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小松本高高(COCO)
·作为一名厨师,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COCO:一位大师级的前辈曾告诉我一句名言:“A good carrot is better than a great recipe!”(一颗好胡萝卜,更胜一部伟大的食谱!)显然,用料比一切技巧都重要。一名出色的厨师,应该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将大自然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呈奉知音。善于用料加用心,是成就一位名厨的必要元素。
·构成美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成就一道美味?
COCO:美食的基本条件,除了上述的选材和用心烹制外,还有许多附加元素。比如,同样是在新天地,星巴克的咖啡一杯卖10多元,而LANDGHAM(朗庭)酒店的咖啡则要60元,还要附加15%的服务费,咖啡也许区别不大,定价的差别在于环境和服务。又如,同样是MR. CHOI(蔡嘉法式甜品)的蛋糕,一个人吃的时候也会腻,但同几个好友一起下午茶,便有滋有味起来。这就是与挚爱分享的乐趣。所以,我认为要成就一道美食,在于上佳食材+厨师心血+气氛+环境+服务+分享。
·请谈一谈对中国香港、上海和日本城市的美食印象,推荐一些常去的餐厅和必点的菜品。
COCO:香港临海,因此海鲜料理独树一帜。港味里,椒盐濑尿虾、蒜茸蒸扇贝、泥粥可谓特色。英国殖民和旅游业的兴旺又为香港美食注入了不少外来元素,茶餐厅文化,正是将英国人的下午茶习惯移植于香港本土的产物,反映出香港人海纳的精神。港式奶茶与菠萝油是天造地设的最佳搭配。还有精彩的街头小食,从制造业兴旺的年代传承至今,隐约还能看出经济发展时期的打拼痕迹,其中碗仔翅是我的最爱。
上海给我的印象,与小时候的香港很相似,说到上海味道,应该是大排面!过去香港尖沙咀有很多上海馆子,大排面做得好吃极了。但随着地产业的发展,老师傅们陆续退休,这些上海馆子便慢慢消失在这座城市。此外,上海是华洋聚集地,各式各样的餐厅都有,连朝鲜菜、巴西菜也不乏踪迹,令人惊叹。我相信未来的上海美食将会越来越多元。
至于日本,这是一个以岛国文化闻名的国家。它位于寒暖流之间,因此物产丰富, 除了众所周知的海产外,我最喜欢的是那些令人食指大动的时令水果:春天的草莓,夏天的桃,秋天的李,冬天的柑橘……个个清甜多汁。日本人还擅于利用这些新鲜水果和根茎类植物入馔,做成特别的日式点心,值得推敲学习。
·如何品尝日本料理?
COCO:日本料理总是尽可能地让食材保持天然风貌,其饮食哲学就是要品尝食物的原汁原味,以纯朴和简约主义为精粹所在。因此,吃正宗日本菜时,也应以最原始的态度去对待食物,尊重本土化。比如,吃刺身时,若让侍应生给你多加点芥辣,就会贻笑大方。而且,在日本,餐饮店都是专营的,寿司店就做寿司,拉面店只出拉面,铁板烧也就只做铁板烧,所以走进寿司店问有没有拉面,或走进铁板烧店问有没有寿司,会是件很失礼的事情。
·分享一些让菜品更美味的小技巧。
COCO:打个比方,当我们看到日本菜端上桌时,通常就像一幅绘画作品呈现眼前,极具美学精神,相由心生,我们会不由觉得,“看起来很好吃” 。因此让食物更好吃的秘诀之一,就在绘画技巧所说的“留白”与“对比”手法中,一如圆形食物放在方形碟上,方形食物放在圆形碟上;深色食物放在浅色碟上,浅色食物放在深色碟上。只要掌握了高级日本料理那简单优雅具艺术感的“黄金定律”,自然会提升肉眼带来的强烈食欲。
·如何推广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拿捏时代性?
COCO:这个问题很大。要去推广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我想首先需要对这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文化、思想结构、历史背景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比如,日本饮食的一大特色是“生”与“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蕴含生命精华的。因此,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果蔬,也生吃鸡蛋、鱼和肉。把握一国饮食文化的根本,才能让它开枝散叶,繁衍出美丽的果实。随着全球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糅合地道传统食品与外来元素的“Fusion food”(混合菜)应运而生,例如日本与意大利美食元素混搭出的“意大利冷面”,带有浓厚中国传统风味的“十胜红豆月饼”……这些层出不穷的创意混合,并非反传统,而是一种新思路,它仍然秉持食物的本源特色,并在此原则上发掘创意的无限可能性,否则组合出来的,不是混然天成的“Fusion food”,而变成贻笑大方的“杂交菜”。
·请浅谈未来的烹饪趋势,以及您个人的新计划。
COCO:随着食物的安全性与营养问题日渐受到关注,未来的烹饪趋势会转向简单清淡、多菜少肉,甚至会有更多的人尝试在家中自制天然酿造的调味料(如盐曲),或种植盆栽香草调味料(如迷迭香),发展为“看得见源头”的饮食。又因环保节能的大潮流,一些致力于科技,节省能源的厨具会越来越流行。去年我有幸参观了一家浙江省的火腿厂,并以该厂出产的火腿,当下配合当地农场采摘的新鲜黄瓜和小西红柿,制作出一道中西合璧的凉菜,其灵感来源于在加拿大留学时吃到过的色拉。我希望的是,能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生活体验糅合在一起,随时创作出令人惊喜的新菜式。此外,我对咖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各种咖啡的冲泡方式,是目前的功课之一、同时也会思考咖啡在料理中的运用。
小松本高高常去的餐厅和必点的菜品
香港
万发海鲜火锅菜馆(大角咀诗歌舞街)
推荐菜:薯仔牛柳粒、炒斑球
见城(尖沙咀棉登径)
推荐菜:松花堂便当(仅限午市供应)。
联威茶餐厅(尖沙咀柯士甸路)
推荐菜:奶茶、餐蛋出前一丁、梅菜蒸鲩鱼。
上海
永兴餐厅(复兴中路626弄1号)
推荐菜:韭黄土豆丝、松子鱼、鸭卷、炒草头。
一哥肥牛火锅海鲜酒家(瑞金南路1号海兴广场1楼)
推荐菜:虾饺、 萝卜糕、 煲仔饭、火锅。
福豚豚骨拉面(张扬路579号三鑫商厦3楼)
推荐菜:豚骨拉面、炸酱面、煎饺。
·作为一名厨师,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COCO:一位大师级的前辈曾告诉我一句名言:“A good carrot is better than a great recipe!”(一颗好胡萝卜,更胜一部伟大的食谱!)显然,用料比一切技巧都重要。一名出色的厨师,应该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将大自然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呈奉知音。善于用料加用心,是成就一位名厨的必要元素。
·构成美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成就一道美味?
COCO:美食的基本条件,除了上述的选材和用心烹制外,还有许多附加元素。比如,同样是在新天地,星巴克的咖啡一杯卖10多元,而LANDGHAM(朗庭)酒店的咖啡则要60元,还要附加15%的服务费,咖啡也许区别不大,定价的差别在于环境和服务。又如,同样是MR. CHOI(蔡嘉法式甜品)的蛋糕,一个人吃的时候也会腻,但同几个好友一起下午茶,便有滋有味起来。这就是与挚爱分享的乐趣。所以,我认为要成就一道美食,在于上佳食材+厨师心血+气氛+环境+服务+分享。
·请谈一谈对中国香港、上海和日本城市的美食印象,推荐一些常去的餐厅和必点的菜品。
COCO:香港临海,因此海鲜料理独树一帜。港味里,椒盐濑尿虾、蒜茸蒸扇贝、泥粥可谓特色。英国殖民和旅游业的兴旺又为香港美食注入了不少外来元素,茶餐厅文化,正是将英国人的下午茶习惯移植于香港本土的产物,反映出香港人海纳的精神。港式奶茶与菠萝油是天造地设的最佳搭配。还有精彩的街头小食,从制造业兴旺的年代传承至今,隐约还能看出经济发展时期的打拼痕迹,其中碗仔翅是我的最爱。
上海给我的印象,与小时候的香港很相似,说到上海味道,应该是大排面!过去香港尖沙咀有很多上海馆子,大排面做得好吃极了。但随着地产业的发展,老师傅们陆续退休,这些上海馆子便慢慢消失在这座城市。此外,上海是华洋聚集地,各式各样的餐厅都有,连朝鲜菜、巴西菜也不乏踪迹,令人惊叹。我相信未来的上海美食将会越来越多元。
至于日本,这是一个以岛国文化闻名的国家。它位于寒暖流之间,因此物产丰富, 除了众所周知的海产外,我最喜欢的是那些令人食指大动的时令水果:春天的草莓,夏天的桃,秋天的李,冬天的柑橘……个个清甜多汁。日本人还擅于利用这些新鲜水果和根茎类植物入馔,做成特别的日式点心,值得推敲学习。
·如何品尝日本料理?
COCO:日本料理总是尽可能地让食材保持天然风貌,其饮食哲学就是要品尝食物的原汁原味,以纯朴和简约主义为精粹所在。因此,吃正宗日本菜时,也应以最原始的态度去对待食物,尊重本土化。比如,吃刺身时,若让侍应生给你多加点芥辣,就会贻笑大方。而且,在日本,餐饮店都是专营的,寿司店就做寿司,拉面店只出拉面,铁板烧也就只做铁板烧,所以走进寿司店问有没有拉面,或走进铁板烧店问有没有寿司,会是件很失礼的事情。
·分享一些让菜品更美味的小技巧。
COCO:打个比方,当我们看到日本菜端上桌时,通常就像一幅绘画作品呈现眼前,极具美学精神,相由心生,我们会不由觉得,“看起来很好吃” 。因此让食物更好吃的秘诀之一,就在绘画技巧所说的“留白”与“对比”手法中,一如圆形食物放在方形碟上,方形食物放在圆形碟上;深色食物放在浅色碟上,浅色食物放在深色碟上。只要掌握了高级日本料理那简单优雅具艺术感的“黄金定律”,自然会提升肉眼带来的强烈食欲。
·如何推广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拿捏时代性?
COCO:这个问题很大。要去推广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我想首先需要对这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文化、思想结构、历史背景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比如,日本饮食的一大特色是“生”与“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蕴含生命精华的。因此,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果蔬,也生吃鸡蛋、鱼和肉。把握一国饮食文化的根本,才能让它开枝散叶,繁衍出美丽的果实。随着全球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糅合地道传统食品与外来元素的“Fusion food”(混合菜)应运而生,例如日本与意大利美食元素混搭出的“意大利冷面”,带有浓厚中国传统风味的“十胜红豆月饼”……这些层出不穷的创意混合,并非反传统,而是一种新思路,它仍然秉持食物的本源特色,并在此原则上发掘创意的无限可能性,否则组合出来的,不是混然天成的“Fusion food”,而变成贻笑大方的“杂交菜”。
·请浅谈未来的烹饪趋势,以及您个人的新计划。
COCO:随着食物的安全性与营养问题日渐受到关注,未来的烹饪趋势会转向简单清淡、多菜少肉,甚至会有更多的人尝试在家中自制天然酿造的调味料(如盐曲),或种植盆栽香草调味料(如迷迭香),发展为“看得见源头”的饮食。又因环保节能的大潮流,一些致力于科技,节省能源的厨具会越来越流行。去年我有幸参观了一家浙江省的火腿厂,并以该厂出产的火腿,当下配合当地农场采摘的新鲜黄瓜和小西红柿,制作出一道中西合璧的凉菜,其灵感来源于在加拿大留学时吃到过的色拉。我希望的是,能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生活体验糅合在一起,随时创作出令人惊喜的新菜式。此外,我对咖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各种咖啡的冲泡方式,是目前的功课之一、同时也会思考咖啡在料理中的运用。
小松本高高常去的餐厅和必点的菜品
香港
万发海鲜火锅菜馆(大角咀诗歌舞街)
推荐菜:薯仔牛柳粒、炒斑球
见城(尖沙咀棉登径)
推荐菜:松花堂便当(仅限午市供应)。
联威茶餐厅(尖沙咀柯士甸路)
推荐菜:奶茶、餐蛋出前一丁、梅菜蒸鲩鱼。
上海
永兴餐厅(复兴中路626弄1号)
推荐菜:韭黄土豆丝、松子鱼、鸭卷、炒草头。
一哥肥牛火锅海鲜酒家(瑞金南路1号海兴广场1楼)
推荐菜:虾饺、 萝卜糕、 煲仔饭、火锅。
福豚豚骨拉面(张扬路579号三鑫商厦3楼)
推荐菜:豚骨拉面、炸酱面、煎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