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分析】
  《明朝的对外关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課,本课主要讲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澳门被葡萄牙占领等知识点。涉及了明朝的政治史,外教史,经济史等部分,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一,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第二,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
  第一,分组讨论通过将郑和下西洋基本情况与近代欧洲航海家的比较,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第二,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郑和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重难点】
  (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2)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法分析】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艘船,它重达100多吨,能让1000多人同时乘坐,大家知道它来自于哪个朝代?是谁乘坐的吗?
  生:(由于有课前预习,学生基本都可以答出)郑和下西洋乘坐的。
  师:不全是孩子们,它还是一艘宝船,只要我们登上它,就可以开启时空之旅。现在就一起上船开启我们的穿越之旅吧……
  二、讲授新课:
  (1)郑和下西洋
  小组探究要求:
  第一,仔细阅读课本第70-72页第一部分。
  第二,领取远航要用的补给包,结合里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大家看要求,
  那补给包里有什么呢?里面有能帮助咱们登船的重要史料,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史料
  材料一: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期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大家一定要结合资料阅读课文,小组共同完成对于这两份资料的解读
  问题一:
  结合材料一,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进行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二:
  通过史料和图片,探究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之旅吗?
  (2)戚继光抗倭
  现在我们这些坐着宝船穿梭过来的人,又是什么身份呢?请看黑板:鼎鼎大名的“戚家军”在抗倭大战中得胜归来,兄弟们在战船上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共叙豪情。
  师:好了,咱们现在既然是都在战船上,我就随机请4位戚家军咱们一起讲讲辉煌经历,谁来点击:
  随机请4位同学,请他们随便选择问题,点开问题的同时,授予他一个身份。
  战船旗手:明朝中期倭寇对中国居民的危害程度?
  海威将军:对比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的辉煌经历思考,明朝中期倭寇作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慧聪军师: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戚继光: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如果点到的人能够回答出问题,两人各加3分,如果点的人答不出来,则该将领加6分。
  然后把所有的问题分享给学生,小组讨论4分钟,共同准备探究结束。
  师:明朝中期倭寇对我国人民的迫害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生:无恶不作
  师:明朝中期倭寇作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国力减退
  师: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生:大力整顿军队,招募新兵;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使用兵法,战略得当。
  师: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生:因为这是一场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正义之战。
  三、课堂小结: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四、结束语
  目送着时光之船的远去,我不仅感慨万千。无论是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辉煌事实的郑和还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戚继光,虽然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光辉事迹,从来不曾被人们忘记。通过今天的时间之旅,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国富才能民强,国泰才能民安。而你们的表现更让我看到你们的朝气和实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因此德育工作在当今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外来影响的辨识度不是很高,需要语文老师利用课堂教育正确的引导其接触有益的事物远离有害的事物。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德育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拥有良好的德育教育会帮助青年一代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社
期刊
摘 要: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协作性等特点,使初中生对枯燥的体育课产生兴趣。本文主要阐述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价值和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及一些注意事项等,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体育游戏 初中篮球教学 应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中学初一级学生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了要“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学形式要有相应的变化,活动教学运用而生,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活动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活动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高中地理新课程活动实施的可行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计特点为活动教学的开展创造了基础条件。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自我调
期刊
摘 要:部编版政治课本《道德与法治》即将迎来第一届中考。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该如何应对新中考,无疑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法制 中考复习  一、培养核心素养 把握命题方向  (1)关注学生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1.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于物理,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抓住本学科的特点,用心上好每节实验课。  关键词:新形势 培养 学生 能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本册书的
期刊
摘 要:“念动教学法”(想象)是运用自我暗示与运动表象训练相结合的一种心理训练法,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形象的过程。“念”即在默念过程中把动作环节概念思维组合,使运动中枢的各区建立初步正确的神经联系。“动”即在“念”中逐步地使身体的相应运动器官感受到刺激并产生反射,使动作过程概念有秩序地由弱到强逐步形成和巩固。  关键词:念动教学法 跳远 运用  在以往体育课的田径项目技术教学实践中,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传统意义上的教教学已经很难再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需要。素质教育的观念已非经深入人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初中作文教学当中,教师们在不断地改进着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需要,使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因此获得教学的满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需要通过创新初中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教师有很多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生活化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生活化教学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对此展开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實践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很高,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初中阶段,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电、光和声等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的学科。在中学物理电学中,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电学定律,它在基础电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个基础核心电学定律就是——欧姆定律!在初中电学中,全书紧紧围绕欧姆定律来讲述。电学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加之电荷的运动看不见也摸不着,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看又看不到,摸又不敢摸,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很难掌握。学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这是与这个学科的特征相符合的,也是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相符合的。在地理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诸如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地貌、土壤、风土人情,不一而足,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情境 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想激起他们对地理的兴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