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走向自觉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那些长期被失败阴影所笼罩的孩子,如何唤醒他们麻木的心灵?用誓言唤醒生命,用成功推动生命,用文化引领生命,海珠实验中学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信心教育之路。生命的觉醒与自觉,产生了巨大的能量。短短的五年间,学校便由一所学生不来、老师要走的薄弱校,变成了本地区声名鹊起的名校。
  让我们走进海珠实验中学,近距离感受学校极富特色的国旗下宣誓活动、走过“星光大道”活动、自主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寻找奇迹背后的教育真谛。
  2012年夏天,从三千多名报读海珠实验中学特长班的学生中筛选出的一千多人来到校园,参加考试,争夺仅有的一百来个名额。考试结束了,由于粥少僧多,那些失意的家长带着孩子,久久地在校门口徘徊,希望能有奇迹发生……作为一所名校校长,裘志坚校长总是面临着这样幸福的“烦恼”。望着窗外的人流,他不禁回忆起五年前的经历——
  同样是在招生时间,七年前的广州市四十二中(海珠实验中学前身)的校园里却门可罗雀。为了招到好一点的生源,裘志坚校长不得不逐一拜访学区内的小学,向家长和六年级毕业生推介自己的学校。可结果却和在其它学校的遭遇一样——被冷遇,甚至被嗤之以鼻。无奈之下,裘校长只好拖着沉重的脚步,向下一所学校走去……
  对于如此遭遇,裘志坚校长早有思想准备。他在一年前接手管理的学校实在是太薄弱了: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初中成绩位居全区倒数第二,高中同样不如人意;教师失去信心,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偏常生较多,逃学、迟到、打架、扰乱课堂纪律、加入帮会等现象时有发生;区域内家长对学校失去了信任,优秀学生流失严重,推荐生基本择校离开。储秋平副校长自嘲地对记者说,当时,他想请辖区派出所所长吃饭,没想到,人家根本就不来,还警惕地问,是不是你们学校又出什么乱子啦?
  如何突破困境,改变学校面貌?学校管理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宣誓,把信心喊出来
  “我聪明无比,我潜力无穷,我全面发展,我静专思主,我要为四十岁做准备。”
  每个星期一,国旗冉冉升起后,学校全体学生都会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在领誓学生的带领下庄严宣誓。如今,这已经成了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来四十二中读书的孩子普遍不自信。这些被好学校挑剩的学生,对于校园生活,多是失败的苦涩,而少有成功的记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中,学生不相信自己,极度自卑。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唤醒他们已近麻木的灵魂。而宣誓,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刚开始,学生的状态可不是这样的。“他们脸红红的,浑身不自在,很难张开口,就是开口,也很小声。”对于当初的情形,裘志坚校长记忆犹新。随着活动的坚持开展,学生变得自在起来,目光越来越坚定,声音越来越响亮。更为神奇的是,与此相应,学生的表现越来越棒,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裘志坚校长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里,往往会变成现实。对于自信心缺失的孩子,让他们大声地发出誓言,这其实就在暗示自己‘我能行’。在一次又一次暗示的强化下,学生改变了自我认知,自信心被一点一点地唤醒了。而这种自信,会成为学生前进的‘第一推动力’,促使他们走向新的人生。”不仅如此,誓言对于唤醒了进取之心的学生来说,还有更丰富的意味。裘校长分析道:“宣誓是信心的一种独特体现,誓言就是从内心深处作出的保证,而且这种保证是不可违背的。宣誓的力量不在于誓言本身,更在于这种形式后面所隐藏着的更为深刻的内涵。”
  以前,我做什么事都信心不足。学校刚开始开展信心教育时,要我们喊口号,可我怎么也不敢大声喊。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慢慢地,我的声音逐渐增大,全身好像充满了一股力量,这力量不断地从内心深处涌出,让我竟然有一种想吼出来的感觉。不但如此,我变了,变得比以前勇敢多了。课堂上,从以前不敢举手发言变成了积极举手发言。平时生活中,我原来不敢和同学交往,见了同学唯恐躲避不及,但经过信心教育的洗礼,我脱胎换骨了,不仅敢与同学交流,还能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同学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除此之外,我变得更大胆了,甚至敢管同学,而不害怕同学会有不同看法;就连以前最令我担心的上台演讲也变成了历史,我不再心里发抖,两腿发软。信心教育对我的帮助太大了!
  ——高二(1)班魏平
  面对国旗宣誓的信心教育活动让学校上上下下尝到了甜头,于是,一系列通过让学生开口来树立信心的教育活动在校园里铺开了:
  昨天已经过去,它已永不复返;今天就在眼前,它正悄悄溜走。明天就要到来,但也将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早读誓言
  我努力,我自信,我成功。
  ——课间操誓言
  ……
  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关键节点,学校也不失时机地组织了许许多多声势浩大的宣誓仪式:毕业班誓师大会、毕业班开学典礼、成人宣誓仪式、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中高考送考誓师大会等。仪式上,同学们用坚定的誓言,为自己增添了无穷的信心。
  学校还在每个班门口贴上了“三个一”的标语:每天起来给自己一个微笑;每天喊一次触动心灵的口号;每天主动表现一次,体现自我价值。它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很棒”。可不要小看了这“三个一”,学生在微笑中,在口号声中,在主动表现中,生命一点一点地被唤醒了。
  初三(1)班谢霖同学道出了心声:
  我懂了,原来这就叫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力求拔尖。而做到这样,学习成绩就会不断进步,人生就会成功。那怎样才能拥有自信呢?我们每个班门口上贴的“三个一”标语就是最好的方法,它让我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很棒”;给自己一个微笑——学会欣赏自己,看得起自己;喊一次口号——鼓励自己,在这种暗示下,我鼓起勇气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每天主动表现一次——以实际行动肯定自己。成功时给自己以热烈的祝贺;低谷时为自己打气。还要像克林顿母亲说的一句话一样:“在你没有自信时,你要装作有信心——然后,你能真的获得了信心。”   铿锵有力的誓言,叩击着每一位同学的心弦,涤荡着心底的消沉,激越起昂扬的斗志。让誓言变成一种习惯,让宣誓成为一种动力。学生的信心不断增强,斗志不断提升。
  从“争取人人成功”到“人人争取成功”
  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让他们重拾自信,此举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学校管理团队很清醒,生命的成长,仅仅有誓言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自信—成功—更自信—更大成功”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转化为新的动力,才能持续进步。
  说起成功教育,海珠实验中学的师生并不陌生。作为当时学校确定的核心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争取人人成功”十个大字,刷在墙上,写在纸上,念在口中,却没能固化在师生心中,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上。裘志坚校长对此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学生会对学校的成功教育不感兴趣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原来的成功教育门槛太高,范围太窄,主体缺位。”“什么叫成功?如果说只有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才叫成功,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才叫成功,那么,有多少人能成功?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我们眼中的成功是什么?分数,考高分才叫成功,其它与分数无关的东西,都不叫成功,于是又一部分学生被排除在成功者队伍之外。如此,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也就寥寥无几了。如此缺失了学生主体的‘成功教育’,注定不会取得成功。”
  基于此,裘志坚校长和他的管理团队果断地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调整:变“以人为本,争取人人成功”为“以人为本,人人争取成功”。这是学校对成功教育理念的重新解读:只要取得了成绩,不论大小,都是成功;不管是哪方面取得了成绩,只要个体得到了发展,同样是成功。如此成功,学生“够得上,摸得着”。有了主体参与的热情,“人人争取成功”就有了可能。
  “星光大道”是央视的一个名节目,在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后,成功的选手越来越少。而在海珠实验中学,情况正好相反,每周走“星光大道”的成功学生,越来越多。通过“星光大道”,海实学生踏上了自信的人生之路。
  只要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好,你就是“明星”。学习有进步,当然是“星”——“学习优秀之星”“学习进步之星”,都在等着你;学习成绩没亮点,其它方面表现不错,那也是“星”:“行为之星”“礼貌之星”“劳动之星”……如此多的“星”中,不管是哪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明星”。据统计,每学期获奖学生达到了3000多人次,人均1.8次之多。
  对“明星”的奖励方式,学校也是极尽所想、所能。学校会利用全校集会的时间,铺设“星光大道”,让“明星”们在全校同学羡慕的目光中,列队走过。然后,接过学校领导颁发的奖状并发表“获奖感言”。颁奖仪式上,学校还为获奖同学写下了“颁奖词”:
  海韵:在这个星期里我看到你不断改进了学习方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多观察、多思考、更勤奋、更积极,持之以恒,你会有更大的收获!你是好样的,老师很欣赏你,愿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赞歌伴随着你走向成功的旅程。也希望你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班级的佼佼者、老师和家长的骄傲!
  从这则颁奖词中看,海韵同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很优秀的同学,她成为“明星”,是因为“在这个星期里我看到了你不断改进了学习方法”。这样的颁奖词还会被寄到家长单位。我们可以想见,走过“星光大道”的她会激发出多少进步的力量!
  对于“明星”的奖励一直继续着。学校还会把优秀学生事迹收集起来,整理成册并派发给每一位学生;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制作精美的板报,宣传“明星们”的事迹;把“明星们”的相片贴到学校的笑脸墙上……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成功者。在海珠实验中学长短不一、特色鲜明的“尺子”裁量下,学生不断收获成功,并以此为起点,走向更大的成功。
  “我的班级我做主”
  在裘志坚校长看来,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引领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生命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生命自觉的人,不再依靠别人的镜子来观照自我生命的独特,不再一味依赖他人来对自我生命的成长指点迷津。”达此境界,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呢?海珠实验中学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班级文化建设这一抓手。
  自觉的生命需要文化的引领。作为学生学校生活基本单位的班集体,如何构建优良的文化氛围,引领学生的主体自觉呢?海珠实验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回答是:变“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储秋平副校长对此作了解读:“在班级管理语境下,学生是被管理者。显然,这样的班级文化是无法承担引领生命自觉重担的。而在班级建设语境下,学生是建设者,是学习生活的主人。只有在彰显主体生命的班级文化中,生命自觉才会实现。通俗一点说就是——我的班级我做主。”
  让我们走近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周拥军,看看他是如何演绎以班级文化引领生命自觉的精彩过程的。
  2009年,周拥军担任了高二(1)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难缠的班:学生普遍性情浮躁,学习习惯差,上课爱接话,责任感不强,不懂礼貌。改造这个班,周老师经历了两段历程。
  形成共同愿景
  周拥军走的第一步棋就是形成共同愿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受陈毅诗《青松》的启发,全班同学讨论后,班级被命名为“青松班”。周老师希望,班上同学能具有青松精神:坚忍不拔,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
  为去掉班上同学的浮躁心理,周拥军采用了以静制动法:每天利用放学前的十分钟,让学生以军姿站立,闭目反思当天的行为。同时,老师谈感受,说道理。这一坚持就是一个月!
  为让学生学会坚持,只要不下大雨,他都会要求全班同学每天围绕学校操场跑三圈,部分同学(需要减肥的以及自愿加强锻炼的)跑四圈或五圈。坚持下来,跑步就成了习惯。
  习惯与责任教育是周老师工作的重点。他和学生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十分钟原则”: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预设提前十分钟到达。在教室内,要求学生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要记得以自己为圆心,1米为半径的范围是你的卫生责任区;进教室叫报告,见到老师问好,节假日向老师发祝福短信;晚修、自习课安静学习,禁止任何讨论、聊天、移动座位;任何错误,无论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都要主动承担责任。   他还常常借用教育小故事,在借题发挥中寻找教育契机。有同学与陈主任发生了冲突,周老师会和相关学生交流遇事的正确处理态度。有同学把几盆枯萎的花扔了,周老师会和学生讨论:临时的枯萎等于死亡吗?有同学闷闷不乐,他会问:“小丫头,今天怎么不开心啊?”然后,启发学生:感情的事,随缘……
  周老师自身也在努力,并把这种努力告诉给学生,因为他深知:身教胜过言教!为此,他积极参加区、市公开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上同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安静思考了,开始懂得遇事如何处理了,开始主动学习了,开始找老师谈心了。
  如此,班级共同愿景初步形成。他的下一步行动——实现自治管理开始了。
  实现自治管理
  青松班的自治管理,是通过自治管理委员会(团队协作模式)来实现的。通过全班公开不记名推荐的方式选举四位同学担任主任委员,组成班级自治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四位主任委员根据不同分工,分别组成自己的管理团队。他们有权随时任免自己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自己团队的职位,制定自己的管理细则。四位主任委员按照要求负责自己分工的各项事务,同时四人轮流值周负责全班事务。比如许瑞如管理团队(学习团队),就由主任、科代表、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他们的常规工作为:早午晚读(早读听写,午读演讲),宣誓,一周同学会(学习研讨会),学习小组之学科带头人帮扶活动,监督作业的完成情况。班级大小事务开展之前,相应负责的同学都需要填写《班级事务计划表》,并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对于四位主任委员的评价,除了班主任平时对各项工作的效率进行评价之外,更重要的是各位主任的定期述职,接受同学们对其办事方式、效率等方面的质询。
  组建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是实现班级自治管理的另外一种有效形式。小组成立遵循下面的民主过程:(1)班主任主持班会,解释分组的必要性,讨论分组的模式,组成分组领导小组;(2)以自愿参与的模式组成以许瑞如为组长的九人分组领导小组;(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出一期墙报,为活动造势;(4)按照分组编排座位;(5)各小组确定自己组的组名、组内章程、计划、选好各学科带头人等;(6)召开学习小组研讨会。
  小组日常活动也按自治的原则进行:(1)每天晚上40分钟小组讨论学习时间(各组学科带头人组织);(2)每阶段分小组出小组展示白板;(3)分阶段进行小组情况总结与反馈;(4)小组座位编排;(5)组内每一位同学的事都是自己的事,互相帮助。
  同传统班会相比,自治管理下的班级会议,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班级会议类型很多,包括班会、家长会等。有意主持班会的同学可自愿报名,从班级同学关心的事情中取材,组织召开班会。在青松班,几乎人人都组织或主持过班会。如由陈浩佳同学的团队设计和主持的一次家长会上,真正让家长、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家长、孩子都有收获。按照这种模式召开的家长会,效果很好,家长非常喜欢!
  周拥军班上有一本《班级日记》,由全班同学负责撰写。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这一本班级日志不仅代表着同学们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参与班级的管理与运作,也体现了同学们共同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习性,能激发起全体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与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与归属感,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向心力、班级凝聚力与群体合作意识。
  此外,“每周之星”的评选,青松班的教室布置,班刊《青松周报》《青松月报》《晴松》的编辑出版,也都学生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周拥军只是海珠实验中学数十位班主任中的一员。在其它班,以学生为主体,追求生命自觉的探索同样精彩。初二(1)班班主任张东方老师的“真人版大富翁”活动,将学生在班级的每一个活动用班级虚拟货币进行标价,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进步的奖励与退步的“惩罚”;初三(3)班的班主任李希文老师,巧妙创设了“龟兔马拉松”的活动载体,激励学生争做兔子,努力进步;高二(6)的班主任林锦荣老师,开展了以班级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为载体的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促使了良好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
  信心教育的实施让学校一年迈上一个台阶。在学校会议室的醒目位置,记者看到了一张记录学校2008年以来学校高考数据的记录表格。表格上,学校本科上线人数分别是:2008年20人,2009年59人,2010年91人,2010年114人。最新的2012年,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在海珠区十二所高中排第三位,本A上线人数是去年的1.8倍,本科上线116人。要知道,学校的生源都是其它学校挑剩下的五组、六组学生!初中各年级的考试成绩也稳步跨入全区的第一方阵,海珠实验中学展现了强大的“低进高出”的再造能力。
  如今的裘志坚校长,再也不用一所小学又一所小学地动员学生报读海珠实验中学了,他新的烦恼是,如何委婉地拒绝越来越多要求到海珠实验中学就读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储秋平副校长再也不用看辖区派出所所长的“冷脸”了,所长甚至主动请他吃饭,还请缨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对于学校取得的成绩,裘志坚校长微微一笑:“其实,高考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让我自豪的是,只要是海珠实验中学走出的学生,都一定会充满自信,都会自觉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其他文献
《正面管教》,1981年美国第一版,至今已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    《正面管教》,1981年美国第一版,至今已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正面管教》已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作者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
编者按:  当下,道德混乱甚或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理性看待其对教学的影响与挑战?何以积极应对,促使学科教学内隐德育更为“真挚”“感人”,更加“入里”“走心”,实现返喻德之璞,归育人之真?这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执教者无法回避的艰深命题。自本期始,我刊特约孙杰老师开辟专栏,秉“思想政治课德育视界探新与路径转换”之主题,承“基于病灶—引入范式—实践推进”之思路,以若干全新视角假以延展,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实
摘 要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强调目标、教学与评估的一致性。将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教学目标,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并作出教学结果的诊断,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 键 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4  科学的
傅淳华、杜时忠:超越教师平庸之恶  傅淳华、杜时忠在《教师教育研究》第7期撰文指出,所谓教师平庸之恶,是指教师因为无思想,甚至无动机服从一定制度而导致的道德冷漠。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  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首先,正确对待制度现实。学校理
摘 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需要家长主体的深度参与。借助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促进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和认同;开发网络直播课程,吸引家长主动参与课程实施;建立动态课程资源库,激发家长参与课程的主体自觉,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  关 键 词幼儿园课程;家校合作;课程资源;网络直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幼儿
摘 要公民学是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核心课程。美国历史上唯一国家层面的公民学课程标准《公民学与政府国家标准》,厘定了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各州公民教育实践提供了学科框架和内容指导,也为公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美国的经验,能给我国公民教育课程设计以有益的思考及启示。  关 键 词美国;《公民与政府国家标准》;公民教育课程;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
摘 要榜样教育能对小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对小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榜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意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潜移默化,重视舆论导向和长期激励等。  关 键 词小学生;榜样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48-03  榜样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最常
摘 要:当下,儿童“被成人化”已使儿童世界处在危险边缘,而儿童立场的缺失则使教育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儿童立场的确立是教育的根本旨归和出发点。要使儿童的灵魂转向,教育者的灵魂应当先于儿童转向。要正视儿童世界的存在,实现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要保护童心,要积极面对成人和儿童世界的冲突。  关键词:儿童世界;儿童立场;灵魂转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
摘 要:“心理—道德教育”是班华教授提出的一种本土化的教育思想,是植根中国教育实践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既是对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深化,也是对中国心理教育理论的升华。从中国文化的视角解读心理—道德教育思想,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及“整体和谐”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心理—道德教育;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整体和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
摘 要:情感性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特点。只有感动心灵,触动心弦的体验才能克服浮泛体验的缺陷,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品德课教学要从情感性入手,立足儿童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并拓展实践活动,触发学生情感,并不断深化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的升华。从而促进学生内化并践行道德认知,实现知行统一,获得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体验学习;知行统一;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