感。所以使用它来说明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及经济走势存在一些质疑。因而有学者提出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核心通货膨胀一般指剔除一些价格变动巨大、频繁或者短期性价格波动的商品或服务后的通货膨胀,更能体现中国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趋势变化特征。所以从核心通货膨胀的视角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特征更加切合实际且具有说服力。近年来中国经济较快且平稳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不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此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及经济市场的稳定。那么在此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发生了区制转移,以及不同区制上的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是否存在不同的影响效果,也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最早说明核心通货膨胀问题的学者是Friedman[1],他认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核心通货膨胀应该是由货币存量变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随后学者们正式提出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核心通货膨胀应该代表通货膨胀中持久、长期的成分。Eckstein[2]最早提出了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他认为核心通货膨胀为生产要素成本的增长趋势。Bryan和Cecchetti[3]认为应该提取出CPI各分量中的一致变动成分来代表核心通货膨胀。而Quah 和Vahev[4]则从产出的角度来度量,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中对产出不存在中长期影响的部分,代表了通货膨胀的核心变动趋势。随后也不断有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例如Romer[5]、Blinder[6]、Cristadoro[7]等。学者们根据不同定义提出了多种核心通货膨胀的测算方法,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包括:剔除法、滤波法、加权中位数法、动态因子指数法(DFI)以及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并且一直在不断改进。很多中国学者使用了这些方法对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水平进行了测算,包括侯成琪、龚六堂、张维迎[8],简泽[9],汤丹、赵昕东[10]以及张又懿[11]等。本文通过借鉴上述文章,分别使用滤波法、加权中位数法、SVAR方法,对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水平进行测算,通过对比选择出对经济解释能力最好的一种进行研究。
  而对于货币政策区制问题的研究不断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主要分为两个方向:(1)一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制划分,以及区制的划分情况;(2)在不同区制下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的特征。目前对第二个方向的研究比较广泛,Frank Schorfheide[12],Troy Davig[13]等分别使用了不同形式的MS-DSGE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制下的货币政策及经济特征。Leeper、Sims、Tao Zha[14]在研究MS-BVAR方法的基础上对美国货币政策区制变化特征进行了说明。中国学者龙如银、郑挺国[15],何启志、范从来[16]等也分别运用了回归模型以及VAR模型等区制转移方法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动态特征进行刻画,证明中国存在明显的高低区制的划分。对于第一个方向的研究,国外学者Sims、Tao zha[17]以及YuFan Huang[18]等均使用比较分析法,利用MS-BVAR模型与BVAR模型的拟合差异来说明经济是否存在区制转移效应。而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少,对区制转移问题的研究还只局限在MS-VAR、STAR等统计方法,使用贝叶斯方法对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进行研究的寥寥无几。国内的研究大多数都是直接指定区制转移模型,并没有对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制转移现象加以验证与说明。所以本文使用BVAR及MS-BVAR模型,基于核心通货膨胀的视角首先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制转移效应进行验证,随后分析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以及经济的特征。
其他文献
摘要: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
期刊
摘要:新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反思,能源日益枯竭及生态破坏所导致的不可持续性是新城镇化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制约因素,积极开发新能源成为新城镇化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在新城镇化背景下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投融资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着重分析了影响各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因素,以寻求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分析考察了不同初始状态下博弈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时,文章针对新能源发展提出了一些
期刊
摘要:生态福利是因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一种以生态利益为内容的新型社会公共福利。作为一种新的福利类型,普惠性、政府主导性、整体性和非排他性是生态福利的主要特点。随着经济增长与时代进步,生态福利已是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需求,并将逐渐成为其成熟标志。构建生态福利制度迫在眉睫、意义重大。中国在构建生态福利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全体居民为受益对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
期刊
摘要:研究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规模结构、行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三维产业市场结构分析框架,为全面、系统地分析特定产业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将研究思路运用到中国建筑产业中,分别分析中国建筑产业的规模结构、行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从规模结构的角度看,近10年中国建筑产业市场企业规模不全相同,但是变化的程度比较稳定,整体上呈现出“竞争为主,局部垄断并存”的局面;从行业结构的角度看,房
期刊
摘要:环境保护法保护的对象不是环境本身,而是环境带给人类的利益即环境利益。环境利益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非物质性公共利益,其包括生活环境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简称生态利益)两类。环境利益是环境法正当性的基础,是推动环境法发展的动力。一切环境法理论的创新和制度的构建都不能脱离环境利益这一基本范畴,否则就会产生法律对环境保护的泛化和虚化。  关键词:环境法 ; 保护对象;环境利益 ; 利益衡平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江淮地区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是当时该地区史前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考古材料,以史前重要遗址为例,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略作探讨,梳理史前玉器功能的演变规律:玉器被大量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礼仪性用玉的逐步形成;玉器成为宗教活动中执事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时,江淮地区开始
期刊
摘要:引导农民工转变为城市人口并融入城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心理、职业、社会、政治等发展困惑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城市融入本身是破解困惑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最终诉求。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规律和方向进行探讨后明确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本质是城市亚文化认同,实现的关键是进行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亚文化的心理重构,才
期刊
摘要: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带来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面临价值观念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学价值观念与大学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理想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观念冲突、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等。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困惑与冲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个体主体性彰显以及社会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传播等。因此,必须要以社会
期刊
摘要:在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过程中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即不引发财政危机的公共债务水平或路径的研究,更加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国际上关于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研究的理论观点与方法虽然零散但具有一致的内在逻辑。首先,归纳概述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概念含义;其次,着重从可持续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检验两条思路,评述公共债务可持续性条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再次,介绍了近年来公共债务可持续性边缘研究的新观点;最后,总结现有研
期刊
摘要:  兰白西城市群是甘肃省和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研究其产业结构对促进兰白西城市群产业的优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西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也有借鉴意义。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SM),以甘肃省和青海省作为上层区域,对兰白西城市群整体及6个市(州、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兰白西城市群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色,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