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活跃在语文课堂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书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作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一片争议。
  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胡屠户到底是什么人?”经过讨论交流, 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已质疑,自已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
  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教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已最不舍的人。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已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缩放。
  三、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时代的先锋。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我经历了3个版本教材的更换,从最初的人教版到目前使用的外研版,随着英语教材难度不断增加,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减弱,部分学生对英语有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除了几个尖子生,其他同学成了看客,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学习越来越被动,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我开始在教学活
期刊
在考察运动与合成的知识点时,常见的就是关于小船渡河的问题,现在就学生在学习中常碰到的几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
期刊
《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却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一、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是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要让
期刊
九年级作为化学学科的起始年级,涉及的面广,难度小,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作为化学老师,除让学生学好化学课本知识之外,还必须将节能,环保意识,贯穿于教学始末。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首先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各地方正在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改造,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就拿河南省来说,正在从一个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迅猛,用工量大幅攀升,但对工人的基本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更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过硬的新型劳动者,如何做到让中专生充分就业、合理就业,这不仅需要学校在就业工作上更新观念,加强指导,同时还需要中专生对就
期刊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承载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提高文化素养等多种功能。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提高素养,都离不开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透彻把握,这就需要学生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如人物,年代,事件等。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一些年代问题谈虎色变,未曾开口先已怕。在数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摸索出几点做法,现于同仁们商榷。  首先,理解复述背诵法:面对一
期刊
当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间久了或做某件事做多了,大多会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秘诀,利用这些经验和秘诀,再工作起来或做起事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从事计算机教学中,也找到了Windows的操作秘诀:选对象,点右键。  不管是在操作系统的操作中,还是在应用软件的操作中,当我们想要进行某种操作时,首先要明白此操作针对哪些对象,然后把它们选中;选中对象后,想对它们进行什么操作,在选定的对象上点右键,系统
期刊
《算法和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一直以来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难教”和“难学”的问题。因为程序设计本身抽象、枯燥,逻辑思维性强。学生普遍认为程序设计充满着神秘感,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对其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和树立学生对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信心,并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首先
期刊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标准)所包含的新学习方式和新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它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使美术教学模式由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变为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育目标上比传统的美术教育更具综合性
期刊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共有169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90篇,略读课文79篇。略读课文占了总篇目46.7%,可以说与精读课文是平分秋色,二者既不能相互取代,又相辅相成。并且略读课文日益凸显其个性,更有一些老师剑走偏锋,使它成为出题新宠,万万不容忽略。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对略读课在认识上尚有偏颇,或理解不到位,或重视不够。有的老师把略读等同精读,有的老师让学生随意自读,因此,我们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