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溶洞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minsi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贵阳石板镇天河潭,曾经的夜郎故地,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面石壁,凹凹凸凸,崎岖不平。石壁上开着大大小小的孔洞,一眼望不到头,像海底的暗洞。乘着小船,我驶向石壁,从刚好容身的洞口挤了进去。
  黑,迷迷沉沉的黑色,笼罩了溶洞。耳边只有浪花拍打船头的轻响,像回到了远古时期。一穿过那道缝隙,黑暗犹如海水,漫过了小船,漫过了洞壁,渐渐把整个黔西南都淹没了,淹没成一片汪洋大海。
  一瞬间,一扇连接时空的门打开了,海浪裹挟着我们,飞入曾覆盖在黔西南大地上的茫茫瀚海。海上,波涛汹涌。肆虐的海水冲击着每一块礁石,侵蚀着厚厚的岩壁。转眼间,千山万岭,皆化作海底世界。
  划水声传来,似乎是鱼在追逐浪花,远远的光雾中,一个黑影涌动,刺穿海水的雾霭。那是一个古老的种族,海豚,畅游在这片祖祖辈辈的家园中。薄薄地日光透过海面,照得海豚越来越灵动,越来越愉快。就如滇黔古海荡起的一片浪花,开始摇曳,跳跃。一道蓝光挥洒在海豚侧面,被成千上万的水滴反射,闪出蓝莹莹的光。闪闪烁烁的水滴,给它披上一件水做的长袍,助它游弋在深海的最深处。
  鱼龙游过,掀起海中暗流,波涛平息,游过的尾迹散去,化作长长的记忆。鱼影遨游在迷迷茫茫的深海下,遮住一片片珊瑚礁,斜射出明明灭灭的亮光。珊瑚礁闪烁着五彩宝光,镶嵌在乌木般沉黑的水里,照耀出点点光影。
  光影,犹如穿梭于珊瑚礁中的小鱼,活泼灵动。按着海底峡谷吞吐的节拍,这些小巧的生灵起起伏伏,每一次跳动都为过去的时光按下一次快门。
  快门,凝固在黑漆漆的地下湖中。这是溶洞环抱的地下湖。
  湖面平静,让人疑惑这片湖水是否已凝固。没有。泉水从边上的山岭来,不知是哪个地质纪元的矿泉,水滴石穿,塑造了这个洞穴。這眼泉水还在流,从地壳的起源,流经夜郎古国,也流过今天。它还在前进,还在雕刻更美丽的杰作,尽管它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再来这里,有没有人会唤醒这尘封的岁月痕迹。
  岁月,镂刻出美丽的石雕。钟乳石,万万年的堆积,凝固成绝妙的塑像;流水万万年的冲刷,又为塑像披上轻纱,恍惚间有些梦幻。那水也越发清澈,静静伴着石,像是岁月折射出的一道光。
  看着水,看着石,我看见海底深渊的场景。看不见潜水艇,只见巨乌贼的触须包裹着礁石;听不见钻探声,只闻蓝鲸呼吸间吸纳吐出万吨海水。这些奇观,掩埋在深深的海底。而当年欣赏大自然奇景的,只有这些石头。
  石刻的印记,流传得最久远。千万年沧桑的痕迹,足以再存留无数个一千年。今天的溶洞,就是当年海浪翻滚的海沟。火山无数次喷发,岩浆,碎石弥漫天地;海浪汹涌,一片汪洋大海混沌起伏。
  时间的积累,世纪的刀工,雕刻出精美绝伦的天河潭。
其他文献
天还蒙蒙亮,张伯就已经出门了。在他每天的时间表里,晨练是他这个时段的“必修课”。自去年患上高血压、住了半个月的医院回来,他就按照医生的“关照”,每天喝三杯水,每天走一万步。  在大公园塑胶跑道上走步晨练的人还真不少。光张伯见了面打招呼的就有好几位。譬如,在派出所工作的潘志明,和张伯一样刚从企业退休的王达凯,还有极其喜欢钓鱼的周一夫、弹得一手好琴的付崇民。当然,还有好几位当上婆婆或者丈母娘的“婆婆妈
期刊
水仙是名花,却名而不贵。它是我家每年冬天必养的盆景。我喜欢水仙的香息和色泽,它的花期又如此恰到好处,贴近春节。内心,更是喜欢它与生俱来的安静。  小时候,国庆一过,母亲就开始张罗着准备水仙花盆。小镇上也是有卖水仙的,基本都在40庄以上。母亲说,“庄”是指竹篓装水仙头,能装几头即为几“庄”,庄数越大,水仙头越小,花蕾越少。记得有一年,父亲出差南京,带回来两个20庄的漳州水仙球,母亲开心了好几天。父亲
期刊
当年,我,已经是一位国家工作人员;她,还是一位个体劳动者。然而,在媒人的撮合下,经过多年的交往了解,我们顺利结为了夫妻。  在外人看来,也许因为身份的不同,文化的参差,夫妻间会因没有“共同语言”而使婚姻毫无生机,然而,结婚近三十年来,我们从磨合到互相理解支持,再到相互的默契,演绎了一段段夫妻恩爱的情深图景,在周围熟知我们的人们中成为令人羡慕一对。为此,2013年还获得吴江区十大好夫妻提名奖呢。  
期刊
儿子要毕业了,我和老公决定去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路途有点远,可毕竟这是儿子在学校的最后一次毕业典礼。  做这个决定是在今年二月份,定下行程后,老公开始定计划、立清单,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哪天突然想起什么了,就往上面填。我常笑他,至于么,搞得像去打仗一样。  有一天,老公一进门就喊:“你看看,我带回什么?”我凑上去一看是梅干菜:“晚上烧梅干菜烧肉?”“才不是呢,这是要给儿子吃的,我今天特地去乡下觅来
期刊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一个地方所迷恋,而真正让我走心且去了之后就难已忘怀,这个地方便是太湖新城。  太湖新城就像苏州湾鲜亮的舌头,伸进太湖,舔弄着热情而又清澈的碧波。  澄澈,清明,简单地平静着,一眼望不穿透,水的堆积组成了一湾幻想的太湖。从任性、硝烟不断的一湖水,到如今福泽一方的母亲湖。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眼前看到的太湖春色和朱熹写的《春日》是何
期刊
娘家人傍水而居,屋前那条河当地人称“大港”,也称“大埂”,自然村就叫大港上。大港自北向南蜿蜒,通往分湖、太浦河,流入长江。  大港上其实叫大埂上,因为河中央有条长长的土埂而得名,土埂如同一条蜿蜒的龙身,很像当年刘备招亲的镇江北崮山上的龙埂,冒出水面的土堆形似龙嘴吐珠,当地人称为龙珠。小时候,我曾经看到过那堆土墩,上面长着几棵楝树,还有一些杂草。夏日里,小伙伴们常常游泳至此,暂且歇息嬉戏。岁月悠悠,
期刊
乙未年暮春的一个星期天,春光明媚,气温适宜。已迁入锦祥家园一期安置房的亲戚打电话告诉我,第二期工程已将完工了,说要我去看看。老家拆迁,住了数代人的地方在二年前拆除了,说是安置在中山南路与花园路之间的锦祥家园二期工程。于是从中山北路正大家园出发步行去那里,一路鸟语花香,桃红柳绿,风光确实让人陶醉,经过近两小时的徒步到了那个即将完工的锦祥家园。  这里原是八坼镇南刘村的地盘,早几年那里先拆迁了留下空地
期刊
世界上有一种情叫战友情。这种情是一大帮子人在一起扛枪打炮、吃饭睡觉,在一条战壕里打仗杀敌,日久天长而产生的感情。这种在生死间凝聚的友谊和友情是其他友情无法比拟的。  2015年新年的第一天,由老战友许志燕建议发起、经过半年多策划筹备的首届舟嵊要塞区嵊泗高炮营战友联谊会在浙江余杭区临平举行。来自北京、甘肃、山东、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当年在嵊泗高炮营营部和各个连队战斗生活过的13
期刊
夕阳染红的水波  远处是层峦叠嶂的苍山,转过一个树丛掩映的湾,才见这“一泓清泉敢称海”的洱海。洱海并不是“一泓清泉”,水面远远地静卧在地平线上,山的倒影清晰地漂浮在水中,映着蓝天的水仿佛把苍山PS了一下,柔化了山直线条的边缘,增添了水的动感。  夕阳染红了水波,斜斜的光影被轻轻洒在洱海与地平线——苍山交接的地方。晚风拂过湖面,潮水从夕阳那里赶来,与岸边礁石相碰,激起的浪花也被落日染上金边。苍山下,
期刊
一  红旗路上,车水马龙。  这条老城区上曾经最繁华的街道,如今依旧延续着无限的活力。  就在这条街道的东南端,安静地坐落着一座公园。松陵公园四个大字题在墙上,墙的东侧是公园的大门。两扇普通的铁质大门,敞开着,一眼望得见园内成荫的绿树,和山坡上翠柏环绕的飞檐亭榭。  一道粉墙,似乎隔出了两个空间。墙这边,车水马龙,人声喧闹,各色各类的店铺前,弥漫着跃试鲜活的生活气息;墙那边,花丛树影,空气新鲜而纯
期刊