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档案论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讲述了档案的来源和属性、档案形态与变化过程。
  关键词:乙太;档案
  
  “溯其源而得其质,得其质而求其律。”关于档案本源的揭示,不仅是人们彻底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需要,而且是认识档案发展规律的需要。本文通过乙太档案这一全新命题,追溯档案本源,以唯物辩证法观点,解析了档案的本质,初步探索了档案形成规律。
  
  1 档案源于气
  
  “万物皆源于气,又可化为气。”“气”,中国哲学史上通常指极其细微的物质颗粒,把气看作是万物之源。古代西方哲学家则将“乙太”[Ether](又称“以太”)概称为“宇宙万物起源”,认定作为物质原子的乙太可以借助光、声、电、磁等多媒体传播,并以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分子链形态存在于宇宙之中。“乙太”实质上与中国古代讲的气的概念基本相同。“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东汉的何休认为:“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北宋张载对气作了详细论述,指出宇宙一切都是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明清时期的王夫之、戴震进一步发展了气的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过程。”之后,“严复将乙太介绍到中国,孙中山将它解释为物质的始基。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均由乙太进化而成”。近些年,中国哲学界对黄老与庄子学说进行了系统研究,“天人合一”观念便是跨越时空,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理念与现代和谐社会的时尚观念相衔接,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万物齐一,万物皆化(为气),使万物化为未始有极的状态,而抵宇宙混沌之根。”由气而至万物混沌,然后,在大千世界之中寻求万物之根源,寻求地球文明及其结晶物(档案)之来源,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几千年的梦幻之旅。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由某些社会产品(指载体和字迹材料)结合而成的,它们同发端于自然物品,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物品都是宇宙运动之物。按照彻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世界上、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物质的变化。如果地球上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一历史记忆工程一一档案,或作为地球文明本源的智能物质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的最初本源智能物质必然与地球一样来自宇宙,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结果。智能物质的运动在地球上表现为“有机物(地球智能物质的原初状态)——生物——动物——人类(思维)”的进化过程,人类思维因子(大脑细胞一一智能物质的高级形态)终究是来源于宇宙,是记忆大分子(乙太中的智能物质团)这一物质演变的结果,包括档案在内的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均源于此。几十亿年之后,地球一旦在宇宙中化(还原)为尘埃,地球上的智能物质(包括档案)还原于气(乙太)态,重新荡漾于宇宙之中,完成了乙太档案在地球文明的太空循环的一个过程。物质的档案之本源,或者组成档案的物质的来源,与万物同源于气,源于乙太,可能是档案学术史上最先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当然需要深刻的哲理推导,需要系统地论证,需要长时期、全面而深刻研究。
  
  2 档案的属性
  
  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存在物的本质必须表现出来。”档案的本质(即根本属性)是从其现象表现出来的,分析档案的属性,必须从其表象开始。人们认识到的档案,一般都是宏观世界之中的,金文档案、石刻档案、锦帛档案、纸质档案等,谁会对这些档案的物质属性产生怀疑呢?以纸质档案为例,纸张作为档案文字的载体,墨水、印油作为字迹材料,二者结合成为档案,就是档案的物质(自然)属性。档案又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记述了浩瀚、绵长的人类历史真实面貌,成为人们各项工作查考利用的对象,这是档案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是档案与其他物体加以区别的重要标志。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宏观物质世界中档案的两大基本属性。档案的物质属性与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所有物体的物质属性是相同的,不管档案演变到何种状态,除了物质形态的变化之外,其物质属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维护人类活动历史真实面貌的社会属性是档案独有的特殊属性,诸如文物、图书,或因为它只是历史碎片,或因为它对历史存在着某些主观解读,其社会属性都因为缺乏真实、深刻和全面而变得不那么突出,因而无法与档案相比较。档案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随着社会进步,因为其形状、门类、时代特征发生变化,也是以不同的社会特征而存在的。如秦朝档案基本上都是用竹简做成的文书档案,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历史面貌;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虽然仍是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和人事档案四大门类,但电子档案越来越普遍;将来,档案形态的变化要更加出奇。档案的社会属性寓于其物质属性之中,作为信息寄存于某种物质载体之上,作为被人类命名为档案的记忆物体(特指可见实体形态)从地球文明中产生,又随着地球文明的终结而消失,但是,它将作为乙太状的记忆物质永恒存在于宇宙之中。记忆物质既是地球文明的起源物质(万物皆源于气),又在地球文明结束后完成自己在该星球的历史使命,与万物混沌为乙太,重新游弋于茫茫宇宙中。
  
  3 档案的形态与变化过程
  
  3.1 档案形态的变化过程
  地球是“万物之母”,由宇宙混沌中产生,又产生万物;档案是人类文明之根,万物进化出现人类,人类进化产生了宏观世界中的实体档案;到信息社会之后,档案形态便被虚拟,成为微观世界中的电子档案,之后又将出现生物档案,其信息以人的大脑为载体,随着人脑细胞的离散与组合,人档合一(结合为高等智能物质)后将(通过语言或虚拟方式)游离出气状的乙太档案。由此,地球及其文明完成了宇宙空间的一个物质形态演变过程,档案也实现了“气态一一固态一一虚拟态——气态”的循环过程。
  3.2 固态档案存在的可观性
  大千世界,众彩纷呈;兰台世界,气象万千。根据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实体档案的存在,使得人们产生了档案意识。档案便是“将人类活动用文字符号记录在某种物质载体之上的物体”的概念。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便成了“有的放矢”,人们将观念(意识)落实到档案实体管理之上。固态的实体档案由原始社会末期产生,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档案、金石档案、泥板档案,保存在博物馆(档案馆)内,人们关于原始档案的概念,关于档案发展到纸质档案的概念就油然而生。但是,这些实体档案还能够存在多少年呢?五千年、一万年?能行吗?那么,数十万年之后呢?假如在实体档案彻底消失的未来,人们的眼睛再也看不到形象中的档案,人们头脑中的档案意识是否也同时消失了呢?
  3.3 电子档案(信息)流动的虚拟性
  后工业时代,又被人们称作“信息产业时代”,大量的电子档案产生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虚拟、不可见。但是,只要人们在计算机上用鼠标一点,数十万文字的文件包便可传输到万里之外。 国际互联网中档案信息的流动,人们不借助现代信息识读工具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去想象,抽象的档案意识便产生了。严格地讲,抽象的档案意识,是脱离了档案实体,成为无任何形状的纯主观意识的抽象概念。许多人都知道,用手机打电话时,人们的声音可以借助空气(乙太)媒体传播数千上万公里,无线通讯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的天地互联,人们在宇宙飞船上可以与地面通话。如果这些内容成为档案信息,那么,档案信息在被转换到纸质档案里之前,是以何介质而存在呢?人们无法观察到的电子档案,是以电子作为载体记录、保存档案信息的。电子档案的虚拟性,表现为人们利用电子档案的行为、过程与结果都是虚拟的。按照哲学观点推论,就成为“意识体悟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了。笔者请读者暂且不要介入到唯物与唯心的争论中去,只是在抽象的电子档案中寻求物质的存在,至少,借助某些科学手段(如计算机还原),人们就可以观察到电子档案的“存在”。
  3.4 生物档案的人档一体性
  不久之前,某些人在《档案界》网站质疑笔者提出的生物档案,他们把人的大脑与动物的大脑相提并论、混为一体,由此而陷入不可知论的迷雾中。人的大脑不仅可以接受有形文字,还可以接受抽象(虚拟)文字,电子档案利用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笔者由此推导,人们在接受了有形的、无形的文字符号(档案信息)之后,许多档案信息便可以长期保存在人的大脑里。科学家预言:人的智力经过科学技术开发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之后,可以接受大于今天数十倍甚至更多的(档案)信息。如果此况出现,人们有目的地收存在大脑中的档案信息就成为生物形态的档案,即是对覃兆刿教授关于人脑对档案的主动保存价值与客观凭证价值“双元价值观”的新视角解读。使用高科技手段加强记忆的人脑,就会成为生物档案馆。生物档案取代电子档案之后,档案就基本结束了有形存在。社会发展到了生物档案阶段,生物科学技术不仅使得生物档案能为人们极其方便地利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生物科学技术使得生物档案信息从人的大脑中“游离”出来,寄存到地球大气层的乙太颗粒上,弥散于大千世界,又可轻而易举地传达到宇宙之中,由此,轻而易举地回归为乙太档案。
  3.5 乙太档案存在的时空无限性
  与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实体档案相比较,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电子档案、生物档案只是昙花一现。经过一个时期的过渡,地球大气层中的乙太档案将独领风骚,并与宇宙中的乙太档案融为一体,由此发展到地球档案的最高形态。以地外产业(先由月球、火星等组成近地产业,然后发展到星际产业)为基础派生的乙太物质形态的新载体档案,是以宇宙中极其细微有机物质颗粒为载体承载档案信息,在宇宙中可以与其他文明星球的乙太档案进行微观物理和化学的相融共存和相互交流,相互转变;或者说,不论地球是否存在,星外文明产生的乙太档案,在自然新陈代谢过程中保持着基本常量,即是能量意义上的乙太档案的“宇宙守恒定律”。其实,一直存在我们身边的乙太档案密集分布在地球各处,存在于我们周围,只不过人类现有的科技手段无法加以破译,便无从发现、无法识别,无法与之交流、无法加以利用。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档案物质形态,或档案形态物质,人类的乙太档案意识可能还要等待若干年甚至更遥远的年代才能普遍化。这不单纯是一个时间过程,而是人们思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但是,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宇宙演化进程中诞生的,所以,人类在研究宇宙万物及其本源的同时,也在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社会文明记录的最高形态——乙太档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最不可被理解的事情是宇宙可以被理解。”在我们进行档案学术研究的历史进程中,乙太档案便成为最不可理解的事物,这就是兰台同仁因为理解乙太档案而产生的困惑。但是,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是否在主动研究乙太档案,乙太档案总是客观而永恒存在着的。万物混沌(乙太)化为高等智能生物可以产生并存在的文明星球,文明星球几十亿年后再次化为混沌万物(重新归于乙太),宇宙就是如此循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万物混沌(乙太)在进化为高等智能生物体(在地球上被定义为“人类”)之后产生档案,档案在若干历史阶段完结后与地球一同还原于混沌(乙太),档案物质,或物质的乙太档案,亦是如此般千变万化,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形无状、无所不在。名赫全球、功垂史册的哲学家们为了寻找“宇宙造物主”未果而迷茫;以特勒肖、布鲁诺等“物活论”的代表者,因为无法实现无机物与高等(智能)有机物的统一联系而惆怅不已,如果他们认识到了宇宙中的智能物质——乙太档案,便能将地球文明的来源予以解答,牛顿也用不着请上帝启动地球的第一次运转,这应当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档案学术思维惯性是追溯历史,哲学思维惯性是展望未来。笔者以哲学的思维惯性展望档案学术的未来,力图通过对档案本源、档案载体形态演变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开辟档案学术研究新的方向和新的领域,希望能得到抛砖引玉和热烈、共鸣的学术效果。
其他文献
2012年的早春,厦门阴雨绵绵。在厦门大学的主要广场和餐厅门口,一场爱心募捐活动已经持续了一周,志愿者们充满感情地呼吁,让老师、学生和进校参观的游客驻足,纷纷解囊。“LOVE英健,爱心救助”募捐活动不仅在现场进行,还通过微博等网络方式进行。网络从2011年末到2012年,为英健筹到了20多万元,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为期一周的现场募捐,收到了近5万元。志愿者们把捐款送去了银行,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清点
如果不学体    起源于一名网友的的人人网状态,“如果不学新闻,我想做个理发师”。随即就有网友整齐划一地留言。  “如果不学中文,我想开个养殖场,再种片小葱。”   “如果不学气象,我想去开个首饰店,自己设计自己卖。”   “如果不学热动,我想做个战地记者。”   “如果不学工商,我想做个作家。”   “如果不学集成电路设计,我想开出租。”     暴打分手体    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在微
我是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民警张惠领,前段时间有部电影叫《神探亨特张》,就是以我为原型创作的。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什么神探,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当好一个打扒民警,这就是我份内的事。  我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负责便衣打扒的工作,到现在已经9年了。记得刚开始干打扒的时候,双榆树还是有名的治安乱点,因为它地处海淀繁华地段,拎包扒窃刑事类警情高发,群众的安全感特别差,常常是一转身,一不留神包就没了
刘建鸿,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  “看见成长的自己”,这是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能力观。每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两种观点:一种叫做成长观,即增长观,把努力看作是能力的激活码,因此努力和能力成正比;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实力是固定的,也就是努力和能力成反比。举例来说,大家会看到班上甲同学,文艺、体育方面很活跃,而且
国际资讯组  英国国家档案馆颁发遗产保护志愿者奖项  英国国家档案馆首创了伦敦遗产志愿者奖项,旨在歌颂志愿者在伦敦各项遗产保护行动中所取得的成就,众多志愿项目亦在会议上得以展示。如档案专家布鲁诺·帕帕拉多与国家海事博物馆合作组织的联合志愿者项目受到高度赞扬,该项目共编录50多万封发给海军委员会的信函,并最终获“志愿者管理特等奖”和最佳团队奖项亚军。此外,活动还直接展示了志愿者制作的印章模具和19世
陈忠海简介:陈忠海,男,汉族,1961年生,河南信阳市人,中共党员,郑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博士,现任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任2001年~2005年、2006年~2010年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第五、第六、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档案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档案学、图书馆学本科教
本期关键词:  写给大一的自己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今年大四、研一或是已经出国留学的你,会对大一时的自己说?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你也曾是那个千辛万苦迈过重点线进入大学的孩子。你也曾整日泡在图书馆里,准备第一个presentation;也曾在掌声中逃下讲台,用紧张的冰冷的手捂住通红的脸颊;但是这些,仅仅只是大一刚来那会才有高中生般的羞涩。很快你的师哥师姐就用经验告诉你,课堂学得很少,一切尽在自己掌
刚进电台那会儿,我肩膀上别着大红绶带迎宾一样的在街头人群里穿梭,逢人就塞小红请柬,上面写着“某某电台开播”云云。我笑意盈盈,面对着熙来攘往的芸芸众生。对我而言,那是那一年的大日子,有一件大事发生,有一个崭新的电台从此开播,而我和另一群同样身披红绶带的年轻人则是开山主持。我们身轻如燕,步履不停,不仅因为年轻,还因为即将被赋予的重任。  当真坐到直播台前面,才知道一切不容易——半小时的节目要花两小时写
“XX机构诚聘校园代理!”“校园代理,让你实现周薪600的梦想!”  大学里的公告栏中,五花八门的校园代理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让不少想要找兼职的同学心动不已。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成为校园代理的多为大二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拜访学生宿舍,帮助代理机构发放传单,同时为代理机构收取费用。  学生们的代理项目涉及面相当广泛,有培训机构、兼职机构、美容公司、旅游景点和戏剧电影门票代销等等。  但是,在热闹的
当“专业客”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常态,我们应该多一份冷静,这也是面对就业难题的一种选择。就业压力难题上关系国家制度,下联系个人生计。无论是不是马上面临就业问题的人,都在问:以后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问家长,问老师,问专家……其实我们更应该问自己!  有人当初选的专业是听从父母意见,后来不喜欢转学自己钟爱的;有人坚持自己的专业,即使就业形式不好,但自己开心,这也很好。就像徐昕老师,他做过记者,导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