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特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谈到思想品德语言的运用,首先要回想一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语言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思想品德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教育性、启发性、规范性的特点。然而结合思想品德教学,我认为思想品德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思想品德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思想品德语言的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思想品德语言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课本上思想品德语言的规范、准确、完整性。思想品德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科学性的思想品德语言表述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思想品德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其次,能用思想品德语言准确地解释思想品德的客观事列。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师,如果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定义,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思想品德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表述出来。
  (二)思想品德语言的严谨性
  思想品德语言的严谨性以科学性为基础,对具体课本中的定义进行的解释,思想品德事例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如讲课时不能出现“或许”“大概”“可能”之类的模糊性词语,避免学生无法判断获得的信息是对是错以至于他们不能进行知识的理解、建构。还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
  (三)思想品德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思想品德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动性必须建立在思想品德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简洁和熟悉,有利学生掌握和背诵。课堂中的思想品德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这就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思想品德语言的教育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限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热爱,从而让他们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才会具有较强的教育性。
  二、增强中学思想品德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趣味性与科学性相互渗透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讲解过程中,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品德语言的科学性,通过准确地表述才能让学生明白思想品德学习的重点。这就要求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要求我们教师去深刻挖掘教材,综合处理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学生而言,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建构。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把很多抽象深奥的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一般而言刻板的语言,严肃的面孔,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反感。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的传递知识,以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中学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上,必须随时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美好。这样的学习氛围既轻松又能学到知识。
  三、中学思想品德语言艺术的优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优化运用好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我认为教师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首先有利于教师去组织安排教学,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延伸,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为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上。由此,学生才更容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衍生出新的知识。
  第二,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思维的流畅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作为教师必备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和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表述不能有错误或歧义,甚至在学生遇到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应该及时的就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便于学生的接受。
  第三,教学语言声调的松弛急缓。声调和节奏平铺直叙会导致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思维转移,精神倦怠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声调的抑松弛有度、缓急交错的变化,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课堂的感染力增强气氛活跃。教学节奏的快慢也促进课堂的教学。教学节奏太快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就不能及时反馈,由此产生学习掉队,学不进,厌学的恶性循环。节奏太慢则容易使学生有精力来处理课堂以外的事情,使学生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表现调整教学节奏,这样才能极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创建链接。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的优化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催化剂,只有灵活使用课堂语言,创建有利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真正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他文献
芬兰、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现象教学”即“跨学科—主题教学”,值得我国借鉴。面对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最新的课程改革从“三维目标”指向“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生物学科的主导地位,有开展“现象教学”的内在动力和学科优势,应当也可以成为先行者和组织者。  为构建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教育部自2015年初开始,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  核心素养作为“高级素养
期刊
一、英语辩论的现状  《英语课标》中明确指出语言教学应当体现“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在现实语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信息收集与应用、鉴赏与评价的能力。这意味着英语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纯熟的层面上,而是应当把两者与现实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与个体发展中的差异相联系,并兼顾新时代多元文化融合与冲突背景下的社会交际。  英语辩论作为一项融合语言运用、信息传递、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生物实验课是探究生物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直接接触生物,观察生命现象,让学生对生物产生直观感受,增强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生物实验课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新课标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中小
期刊
“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元互动”中实现谋定后“动口、动手、动脑”,保证静中有“动”,并在各“互动”环节中落实“动”。而后,以动落“评”,以“评”促“动”,“动评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在“动”中多维学习,在“评”中各有所得,最终领悟知识的内涵、意义及应用,提高数学能力和素养,学会如何学习数学,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一、谋定后“动”  “动”,是有计划、有规定地“动”,非乱动。 
期刊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创造美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就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数学知识产生向往、渴求。  同时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
期刊
学校发展,希望在教师,关键是校长。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关键在于紧紧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根本,因此,校长管理教师队伍的艺术创新是促进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下面根据本校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设想。  一、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  我认为,现代教师应当具备如下素质。  1.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人先正己”。教师的基本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
期刊
艾斯特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生动的过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变的意义,因此简单的几个数字根本无法充分体现教育经验的丰富性,无法真正反映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好坏。物理学科在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中考成绩的等级。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我个人有些不成熟的做法,现抛砖引玉,怡笑大方于此。  一、教师要练好内功  教学是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表现,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教师在授课
期刊
一、概念界定  1.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人生初期0~3岁的教育。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的官方正式文献中,多用“幼儿教育”这一词,是泛指0~6岁的儿童教育。从历史角度去考察,就幼儿期的下限而言,有多种划分,不尽一致。卢梭定为2岁,欧文、蒙台梭利定为5岁,亚里士多德定为7岁,杜威定为8岁。当前一些国家将义务教育下限年龄降至5岁,故“学前教育”指的是5岁以下的幼儿教育。
期刊
“教育就是教育人的思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头脑中的数学思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才能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兼顾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而教学过程的一些环节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是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