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教师有很多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生活化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生活化教学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对此展开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實践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很高,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相对较难,加上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导致地理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枯燥,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亲身体会到,如果教师带着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进行课堂教学,就能够使学生精神振奋,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探寻地理知识,并且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上 “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一年四季为什么有差异巨大的冷暖变化?南方北方为何在气候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利用这些身边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地理无穷无尽的奥秘此外,通过地理知识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结合,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 “天气与气候”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比如非常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对这些延伸的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这些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
二、课堂实例演示,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图表图画往往更受欢迎。在课堂上,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的图画放映出来,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置身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对这些图画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比如,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单纯看字面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惑,但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大家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后,通过学生手持玻璃球、乒乓球、排球运动的方式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想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探索地理这一学科无穷无尽的奥秘。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来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亲切感受到地理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八年级上)这一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通过书籍、咨询长辈等多种方式去准备有关的材料。这个准备的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融入生活中的教学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地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游戏或者组织野外考察的方式来了解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在大自然中寻找地理现象的活动,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对地理课也会渐渐充满期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小组,让这几个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某些地理现象,比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地理现象最多。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且让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灵活实用的目的。
四、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地理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的独特性,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应加强课外教学,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地理考察或是参观地理展览等形式,巩固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上也应不断地创新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辽阔的疆域”的内容时,教师教导学生认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中国行政区拼图比赛,或者拿出其中的一块省级行政区的模型,让学生竞猜说出该行政区的名称并对此行政区进行一些介绍,如地理位置,接壤省等,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这种课堂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效率。又如在学习“发展与合作”的章节内容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发随机的2种颜色的彩纸、胶水、剪刀,指定每组学生剪出不同国家的国旗,每组学生手中的彩纸颜色并不全,需要与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到想要完成任务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一个国家想要不断壮大,也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发展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总之,这种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身边可感可触可视可闻的所有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也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老师,更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實践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很高,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相对较难,加上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导致地理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枯燥,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亲身体会到,如果教师带着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进行课堂教学,就能够使学生精神振奋,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探寻地理知识,并且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上 “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一年四季为什么有差异巨大的冷暖变化?南方北方为何在气候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利用这些身边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地理无穷无尽的奥秘此外,通过地理知识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结合,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 “天气与气候”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比如非常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对这些延伸的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这些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
二、课堂实例演示,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图表图画往往更受欢迎。在课堂上,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的图画放映出来,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置身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对这些图画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比如,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单纯看字面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惑,但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大家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后,通过学生手持玻璃球、乒乓球、排球运动的方式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想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探索地理这一学科无穷无尽的奥秘。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来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亲切感受到地理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八年级上)这一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通过书籍、咨询长辈等多种方式去准备有关的材料。这个准备的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融入生活中的教学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地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游戏或者组织野外考察的方式来了解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在大自然中寻找地理现象的活动,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对地理课也会渐渐充满期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小组,让这几个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某些地理现象,比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地理现象最多。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且让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灵活实用的目的。
四、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地理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的独特性,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应加强课外教学,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地理考察或是参观地理展览等形式,巩固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上也应不断地创新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辽阔的疆域”的内容时,教师教导学生认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中国行政区拼图比赛,或者拿出其中的一块省级行政区的模型,让学生竞猜说出该行政区的名称并对此行政区进行一些介绍,如地理位置,接壤省等,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这种课堂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效率。又如在学习“发展与合作”的章节内容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发随机的2种颜色的彩纸、胶水、剪刀,指定每组学生剪出不同国家的国旗,每组学生手中的彩纸颜色并不全,需要与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到想要完成任务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一个国家想要不断壮大,也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发展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总之,这种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身边可感可触可视可闻的所有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也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老师,更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继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4.
[2]何慧.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初探[J]俪人(教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